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规模经济、规模报酬问题,在国际分工理论和国际贸易实践中一直倍受争议。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经典的国际分工理论多以“规模报酬递减”作为基础假设条件,并形成了误导,使很多人忽略了规模报酬“递增”在国际分工形成、发展方面的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次,人们对大型企业形成“垄断”的恐惧,使人们对以规模经  相似文献   

2.
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和国际秩序的基础,国际分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从而促进国际贸易发展,谁主导国际分工就将主导国际贸易秩序。国际分工体系的不平等属性一直延续到今天,从伟大的地理大发现开始,国际分工秩序一直就由发达国家主导,并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占主导地位的力量仍将是欧美发达国家,本文分五个阶段阐述国际分工及国际贸易秩序的演变,并分析现阶段基于全球价值链下国际分工格局。  相似文献   

3.
产品内分工对当代国际贸易发展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不断推进的过程中,信息技术的进步与贸易及投资自由化的进展使得全球产业分工深化到特定产品生产流程所包含的生产区段或工序层次,即产品内分工。这种全球产业分工的新模式在微观层面体现为跨国公司国际生产组织方式的调整,即企业价值链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分解。在宏观层面体现为不同国家在特定产品的生产流程中的序贯联系日益加强。产品内分工的盛行对当代国际贸易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是对传统的国际分工和贸易理论提出了挑战,并拓展了比较优势的内涵;二是为解读当代国际贸易的集约化增长提供了新的视角;三是导致了国际贸易流动性质上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随着科技发展和各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国际分工几乎渗透到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各个领域,促进了生产的国际化和服务国际化交织发展,出现了商品生产的国际分工和服务业国际分工相互结合、相互渗透的趋势,进一步推进了整个国际贸易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论环境规制下的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的国际分工理论没有把环境作为一种独立的要素禀赋加以考虑,导致发展中国家环境恶化,并由此带来全球环境问题,本文认为环境是一种重要的要素禀赋,应将环境和其它要素禀赋优势结合起来,通过环境成本内在化手段推动建立以环境规制为基础的新的国际分工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提升我国国际分工地位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6.
产品内分工决定当今国际贸易利益的分配格局。在产品内分工视角下,优化产业结构的内涵是从以往推进产业升级转变为推进产业链条的升级,进而在产品内分工体系中提升国际分工地位,获得国际贸易利益。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人民币国际结算能力建设则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国际贸易分工的角度,针对我国人民币国际结算发展现状,结合实际,发现并探究人民币国际结算面临的挑战,进而对人民币国际结算的发展提出几点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近十几年来,全球贸易量取得了惊人的跨越式增长,而自由贸易与环境的关系问题也日趋尖锐。一方面,许多发达国家利用不对等的贸易和投资手段从发展中国家攫取大量战略性资源,却造成这些国家境内生态环境的严重失调;另一方面,一味地追求贸易扩张、资金积累和工业化又实际加剧了全球环境的恶化。环境效应对贸易的挤压性制约日益上升为国际贸易发展的焦点。在此背景下,引入环境变量,促进贸易策略的可持续性便成为实现我国对外贸易科学发展的必然之路。  相似文献   

9.
国际贸易分工理论的发展已有200多年历史,期间经过古典阶段、新古典阶段、新贸易理论阶段和新兴古典阶段,反映了不同阶段国际贸易发展的特点。古典、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的贡献主要是揭示了互利性的产业间贸易问题;新贸易理论的主要贡献在于解释了产业内贸易现象,将贸易分工理论推进到新阶段;新兴古典贸易分工理论又将贸易分工理论推进到更高的发展阶段。新兴古典经济学的主要贡献在于回归了斯密的分工专业化思想,是对传统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分工定位,产品内分工框架中我国企业处于的产业链底端的位置,研究了企业如何提高自身竞争力,尤其是制度创新的提高,从而从整体提升我国企业的国际核心竞争力水平。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亚当·斯密奠定了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李嘉图等人在批判和继承的基础上完成了国际贸易理论体系的构建;马克思等人完善、发展和深化了劳动分工理论;克鲁格曼将规模经济理论引入了国际贸易领域,开创了对现代国际贸易竞争理论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垂直专业化分工及我国的分工地位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垂直专业化分工是国际分工的深化,是同一产业或行业内同一产品的不同生产阶段之间的国际分工。基于比较优势的垂直专业化分工,其表现形式是包含中间产品的产业内贸易,其分工和贸易模式是可预测的。我国在全球垂直专业化分工中的地位是进口半制成品并加工装配成消费品,然后出口,其主要形式是加工贸易。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阐述历次技术革命产生的背景及基本内容的基础上,论述了每次技术革命对国际分工所产生影响的若干具体表现.在此基础上,面对21世纪技术革命的新形势,阐述了新技术革命条件下我国经济发展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市场经济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我国与各国的贸易往来也愈加频繁,国际贸易主要有人员和商品的流动。在国际贸易上,不仅要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商品质量、增强我国创新能力,还需要提高国际贸易的安全,促进我国国际贸易的稳定发展。本文从分析国际贸易的问题出发,分析国际贸易的发展模式与路径分析。  相似文献   

15.
本文首先阐述了“荷兰病”的含义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危害,其次借助理论模型深入论述了资源业的繁荣如何通过资源转移效应和支出效应导致“反工业化”的内在机理,并归纳出“荷兰病”的典型症状.最后,利用俄罗斯的相关数据进行了具体的实证检验,得出俄罗斯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出现了“荷兰病”的典型症状的结论,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防治“荷兰病”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自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到今日,我国成为了世界商品的供应商,同时也进入跨国公司的体系,但从另一方面看我国的国际贸易是处于价值链的低端。我国成为世界的工厂给国民带来的好处是解决了大量就业问题,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管理水平,也引进了世界的先进技术。但在贸易全球化的今天,国际贸易形势的恶化对中国进出口的影响可能进一步加深,因此保持中国对外贸易平稳较快的发展仍然有不少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分工、比较优势与文化产业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济发展史表明,打破资源禀赋限制,占据世界经济分工的有利位置,对一个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本文提出,对我国政府而言,应抓住文化产业是21世纪主导产业的契机,优化教育结构,培育人力资本比较优势,以占据国际分工中的有利位置,推动我国文化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和国际直接投资理论是相互背离的,新古典国际贸易模型的框架完全排斥了直接投资的存在而解释投资的种种理论所采取的分析框架也难以容纳和解释国际贸易,但事实表明,贸易和投资不仅共存,而且贸易投资一体化的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这不仅对国际分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对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也提出了挑战.在分析国际分工变化的基础上,本文就国际贸易理论的创新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金靖席 《商》2012,(19):161-161
随着国际贸易的开展,众多中小企业将获得进出口经营权,这意味着它们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而且中小企业的存在和发展,对各国经济的发展都起到重要或决定性的作用。但是由于中小型企业自身存在的一些如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的不足,使得其面临着较多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浅议国际贸易学科研究领域与方向的拓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对外经济与贸易涉入的领域日益扩大,但国务院学位办和教育部研究生办及很多学校界定的国际贸易学科的研究和学习范围比较狭窄,主要局限于外贸及其与之有关的理论与政策,而对与外贸有直接关系且地位日渐重要的生产要素跨国流动等领域重视不够或不认为是其研究范围,学科名与专业名容易混淆,社会、学生、同行都有误解,影响对人才的培养与就业领域的拓宽,故有必要拓展它的研究领域和方向,将学科名与专业名互换或都定为国际经济与贸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