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2007~2013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资产剥离与企业业务重组的角度出发,研究了资产剥离、核心能力培育与企业绩效改善的相关关系。实证结果发现:首先,中国企业资产剥离有其内在机制,即当企业整体经营绩效出现问题时才会选择此战略,并且这些企业的业务结构相对比较复杂;其次,中国企业资产剥离有其选择机制,即进行资产剥离的企业,通过实施归核化剥离,精简业务,可以显著改善企业绩效;最后,企业核心能力的调整与资产剥离战略的实施存在替代效应,即如果企业的核心能力越弱,资产剥离对企业绩效改善越显著,这时的资产剥离需要凸显主业,反之,企业也可以考虑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2.
当前大型工业企业物流大都属于企业辅业地位,绩效低下,影响企业主业发展,妨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本文界定了大型工业企业物流业剥离的概念,剥离的方式以及剥离能给工业企业带来益处,之后,利用归核理论、成本理论和风险理论分析了工业企业剥离物流的条件、原因、剥离后的机遇和风险,从而导出剥离思路.鉴于剥离的风险,需要政府出台相应的引导政策.同时要注意不同行业有不同的特点,在实际操作时应该根据工业企业自身的情况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3.
当前大型工业企业物流大都属于企业辅业地位,绩效低下,影响企业主业发展,妨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本文界定了大型工业企业物流业剥离的概念,剥离的方式以及剥离能给工业企业带来益处,之后,利用归核理论、成本理论和风险理论分析了工业企业剥离物流的条件、原因、剥离后的机遇和风险,从而导出剥离思路。鉴于剥离的风险,需要政府出台相应的引导政策。同时要注意不同行业有不同的特点,在实际操作时应该根据工业企业自身的情况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4.
以中国2013-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从内部兼任网络视角出发,实证研究了战略委员会和审计委员会交叠任职对企业资产剥离决策及剥离效果的影响.研究发现:在资产剥离决策方面,战略委员会与审计委员会非独立董事交叠任职比例越高,企业选择资产剥离战略的可能性越大;在资产剥离效果方面,由于大股东机会动机或委员会成员履职冲...  相似文献   

5.
在企业改制上市过程中 ,绝大部分企业为了达到特定的目的 ,都要对原企业的资产进行剥离与分拆。但目前资产剥离尚未形成成熟的理论 ,也无法律、法规来明确规范 ,实践中存在很大的随意性 ,产生了种种弊端。本文拟就企业改制上市中资产剥离的会计处理作以下粗略的探讨。根据原企业改制后法人地位是否存在 ,剥离的会计处理有所不同。1、在控股分立模式下 ,原企业的法人地位继续存在 ,只是将企业的专业生产经营系统改组为股份公司 ,要对原企业的资产、负债、损益作相应的调减分录 ,对进入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新设账页进行处理。2、在非控股分立模式下 ,原企业丧失法人资格 ,分立为上市公司与非上市公司 ,在将原企业的账结清后 ,双方可各自设立新账。3、在整体改制模式下 ,原企业法人地位转为上市公司。首先 ,借记“剥离负债”科目 ,贷记“剥离资产”科目 ,差额一般记入所有者权益项目的借方 ;其次 ,对转入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按评估值调整账面 ,其差额与原剩余的净资产相加(减)后按折股比例记入股东的资本公积 ;再次 ,对剩余的资产、负债在新公司设账 ,差额视为新公司的注册资本。在具体处理时 ,主要采用调整分录法 ,即对拟剥离项目根据剥离的原...  相似文献   

6.
为企业的资产剥离决策提供思路,建立了一般价值模型和多部门企业标准股价最大化模型,分析了企业在资产剥离中可能面临的风险(决策风险和运营风险),并提出了具体的风险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7.
企业并购重组,均涉及到经营性固定资产重组和非经营性固定资本分离这一重大问题,一般企业非经营性固定资产的并购重组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将非经营性固定资产全部纳入并购重组范围;二是将非经营性固定资产通过剥离,一部分纳入并购重组范围,另一部分不纳入并购重组范围,剥离时应把握重要原则,考虑被剥离非经营性固定资产在企业中的规模,作用和反面分析等因素。非经营性固定资产的具体剥离主要表现为:其一,拟定总协议,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分协议;其二,双方产品和劳务交易价格的定价方式。  相似文献   

8.
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中大量存在的剥离贷款信息未能真实反映企业的信用状况.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银行机构处置剥离贷款情况迥异、征信中心对剥离贷款信息的处理方式以及信息更新链条断裂是产生问题的主因.建议制定统一口径的剥离信息初次报送方法,改进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中关于剥离不良贷款信息的技术,完善不良贷款信用信息更新机制,维护金融消费者权益.  相似文献   

9.
对当前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剥离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剥离减轻了银行包袱,有利于商业银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但客观上给银行收贷收息工作造成了一定困难。这项举措有利于加快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减轻企业负担。不过,资产剥离不能杜绝银行风险和企业风险,银行与企业必须进一步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防止新的不良资产形成。  相似文献   

10.
<正> 企业重组内涵丰富,模式众多,从我国企业重组的实践看,以下几种模式值得借鉴与推广。资产剥离模式资产剥离是指企业将非经营性闲置资产、暂时无使用价值的资产,以及已达到预定目的的资产从企业资产中分离出来。从表象上看是企业规模的收缩,但实质却是收缩过后的更大幅度、更高效率的扩张。资产剥离让企业选择适合自己经营的资本,剔除自己不善于管理的资本,可以大大提高资产运作效率。这种模式包括减资、置换、出售等形式。如著名的几家上市公司陆家嘴、申能股份、天目药业、赛格集团就是成功运用资产剥离的范例。陆家嘴采用协议回购方式实施减资,将国家股中尚未投入运作的2亿元资本从注册资本中退出,成功地达  相似文献   

11.
为了配合贯彻落实国家《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推进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河北省大型工业企业应加快物流剥离的步伐。但就目前来看,观念落后、保障政策不到位、第三方物流水平较低、物流信息化水平有限等,仍在客观上成为物流剥离的障碍。因此,由政府引导,出台鼓励和保障政策,积极推广省内外先进企业经验,建立覆盖全省乃至全国的物流信息共享平台,是物流剥离成功的可取之策。  相似文献   

12.
祝宝江  郏选贤 《新智慧》2004,(7B):28-29
一、金融开放后企业财务的多元性1.以资产重组为目标的中间业务。将不良资产剥离,注入优良资产,是金融业混业经营的一个主要方面的中间业务。传统的企业理财与金融业所涉及的主要是融资与存款业务,企业资产的性质并不通过金融业来处理。企业一旦出现不良资产,只要通过会计核算,将不良资产进行内部剥离,一般通过资产转移、重组或拍卖的方式将不良资产尽量转化为优良  相似文献   

13.
国有企业如何走出困境,企业生活后勤部门与企业主体剥离是有效形式。如何做好这方面工作,就要转变思想观念,发展三产企业,搞好主体服务,练好“内功”。  相似文献   

14.
债转股有利于解决银行不良资产问题和实现非银行企业扭亏为盈的目标;它可以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变更企业出资的结构;有利于减轻企业债务负担,剥离银行不良资产;有利于促进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有利于强化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5.
企业业务单元分析是提高企业决策质量、进行战略规划的重要依据。利用SPSS软件聚类分析方法可反映出各个业务单元之间的亲疏关系,为合理发展企业业务,提高核心竞争能力以及剥离非主营业务提供理论和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16.
融资平台公司剥离政府融资职能,政府必须寻求融资模式与管理上的转变与创新.从政府角度而言,要建立以政府债券为主体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并建立高效的企业融资服务机制;从市场化融资主体角度而言,要利用企业专项债券等新的融资渠道,同时着力优化融资组合,实现长、中、短期融资合理配置.地方政府和转型中的融资平台公司应在债务剥离和做实资本的基础上,形成地方政府债券与企业专项债券相对接、相平衡的投融资格局.  相似文献   

17.
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并不会因为管理体制而不同.参照美国通常的物业管理模式,我们物业管理企业的终极模式就是纯管理型企业,实现大脑型智管、智控物业管理的全过程.纯物业管理企业不等同于一般物业管理服务企业之外,就在于它是剥离了所有基础服务后被"净身"的纯管理性质的物业管理企业.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在政府主导下,通过兼并、剥离等各种企业重组方式组建起来了一大批国有企业集团。政府、企业、职工、构成了当前国有企业改制中参与博弈的三方。以此为分析起点,本文对在行政性并购企业集团中采用内部市场化方案的动因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规范研究。  相似文献   

19.
刘慧  段进东  陆楠 《全国商情》2011,(12):51-52
本文选取2004年至2010年实施资产剥离战略的34家在沪深两市上市的公司和34家未实施资产剥离战略的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对象进行研究,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模型(DEA模型),首先对样本上市公司进行绩效值的计算,然后横向比较实施资产剥离战略的上市公司和未实施资产剥离战略的34家的绩效表现,目的是为上市公司实施资产剥离决策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通过研究发现:我国实施资产剥离战略的上市公司比未实施资产剥离战略的上市公司DEA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地勘单位改革普遍存在的问题、难点及原因,并进行了战略定位分析,提出了加快战略性结构调整步伐、推进企业改组改制、搞好资本经营、剥离非生产经营性机构等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