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仲裁作为诉讼外解决民商事纠纷的一种重要法律制度,在解决国际贸易争端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作用.本文从仲裁协议的生效要件,仲裁协议效力的认定原则,仲裁协议效力认定的程序,仲裁协议效力认定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制度的完善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2.
仲裁在民商事领域是重要的解决纠纷途径之一,因其具有高效、便捷、保密的特点,使其在商事领域备受欢迎。而仲裁协议作为双方当事人在自愿、协商、平等、互利的基础上提交仲裁的书面文件,是申请仲裁的必备要件,更是仲裁法律制度的基石,在仲裁程序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正因为如此,在法律实务中常常会由于仲裁协议无效而导致仲裁无效。仲裁协议无效的情形也是多种多样,基于此,本文拟对仲裁协议在法律实务中被认定无效的相关情形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3.
郭守杰 《财会月刊》2013,(8):113-115
一、单项选择题 1.A【解析】(1)仲裁协议独立存在,合同的变更、解除、终止或者无效,不影响仲裁协议的效力;(2)当事人达成仲裁协议。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时未声明有仲裁协议的,人民法院受理后.另一方在人民法院“首次开庭前”提交仲裁协议的.人民法院应当驳回起诉.但仲裁协议无效的除外。  相似文献   

4.
随着仲裁在民商事纠纷解决机制中的日益突出,仲裁裁决的效力也变得更加重要,在这之中,存在着仲裁裁决被认定为无效的可能。根据相关规定,一旦仲裁裁决被相关机构认定为无效,那么会产生很多问题,如果没有相关明确的法律规定,将会直接影响民商事纠纷的解决。因此,对仲裁无效认定的了解和把握,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董泽慧 《企业导报》2011,(20):153-154
国际商事仲裁协议是仲裁的基石,有效的仲裁协议具有强制执行效力,并排除法院管辖。但是在实践中,当事人订立的仲裁协议常常发生歧义或约定不明。为了避免或解决这些语言上的问题,应尽可能采用示范文本,熟悉相关法律,并于争议发生后积极寻求救济。  相似文献   

6.
李刚 《财会月刊》2012,(7):65-71
正一、单项选择题1.甲、乙因买卖货物发生合同纠纷,甲向法院提起诉讼。在法院首次开庭前,乙提出双方签有仲裁协议,应通过仲裁方式解决。对该案件的下列处理方式中,符合法律规定的是( )。A.仲裁协议有效,法院驳回甲的起诉B.仲裁协议无效,法院继续审理C.由甲、乙协商确定纠纷的解决方式D.视为甲、乙已放弃仲裁协议,法院继续审理  相似文献   

7.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对劳动争议仲裁的管辖权作出了明确规定。但劳动争议仲裁实践中,对相关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仍存在不少问题。本文分析了劳动争议仲裁管辖权的特征,提示了劳动争议管辖权面临的问题,对如何妥善处理管辖权争议的问题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8.
国际商事仲裁协议是仲裁的基石,有效的仲裁协议具有强制执行效力,并排除法院管辖。但是在实践中,当事人订立的仲裁协议常常发生歧义或约定不明。为了避免或解决这些语言上的问题,应尽可能采用示范文本,熟悉相关法律,并于争议发生后积极寻求救济。  相似文献   

9.
王磊  熊新平 《企业经济》2002,(12):175-176
一般而言,国际商事仲裁程序大致包括以下几个主要阶段: 一、仲裁申请 争议双方当事人中的一方,根据仲裁协议向有关仲裁机构提交仲裁申请书,是通过国际商事仲裁解决争议的第一步,也是一项必要的法律手续.提交仲裁申请的一方当事人称申请人,另一方称被申请人.关于仲裁申请书的内容,各常设仲裁机构的仲裁规则及各国仲裁法的规定大体一致,即主要包括:申请人及被申请人的全称、地址;提交仲裁的事项及其所依据的仲裁协议;申请人的要求及其所依据的事实和证据;指定的仲裁员人数和人选等.  相似文献   

10.
法律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运行、磨炼而制定一定的规则,规则的价值便是为了人们更好地发展。与其说是人在制定规则,倒不如说是为了保障社会的有序化、快速化、可持续化的运行而倒逼法律人士来寻求规则的庇护。现今,国际商事的迅速崛起,仲裁规则被越来越多的人予以应用,用以解决快速发展的国际商事进程中不可避免衍生出的矛盾。而仲裁协议的有效性是保证争议矛盾能否被使用仲裁程序解决的关键因素。本文旨在讨论人与人之间相互交互关系中的牵连债务仲裁协议是否应该被认为是有效的仲裁协议。  相似文献   

11.
方琼 《企业导报》2010,(6):160-160
仲裁条款独立性原则规定主合同无效的情况下仲裁庭对仲裁协议有效性和适合性有管辖权。国际和国内对仲裁条款独立性原则在仲裁案件中的广泛应用,仲裁庭就成为自己管辖权的裁量者,促进了人的现代化,政治的民主化以及社会阶层结构的现代化在政治民主社会的作用,仲裁协议独立性使仲裁效率提高,促进法律进程现代化的发展,为我国的仲裁法与国际法进一步接轨作出了改善。  相似文献   

12.
仲裁当事人是仲裁机制中的基本制度,确定合理的仲裁当事人制度,对仲裁制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当事人、仲裁概念的理解进而分析仲裁当事人的概念、特征,在确定仲裁当事人的基本思想后,对传统的书面签署标准和请求权标准进行评价,认为应当适用效力扩张后的仲裁协议当事人标准对仲裁当事人的范围进行重新界定。  相似文献   

13.
编辑同志:2013年5月,我因劳动报酬与单位发生劳动争议,并到当地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请劳动争议仲裁,仲裁委以特快传递的方式向我所在的企业下达了申请书副本、答辩通知书、开庭通知等仲裁文书,但是当特快专递邮递员送达仲裁文书时,单位的法人代表拒绝签收仲裁文书,邮递员只好按邮政系统的规定贴上了退改批条,将文件退回到了仲裁委员会。请问,仲裁文书被当事人拒收,可否认定为  相似文献   

14.
随着商事仲裁的日益复杂化发展,仲裁第三人受到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其是否应突破仲裁协议的效力进入仲裁程序中也成为了讨论的焦点。本文首先结合仲裁自身的特性以及仲裁第三人与民事诉讼第三人的比较分析对仲裁第三人作出界定;并阐述了学界正反两方争议所涉及的理论问题;本文认为应该设立第三人制度,但须加以严格的限制,从而有助于纠纷的顺利解决。  相似文献   

15.
我国现行劳动争议解决机制是“先裁后审”模式,即在发生劳动争议后,未能和解,并且当事人不愿申请基层调解机构调解或基层调解机构调解不成的,须先经劳动仲裁机构仲裁,才能向法院提起诉讼;劳动仲裁无须当事人事先达成仲裁协议,一方申请即可启动仲裁程序,另一方则被动强制地参加仲裁。  相似文献   

16.
仲裁机构与法院的关系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仲裁机构在减轻法院受理案件的压力方面作用巨大;二是法院在确认仲裁协议效力,实施财产保全行为和强制执行仲裁裁决方面对仲裁机构的协助与监督。本文在分析二者关系现状的基础上对二者相互关系中的缺陷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7.
15、仲裁机构的裁决书是否可以作为权属登记的确权依据?仲裁和调解、诉讼一样,是解决经济纠纷的一种重要方式。是产生纠纷的各方当事人根据纠纷发生前或纠纷发生后签订的协议,将争议事项交由仲裁委员会进行裁决,来解决纠纷的一种方式。我国于1994年公布了《仲裁法》,规定仲裁不实行级别管辖和地域管辖,将纠纷事项交由哪一家仲裁委员会处理由当事人自己协商确定。仲裁委员会对当事人的申请设立仲裁庭进行仲裁,仲裁庭在作出裁决前,可以先组织当事人进行调解,调解达成协议的,仲裁庭将制作调解书或根据协议结果制作裁决书;对调解不成的,由仲裁庭…  相似文献   

18.
目前,电子商务的发展很快,由此也引发了很多税务问题。本文主要论述电子商务对税收管辖权、常设机构的认定等方面的影响和为纳税筹划提供的机遇。  相似文献   

19.
产品质量纠纷是指因产品质量而引起的有关当事人之间的争执,包括经济合同中的质量纠纷,因产品质量而发生的侵权纠纷,因产品质量问题而引起行政机关处理的争议等。根据我国有关法律的规定,产品质量纠纷的解决方式有四种,即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协商是指由被害人和侵害人根据法律规定自行商量解决,通常当事人之间要达成书面协议和口头协议。调解是指企业主管部门和产品质量监督管理部门根据双方当事人的要求居中调解,依照法律规定合理解决纠纷,保护用户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仲裁是指经济仲裁机关根据双方当事人达成的书面仲裁协议申请,以…  相似文献   

20.
“冷钢厂技监处出具质检数据准确可靠,令人信服;急用户之急,不摆架子,不设卡子,不要票子,令人佩服。”这是不久前湖北省葛店经济开发区佳隆贸易公司经理、法人代表舒云安在接受冷钢厂技监处出具的矿石仲裁结果时的肺腑之言。 根据双方合同协议,佳隆公司供应冷钢厂的矿石以厂方化验结果为结算依据。今年以来,厂方认定公司发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