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改革开放20多年,我们抓住了全球经济结构调整的机遇,在扩大对外开放中积极发展向向型经济,通过实施“引进来”的战略,引进技术,资金,管理人才,实现了经济快速发展,极大地增强了国力。今天,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步伐日益加快,在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迅猛发展的冲击下,世界经济正面临着经济发展上台阶,产业结构调整的挑战。这对我国来说无疑是一种机遇,面对新世纪,发展开放型经济,就必须抓紧研究和实施“走出去”的战略。“走出去”,即是一种更高层次上的对外开放,又是面临新世纪,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一个新的战略部署,它同西部大开发一样,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和前途的重大战略之举。  相似文献   

2.
我国企业"走出去"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挥比较优势,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也是缓解世界经济结构失衡的客观要求。对外开放新阶段,我国企业"走出去"既有机遇也面临巨大挑战。文章结合十七大报告关于我国"走出去"战略的论述,针对目前我国企业走出去面临的困难,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我国对外投资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全球化已成世界潮流,对外直接投资日益成为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基本途径,也成为国际竞争的重要部分.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国际化的程度已大幅提高.党中央在"十五"计划建议中提出:我国要实施"走出去"战略,努力在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方面有新的突破.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再次提出:"实施‘走出去'战略是对外开放新阶段的重大举措".中国未来经济发展中的"走出去"战略,是中国对外开放的新拓展,是我国对外开放的战略目标之一,这将会把对外开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走出去"战略是要由现在的商贸国际化、吸收利用外资国际化,发展到对外直接投资国际化,也就是要参与国际资本运营,提高生产国际化的水平.笔者认为从目前条件和需要来看,实行"走出去"战略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走出去"战略与利用外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中央提出"走出去"战略,是关系我国发展方向和前途的重大战略举措."走出去"和"引进来"有密切关系."走出去"是对外开放的新飞跃.实施"走出去"开放战略,是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  相似文献   

5.
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今天,我国"走出去"的发展战略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从我国目前的"走出去"战略所面临的问题出发,分析了目前的形势,随后我们应该从企业自身,政府职能二个角度来分析我们应该怎样更好的实施"走出去"战略,从而增强自身的优势,更好的参与国际竞争。  相似文献   

6.
实施"走出去"战略,推动企业积极开展跨国经营,打造中国的跨国公司,是我国新时期对外开放的战略重点.本文通过对我国比较优势的分析,提出了我国"走出去"比较适宜的类型以及"走出去"的战略定位.  相似文献   

7.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培育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是一种必然选择,也是我国对外开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的重要标志.当前,区域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积极开拓东亚市场,在区域经济合作中争取更多的战略主导权和规则制定权,不仅可以减少我国对主要发达国家的依赖性,而且还可以充分发挥地缘优势,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8.
在世纪之交的重要时刻,中国要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不能定位在仅仅是"跨国公司制造基地"上.必须不失时机地把对外开放推向新的阶段,从过去"引进来"为主,转向"引进来"和"走出去"双向并举,这是我国对外开放实现从"以市场换技术"到"以市场换市场"的战略转折点.我们要积极推动有条件的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到国外去投资经营,参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竞争.  相似文献   

9.
实施"走出去"战略,必须立足于"引进来",要把"引进来"与"走出去"结合起来,用"引进来"推动"走出去",用"走出去"促进"引进来"。"海外关系"是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一支十分重要的力量,应当充分发挥其作用。  相似文献   

10.
金融危机为外向型经济成熟度较高的地区带来了发展机遇和挑战,政府应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本文对"走出去"战略的机理作了理论阐述,并对海宁市民营企业进行了案例研究。"走出去"战略顺应企业成长规律,顺应经济发展要求。政府在实施"走出去"战略时应及时出台政策法规、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建立统筹协调机构、加强监管以降低民营企业境外投资的风险,激活民营企业境外投资的动力。  相似文献   

11.
当前经济全球化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中国的中小企业要学会"全球化整合",要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利用国际产业链调整、国际分工重组的机遇,积极整合全球资源,这不仅是中小企业加快自身转型的有效途径,也是掌控全球资源配置主动权的关键一环.  相似文献   

12.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国家确定实施"走出去"战略和加入WTO以来,一批批知名优势企业在自身发展需求的强力驱动和政府诸多优惠政策的积极支持下,纷纷走出国门开展跨国经营活动,取得了显著成绩,加快了我国经济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3.
去美国扎根     
<正>与前30年改革开放以"引进来"为主相比,"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将是中国未来对外开放的战略选择。中国企业"走出去",在国际市场中经风浪、求发展,这是全球化背景下的客观趋势,也是实现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必要阶段。全球经济危机也把中国推到了世界的风口浪尖,中国企业开始成为国际投资舞台的主角。但是等待中国企业的不仅是机遇,更有无法预知的风险。中国企业的"走出去"还处在初级阶段,中国企业的国际化经营经验不足。中国企业走出去除了客观的政治风险外,还面临战略决策、跨地域文化融合以及建立有效的国际化人才战略等盲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外贸出口与到国外兴办各类贸易和制造企业的步伐加快,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已是当务之急.在我国扩大对外开放中,国外企业进入国内市场竞争,同样面临职业安全健康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15.
陈伟 《集团经济研究》2005,(14):148-149
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世界各国正愈来愈深地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成功加入世贸组织的我国,也将其迅猛发展的开放型经济与全球经济更加紧密地融合在了一起,山东省经济在积极"引进来"的同时,其一批优秀企业也在积极"走出去"."走出去"战略成为关系到我省今后发展全局和前景的重大问题,下文从山东企业走出去现状,企业走出去三种基本方式,企业走出去原因三方面对山东省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现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我国纺织服装业应适时实施“走出去”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红玉 《企业活力》2007,(10):12-13
<正>2001年,实施"走出去"战略正式纳入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我国政府定义的"走出去"战略,是指实施能够发挥我国比较优势的对外投资,扩大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的领域、途径和方式。本文所指的"走出去"仅指我国企业的对外投资,是一种国际产业转移战略,即把我国的一些产业转移到国外进行生产和销售等经营活动,以获取发展条件和持续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7.
廖继胜 《现代企业》2006,(11):47-48
“走出去”战略是指我国产品、服务、技术、资本和自然人走出国门,参与全球化市场竞争和国际化经营的发展方针。“走出去”内容很丰富,有货物出口、服务出口、技术出口、对外投资、对外信贷、对外援助和人员外移等,其中最重要的内容是国内企业开展跨国投资和国际化经营。实施“走出去”战略是我国对外开放新阶段的重要举措,中国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走出去”开展跨国投资与国际化经营已势在必行。然而,民营企业“走出去”却面临资金不足和融资困难的瓶颈制约。如何加大促进民营企业“走出去”的金融支持力度,无疑是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进…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民营企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企业实力不断增强,以及我国国内外政策环境的极大改善,民营企业"走出去"的速度日益加快。经济逐渐全球化,世界经济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这种经济大环境对我国民营企业的影响十分巨大,因此,分析我国民营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有着较强的现实意义。本文从民营企业"走出去"战略的涵义着手,结合我国目前现状,探讨分析了促进我国民营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对我国石油石化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几年来,我国不断加大"走出去"的力度,从鼓励企业到境外投资办厂、开展加工贸易、合作开发资源,到实施"走出去"战略,进而提出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形成一批有实力的跨国企业和著名品牌,企业跨国经营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等特大型跨国石油石化企业,必须抓住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加快国际化经营步伐,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全面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企业集团.这不仅是石油石化企业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更是我国实施多元化战略保障国家石油供应安全稳定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走出去"战略是党是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加快经济既好又快发展的重大举措。我国企业"走出去"还处于起步阶段,亟需国家政策的扶持和促进。本文通过对中国企业"走出去"现状的分析,指出了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存在的一些问题,对中国企业如何实施"走出去"战略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