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章红 《嘉兴学院学报》2007,19(5):40-42,47
分析了当前在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严重的环境问题,指出了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市场和政府的失灵,解决的办法是:运用价格机制引导市场配置各类要素资源,通过税收政策保护环境,通过经济激励保护环境,通过多方筹资加大环保投入,通过宣传教育促进全民环保。  相似文献   

2.
随着全球生态危机日益加剧,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了21世纪的主要议程。尽管国家提出了“创建节约型社会”、“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等一系列口号,但我国目前国民的环境意识相对淡薄。要做到保护环境,应该从学生的教育抓起。科学和环保联系密切,本文从相关的环保理论出发,讨论如何在科学教学中进行环保教育,渗透环保意识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环境保护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公众参与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有利于提高环境决策的科学性、监督环境保护、节约环境保护成本和营造保护环境的良好社会风气等价值和作用。当前我国环境保护中公众参与还存在很多不足,鉴于此,应当采取措施大力推进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培养公众的环保参与意识,增强参与能力,从而更好地保护环境、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环境群体性事件近年来呈现出了明显高发态势,对于社会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和公共安全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从以往的研究中可以看到,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往往与有关环境项目决策的公众参与性问题高度相关。文章作者正是在此背景下通过实地调研,采取路径分析的方法,创新性构建了公众参与环境决策意愿的影响因素构念模型,具体分析环境决策中公众的参与意愿具体情况。研究的结果表明:公众对于环境决策参与的价值认知、参与态度、参与个体主观规范以及参与个体的知觉行为控制作为主要解释变量,都会正向显著影响公众参与意愿。  相似文献   

5.
环境意识是多层次、全方位地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内容体系,环保行为是指主体在环保意识支配下的一切有利于环境保护和环境改善的积极做法。环保行为受环境意识的影响,又反作用于环境意识。本文对武汉市市民的环境意识和行为做了调查,分析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调动广大市民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和大力推进"两型社会"建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针对地方政府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对企业的污染行为惩罚不力,甚至出现的政企合谋情形,需要建立环境财政,完善财政分权,约束地方政府竞争行为。国外的环境治理实践表明,构建有效的环境财政制度,合理划分政府间的环境支出责任,规范地方政府竞争行为是保护环境的重要途径。我国对有关环境财政问题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因此,对构建环境财政的有关理论问题需要深入探讨。文章围绕环境财政的实质,在分析构建环境财政的必要性、环境财政建构面临困境的基础上,探讨了构建环境财政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7.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四十三条将污染环境犯罪规定为结果犯。而根据刑法犯罪既遂形态理论,分析污染环境犯罪的特点,并结合国外的立法经验,将污染环境犯罪规定为危险犯更有利于保护环境和预防犯罪;同时对实施污染环境犯罪的单位也应追究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带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环境问题。如何采取切实的手段保护环境成为政府、学者及公众关心的话题。文章以环境保护为出发点,试图通过建立有效的生态税制度,直接或间接将环境的损害者和受益者纳入到税收体系,从而引导、规范纳税人的行为,以保证环保政策的有效执行。  相似文献   

9.
国有银行的信贷支持不足是造成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主因。从国有银行的经营目标及其约束条件出发,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对国有银行的信贷行为选择机理进行分析,不难发现,其对中小企业信贷支持不足的根源主要在于相关政策和环境不能满足其目标约束、参与约束和激励相容约束条件。为此,政策设计既要考虑宏观整体目标,更要考虑微观个体的行为选择,以增强政策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10.
基于CGSS2018综合调查数据,探讨社会资本等结构性要素对公众环境参与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经济收入水平和环境认知能力在其中的作用。研究显示,社会资本有助于公众的环境保护合作,相比于社会网络,社会信任对公众环保意愿的正向影响更为显著,社会规范对公众环保行为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进一步讨论发现:经济收入水平一定程度上强化了社会资本对公众环境参与的影响,但边际环保支付意愿下降;环境认知能力越高,社会资本的公众环境参与效应越强。  相似文献   

11.
日本环境管理中的公众参与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在环境"公害"的重压下,开始了多元环境公共治理的过程,并开始关注公众参与环保的重要作用。从"环境优先"理念的确立和环境教育的普及、环保公众参与的法律保证、环保公众参与的全要素性等方面做了制度设计。我国环保公众参与可以从日本模式中寻找有益的因素,努力提高公民的环境素质和环境责任感,着力保证公众参与环保的路径通畅,以及切实增强公众环保参与全要素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绿色奥运”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三大主题之一,其内涵是:要用保护环境、保护资源、保护生态平衡的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运动会的工程建设、市场开发、采购、物流、住宿、餐饮及大型活动等,尽可能减少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要积极支持政府加强环境保护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持续协调发展;要充分利用奥林匹克运动的广泛影响,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促进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工作,提高全民的环境意识;要在奥运会结束后,为北京,为中国,  相似文献   

13.
大众传播媒介及农业信息服务网络通过环保信息传播可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农户的亲环境价值观,进而影响农户的亲环境行为。基于信息传播培养理论,整合计划行为理论和“信念—价值—规范”理论构建亲环境行为理论模型,并采用甘肃省19个县(区)542户样本农户的调研数据进行验证,结果显示:环保信息的有效传播可以潜移默化地强化农户的亲环境价值观,农户的亲环境价值观、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及责任归属均对其亲环境行为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农户经营规模和专业化水平对其亲环境行为也有显著正向影响。应提高农户生产经营的规模化和专业化程度,加强对农户亲环境价值观及主体责任认知、亲环境行为知识和技能等方面的教育和培训,并充分发挥农村干部、党员、能人等的带头示范作用,以有效促进农户亲环境行为。  相似文献   

14.
环保时代的到来使得国际贸易政策发生了很大变化 ,以环保为特征的贸易政策与措施在各国相继兴起。作为贸易大国的中国 ,存在着诸多与保护环境不相适应的贸易政策 ,甚至还存在着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发展对外贸易的问题。因此 ,如何促进贸易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是我国对外贸易政策调整的新课题。为此 ,本文提出 ,应通过与国际环保和贸易政策接轨、确立绿色产业发展战略、加快制定环境贸易法规 ,来调整与完善中国对外贸易政策  相似文献   

15.
环境公益诉讼的出现对传统的诉讼法理论提出了新的挑战。我国立法部门应突破传统的诉讼理论瓶颈——"直接利害关系"理论,并借鉴国外关于环境公益诉讼成功的立法经验和司法实践,修改诉讼法,构建环境公益诉讼的特别程序并赋予公民个人、环保团体以及检察机关以原告资格,以最大限度地维护生态环境和环境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16.
环境会计作为会计领域的一大分支,可分为环境财务会计与环境管理会计两个方面。企业可结合实际设置环保工程、环保负债、环保费用、环保收入等基本会计科目,对环境会计信息进行定量披露。并通过恢复费用法或重置成本法、防护费用法、产出变动法或健康损失法等环境成本计量方法,与产品生产有效结合,将环境成本进行收集分配至单位产品成本,提供完整的环境成本信息,以引起企业管理层的重视,积极采取措施保护环境。  相似文献   

17.
川气东送管道工程的施工势必会对周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为了保护环境,最大限度地减小工程对生态的破坏,需要在施工过程中采取各种环保措施,恢复环境。本文总结了川气东送管道穿跨越工程施工过程中采用的各种具体的环保措施,并对川气东送管道穿跨越工程的环境恢复情况进行了分析,旨在为今后长输管道工程建设的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保护环境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在现阶段,提倡环境保护,除了要完善相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保护环境外,还应该注重公众的参与。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就环境保护与公众参与做了以下几点分析。  相似文献   

19.
试论《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对人文精神的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与人文精神的关系,从人文精神的体现、无产阶级社会理想的诠释、对中国人本主义文化传统的批判继承等角度进一步挖掘全民健身的深刻理论内涵。人文精神最基本的内容应是对人的尊重,全民健身是人文精神在体育领域的体现,全力促进个体体育权力的实现。全民健身用实践诠释共产主义社会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是无产阶级社会理想的体现。全民健身是民族振兴的必由之阶,进而为“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夯实基础。全民健身促进了个体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进一步“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全民健身是中国人本主义文化传统在体育领域的批判、完善和发展。《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在未来的实施中,应进一步关注弱势群体的健身利益,才能进一步深入全面体现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20.
现有研究侧重从企业个体维度探讨其参与帮扶的影响因素,忽略了企业个体行为在社会网络中的嵌入性。鉴于此,选取2016~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精准扶贫数据,从以往研究较少涉及的社会网络视角出发,探究股东扶贫网络对企业扶贫行为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发现:股东在扶贫网络中越靠近中心位置,企业参与精准扶贫的意愿就越强、扶贫投入就越多、扶贫效果就越好;机制检验表明,企业扶贫行为可以在股东扶贫网络中进行传递,股东扶贫网络主要通过信息渠道与公司治理渠道来影响企业扶贫行为;进一步发现,企业的产权性质、融资约束及所在地区的市场化程度,会对股东扶贫网络与企业扶贫行为之间的关系产生异质性影响。研究结论为推动企业参与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来自社会网络的分析视角,也为政府部门引导股东的社会责任投资提供了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