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指农业转移人口逐步融入城市,在职业、身份、价值观等方面向城市居民靠拢、成为城市居民的过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我国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内容和提高城镇化质量的重要途径。本文界定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内涵,论述了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必要性,总结了美国和日本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先进经验,并结合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过程中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完善就业培训制度、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户籍制度、健全相关法规和搭建融合平台等。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已将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作为我国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目标之一,这关系到已在城镇居住的非户籍人口和诸多农村人口。日本作为亚洲领先完成农业人口转移的国家,其经验值得我国借鉴。本文通过研究日本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进程,总结出其劳动力转移的特点和其能够快速转移的原因,结合我国现状为我国现在农村劳动力转移提出建议。本文认为我国应依托城市群实现农民工分散转移,强化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其职业技能培训以及制定法律为这些政策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3.
4.
王宾 《山西农经》2014,(3):22-24
<正>我国城镇化质量不高突出表现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滞后,人口城镇化速度远远慢于土地城镇化。2012年,我国按城镇常住人口计算的城镇化率达到52.6%,而按城镇户籍人口计算的城镇化率只有35.3%,二者相差17个多百分点。因此,我国实现现代化必须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其核心是解决人的问题,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有利于从根本上改善城乡资源配置,推进"四化同步",富裕农民和繁荣农村;有利于推动经济  相似文献   

5.
解决好人的问题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关键。认真贯彻党中央城镇化工作部署,努力提高城镇人口素质和居民生活质量,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稳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是当前城镇化工作的首要任务,也是三农工作的重头戏。  相似文献   

6.
李国正 《中国土地科学》2020,34(10):117-124
研究目的:明晰农地权益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影响,进而揭示当前全国各地对农业转移人口农地权益保护状况。研究方法:基于Probit模型的实证分析。研究结果:(1)从全国范围来看,农业转移人口的农地权益只得到部分保障;(2)农地权益保障状况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区域经济越发达,农地权益保障越完善;(3)农地权益只得到部分保障对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向城市迁移起着促进作用,但却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有着显著负面影响。研究结论:农地权益保障是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重要影响因素,农地权益的不充分保障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具有负面影响,而经济越不发达的地区这种影响越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正大力实行城乡融合、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战略,只有严格落实这三大战略,我国才能建成高质量的小康社会。因此研究农业人口转移的新常态与市民化进路就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户籍制度改革入手,对当下农业人口转移的背景进行了研究分析,从农村发展、城市承载力、权利保障、政府责任等几个方面寻找了农民工总量增速持续下降的原因,最后从多个角度提出了我国的农业人口市民化的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8.
当下农业人口流动与市民化的情境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不同,城乡发展一体化、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实施,正在消解城乡二元结构,并深刻影响着农业人口转移与市民化。新形势下,农民工市民化意愿、农民脱域意愿以及农业人口转移任务、困境等都进入常态。为了更多更快地转移农业人口、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政府应大力发展中小城市和村镇,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完善农业人口转移的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在取得成就的同时也面对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提高城镇化质量的核心所在,这对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为此,我们针对河北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1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在取得成就的同时也面对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提高城镇化质量的核心所在,这对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为此,我们针对河北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问题展开调研活动,通过调研我们发现河北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所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一亿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难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程度明显偏低,在城镇地区的经济融入、政治融入、社会融入和文化融入方面存在种种困难,成本分担机制不完善是阻碍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拦路虎,户籍门槛与福利差距是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难的壁垒,等级制的城市行政体制是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均衡配置资源的障碍,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滞后是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延缓器,不合理的财税体制是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重要制约因素。到2020年,推动一亿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难带易、以点带面、以小带大、以新带旧四大基本原则,坚持缩小城乡区域福利差距、强化市民化法律赋权两个核心导向,聚焦"进得来"、"过得好"、"离得开"、"可持续"四个主要内容,抓好随迁子女进城入学、家庭成员定居落户两个关键步骤。推动一亿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关键举措包括,完善公共成本分担机制、推动公共资源配置市民化导向的城市行政制度改革、加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共享的城乡户籍一体化改革、创新农业转移人口有偿退出与带资进城的土地政策、完善一亿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财权事权匹配机制。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农业人口转移实施主体的角度,以农业转移人口身份认同作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结果指标,应用Logit回归模型全面系统分析了农业转移人口的人口统计特征、工作情况、生活质量、思想观念等因素对身份认同的影响。回归结果表明,在达到0.05显著性水平的各因素中,相关性由强到弱,已在城里买房、没有务农经验、有丰富的娱乐活动等12个方面的农业转移人口更倾向于城市人的身份认同。基于此,本文提出制定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政策,应当充分考虑农业转移人口的主体需求,既要着重解决农业转移人口面临的住房、户籍以及就业等问题,更要转变农业转移人口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积极推动农村与城市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4.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认为,中国的城镇化与美国的高科技发展将是深刻影响21世纪人类发展的两大课题.由此,推进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重要性可见一斑.然而,当前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仍然面临诸多困境,需要我们采取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加以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15.
我国现行征地制度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既有推进作用,也有不利影响。本文从征地范围、征地补偿标准、征地补偿安置方式以及相关农村土地制度等方面分析了征地制度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关系,提出了改革完善现行征地制度,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同时也面对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针对河北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问题展开调研活动,确立调研意义和内容。  相似文献   

17.
城市规模、社会保障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意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CHIP2008数据,采用Ivprobit与probit模型对比分析了不同城市规模下社会保障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城市规模与市民化意愿之间呈现正U型关系,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意愿呈现出"两头大,中间小"的局面,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对大城市和小城市具有较大的需求空间,中等规模城市不明显;(2)城乡社保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影响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城市社保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而农村社保则表现为显著的负面作用。积极实施以小城市为依托的"就地城镇化"、推动大城市的户籍改革和城乡社保一体化可能是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有效解决之策。  相似文献   

18.
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城市用地日益紧张,农村集体土地被以城市规划和建设为名大量低成本征用,农业人口赖以生存的生产资料被剥夺,农村再一次为城市化建设让路。与城市改革的展开、工业化发展的提速同时,农民从农业分离出来,加入到城市建设大军之中,再次为中国的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无私贡献青春和力量。  相似文献   

19.
身份转换、权利均等、社会融入是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三个维度。其中,社会融入程度深刻影响着农业转移人口对城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作为农业转移人口的生活场域,城市社区通过资源支持、情感认同、社会资本重构和规范秩序供给,能够实现社区支持与社会融入的有效联结,支持农业转移人口由社区融入向城市融入的过渡。目前,农业转移人口在社区层面的融入状况并不乐观,必须进一步创造农业转移人口社区融入的有利条件,多方面构建社区支持机制。具体而言,要通过行政建构以强化政策实施能力与效力,借助社会建构吸纳社会资本以拓展路径,创新实施机制建构以破解社区互动难题,进而高效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相似文献   

20.
户籍制度改革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讨论已经很多年了,可是并没有显著成效。本文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内涵,现状,制约因素,发展路径四个层面对已有文献进行梳理,分析了市民化所需要突破的一系列制约因素,即制度障碍因素、成本障碍因素、以及个人素质障碍因素,并针对这些制约因素提出相对应的发展路径,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和市民化进程提供一定的思路借鉴以及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