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区域间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统计数据看,我国各地区间城镇居民收入存在较大差距。这种差距将影响我国经济的正常发展,若这种差距继续扩大,还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因此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缩小区域间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应实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中央政府进行财政转移支付和形成劳动力合理流动的市场机制等策略。  相似文献   

2.
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已经成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促进经济增长的一个制约因素和无法回避的问题。对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现状以及收入差距扩大生成机理进行分析。居民收入差距扩大既有制度安排的原因,也有国家对收入调控不够,对非法收入打击不力等因素。为此。应采取积极的对策措施,使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区间之内。  相似文献   

3.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现阶段,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客观存在,而且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从世界经济发展来看,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一国工业化进程中的阶段性产物,同时也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由二元经济向一元经济过渡的必然现象,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通过对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以及收入差距产生的特殊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城乡统筹发展,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路径选择思路。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我国1952—2005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中国金融发展与收入差距的关系进行分析。在分析了其他因素后,我们得出结论:(1)中国居民收入差距与金融深化进程遵循倒U曲线的演化路径;(2)我国金融深化与收入差距之间存在着扩夫的库兹涅茨效应。我们认为:随着金融的发展和现代部门在经济中比重的提高,政府在利用金融体系调控经济中的政策倾向在一定程度上诱导了这一现象的发生;我们预计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呈扩大趋势并将延续一段时期。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我国1952年-2005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中国金融发展与收入差距的关系进行分析。在控制了其他因素后,我们得出结论:(1)中国居民收入差距与金融深化进程遵循倒"U"曲线的演化路径;(2)我国金融深化与收入差距之间存在着扩大的库兹涅茨效应。我们认为:随着金融的发展和现代部门在经济中比重的提高,政府在利用金融体系调控经济中的政策倾向在一定程度上诱导了这一现象的发生;我们预计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呈扩大趋势并将延续一段时期。  相似文献   

6.
我国目前的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不足与一个时期以来收入差距的扩大有着直接的关系。政府采取的收入分配政策对启动内需和拉动经济增长有一定作用,但仍存在一定偏差并具有较大的改进空间。  相似文献   

7.
从改革开放之初到世纪之交,河南省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由不明显到显著扩大,已有的统计资料和利用基尼系数加以分析均可以说明这一点。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在于:收入分配机制市场化;行业垄断;产业结构调整;改革不配套,法制不健全。但应正确看待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既有其合理必然的一面,也存在不合理、不规范、非法的现象,因此有必要消除由这些因素所引起的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拉大.这种现状已经引起了国内外众多学者的高度关注,但是现在的绝大多数文献所讨论的是收入差距的扩大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对经济社会稳定的影响.实证分析发现,城乡收入差距对经济效率也会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城乡收入差距问题一直受到理论界的关注,特别是近20年来,经济学者对该领域进行了更为规范和深入的研究.笔者认为,城乡收入差距拉大,并在短时期内难以控制,这是目前我国的一个基本现状.中国的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具有一定的经济必然原因,但是在很大程度上存在不合理性,主要表现为其影响因素的不合理.各级政府有必要采取一些相应的政策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0.
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平等之间不存在替代关系。收入分配不平等不是促进而是阻碍经济增长。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已经影响了经济增长的前景。应当树立以民为本的经济建设宗旨,促使区域经济平衡增长,调节不合理的收入差距,努力实现有利于公平的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1.
对收入差距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的收入差距尚在可控制范围之内,我们应根据收入差距的不同成因采取不同措施对其进行合理调节,但这种调节并不必然会带来收入差距缩小的结果,税收在当前也不是一种有效的调节手段。  相似文献   

12.
我国行业间职工收入差距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近几年,我国各行业职工收入差距呈明显扩大趋势。这其中有一定的合理成份,但不合理成份居多。这种不合理差距的存在,一方面会影响职工劳动积极性;另一方面也不利于社会稳定和体制转轨的顺利进行。要建立合理的收入分配体制,发奋强国家对收入分配的宏观调控;对部分国家垄断行为引入竞争;同时加快劳动力市场的培育和保障职工基本生活等。  相似文献   

13.
由于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尽管始自1978年的改革使我国地区间收入差距逐渐扩大,但地区间城镇、农村的收入差距仍处于较低水平。然而,恰恰是这种低水平的地区收入差距的背后却伴随着地区间机会不均等的进一步恶化,整个区间收入流动性逐渐下降,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地区间农村的两极固化格局已经形成,而城镇也呈现单极固化的趋势,这意味着地区间收入差距将持久存在。而且,地区间收入差距与收入流动性呈现协同变化特征。因此,缩小地区收入差距的关键在于扭转地区间机会不平等局面,增强地区间收入流动性。  相似文献   

14.
随着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经济理论界和决策部门要求调节收入分配、公平收入分配的呼声日见高涨。税收历来被认为是调节收入分配的一个重要的经济手段。但是,税收在调节收入分配中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在我国当前的条件下,要实现收入的公平分配,应从公平收入分配条件、规范收入分配过程、公平收入分配结果全方位着手,而税收只是调节收入分配的一种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2010年跃升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与此同时,日益扩大的收入分配差距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其中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问题尤为突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是我国二元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文章基于我国1978—2011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运用计量经济方法,对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同时分别对东、中、西部地区进行建模和差别化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城纭居民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之间表现出一种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并存在一定的内部联系。  相似文献   

16.
当今我国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机遇期,同时也进入社会矛盾凸显期,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更趋复杂。其中收入分配差距呈扩大趋势便是一个不能回避、不易解决却又必须着力妥善解决的突出问题。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因此我们要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门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收入差距的日益扩大,在很大程度上是改革发展成果分配不合理造成的。今后,我们仍然要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之路,构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但是,如果不整顿分配秩序,合理分配改革发展成果,不但会影响改革开放的稳步推进,还会制约和谐社会的构建。一、改革发展成果分配中存在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全方位地进行了分配制度的改革,大力发展各种非公有制经济,促进了利益主体的多样化,逐步形成了以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各种生产要素按其贡献参与分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分配制度。通过改革,我们成功地打破了单一公有制和计划经济年代平均主义的利益分配格局,拉开了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这种差距不仅表现为社会组织内...  相似文献   

17.
所有制结构变迁是居民收入差距的根本原因,利用1995-2008年30个地区的数据进行面板协整检验表明: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与城乡收入差距存在协整关系,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分别与城乡收入差距也存在协整关系;国有经济、公有制经济能缩小城乡收入的差距,而集体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则扩大城乡收入的差距。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呈逐步扩大的趋势,适度的收入差距有益于经济的增长和人创造性的发挥,但收入差距超过一定的界限,必定会引起社会的动荡和居民心理的失衡,影响经济的稳定发展。文章针对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原因进行的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我国经济体制转型期间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缩小—扩大—缩小—扩大的趋势,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长和对农村消费市场、人力资本投资产生负面影响,同时也对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建设和谐社会产生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20.
收入分配不公的原因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体制有了很大的改善,同时。不同行业、不同所有制、不同企业职工收入差距呈逐步扩大趋势,收入差距适当扩大是我国改革中的必然现象,但现在的问题是我国当前个人收入差距明显偏大,其成因比较复杂,往往与一些不正常的分配现象相联系,比如行业垄断、政策倾斜等取得高额收入,分配领域中存在的这些突出的问题直接关系到我国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已经引起人们的重视,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对分配的研究,正是基于这一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