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3 毫秒
1.
公共价值缺失是城市社区面临的重要问题,打造公共空间从而创造公共价值,为应对这一问题提供了破解思路。以S市和H市为例,探索公共空间建设如何实现公共价值的共创。研究发现,公共空间建设涵盖街道、社区和楼门院落等不同空间尺度,其运作包含自上而下的制度建设和自下而上的合作生产两个过程,面向公共价值的治理行动,能够使两条路径相互增能。公共空间治理过程蕴含了“价值触发—价值催化—价值强化—价值锚定”的契机,打造了社区治理的开放场景,增强了社会治理的多元合法性,提升了社区治理能力,这一逻辑解释了公共价值的生成机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构建公共空间和公共价值融合发展的治理框架。  相似文献   

2.
文化民生视野下的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萍 《城市发展研究》2011,18(11):115-118
城市社区文化作为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最基层,与群众联系最为紧密,最能体现文化民生的价值理念.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不能单靠政府自上而下的推动,而应该对社区居民公共观念的培养等“内在公共性”给予更多的关注,提高社区居民文化主体意识和参与合作能力,增加社会资本存量,促进社区文化内生机制的建立,从而使社区文化建设真正回归到民生本...  相似文献   

3.
社区建设:社会与人的现代转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现代化正处在以城市化为主导的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 ,社区作为一个新的公共领域日益为社会所关注。社区以共同的价值认同和自治精神为市民构筑了一个能够营造公共精神氛围、实现公共理性和现代人格塑造的全新的公共平台。社区建设构筑社会现代化的基础 ,形成城市现代化的协合力 ,也培育着公民的现代人格。  相似文献   

4.
作为社区公共空间结构再生产的重要场域,过渡型社区具有阶段性、兼容性等空间张力。因此,如何整合各方利益诉求、重塑公共精神成为关键议题。文章采用单案例研究方法,以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进小区问题为切入点,探讨过渡型社区中存在的治理困境,总结基层党建在社区公共空间冲突解决中可能的弥合机理,将党建真正扎根于基层治理。  相似文献   

5.
农村准公共物品供给显现出贴近民生、巨大的正外部效应、机制灵活等特点,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基石,是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必要保障。云南省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在农村准公共物品的供给上还存在很多问题和改进空间,对云南农村社区准公共物品供给进行研究对云南省农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促进身心健康:社区公共空间对社会凝聚力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凝聚力是人际间的互动和联系感.社区公共空间可以有效鼓励社会互动,帮助居民建立认同感,提升社会凝聚力.有研究表明提高社会凝聚力可带来身心健康,但社区公共空间内的社会凝聚力与公共健康的关系尚缺乏系统梳理.在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为搜索基础上,运用科学知识图谱可视化软件,梳理社区公共空间与社会凝聚力相关研究的进展与热点.结果表明:社区公共空间提供的社会凝聚力可以从生理、心理多方面发挥健康效用.社区公共空间的可达性、质量、安全性和使用者都是影响社会凝聚力的要素,通过在社区公共空间中积极互动、增强场地依恋感都会促进社会凝聚力,从而影响公众健康.未来可针对社区公共空间促进社会凝聚力的方式和途径提出空间设计与管理参考,促进社区公共空间健康服务功能,增强公众的社会凝聚力和幸福感.落实与社区发展有关的国家政策.  相似文献   

7.
社区公园作为居住区最大的开放空间,是居民日常社会活动的主要场所。居民平时的文化教育、休闲娱乐、休息也是在社区公园进行,环境优美的社区公园是社区居民生活质量的保证,也是一个城市发展水平的体现。社区公园的规划设计应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不仅要有大片的绿地空间,还要有游憩活动的设施,用以改善人居环境,满足人们亲近自然、改善生活质量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社区公园作为居住区最大的开放空间,是居民日常社会活动的主要场所。居民平时的文化教育、休闲娱乐、休息也是在社区公园进行,环境优美的社区公园是社区居民生活质量的保证,也是一个城市发展水平的体现。社区公园的规划设计应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不仅要有大片的绿地空间,还要有游憩活动的设施,用以改善人居环境,满足人们亲近自然、改善生活质量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谷胜亮 《活力》2012,(16):121-121
民生新闻在继承“民生、民本”价值理念同时,提升新闻“公共价值本位”,日渐突破发展前期的浅薄性和表象性。引入公共新闻理念和深度报道,注重社会责任和主流价值观导向。围绕“医疗、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分配”五大民生领域的攻坚改革进行报道,从民生问题人手,将日常现象上升到公共价值层面。把握国计与民生的关联点。构建公共话语平台。对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医疗改革、养老保险、城市开发强拆、住房保障、中小学校车等问题的高度关注都体现了民生新闻公民意识的上升。  相似文献   

10.
在公民的单位角色失落后,社区空间引起了人们的重视.而目前城市社区研究多关注于社区自治、社区机制体制创新、社区参与、社区权力、社区服务等方面内容,对社区公共空间这种物质基础与社区发展之间的关系问题很少有人做研究.社区成员是社区发展的主体,只有社区成员充分参与到社区活动中来社区才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公共空间则是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一个重要渠道,在一定意义上说公共空间开辟的程度决定了社区成员对社区事务的参与,进而影响到社区发展.  相似文献   

11.
张朝雄 《数据》2006,(7):36-38
宜居就是讲究人性、突出个性、适宜居住,它包括公众对于居住空间、社区空间和公共空间的评价.它包含并超越了安居概念,其宗旨在于居住地的全面和可持续发展.那么百姓眼中的宜居具体表现是什么?我国目前的城市宜居水平如何?有什么特征?由零点研究咨询集团与第一财经年度合作编制发布的<零点宜居指数--中国公众城市宜居指数2006年度报告>指出:2006年市民给中国城市的总体宜居水平打了61.4分,比2005年略有降低;市民对个体居住空间、社区空间和城市公共空间的满意度都比较低,其中社区空间满意度最低.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各地对社区的关注和研究层出不穷。浙江省作为我国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示范区已在三年内(2019-2022)探索出一条从提出“未来社区”的概念到首批“未来社区”真正建成之路,并制定一系列创建评价标准用以指导未来社区建设。而社区具有物质性和社会性,其公共空间品质提升对社区构成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试图面向旧改类社区,对评价标准进行解读,认为未来社区公共空间的特征是共享性、立体性和交往性,并将各类空间细化分类;以朱雀社区为例从人、物、制度三个影响公共空间布局的因素入手,形成如何增加能量空间、转换空间、学习空间、议事空间、智能空间等新型空间类型的策略;从而能更好地指导旧改类社区更新,达到未来社区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3.
当今,居民老龄化严重的老旧社区普遍存在(简称“双老”社区),居住密度大、老龄人口比例高、公共空间与设施配置不足等问题无法满足社区老人对公共休闲空间的使用需求。在一些管理较为松散的社区内会出现居民自发建造公共空间的现象,通常以自发搬置座椅、搭遮阳棚等方式呈现。自发建造公共空间(简称“自建空间”)是在公共空间资源不足的特定环境下产生的,是居民日常生活及其空间实践的见证,其背后居民需求与物质、社会空间的复杂互动关系值得深入探究。以广州越秀区某“双老”社区为例,分析居民自建空间的布局特点及环境特征,对比既有公共空间,探讨居民自发建造行为与公共空间要素之间的相关性,基于关键要素对相同类型空间提出更新设计策略,以此为“双老”社区公共空间更新提供以居民使用需求为导向的研究方法基础;同时,将居民自发微观建造行为视为使用者的空间权利,通过关注日常建造行为将建筑学研究视角从单一物质空间转向与人互动的社会空间中。  相似文献   

14.
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如何建设老年宜居环境成为不容忽视的议题。社区公共空间是老年人的主要活动场所之一,但现有城市老旧社区的公共空间建设尚未全面考虑老年人行为活动特征,亟待适老化改造。文章选取长沙市寿星街社区作为老旧社区典型代表,识别社区公共空间的环境属性,同时通过空间观察、行为追踪及访谈等方法采集老年群体的行为特征,提取环境-行为对应模式,分析适应老年人行为需求的社区公共空间特性,在此基础上提出老旧社区适老化改造策略,以期为老年宜居社区与老年友好城市建设提供空间指引。  相似文献   

15.
城市老人、儿童适宜性社区公共空间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快速的城市化和人口老龄化对城市社区公共空间的适宜性提出更高要求,老人、儿童是参与社区活动的主体人群,良好的环境既可以增进老人邻里交往、提升归属感,也促进了儿童游戏活动,减少肥胖、孤独等不利因素。基于社区公共空间的现存问题,通过对天津市5个社区发放问卷、小组访谈、观察、行为地图等方法收集了老人、儿童的主观空间认知、活动需求、环境偏好数据,用二元和多元的统计方法量化分析老人、儿童的主观评价、活动需求、环境偏好的趋同性和差异性,最后结合居住区规划、景观等设计理论提出适宜性社区公共空间建构策略。  相似文献   

16.
梁玮男  曹阳 《城市发展研究》2012,19(11):132-134
针对人口老龄化急速发展现状而进行的老年居住社区研究日益受到关注。本文的研究基于社区养老模式,试图从公共空间(而非老年住宅)视域探讨适宜于老年人生理及心理需求的社区公共空间设计问题,并通过传统分配型社区的相关案例研究,提出老年居住社区公共空间设计的思路,为分配型社区的公共空间改造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7.
当下正处于以“社区生活圈”为中心的精细化调控阶段,城市更新行动呈现显著的社区导向趋势,即自上而下配置的城市公共资源倾向于社区层级的公共环境空间营造。大数据时代也将赋予社区公共环境空间建设和治理新内容。文章基于智慧城市理论,以常州社区公共环境空间为研究对象,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4个准则层和18个子准则层来研究其品质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制订评估矩阵,逐级计算各指标权重,得出各项指标的优先排序等级。以常州市科教城社区公共环境空间为实践案例,分析其现存问题,以居民需求为出发点,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营造设计策略,为未来城市社区公共环境空间智慧化营造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从农村社区重构角度出发,以关中地区为例,通过对传统村落的公共空间体系及文化活动的总结,对比目前农村社区的公共空间及传统文化状况,分析传统村落的公共空间保护及文化传承在农村社区重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其变迁的动力机制;探究如何在社区重构过程中保护其传统的公共空间及文化,建设人文气息浓厚的农村社区,为农村社区重构及城市社区发展提供借鉴,实现能够安放"乡愁"的城镇化。  相似文献   

19.
城市社区邻里关系的空间效应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邻里关系与空间形式息息相关.我国当前的城市社区建设,应当充分发挥空间设置对邻里关系的促进作用.传统社区改造在保持公共空间的基础上,应加强空间私密性;新型社区在保证私密性的基础上,应强化公共空间的建设.  相似文献   

20.
《楼市》2005,(10)
城市是公共的,社区是大家的,而这些都是属于居住者的。我们可以通过改变自家的室内空间来改善生活的水准,但是我们通常不可能去改变一个社区所依托的城市公共环境,以及社区内所建设了的公共空间。因此,挑选一个优质的家园,其实就在于挑选一个优美的公共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