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商》2015,(49)
茶作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受世人所欢迎。而中国作为茶产生的地方,被誉为茶的故乡,茶文化源远流长。日本虽为后起之秀,其茶道在世界茶的发展史上有着关键性的作用。中日两国的茶文化有共性也有差异,中国的茶最初作为药材使用,后来被作为饮料,中国的茶文化博大而精深。日本的茶道自产生之时起就与禅宗等结合,属于日本上层社会,日本茶道专而深,却难博大。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佛教与茶结缘甚早.禅宗兴盛以后。更形成了“茶禅一味”的佳构。为茶道形成奠定了基础。中国茶道重自然。轻礼法;重精神,轻形式;日本茶圣千利休总结出“和、敬、清、寂”的“茶道四谛”。促进了独具特色的日本茶道的形成。韩国茶礼亦有“四谛”.略近于日本茶道精神。近年来。海峡两岸学者致力于总结具有华夏特色的“茶道四谛”。诸家“四谛”之说。如出于开悟众生的方便。亦无不可,若要从中拣择,定出一尊。便索然无味.有违禅宗精神。  相似文献   

3.
叶华 《现代商贸工业》2009,21(21):225-226
茶道发源于中国,中国茶道兴于唐,盛于宋、明,衰于近代。宋代以后,中国茶道传入日本、朝鲜,获得了新的发展。今人往往只知有日本茶道,却对作为日、韩茶道的源头、具有一千多年历史的中国茶道知之甚少。因此,从中日茶道精神的异同来了解中日茶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叶华 《中国商办工业》2009,(21):225-226
茶道发源于中国,中国茶道兴于唐,盛于宋、明,衰于近代。宋代以后,中国茶道传入日本、朝鲜,获得了新的发展。今人往往只知有日本茶道,却对作为日、韩茶道的源头、具有一千多年历史的中国茶道知之甚少。因此,从中日茶道精神的异同来了解中日茶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茶道艺术团是大益爱心基金会为满足当代大学生日益增长的“爱?智?美”全面发展需求,进一步提升同高等院校深度合作中国茶文化传播与研修组建的茶艺表演服务团体。其目的和宗旨是在大益合作院校中,以“大益爱心茶室”为基地通过大学生自己的研修、学习和编创表演,更好的领悟和掌握中华茶道的魅力与精神并在社会实践中足培养一批气质出众、内外兼修、茶艺精湛的茶艺师人才,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茶道的振兴,尽一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6.
田德生 《品牌》2013,(4):44-47
茶文化是一种"中介"文化,以茶为载体,以能体现中国传统思想道德、人文精神为宗旨,包括有关茶的礼仪、风俗、茶法、茶规、茶技、茶艺、历史典故、民间传说以及文学艺术、辞曲歌赋等。茶文化是一种"综合"文化,涉及到建筑、音乐、舞蹈、绘画、戏曲、服饰、饮食、医药等诸多文化领域。茶道是茶文化的核心,是具体的茶事实践过程,同时也是茶人自  相似文献   

7.
《茶经》中言:“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兽固公”。由此可将中国人饮茶的历史上溯五千年。 而茶之为道亦发源于中国,“茶道”一词初始于唐代。在唐代茶道已脱离日常啜饮范围,而成为一种优雅的精神文化。成为东土人心灵的寄托。然而茶之“三味境”并非是人人都能了解和进入的。只有具“纯一无杂”之心的人,才能体会到茶的真味。由此可见茶道文化的内核是禅。主张“本来无一物”、“无一物中无尽藏”。同时茶道把禅从寺院中解脱到自然中,把远隔世俗的禅僧化为平常人──茶人。创造了新的禅文化。“茶道”是茶与心的冲融之境,这里的…  相似文献   

8.
茶树特征信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和利用茶树的国家,大量的历史资料和近代调查研究材料,都证明了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饮茶的习惯最早起源于中国,如今饮茶更成为世界性的风尚。茶,作为世界三大健康饮品之一,足迹遍布了整个世界。相应的对茶的高产优质的要求也很重要。  相似文献   

9.
《中国电子商务》2007,(1):I0050-I0050
茶道,除了其约定成俗的形式,规则礼法之外。其核心重点与奥妙之处就在于感受了。自从唐朝将茶从药用、祭用、食用引用为饮食之后,茶道所展现出独有魅力,令每一位茶道中人,津津乐道。正如周作人先生所言“茶道的意思。用平凡的话来说。可以称做‘忙里偷闲,苦中作乐’在不完全的现世享乐一点美与和谐,在刹那间体会永久’。有位道兄曾深情地对我说,茶是同我生命相结合的艺术。无论是能喝的古董普洱,飘逸的绿茶,玩味的乌龙还是浓郁的红茶。每每一杯在手,顿党神清气爽,别有一番滋味。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中俄边贸对比说明明清之前和明清时期万里茶道的贸易情况,论证万里茶道在宋代后逐渐从官办商道转换为民用商路这一事实;又利用北方258个县区的面板数据,运用工具变量法考察万里茶道对于晋商兴起和发展的影响,从而说明万里茶道对于促进晋商兴起,进而撬动北方经济动脉的重大意义。研究结果表明:宋代之后,万里茶道经济功能才开始逐渐被放大,尤其是明清时期。万里茶道显著促进了晋商的兴起与发展,平均而言,在万里茶道沿线的县区比非沿线县区晋商票号分布数量有显著性增加,从而带动了明清时期北方区域经济的繁荣。  相似文献   

11.
茶道瓷艺中国风。关于中国传统,关于民族传承,来自不同地域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也有不同的诠释。于是,大街小巷里开启一道道门,亮起一扇扇窗,日复一日地修改和补充着城市生活。  相似文献   

12.
《上海商业》2012,(8):83-91
茶我国很早就有了,盛唐以后茶更为普及,南方和两京已形成"比屋之饮的趋势,几乎家家户户都饮茶。尤其是在陆羽《茶经》问世之后,饮茶很快成为无论贫富阶层都盛行的一种风尚。《茶经》集唐以后茶学之大成。为中国最早的一部茶学百科全书。《茶经》追本寻源,首先谈及茶的历史名称,茶树的种植方法及茶叶的性味等,还列举了唐时分辨茶叶优劣的一些基本标准。唐代以野生茶叶为上品,而以园圃种植者稍次;野生茶又以向阳山坡  相似文献   

13.
赵佳  孙婷 《国际市场》2010,(9):38-41
说到茶道,可能人们脑海中首先出现的是日本人恭恭敬敬地穿着日本和服跪在榻垫上娴熟的、优雅的姿势和满怀淡定的神情的画面。其实,茶道源于中国。记者最近走访了雅和家居的创业人徐燕妮女士,了解了一位艰辛创业人士的经商之道以及她的理想——把茶道和茶文化带到寻常百姓家。  相似文献   

14.
邹保奎  何聪聪 《商》2012,(19):170-170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也是世界上最早进行茶叶商品化生产的国家,在国际茶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我国茶产业的发展速度可谓是突飞猛进,茶叶产量逐年增加,出口也是稳中有升,如何把茶产业打造成我国的优势产业,根据我过茶产业现状以及茶叶产业化发展状况,提出加快我国茶叶产业化发展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刘文镇  于剑锋 《中国品牌》2008,(10):150-151
中国是茶的原产地,茶叶伴随着国人繁衍生息了数千春秋,见证了历史的变迁、生命的轮回.中国茶叶远播四海,位居世界三大饮料之首。茶源、茶祖、茶乡,闽茗独秀;茶文、茶韵、茶道,国饮和谐。在2008年第二届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到来之际,本刊记者来到节节清(福建)茶业有限公司,采访了福建省茶产业中杰出的女性代表、清代著名的武夷岩茶贸易世家下梅邹氏第二十九代传人——邹水英。她一直遵循着祖先下梅邹氏"持义如崇山,杖信似介石"的诚信经商精神,从爱茶起步,开创出了种茶、制茶、卖茶、办茶企业、创全国连锁品牌的一条金光大道。一位有着茶叶世家血统的女儿,如今已成长为福建省茶界德才兼备的杰出女企业家。  相似文献   

16.
张孟琼 《中国会展》2012,(17):53-53
飘雨藏月、烟云氤氧,茶香扑鼻、琴音静心,舞武辉映、音吟谐韵。8月17日晚,成都世纪城天鹅湖畔,嘉宾们依水而坐,品茶道、闻蜀香、叙闲情、话发展。作为第八届中国国际会展文化节的东道主,成都世纪城为彰显地主之谊,特意举办了“凭栏听道.茶语夜话”成都世纪城天鹅湖之夜活动。极具四川特色与成都风隋的文艺表演将地方文化展现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7.
"武夷山市位于福建省西北部,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地,首批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城市、全国首批5A级旅游区,是"万里茶道"起点城市。生态优先品味岩韵好山好水出好茶。武夷山有世界同纬度最完整、最典型、面积最大的中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具有茶叶生长的最佳地理气候条件,茶园生态环境居全国之首。构建可追溯体系。积极搭建"武夷品牌"溯源平台,对接南平市"武夷山水"总控平台,建立产品"一品一码可追溯体系。  相似文献   

18.
《中国拍卖》2014,(12):10-10
本刊讯 11月16日,“万里茶道”电商平台启动仪式暨沿线城市名优特产拍卖会在武夷山极地海洋公园举行。中国拍卖行业协会、海峡两岸交流协会和南平市、武夷山市相关领导.”万里茶道”沿线城市参展商、采购商等参加了简短的启动仪式。“万里茶道”电商平台由武夷山市政府发起、武夷山环球茶业拍卖服务有限公司搭建打造,是一个集合新闻资讯、文化交流、经贸合作、旅游推介的综合性平台,将为各沿线城市和企业提供形象展示与商品销售窗口.并面向全国消费者提供一站式便捷购物体验。该平台的打造旨在通过网上联盟的模式,聚合沿线城市资源优势,强化“万里茶道”沿线城市和地区的文化、旅游、经贸等方面的交流合作,构造一个长久合作的共同体,率先实现“万里茶道”在网路上的蓬勃复兴。  相似文献   

19.
茶有千千道     
叶子 《中国市场》2008,(46):80-80
<正>找瞬时的完美,很有禅意。鲁迅虽没有周作人的苦茶庵,体会也很深:"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茶通天下据说,茶是藏在女人的裤腰里流进西方的。茶刚传人北欧时,茶被怀疑对人体有害。瑞典人找了个判了死刑的囚犯来  相似文献   

20.
《商》2015,(28)
马克思用"世界历史"的概念,最早从理论上探讨全球化的问题。他认为全球化开始于资本主义但最终结局是共产主义,因为全球化为共产主义的实现创造了经济条件和社会条件,同时也奠定了群众基础。马克思对世界历史的概括总结以及对未来全球化发展的预测,为当今世界全球化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从马克思提出的全球化的思想出发,分析了当代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形式,以及马克思的全球化思想对中国应对全球化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