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优化宁波大都市区的空间形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塑造宁波市城市形象的主要途径包括塑造特色形象 ,建设标志性建筑 ,确定城市色彩和建筑风格。作者提出要点、线、面结合 ,把城市风貌分区和景观点建设相结合 ,优化城市的空间形象。  相似文献   

2.
《价值工程》2015,(24):200-202
本文通过对东莞蔡边村老人活动中心——钟氏福德堂设计方案及建筑空间理念分析,探讨岭南地域文化对于现代建筑创作理念的影响,以及传统岭南庭院特色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力求体现岭南传统建筑的地域性,使建筑与地域文化进行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3.
探讨了城市空间形态的形成和演变机制,重点剖析了杭州天然廊道空间形态、街道空间形态和节点空间形态等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内部空间形态与杭州城市特色内涵之间的关系,对未来杭州城市空间形态的发展方向和重点作了前瞻性探讨,提出塑造特质城市空间形态是保持和发展城市特色内涵的重要内容和手段.  相似文献   

4.
城市综合体地下空间入口节点作为地上、地下空间的联系过渡点,它的形象设计应着重于整理入口节点与街道、广场、交通系统及综合体建筑之间的空间关系,力求达到整体统一和层次丰富的效果,本文从开放性和标志性的两方面来探讨入口节点的形象设计方法,力求以此创造出有代表性的入口节点空间。  相似文献   

5.
涂妍 《城市发展研究》2006,13(5):29-34,77
南贵昆经济区是西部大开发中点轴开发的典型模式,是以城市为节点加强区际联系的典型表现.对南贵昆经济区城市化水平和城市等级规模结构的分析表明,南贵昆经济区城市化水平较低,城市等级规模结构不完善.整个经济区城市空间分布受资源禀赋影响显著,城市主要沿交通干线分布,在地域空间上呈离散的点状分布,没有形成较大规模的城市带和城市群.  相似文献   

6.
《价值工程》2017,(13):168-170
以西安大雁塔北广场的城市景观规划设计为例,通过问卷调查,统计调查对象对地域文化了解程度调查以及对广场设计结合地域文化特色的满意度数据,将数据分析与城市广场构成要素相结合,得出大雁塔北广场地域文化特色主要体现在七个方面,即建筑、色彩、绿化、水景、环境小品、铺地、灯光。以此寻找符合陕西地域文化特色的城市景观模式,探讨在地域文化和可识别性的研究基础下未来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规划设计遵循的要点原则。  相似文献   

7.
为现代都市建筑注入传统文化元素--以重庆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建 《城市问题》2001,(6):29-32
都市形象是一个城市内在功能的外在表现.而城市建筑是最直观、最直接的形象硬件,有着不可代替的地位.现代建筑作为工业化的产物与东西文化逐渐融为一体.随着工业社会的到来,不同民族、不同地域建筑文化的藩篱纷纷被打破,世界各民族的建筑就其材料、结构、艺术风格而言正逐渐趋向一致.但是,由于民族、地域、政治、经济、宗教、信仰、法律、社会习俗和道德伦理等各有差异,这些都决定了建筑有着独特的"意义"、内涵与形象、空间与环境.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空间蔓延也在加速.当彰显城市特色和提升文化软实力成为当今发展的大趋势时,中国城市化的转型已经刘不容缓,城市与文化的和谐共生必将迈出崭新的一步.本文以西安城市空间蔓延实例分析入手,在城市地域蔓延的一般规律和驱动力演化基础上,通过对西安城市历史空间格局、现状发展结构及历次规划理念演变过程的分析,总结西安城市地域扩展中文化基因所带来的深刻影响,围绕城市文化基因传承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寻求城市空间扩展和文化精神内涵高度和谐的规划理念和手段.  相似文献   

9.
基于历史地图数字化分析的城市空间特色演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传统研究中城市空间演变的历史阶段划分依据和方法的问题,利用城市历史地图数字化后的资料平台,运用紧凑度指数、空间整合度指数和分形指数的相关原理,基于GIS、空间句法等相关技术,对城市建成区范围、路网结构、街区肌理等典型系统的空间演变过程进行定量化的数字模拟分析,探寻城市空间演变中不同系统的几何或数字逻辑关系与城市空间整体格局变化的关联,进而确定城市空间特色的自组织规律节点.并以天津中心城区为例,实证了相关方法在城市空间演变历史阶段划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将乔姆斯基"转换生成理论"下的语迹理论引入城市建筑之中,面对当下城市的趋同现象,探析具有城市特色文化景观载体的地区标识发展痕迹。厘正时间脉络下,人与空间环境的相互影响,对利用城市集体记忆进行城市特色场所塑造的路径进行思考。从城市地区标识出发,试图通过对地区标识多元素的演替"痕迹"分析,利用其地区意象以及其集体记忆要素来构建具有"在地性"的城市特色塑造策略,促进城市节点空间特色的形成,丰富城市特色文化景观设计的可操作性和实践性。  相似文献   

11.
城市旅游空间结构演变与优化研究——以苏州市为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汪德根 《城市发展研究》2007,14(1):21-26,32
在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以苏州市为例,探讨了城市旅游空间结构演进过程及优化问题;首先,按照城市旅游地生命周期,阐述了城市旅游空间结构在不同阶段的演变形态和特征,在开发阶段的城市旅游空间结构为单节点的凝聚模式,在成长阶段为多节点并存的放射模式,在成熟阶段为板块旅游模式;其次,实证分析表明,苏州市目前旅游空间结构处于放射模式阶段,不利于城市旅游进一步发展,通过旅游线路体系的完善和空间结构的优化,苏州市旅游空间结构演变为理想的板块旅游模式.  相似文献   

12.
城市形象的形成,城市特色的塑造,应充分发掘城市的个性魅力,创造城市的个性特征。本文在总结现状情侣路沿线城市景象的基础上,从塑造城市个性形象入手,根据情侣北路(南段)规划实践,尝试以空间布局为基础,初步探讨城市特色塑造与规划控制引导之间的关系,并通过规划控制引导城市建设,从而建立独有的城市特色形象,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相似文献   

13.
基于城市空间演化的物流设施布局与规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认为以城市物理空间扩展、功能区转换、产业结构“软化”以及城市群出现为特征的城市空间演化对城市物流需求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进而影响着城市物流设施布局与规划战略;提出了考虑城市空间演化的城市物流设施布局与规划模型,指出政府在进行城市物流设施布局与规划时应充分考虑城市空间演化这一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城市物流资源优化配置相关政策。  相似文献   

14.
区域空间结构优化重组政策研究——以长江流域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经济转型中区域空间结构动态演进过程的角度,分析了长江流域区域空间差异形成的多重因素,认为促进长江流域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应积极推进区域空间结构的优化重组。针对引起长江流域空间结构差异化的具体原因,提出现阶段应结合不同层次城市区域的空间结构特征和空间关系机制,以城市区域为空间结构重组的基础性功能单元,构建集区域空间价值最大化、空间联系优化、空间竞争力重塑和空间创新能力挖掘等目标于一体的区域空间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5.
文章对中华文化的内涵,按表、里、中间三个层次,进行了细分,并对其最基本核心内容,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其核心从以民为本,民情民心为核心的最新发展进程,提升为以人为本。文章强调结合各城市具体的天时地利人和条件,弘扬各自的城市形象气质特色,并以京派、海派、岭南派等予以简单剖析。  相似文献   

16.
论述了中国城镇化面临的速度与目标、人口与土地、城乡人口结构及城乡居民点结构、城镇化政策的重点等战略问题,并以对两个方案的对比分析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得出须从体制、机制层面更多地激励中小城市及小城镇集约合理地使用土地资源;面向原乡村居民发展低成本房地产业,吸引其落户,应成为重要的政策导向.  相似文献   

17.
城市热岛与城市空间发展的关系探讨--以厦门市为例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研究了厦门市1989年到2000年的城市热岛与城市空间扩展的关系.Landsat卫星影像被用来研究城市的空间扩展和反演地面的热辐射.利用创建数字亮温模型(DBM)及其三维城市热岛分布图、对不同时相的影像进行正规化处理和引入城市热岛比例指数(URI)等技术方法,揭示了厦门市城市热岛的空间分布及其变迁.研究表明厦门市城市热岛的分布和城市建成区的分布基本吻合,二者有着密切的空间联系.进一步分析发现,虽然厦门市城市热岛分布范围在这11年间随着城市的扩展有了扩大,但城市热岛比例指数却表明厦门市的热岛现象有一定的缓解.特别是在厦门市重点改造的老城区,其热岛现象得以明显的减轻.根据植物、湿度和温度之间的三角关系研究,建议厦门市今后在城市发展中还要多植树,少填水面,以进一步缓解城市热岛.另外,还提出了使用浅色、高反射率的建筑表面材料和铺路物质以作为缓解城市热岛的又一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奥运会对北京城市影响的历史性意义,指出奥运会这一历史性的事件促使全球化与全球城市的逻辑转变为现实的动因并深层渗透到北京的城市发展之中,之后从新城市社会学的视角出发,对这一论题从空间的生产、集体消费的场所、人文精神的发现等三个视角出发加以剖析.  相似文献   

19.
中国城市集聚区的演化过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国以来,中国大陆城市集聚区空间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根据城市人口分布Kernel密度对中国城市集聚区的空间分布和演化过程进行分析.中国城市集聚区自1949年的京津、辽中和长三角3个城市集聚区开始发育,到2003年其空间格局已形成"长三角-山东半岛-苏鲁皖边界"、"京津冀-中原-晋中"和珠三角等三大城市连绵区、11个城市集聚区和9个城市集聚发育区.从中国城市密集区的空间演变过程可以推测,中国在未来几十年内发育新的城市集聚区的可能性和数量都较为有限,城市密集区的演变趋势主要表现为:原有处于发育阶段的城市集聚区的进一步形成;原有城市密集区之间通过空间拓展出现空间衔接,并形成地域范围更大的城市连绵带.  相似文献   

20.
论城市规划和管理中的规制和利导原则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论文认为由于城市中存在大量的负经济外部性,应建立与市场有机结合的一套规则或制度引导城市健康地成长和发展.像市场规制在其他领域一样,城市管理和规划中的市场规制原则为:使私人成本等于社会成本,私人收益等于社会收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规划者可以通过对自己掌控的、影响城市发展和空间配置的要素的规划来引导城市达到其合理结构.因势利导的原则除了系统性外,还有近远期相结合的原则.论文对规制和利导原则在交通结构和交通定价、土地合理定价与土地利用、城市空间战略、土地利用和交通系统、城市发展与土地供给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