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征稿启事     
《商业文化》2007,(2):36-36
从前,有两个饥饿的人得到了一位长者的恩赐:一根鱼竿和一篓鲜活硕大的鱼。其中,一个人要了一篓鱼,另一个人要了一根鱼竿,于是他们分道扬镳了。得到鱼的人原地就用干柴搭起篝火煮起了鱼,他狼吞虎咽,还没有品出鲜鱼的肉香,转瞬间连鱼带汤就被他吃了个精光,不久,他便饿死在空空的鱼篓旁。另一个人则提着鱼竿继续忍饥挨饿,一步步艰难地向海边走去,可当他已经看到不远处那片蔚蓝色的海洋时,他浑身的最后一点力气也使完了,他也只能眼巴巴地带着无尽的遗憾撒手人间。  相似文献   

2.
现实与梦想     
从前,有两个饥饿的人得到了一位长者的恩赐:一根鱼竿和一篓鲜活硕大的鱼.其中,一个人要了一篓鱼,另一个人要了一根鱼竿,于是他们分道扬镳了.得到鱼的人原地就用干柴搭起篝火煮起了鱼,饥肠辘辘的他狼吞虎咽,转瞬间,连鱼带汤就吃了个精光,不久,他便饿死在空空的鱼篓旁.……  相似文献   

3.
有个老人在河边钓鱼,一个小孩走过去看他钓鱼,老人技巧纯熟,所以没多久就钓上了满篓的鱼. 老人见小孩很可爱,要把整篓的鱼送给他,小孩摇摇头,老人惊异的问道:"你为何不要?"  相似文献   

4.
《中国市场》2008,(33):76-76
<正>有个老人在河边钓鱼,一个小孩走过去看他钓鱼,老人技巧纯熟,所以没多久就钓上了满篓的鱼。老人见小孩很可爱,要把整篓的鱼送给他,小孩摇摇头,老人惊异的问道:"你为何不要?"小孩回答:"我想要你手中的钓竿。"  相似文献   

5.
“一个饥饿难耐的人在沙漠中前进着,目的地是沙漠尽头的海边,这时,他遇到了一个渔夫,这个渔夫有一根钓竿和一筐鱼,而这个人现在有两种选择,一是拿走钓竿,一是拿走那筐鱼。如果这个饥饿的人拿走的是那筐鱼的话,那么也只够支撑他穿过沙漠到达海边;如果他拿走的是钓竿的话,这个饥饿的人却又不会钓鱼。”  相似文献   

6.
北京有个蔬菜集贸市场,开始只有一个当地人卖鲜鱼,他常常拿个大喇叭吆喝,生意尚可。后来又来了个南方人也卖鲜鱼,他只是默默地挂出木牌告示:买鱼,帮您剖净洗清,另送做鱼的葱、姜、蒜。结果南方人的鱼摊前每天都挤满了人。  相似文献   

7.
北京的一个蔬菜集贸市场,开始只有一个当地人卖鲜鱼。他常常拿着大喇叭吆喝着,生意尚可。后来市场又来了个南方人,也卖鲜鱼,他从不吆喝,只是在摊前挂出木牌告示:"买鱼,帮你剖净洗清,另送做鱼的葱、蒜和姜。"结果南方人的鱼摊前每天挤满了人。而尽管那位当地人后来尽量模仿,喊出"另送佐  相似文献   

8.
陈三卖瓜     
陈三的瓜摊占了巷口最当阳的位置,进巷出巷的人甭管你买不买瓜,打从瓜摊旁经过时,个大滚圆的西瓜一个劲儿地朝人眼皮里钻。这不,一大早热得够呛,陈三才摆摊,就有人来照顾生意了。是位老头,他说:“小伙子,劳驾你挑个瓜吧!”“好呢,您老等着吧!”陈三从身边篓子里捞起一只,麻利地拍了拍,再凑在耳边弹了弹,说:“老人家,这只保管熟。”他正往秤盘里放。“慢着,”老人说,“摊上多的是,小伙子,你咋到篓里捞呢?”陈三心里咯登一声:“这老家伙忒精哩,难道瞧出了名堂?”“老人家,您有所不知,这摊上的多带夹生,篓里呢,才全是…  相似文献   

9.
做人从常识开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很早以前就听说过一个故事,是用来形容法、英、德、中4国人的办事风格的:一个人丢了一根银针,如果这是一个法国人,他会聚众到街上游行示威,高呼口号:“我们要找到这根银针!”如果这是一个英国人,他会不露声色地跑到侦探局,秘密请人侦察这根银针的下落;如果这是一个德国人,他会把房间的地板分成一个一个的小方格,然后逐格寻找;如果这是一个古代的中国人,他会找出一根铁杵来,将它磨成一根针;如果这是个当代年轻一辈的中国人,他则会先找出一根特大号的铁杵,在记者的摄像机和围观的群众面前大做其铁杵磨针的秀,等到风头出尽,暴得大名之后,再趁人不备设法去弄一根银针,以吹  相似文献   

10.
《商界》2005,(4):13-13
在记者近5个小时的采访中,张宝全2/3的时间都在谈EVD,仿佛那才是他的主业。他说他现在主要的精力都放在EVD项目上,他要搭建一种最佳的商业模式,让更多的老百姓看到高清电影,让更多的人从这个项目上赚到钱。第一步他已经成功了,他已是行业标准的制定者,国际标准也在紧锣密鼓地申请中。他下一步要做的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把高清影院建立起来。  相似文献   

11.
吕国荣 《中国工商》2005,(2):152-153
捉火鸡的故事 有人布置厂一个捉火鸡的陷阱,他在一个大箱子的里面和外面撒了玉米,大箱子有一道门、门上系了一根绳子。他抓着绳子的另一端躲在一处,只要等到火鸡进入箱子,他就拉紧绳子,把门关上。  相似文献   

12.
改变     
《电子外贸》2004,(5):1-1
我将要告诉你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几年前,一位牧师和他的妻子在田纳西州的乡村游历,他们在一家餐厅吃晚餐。这时,一位男士走进来,所有的人都好像认识他,他从一张桌子走到另一张桌子,和每个人打招呼,人们很高兴地向他问候。  相似文献   

13.
一位47岁的大公司经理出差两周后回到公司总部,发现另一个人坐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做着他的工作。原来,上司换了人,新副总裁带来一批自己的人。 他受命6个月内在公司里另找一份差事,于是他转到一个较小的部门去。他的新职位比原  相似文献   

14.
《浙商》2009,(11):116-116
有三个人因故要在监狱服刑三年,监狱长答应他们每人可以提一个要求。美国人爱抽雪茄,就要了三箱雪茄。法国人最浪漫,他要了一个美丽的女子在狱中相伴。而犹太人说,他要的是一部可以与外界随时沟通的电话。  相似文献   

15.
闻香识广告     
刘镭 《国际广告》2010,(4):66-67
如果能够面对面地感受到一个人,看着他的样子,听着他的声音,握手或者拥抱,并闻着他的气味,对这个人的记忆一定比简单地看照片或打个电话要深刻得多。这些声音,气味,触感,是人或物的另一张名片。别以为只有动物能通过气味辨别不同的东西,根据调查发现,那些走进面包店顾客中,70%是被弥漫在店铺周围那些散发着麦香和奶香的气味所吸引。  相似文献   

16.
李泉 《市场周刊》2005,(37):52-52
某种意义上来说,品牌经理就是另一个总经理,他的职责就是要驾驭好一个品牌(产品)“在哪里——去哪里——怎么去”的全过程。品牌经理要有超越一般人“挑战未来,实现梦想”的毅力和能力,一个合格的品牌经理应具备以下三个方面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做生意,谁都图赚几个钱,蚀本的买卖谁也不愿干,这是常理。但是,搞经营做买卖,各有各的招数。有的人放了长线钓了大鱼,有的人放了钱却钓不到鱼。浙江温州有位青年堪称“钓鱼”能手。一次,他到甘肃一个贫困地区推销校徽。在一所只有13名师生的学校,他订了13枚校...  相似文献   

18.
在台湾的高雄市的一个郊区,一这样的一个可爱的农民,他是以卖菜为生,他每天挑个担子去市场卖菜。他一天大概能够挣上六七十块钱,是自己种了一点菜挑着去卖。可是,通过他仔细的观察,注意到了一件事情:台湾每个月的初二和十六都要拜土地神,凡是做生意的都要拜土地爷。于是他每次到了这个农历的初二和十六的时候呢,很多的公司会计小姐或者采购小姐会去菜市场买鱼、买肉、买水果拜土地爷,每个月有两天。  相似文献   

19.
很久以前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池子里有很多鱼,他们在各自的领地里巡游,有时又不时地抢夺食物。有一个人想改变这一切,他在池子里选择了一条很平常的鱼,想把它培养成头鱼。于是,他每天都来到池边,耐心地找到这条鱼,然后在它的上方投放各种好吃的食物。没过多久,池子里发生了彻底的变化,鱼儿们完全改变了固守一方觅食和相互争抢的习性,都一起畅游在整个池子里,而游在最前面的永远是那条又健壮,又活跃热情的头鱼。  相似文献   

20.
徽州第一担     
蔑匠在中国是一门古老的手艺,随着塑料制品的出现,蔑制品几乎被淘汰,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蔑制曰用品和工艺品又很受人们的欢迎了。前年回老家时遇见叔婢二人往一货车上搬几十根毛竹,甚是好奇,一问说是去歙县旅游公司上班,就打火熄。还说公司弄了个百工坊,需要一个细作蔑匠,这不先运些大竹子去,言语间很是欣喜。竹匠分粗细活,普通的竹匠都是打生活和生产的容器。六七十年代,生产队用来晒粮食的晒席,装粮食的圆竹篓都是叔叔打得多,因为他脑子活手脚快,生产队里几个竹匠一起聚在坑上祠堂天井里干活,别人打一个扁篓的时间他可以多打个簸箕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