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1年房地产市场调控的一项重要政策就是:地方政府要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多渠道筹集保障性住房房源,逐步扩大住房保障制度覆盖面。笔者认为,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回购商品房和经济适用房作为筹集保障性住房房源优先考虑的  相似文献   

2.
从耕地保护、与中央政府、开发商、购房者和银行关系等五个方面分析地方政府在房地产市场调控中面临的多重博弈,阐述地方政府在房地产调控中面临的“囚徒困境”,进而提出了完善地方政府绩效考核体系和土地出让收益分配机制、加大保障性住房供应力度等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工作思路 2013年福建省国土资源厅将继续深入贯彻和落实国家有关房地产调控的各项政策,优化住房用地结构,优先保障"三类房"(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公共租赁房)所需的土地供应,进一步加强房地产用地监管,努力促进全省房地产业健康稳定发展. 继续做好住宅用地供应计划的编制和实施.切实做到年度计划供地面积不低于前5年年均供应面积,优先确保保障性安居工程用地需求,将国家与省政府下达的年度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任务所需用地全部纳入年度供地计划,并对涉及的新增建设用地实行计划指标单列,予以应保尽保,并将供地计划落实到具体地块,供应计划编制完成后,及时向社会公布,引导社会预期,避免舆论炒作.  相似文献   

4.
博览     
8月1日做好保障性住房用地供应的加减法李克强副总理曾在全国保障性安居工程工作会议上明确强调:保障性住房用地要优先保证。怎样落实优先保证的要求,有效突破保障性住房用地供应的瓶颈?笔者认为,既要做好减法,也要做好加法。  相似文献   

5.
2012年,北京市坚持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不动摇,确保保障性安居工程用地"应保尽保",不断加大经营性用地供地力度,并适时调整土地市场政策,既保持了土地市场平稳运行,又促进了土地市场健康发展. 转入2013年,形势仍然不容乐观.当前影响北京市土地市场供应的主要有两大问题.一是受耕地占补平衡指标制约及相关手续不完善影响,土地开发项目进程放缓.北京市虽在全市范围内统一耕地占补平衡并优先保证保障性安居工程用地的占补平衡指标,但仍有部分区县的部分项目受占补平衡指标影响无法完成征地工作,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土地供应;部分储备项目因涉及代拆或规划调整等问题,储备项目手续不齐,影响土地入市.二是征地拆迁难度加大,项目推进缓慢.  相似文献   

6.
<正>当前房地产贷款质量基本稳定,风险总体可控,但信用违约风险上升、押品价格风险较大、部分地区城市综合体投资过剩等风险隐患不容忽视2013年以来,伴随房地产市场的升温,房地产信贷稳步回升。银行业金融机构严格执行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积极服务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坚决抑制投资投机性需求,购房贷款主要用于满足首套房贷款需求。房地产贷款质量基本稳定,风险总体可控。  相似文献   

7.
2011年年初,中央下达给浙江省新开工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任务是18万套,所需建设用地为13183亩。9月29日,记者从浙江省国土资源厅获悉,截至9月18日,全省保障性安居工程用地已供应11421亩,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86.64%,并力争尽快完成保障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吉姆·凯梅尼的租赁住房体制理论,结合中国大力发展保障性住房的情况,对目前中国房地产住房市场宏观调控政策的效果进行分析,提出政府改变住房市场宏观调控思路的建议;针对如广东清远市这样的三、四线城市住房市场发展现状,提出未来三、四线城市住房市场发展思路与管理方法和措施。以为促进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目标实现而服务。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分析英国土地规划政策对房地产市场供给的影响。研究方法:应用政策分析方法总结英国土地规划政策特点,特别是分析规划许可证制度对房地产供给的影响。研究结果:(1)英国政府通过土地规划政策对房地产市场进行间接调控,能够有效控制各类房地产产品的供应数量。但是调控在市场上升阶段存在较强的滞后效应;在市场低迷时,调整的功效甚微。(2)英国政府通过土地规划许可证的签发,要求房地产开发商负担起建设保障性住房的任务,这一政策保证了保障性住房的质量和数量,促进低收入人群融入社区,有利于社会和谐发展,但是房地产开发商的成本被推高,商品房供给减少,最终导致商品房价格偏高。研究结论:中央和地方政府可以灵活利用土地规划政策对市场进行调控,但是政府行为通常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成本”,应随时调整政策,保证政策有效实施的情况下降低“计划外”成本。  相似文献   

10.
文章根据吉姆·凯梅尼的租赁住房理论,对目前中国房地产住房市场宏观调控政策实施情况进行分析,提出政府改变住房市场宏观调控思路的建议;并以广东省清远市为例,提出未来三、四线城市住房市场发展建议,为促进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目标服务。  相似文献   

11.
伴随房价的暴涨及其所带来的一系列经济和社会问题的逐渐显现,房地产市场成为政府重拳调控的主要对象。2010年以来,各类调控政策密集出台:1月7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提出加强和改善房地产市场调控的11条措施;4月17日国务院下发了被称为"国十条"的房地产"新政",  相似文献   

12.
数说     
正6883.19亿元2015年,全年全国土地出让支出33727.78亿元,同比下降18.5%。其中用于城市建设、农业农村、保障性安居工程等非成本性支出6883.19亿元,同比下降8.6%,占支出总额20.4%,占比提升2.2个百分点。支出结构的变化,体现了土地出让收益向农业农村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倾斜的政策导向。  相似文献   

13.
数字     
(2011年4月21日~2011年5月20日)21.80万公顷78.6%近日,国土资源部公布2011年全国住房用地计划供应为21.80万公顷,其中全国计划供应保障性安居工程用地和中小套型商品房用地17.13万公顷,占住房用地供应计划的78.6%,比去年提高2个百分点。13.39亿人49.68%4月2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全国总人口  相似文献   

14.
自2010年以来,我国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收紧,大多数企业面临资金难的问题,其中又以地方政府和房地产企业受到政策调控的影响最大。2011年,中央要求各地方政府扩大保障性住房建设,使地方政府对资金的需求越发强烈。本文结合当前形势,对保障房建设的融资方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改善低收入居民的居住条件,是重要的民生问题,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对于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分析了兵团保障性住房建设现状,从廉租房建设匹配资金投入不足、土地供应不尽合理、分配程序不完善等五个方面指出存在的问题,就兵团保障性住房建设提出了相关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6.
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的筹集 保障性住房资金来源的现状及问题成因现阶段,政府直接投资是保障性住房资金的主要来源.财政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资金渠道主要包括中央财政专项补助资金,地方各级财政公共预算安排的资金,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安排的资金,从土地出让收益中安排的资金,地方政府债券收入安排的资金等.尽管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都高度重视保障性住房建设,全力安排资金,但是依然存在资金不足的困境.主要原因,一是公租房建设资金需求量大,且属于公益项目,银行贷款缺乏信心,担心能否收回成本;二是地方政府财权与事权不完全匹配,除保障性住房以外,地方政府还要承担教育、公共卫生、医疗等方面的民生支出,以及高速公路、地铁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支出缺口很大.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财力有限却又保障性住房需求旺盛,资金压力大;三是由于社会资本具有逐利性,而保障性住房则售价低、租金低,投资回报率低,保障性住房的公益性与市场化开发之间的矛盾,较难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四是筹措资金的配套机制不健全,银行信贷与企业债券支持保障房的政策框架不完善,具体配套措施不明确.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及产业结构的调整,房地产业已然成为新的促进经济增长点和群众消费的热点,而住宅需求也成为当前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住宅与人类的持续发展密切相关,是人类生存的永恒需要,但城乡的一部分中低收入家庭在住房问题上仍存在很大忧患,这也直接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本文对赣州市保障性住房市场的供给需求进行分析,针对性地提出有力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意见,以有利于政府推进建设进度,确保民生工程的全面完成。  相似文献   

18.
新华社消息 从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上获悉,2009年中央投资将重点投向“三农”、保障性安居工程、交通等基础设施、节能减排和社会事业等5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新闻摘要     
国家出台扩大内需十项措施总投资约需4万亿元11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措施。一是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二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加快  相似文献   

20.
动态     
中央预算内投资农业水利排首位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显示,中央预算内投资规模4776亿元,这一规模较去年增加200亿元,资金投放首要向农业水利倾斜。国家发改委也表示今年将新建一批重大引调水工程。国家发改委3月5日发布的《关于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5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显示,农业水利排在中央预算内资金重点倾斜首位。此外6个方向包含中西部铁路、保障性安居工程、重大基础设施、生态建设、民生、老少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