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选取 1999~2017 年我国31 个主要省市的面板数据, 在考虑存在区域发展差异的基础上, 采用固定效应模型与工具变量法实证检验了房价与利率互动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 实证结果显示: 房价上涨有利于吸引外商直接投资进驻, 但影响因各地区发展不平衡而存在差异, 发达地区房价上涨将显著吸引 FDI , 而对于中部欠发达地区则表现出显著的抑制性; 同时房价与利率二者之间相互作用, 共同对外商直接投资产生影响, 利率机制会使房价对 FDI 影响更加敏感。 最后提出, 各地区应合理利用利率调节机制, 因地制宜实施房地产调控政策, 利用政府干预与市场机制更好地吸引外商直接投资, 从而为我国经济发展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经济的逐渐回暖,房价也从低谷一路飙升。房价的组成成了大家特别关注的问题。近期,国土资源部公布了对全国620个地产项目土地成本的调查结果。得出的结论是“中国地价占房价平均为23.2%”。那么房价中的建安造价是多少,也成为广大购房者关注的热点。各级建设工程造价管理部门如何从所掌握的相关信息资源中测算和发布最贴近市场的各类建安工程的造价,  相似文献   

3.
叶檀 《工业会计》2011,(12):23-23
11月6日,温家宝总理在俄罗斯圣彼得堡表示,下调房价是国家坚定的政策,绝不动摇。这是首次提出下调房价,而非稳定房价,说明我国的房价已经从稳定进入下行阶段。此语一出,让所有盼望政府放松房地产调控政策的人大失所望。此轮中国房地产调控与经济结构转型并行,绝不会如此前大起大落,半途而废,这是民心所向。  相似文献   

4.
一个地区房价的波动可以通过时间滞后传递到其他地区,从而产生房价溢出效应。本文以我国31个省际区域2005~2014年的数据为样本,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对31个省的房价空间分布格局及演变态势进行分析。然后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我国省际房价变动的影响因素,并从地理因素和经济因素两个方面研究房价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中国31个省域间的房价存在明显的空间相关性;地区的城市化率、城镇就业人员平均货币工资、二、三产业产值占GDP比重对房价有显著的影响,房价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经济距离对地区房价影响比地理距离的影响更显著。  相似文献   

5.
2007年以来,在紧缩政策调控下,很多城市的房价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跌。尽管研究者对我国房价是否会大幅下跌所持观点并不一致,但是面对美国的房价大跌的前车之鉴,我们很有必要研究如果我国房价大幅下跌,将给我国的金融体系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 2006~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利用空间计量模型探讨房价、金融发展以及二者的交互项对技术创新的影响, 结果表明:房价上涨显著抑制了技术创新活动;金融发展促进了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 且资本市场的促进作用大于信贷市场; 不同维度的金融发展在房价影响技术创新的过程中发挥不同的作用, 具体为: 信贷市场规模的扩大会加剧房价上涨对技术创新的抑制效应, 而资本市场发展水平的提高可以缓解房价对技术创新的阻碍作用。 此外, 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7.
城镇化进程加速带来了庞大的住房需求, 房产市场供不应求, 房价涨幅攀升。城镇化和第三产业相互促进发展, 房价持续高涨危害社会稳定和经济增长。本文选取2008~2017年全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 针对城镇化、第三产业和房价的关系进行分析, 实证结果表明: 在1%显著性水平下, 城镇化水平和房价、第三产业产值和房价均显著正相关, 城镇化水平的提升、第三产业产值的增长会带来当地房价的上涨, 且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性。推进城镇化的同时应完善住房保障制度、优化第三产业结构, 有效调控房价水平。  相似文献   

8.
陆玉龙 《董事会》2009,(10):104-104
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过程中,中国经济刚刚企稳,房价又超乎寻常上涨,原因何在?学者、官员和媒体纷纷探究。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影响房价的有供求关系、土地价格、通胀预期、居民收入水平、经济政策等多种因素,但最根本因素是城市价值。城市价值决定城市总体房价,城市价值转移是房价形成的特殊规律,是科学分析判断房价水平及其趋势的重要方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9.
对于2008年房地产市场价格的走势,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08年经济蓝皮书做出了明确的预测。由于支撑我国房地产市场持续发展的因素将长期存在,我国房价的上涨趋势不可避免。此外,目前我国地价房价倒挂现象严重,一些通过招拍挂出让的土地的楼面地价已经接近或高于同地段在售新建房屋的价格,必然使得未来房价大幅提高,这又造成很多地方开发企业通过推迟开盘时间、放缓销售速度等方式捂盘惜售,进一步拉高了房价。  相似文献   

10.
从我国的经济持续增涨态势、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和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土地开发成本和建设成本的不断增大,以及供不应求的局面并未出现根本性的改变,购房需求继续保持巨大的压力来看,我国房地产进入冬天之说,雪崩之说是没有根据的。另外,从全国的房地产形势来看,除了个别城市出现的房价下降情况外,整体房价仍然保持上涨,因此,短期出现的个别城市少量楼盘房价下跌的现象不足以判断,我国房价整体出现了掉头向下的拐点。  相似文献   

11.
《中国房地信息》2011,(11):75-75
调查结果显示,超过五成的受访者对房产税能否抑制房价快速增长没有信心。在受访者中,33%的人认为房产税对抑制房价快速增长作用甚微,20.7%的人认为房地产税对抑制房价没有作用,23.8%的认为说不好,仅22.5%的受访者认为会有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12.
全球各大城市 房价合理化排名 温哥华消息,据此间21世纪房地产公司日前对全球30个主要城市房价所做的调查显示,我国上海和北京的房价均属合理。 该公司的调查以25万美元可购房屋面积、科教文卫设施、交通设施、管理等多项标准来进行  相似文献   

13.
产业结构升级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也是实现经济发展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环节。从协调发展视角出发, 本文探讨了以房价为代表的房地产市场机制和以财政支出为代表的地方政府机制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互动效应, 并利用联立方程组模型进行实证分析, 研究发现: 从房价变动和财政支出变动对产业结构升级变动的直接影响来看, 房价变动和财政支出变动增加有助于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变动; 从房价变动和财政支出变动对产业结构升级变动的间接影响来看, 房价变动增加会导致财政支出变动增加,同时, 财政支出变动增加会导致房价变动增加, 从而都间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协调好房地产市场发展与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将有助于推动中国产业结构升级。  相似文献   

14.
国十条出台已1年有余,政府为遏制房价过快上涨,出台许多措施,笔者没看到对房价有什么影响。再回顾2008年10月金融海啸来了之后房价狂跌,政府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救了房地产,现在又开始打压。北京市政府看到国十条出来后,出台的政策比国十条还要严厉,笔者个人感觉,大跃进又开始了,各级政府在比拼谁打压得凶。可房价能这样打压么?  相似文献   

15.
圈点     
《IT经理世界》2010,(6):14-14
“中国未来20年房价上涨的压力仍然很大。”住房和城乡建没部部长姜伟新日前表示,中国未来20年房价上涨的压力仍然是很大的。未来20年由于中国是城镇化、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时期,需求较大,而土地供应是有限的,房价上涨的压力仍然很大。但是中央政府抑制房价过快上涨的决心更大。  相似文献   

16.
住宅合理租售比价的商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当前城镇住宅租售比的成因 我国目前房价的问题根本在于租售比价不合理,以上海为例,房租月使用面积0.30元/m~2,折合建筑面积0.42元/m~2,而商品房价一般维持在2 500元/m~2左右,租售比价约为1:6 000。房租与房价的比价不合理,既阻碍住宅租凭市场的深化,也阻旦住宅买卖市场的发育和扩展。由于我国城市住房售价上涨速度快于职工工资增长速度,使本来不合理的房价收入比、房租收入比和租售比价更加失调,出现了房租收入比下降、房价收入比上升的局面。房价过高,居民就会宁愿租房,失去买方的兴趣,房价过低,价格不能反映价值。因  相似文献   

17.
叶波 《工业会计》2008,(2):72-74
小梅在北京,男朋友在深圳,近期因结婚,想在北京或深圳购房。但各种媒体、机构不同声音的轰炸让她头痛不已,近期深穗房价出现下跌,有的说房价即将出现拐点,原因是政府要让“居者有其屋”,肯定会把房价调下来,连万科董事长王石也这么说,似乎值得相信;但北京的人这么多,地这么少,说房价会下跌,事实又让人难以相信。房价究竟会咋走?何时买房划算?买哪儿的房合适?  相似文献   

18.
陆玉龙 《董事会》2011,(5):22-22
实践证明,以降房价为主要目标的楼市调控未能奏效,根本原因在于主观愿望脱离客观实际,对中国城市房价上涨成因缺乏全面客观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2000~2008年24个省份的季度面板数据,采用空间计量经济模型构建基于当期收入、预期资产收益变动以及利率的住宅价格模型,以资产升值预期和收入变动的视角来研究住宅价格上涨的投机性需求和刚性需求。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货币政策对房价的影响极为重要;可支配收入对房价的影响次之,资产升值预期对房价的影响与刚性需求相差不大,表明投机性需求已经逐渐成为主导我国住宅价格走势的关键性因素。  相似文献   

20.
莫国刚 《工业会计》2011,(11):19-19
中国楼市从根本上来说是一个政策市。政府旨在抑制房价而不是打压房价,房价短期可能微跌,但中长期的“理想”状态是,要么维持在高位,要么缓慢上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