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专项债券在稳投资、稳增长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为用足用好专项债券资金,专项债务限额的合理分配成了重中之重。财政部为各地债务限额的分配制定了标准,但在实践中,部分地区分配到的债务限额与其经济基本面存在偏离。本文根据财政部制定的限额分配公式,测算了其中的客观经济因素对实际新增专项债务限额的解释力度。结果发现,在省份层面,财政实力、投资需求和债务风险约能解释73%的新增限额,而在地级市层面仅为63%。本文进一步使用地级市层面的数据探究地方专项债务限额的分配逻辑并发现,除分配公式中提及的客观经济因素外,地方政府对债务资金的使用进度和效果、争取债务限额的动机和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地区新增限额的分配。最后,本文评估了地级市层面限额分配的合理性,并考察了不同的分配结果所产生的后续影响。研究发现,过量的债务额度拉动了投资和经济增长,但也导致当地偿债能力的恶化。在此基础上,本文根据专项债务限额分配和使用情况将地级市划分为四类,对各类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提出针对性建议,助力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  相似文献   

2.
地方政府债务的挤出效应:基于企业杠杆操纵的证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方政府债务对微观经济实体的挤出效应是当前制约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长期性、结构性和体制性问题。迫于地方政府债务扩张对信贷资源的挤占,企业有较强的动机通过粉饰真实杠杆率来增强外部融资能力。基于城市层面的政府债务数据,本文研究了地方政府债务对上市公司杠杆操纵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地方政府债务扩张显著加剧了企业的杠杆操纵程度,可能导致企业存在虚假降杠杆的情况。考虑内生性问题以及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并且地方政府债务对企业杠杆操纵行为的影响在非公开发行债务占比更大、财政分权与财政压力程度更大的样本中体现得更为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债务加剧企业杠杆操纵的结果主要见诸于企业融资约束更强、债务结构更依赖银行贷款、预算硬约束和信息不对称更大的样本。经济后果检验表明,面对地方政府债务扩张,杠杆操纵提升了企业信贷融资能力,但也加剧了企业未来债务违约风险。本文的研究不仅从杠杆操纵的视角为地方政府债务的挤出效应提供了新的证据,也为积极稳妥处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止企业虚假降杠杆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3.
地方政府创新与服务型政府构建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提出的针对行政体制改革的新概念,两者在其内涵和实现手段上看似没有交叉,实则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文章分别给出了两个概念的内涵和特征,并进一步从三个层面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关系:政府创新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前奏;政府创新的具体做法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基本途径;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地方政府创新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4.
面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膨大,2009年地方政府债券的正式发行,国际金融危机对控制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要求和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制度严重缺失的现状,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制度应坚持"全国统一,高标准,严要求,责任落实和风险控制第一"的原则来设计,完备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制度的相关法律,建立地方政府债务过程管理制度、责任终身追究制度、"三位一体"监督管理制度和"红黄绿灯"网络风险预警机制。  相似文献   

5.
简析我国地方政府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小企业是地方政府的主要财政来源,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在资金、人才、信息等方面离不开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地方政府如能正确处理二者关系,充分发挥其促进作用,对地方经济腾飞和中小企业的发展意义重大.本文通过分析各地方政府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实施情况,总结出了值得借鉴的正反两方面经验,希望对政策制定者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地方政府竞争的独特视角出发,分析了地方政府竞争对中国资本形成格局演进的深刻影响及作用机制,并提出通过改善地方政府竞争局面来推动我国资本形成格局市场化进程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7.
对我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政府债券在西方国家早已成为公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很大程度上支撑着当地经济发展,在我国却受到中央政府的严格管制。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地方政府已出现相当规模的隐性负债,危害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国家应尽快制定相应法规,赋予地方政府合法举债权,同时严格控制债务规模、界定使用范围并加大债务监督力度。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不断攀升,给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治理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以城投债为切入点,考察了2015-2018年开展的地方政府债务置换对不同募集用途的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发行规模和融资成本的影响。本文以用于置换的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规模与省份的财政收入之比度量地方政府债务置换带来的额外担保能力,发现用于置换的地方政府债券补充了偿债资金,与用于借新还旧和补充流动资金的城投债存在显著的替代关系,从而通过“替代效应”缩减了这类城投债的融资需求和发行规模,表明打开“前门”能削弱“后门”融资。然而,并不是所有地区都有“替代效应”,地方政府债务置换通过“隐性担保效应”降低了城投债的融资成本,主要体现在担保能力弱的地区,从而削弱了“替代效应”,甚至促进了该地区用于投资的城投债的发行,表明打开“前门”会促进“后门”融资。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区域差异性,对于如何因地制宜地通过债务置换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9.
推进化工产业集群发展是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文章针对化工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调研,剖析了化工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地方政府加快推进化工制造业集群发展提供了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2011~2021年我国24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地方政府债务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并探索了异质性环境规制在其中起到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1)地方政府债务对绿色技术创新存在总体的促进作用;(2)从机制来看,地方政府债务通过削弱指导性环境规制、增强处罚性环境规制倒逼企业等主体促进绿色技术创新;(3)产业结构升级以及数字经济水平均对地方政府债务影响绿色技术创新存在正向的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11.
以北京市为例从理论和实证两个角度研究了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不确定性。研究发现,北京市财政收入不确定性在1996-2007年间基本稳定,但在2008-2012年间剧烈波动,不断增加,直到2012年开始才逐渐降低。财政收入不确定性的这一变化轨迹主要是受到财政收入增速不稳定、税收比例逐渐下降、第三产业占比过大、以土地出让金为代表的非税收入比例增大等因素的影响;北京市2005-2013年间财政支出不确定性呈现的是前期稳定、近期快速加剧的特点。从2008年以来,财政支出不确定性加速上涨,特别是2010年后,不确定性提高的速度明显加快。这一变动轨迹主要是受到财政自给率不足、财政支出调整与经济调整同步、随机性支出、社会保障支出比例较低等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种区域软实力,地方政府公信力是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良好的政府公信力能够为区域经济发展营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促进区域内社会稳定发展以及塑造良好的区域形象。而目前我国一些地方政府公信力存在下降的趋势,在严重影响社会信用环境及地方投资环境的同时,也妨碍了政府与公众之间良好的互动关系的建构,增加了政府管理成本,制约着地方经济的发展。因此,有必要提高政府公信力,为区域经济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诚信环境  相似文献   

13.
理论界讨论地方政府债券作用时,更多关注的是筹集提供公共产品资金,弥补财政赤字。文章从分析地方政府债券和公共产品关系开始,试图从公共服务均等化这一新视角来研究地方政府债券,并构建一个指向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地方政府债券制度。  相似文献   

14.
基于委托代理的地方政府公共事业管理方式创新,需健全地方政府公共事业委托代理运作招投标管理机制,完善地方政府公共事业委托代理运作合同保证制度,创新地方政府公共事业委托代理运作激励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15.
基于投资理论的中国地方政府社会性支出不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稳定课题组(2006)指出,当前中国的发展出现了以国富与民生关系失衡为本质特征的增长失衡,政府社会性支出不足是导致这一失衡的重要原因。社会性支出用于提供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社会性公共产品,地方政府在该项支出上应发挥主导作用。本文从经济人假设出发,运用投资理论从一个新的视角研究中国地方政府的社会性公共产品的供给情况,以期找出中国地方政府社会性支出不足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关系是政治学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议题,它的产生与发展有着独特的内在逻辑机理。中央与地方政府关系的实质植根于封建皇权专制的土壤中,基于国家公器和家天下不可调和的矛盾而生,它的发展深刻地打上时代的烙印,因此在限定的历史中,无法实现长久均衡的和谐状态。新中国成立为构建新型中央与地方政府关系提供了良好契机,但由于国家主义在意识形态层面的居高不下以及外部世界环境的变迁,中央与地方政府关系研究一度淡出学界视野。改革开放,中央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逐步放松,加之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完善,地方主义迅速抬头,中央与地方政府关系重现失衡状态,所以,近年来国家十分重视社会管理问题。本文就中央与地方政府关系、失衡的症结及今后走向提出一些探讨性意见。  相似文献   

17.
自2018年起,中国开始全面展开对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穿透式监管。监管旨在防止信用过度扩张、加强债务硬约束和防范系统性风险,是落实宏观审慎政策的重要举措。为考察这种宏观审慎措施的经济后果及作用机制,本文构造了隐性债务水平的度量指标,利用复杂网络理论估计了企业传递系统性风险的能力,并展开了一系列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开展穿透式监管后,地方隐性债务水平显著下降。在此基础上,对于监管前隐性债务水平较高的地区,企业风险传染性和特质性风险水平均显著降低,表明隐性债务监管在微观上减少了系统性风险在证券网络中的传染与蔓延。以上微观影响在个股关联性较强、金融风险敏感度较高,以及所处地区金融风险水平高的企业中更为显著。机制分析表明,穿透式监管有效抑制了地方隐性债务盲目扩张,降低了地区信贷约束、信用风险和价格波动风险,进而降低了企业的个股风险传染性和特质性波动。本文研究有助于理解地方债务风险的微观传导效应,并为宏观审慎政策的评估方法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中国经济目前在全球总量排第二、增量排第一。树大招风,这使得国内问题在国际上也会引起很大反响。前一段时间有唱衰人民币和中国经济的论调,一部分是由于全球投资者担心中国治理通胀硬着陆,另一部分  相似文献   

19.
区域市场一体化是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应有之义。改革开放以来,地方政府竞争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区域市场建设。本文在理论分析基础上,基于2012~2021年长三角城市群面板数据,运用面板数据计量模型考察地方政府竞争对区域市场一体化的影响效果、异质性特征及传导机制。实证研究发现:地方政府竞争对区域市场一体化的影响呈显著倒“U”型关系,良性地方政府竞争对区域市场一体化具有促进作用,恶性地方政府竞争对区域市场一体化具有抑制作用;地方政府竞争对区域市场一体化的影响在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制造业升级水平方面存在异质性;地方政府竞争可以通过改变区域金融发展和对外开放水平影响区域市场一体化。因此,要规范地方政府竞争行为,以推动区域市场一体化和区域协调发展。研究结论对从优化地方政府竞争角度高质量推进我国区域市场一体化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通过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建立误差修正模型、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我国城镇化率增长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格兰杰原因,从长期来看,我国城镇化率增长对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有显著促进作用.地方政府的政绩考核制度促使政府官员追求GDP并进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但分税制造成地方政府财政的收支矛盾,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