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深入研究劳动力商品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应邀参加了一个《劳动力商品》的专题讨论会,会上首先碰到的当然就是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是否商品这个最根本的问题。 果然,在这个我只参加了半天的会上,有的(包括个别有影响的)同志提出了不同意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是商品的意见。他们并且声明十几年来本人一直坚持劳动力非商品论,说劳动……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是不是商品?这是一个争论已久的问题。持“劳动力是商品”观点的同志,提出的主要依据是两条:一是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者也是一个自由人,有权支配自己的劳动力;二是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自由得一无所有。这些同志在阐述第一个条件时,引用了马克思在说到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否定时曾说:“这种否定不是重新建立私有制,而是在资本主义时代的成就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并断定这个  相似文献   

3.
<正> 劳动者的劳动力是不是商品?这是困扰了我们几十年的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改革的实践又不断提出这个问题来,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中不可回避的现实理论问题。一、劳动力必然进入市场流通我们过去的计划经济下,社会劳动力完全是行政指令调配,企业没有用人的自主权,连劳动者本身也没有支配自己劳动力的自由,国家统包统配,又加上人口失控,国家安置劳动就业的包袱就越来越重,越统劳动者越没有积极性,企业的经济效益也就越低。所以不能不改革、开放。“三资企业”、个体私营企业的出现,直接从社会招工,实行合同制,工资企业  相似文献   

4.
王萍 《北方经济》1993,(3):45-47
在社会主义经济中,劳动力商品这一概念是否成立?这是我们在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之后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我认为,在我国的社会经济运行中,劳动力商品的概念是存在的,并且在此前提下,按劳分配已有新的发展意义,这将为当前产权关系的调整及国营企业的经营机制转换开辟思路。  相似文献   

5.
如何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劳动力市场,是当前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个难点。劳动力商品与其他商品相比,存在着明显的区别;它既有物的具体有用性——提供劳动,创造某种使用价值并形成价值,又具有人的自觉能动性——储存在劳动者体内,受劳动者思想和意志的支配。因此,劳动力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科学配置,是一个敏感的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其中,最使人们感到棘手的就是目前我国劳动力的供求矛盾。  相似文献   

6.
黄新亚 《中国经贸》2005,(11):82-83
郑和船队七下西洋,在数十国建立起以中国商品为中心的海外市场体系,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海外华人社会的巨大支持。这个海外华人社会在明清以前并不为中国统治者所知,直到郑和船队抵达南洋,中国社会各界才逐渐了解到它对于中国对外经贸事业无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说如果没有这个海外华人社会,就不会有郑和下西洋的千秋功业。  相似文献   

7.
<正>人的潜力发掘及其充分发挥是发展经济的核心,社会发展过程正是不断发掘人类潜能并使之同生产资料结合的过程。因此,深圳特区要保持其改革开放“排头兵”的地位,就应该十分重视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一、确立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现代观念 1、劳动力(含智力)商品观念。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要从原计划配置资源的方式转换到市场配置资源的轨道上来。在这种情况下,劳动力作为生产要素,必然成为商品,必然要进入市场,由市场配置。否认劳动力的商品属性,就不可能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并通过价格杠杆和竞争机制的作用,来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深圳特区在1986年已有劳务市场,随后又有了人才交流市场,但从来不敢承认劳动力商品这个概念。其实,承认劳动力是商品并不等于说劳动者也是商品。诚然,劳动者是劳动力的载体,但从社会属性上讲,劳动者从来都是隶属于一定社会制度的,那么劳动力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应该是归属社会主义劳动者自身所有。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的结合,只有通过市场这个中介,一方是用人主体──企业,即劳动力购买者,另一方是劳动主体──劳动者,即劳动力供应者,在市场上进行双向选择:企业自主招聘,劳动者自主择业,按照等价交换原则自愿结合,履?  相似文献   

8.
按照现代消费理论的解释,我们正经历一个所谓"消费社会"时代。在"消费社会"里,人们消费商品注重的不是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是商品的这种"符号"带来的"意义"。高校大学生也深受这个时代的消费观念影响,其主要表现就是不够理性地消费。作为在校大学生的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贫困生,其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尤为值得关注。从调查来看,作为一个群体,他们并没有所谓的"自卑"、"虚荣"等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9.
高文亮  胡浩 《北方经济》2007,(17):50-51
一、劳动力价格问题的提出 无论在何种社会制度和经济运行方式中,劳动力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如果劳动力的再生产不能保证,社会化大生产的开展就只能是空中楼阁.劳动力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以"智力劳动"的方式存在,其劳动力商品的供给主要是知识分子;另一方面以"体力劳动"的方式存在,其劳动力商品的供给主要是由普通劳动者如民工等提供.  相似文献   

10.
对劳动力商品和劳动力市场问题的再认识陆跃祥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提出了“改革劳动制度,逐步形成劳动力市场”的任务。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建立和发展劳动力市场,而劳动力进入市场的前提是劳动力...  相似文献   

11.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进程中,农村商品市场是否兴旺活跃,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2004年,余姚市首次提出了“商贸活市”战略,紧接着又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把发展农村商品市场推向了新的高潮。目前余姚市农村商品市场网点主要由四大部分组成:一是农村中原粮食、供销系统所属的国有、集体企业改制后的一些商场、商店、米店等;二是原已存在及新发展起来的一些独立核算的个私户;三是城区大中型商贸企业的连锁店、便民店和专卖店;四是农村工业、服务业等直接零售企业。其中个私企业已经成为农村商品市场的主体。据统计,2005年余姚市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4.6亿元,比上年增长18.4%。  相似文献   

12.
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如何看待劳动力的性质,这不仅是政治经济学中的重大理论问题,而且也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重大实践问额。本文试图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为指导,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践,对这个问题作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对按劳分配的“决定”作用(一)商品型按劳分配的产生马克思设想的社会主义社会是不存在商品货币关系的,耗费在产品生产上的劳动不再表现为价值,劳动者的劳动被直接当作社会劳动;劳动者提供的劳动,在作了社会扣除以后,从社会正好领回他所给予社会的一切。这是一种典型意义上的产品型按劳分配。现实的社会主义社会与马克思的设想不同,是一个商品经济的社会。那末,商品经济。  相似文献   

14.
宋智一 《特区经济》2005,(3):157-159
商品学是研究商品使用价值及其实现的科学。从这个意义上说,无论在欧美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商品一直是经济乃至社会生活的“基本元素”。随着经济全球化及无国界化,商品已经渗透到人类生存和生活的每一个领域,成为在人们生活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因此,将现代文明社  相似文献   

15.
李涛 《特区经济》1997,(11):28-29
<正>中国经济的市场化改革,从其产权内容看,可以概括为以劳动者为财产权主体的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的资本化改革。这是建立现代公有产权制度——现代公有制的本质要义。如果说,劳动者股份正在实践以劳动者为财产权主体的生产资料的资本化改革,并已取得了切实的成效,那么,以劳动者为财产权主体的劳动力价值的资本化改革,还没有开始,才仅仅作为一个设想被提出来,其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有待于进一步探讨。但最后的结果几乎是肯定的,没有劳动者劳动力价值的资本化改革,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不可能最后建立起来,中国的改革事业就不可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相似文献   

16.
<正> “社会主义社会中的股票市场”完全是一个新事物。深圳在两年多前股票开始上市,从去年四五月起还出现了“股票热”。深圳是社会主义中国的一个城市,深圳有了股票市场——虽然还只是试点——使“社会主义社会中的股票市场”成为一个现实的事物。而学者们也就可以面对着这样的新事物进行他们的理论思考了。在这篇文章里我只打算研究这个问题的客观方面,不想发表任何主张,提出任何建议。我有这样一种哲学信条:一个唯物主义者在提出任何主张或建议之前,一定要把有关的客观情况、客观规律弄清楚,避免堕入主观主义。而且,我还认为必须力求避免在根据不充分的情况下贸然作出判断。由于我对这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劳动力是否商品?霍力攻资本主义剥削的特征,就是劳动力转化为商品;“对于要把人的劳动力从它作为商品的地位中解放出来的社会主义来说”(《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240页),把社会主义与劳动力商品,联结为社会主义劳动力“商品说”,既涉及什么是社会...  相似文献   

18.
劳动力的双向选择就是劳动力对企业,企业对劳动力的相互选择。从实践上看,劳动力的双向选择已成为一种必然。 第一,劳动者尤其是从事某专业的劳动者,一般都从四个方面来考虑:一是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与实际工作是否能结合起来;二是自己所处的环境如何,包括工作环境和人际关系;三是自己的劳动报酬和应得的福利待遇;四是自己工作的企业是否有发展前途。这四个方面,通常是劳动者选择企业的基本标准。 第二,企业尤其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在选择劳动力上一般都从三个方面来考虑:一是选择的专业人员是否能为企业带来效益;二是选择的专业人员是否能为企业的技术改造以及企业管理做出贡献;三是选择的劳动力是否是技术骨干,是否是一名能吃苦耐劳,不斤斤计较个人得失的人。总之,企业在选择劳动力上总是考虑是否对提高经济效益有利。  相似文献   

19.
试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的商品属性□刘九龙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这里讲的资源不仅仅包括自然资源(如矿藏、森林、河流等),而且包括已经过人类加工的物质财富和人本身(如...  相似文献   

20.
葛浩阳 《改革与战略》2015,(3):10-13,88
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首先要考察现实中束缚人的发展的各种条件,其中最为关键的是作为劳动者的"人"在生产关系中所处的地位。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诞生以来,劳动者在实现其劳动力价值之前,首先要面对的是"劳动力市场"。正是"劳动力"的市场化,使人普遍具有了"商品"的属性,并且导致"异化""物化""相对贫困化"等各种制约人发展的困境。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要解决市场经济体制下人的发展问题,就必须对造成这一切弊病的制度根源——生产资料私有制进行改造,这一思路对探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人的发展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