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镇化中农民失地的必然性及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的农民失地问题越来越突出。分析了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失地的必然性,估计全国农民每年会因城镇化而失去400万亩土地。农民失地问题的产生来自土地向外部转移过程中对农民利益的侵害,主要表现为粮食安全和“三无农民”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农民失地问题应该遵循的原则,如粮食安全原则、社会公平原则、区别对待原则和法治公开原则等。  相似文献   

2.
基于失地农户社会脆弱性内涵,从敏感性和适应能力两方面构建社会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以西安城市边缘区为例,采取入户问卷调查方式获取数据,运用熵值法、函数模型法对失地农户社会脆弱性进行评价,并通过方差分析方法分析不同类型失地农户社会脆弱性差异。结果表明:1失地农户社会脆弱性总体处于中度脆弱状态,结构性差异显著,不同脆弱等级的失地农户呈现"中间多,两头少"的分布特征;2适应能力是影响失地农户社会脆弱性程度分异的关键因素;3不同类型失地农户社会脆弱性在户主年龄、家庭规模、生计类型、征地时间、征地用途和安置方式变量下差异显著。最后提出降低失地农户社会脆弱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关于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失地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寿正 《江南论坛》2003,(12):14-16
纠正了长期实行的反城市化战略之后,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进,一大批农业用地成为了非农用地,一大批农民变成了失地农民。在城市化过程中,农民失地是社会进步的必然,是农民对国家作出的历史性贡献。同时现在的农民失地已经变成了一个值得引起重视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4.
失地现象是随着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推进而出现的,农村集体的大量土地被征收征用从而产生了"失地农民"。由于有关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征地程序不完善,补偿标准较低,农民自身缺乏再就业的能力,造成农民在失地后生活没有了保障,成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日益严峻。如不及时解决,必然对整个社会甚至国家的发展稳定产生负面影响。阐述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重要意义,分析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失地农民社保问题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把广东失地问题分为城市化和工业化两类原因。再从政府和农民之间的利益均衡分别分析两类原因导致的失地问题,得出了当政府是因为城市化的原因而征收农民土地时,政府应该赋予农民对其土地征收目的的参与权力,而不应该赋予农民对其补贴额度的参与权。农民因为是工业化的原因失去土地时,农民对其土地的使用目的参与权的是应该由村民委员会来代替的。  相似文献   

6.
宋虎林 《时代经贸》2010,(4):236-237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失地农民作为一个庞大的利益群体出现了。和谐社会的建设应该是诸多利益群体的利益协调机制健全、诉求表达机制健全、权益保障机制健全的社会。所以失地农民的利益应得到应有的重视,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迫在眉睫。失地农民养老保障问题更是急需探讨研究解决的。本文分析了国外失地农民安置问题以及我国目前失地农民养老安置模式对我们的启示,提出了区域性失地皮民养老保障的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7.
浅析高职院校在珠三角地区失地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樊向前 《经济师》2008,(7):124-125
在广东省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加速的今天。高职院校应在殊三角地区失地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在对殊三角地区失地农村劳动力现状描述的基础上,分析失地农村劳动力难以适应现状现状的原因,对高职院校在推进殊三角失地农村劳动力转移中的策略进行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8.
失地农民利益损失的原因及保障措施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失地农民是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催生出的一个急剧膨胀的社会群体。关注他们并解决他们失地后所面临的问题,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以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分析了失地农民利益流失的根本原因,提出了失地农民利益长期受损的危害,进而探讨了保护失地农民利益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农村土地的征用以及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农村失地老年人的问题越来越值得社会关注.失地老年人的生活服务、健康保护、文化娱乐、家庭照顾等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棘手问题.改善农村失地老年人的生活现状是一个需要受到多方面、多层次关注的系统工程,需要国家、社区、老人自身三方面相互协调、相互补充、共同促进.文章以浙江省嘉兴市为例,对老年人目前的生活状况从三个方面作了一定的对比和分析,并对他们失地后如何健康和谐地生活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0.
李宁  赵伟 《经济研究导刊》2012,(25):111-115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导致了失地农民大量增加。关注并切实解决失地农民就业问题,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以科学发展观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采用入户访谈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吉林省失地农民在失地前和失地后的就业状况进行了实地调查。在此基础上,对农民失地前后的就业状况进行了定量化地对比分析。并从农民自身存在的因素、经济发展因素、地理环境因素以及社会保障因素等方面对影响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周边的农村出现了全部失地和部分失地现象,而社会保障体系对农村的逐步覆盖和失地尤其是宅基地失地的补偿金额不断上升使得城市近郊农村人群的旅游需求越发旺盛,作为近郊农村的老龄人口,他们拥有较多的闲暇时间和较强的支付能力,如何有效地满足其旅游需求,研发出适合其出游的旅游产品,是本文主要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由此带来的农民失地问题也现实地摆在我们面前。据有关资料统计,全国从上个世纪90年代至今,由于土地被征用而“下岗”的农民在2000万以上,而这还是按全国人均2亩耕地计算和保守的估计,我们东部沿海人多地少,且社会、经济发达,失地农民的系数就  相似文献   

13.
关宏超 《经济论坛》2007,(18):130-131
在我国,农民失地情况已非常普遍。妥善解决失地农民,已经成为一个事关各地经济发展和稳定大局的重要课题。台州作为浙江省经济较为发达的新兴地级市。自1994年撤地建市以来城市化进程很快。农民失地多。失地问题和矛盾突出,在省内乃至全国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该市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工作自2003年开展以来,对台州推进城市化进程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而且其制度较其他地区有独创性,具有借鉴意义。但由于该制度尚处于初创探索阶段,  相似文献   

14.
对农民失地利弊的判断应该用理性代替感性.农民失地是我国社会进步的象征,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应同时并举.  相似文献   

15.
借助一套长时段的农户和地块数据,本文利用地块的“生命周期”进行生存分析测度失地风险,发现中国农地产权总体上处于低风险水平。进一步的实证分析表明,失地风险仅对农户单独投资存在微弱的负效应,对农户和外部资源的共同投资存在显著的正效应。划分投资项目后发现,失地风险的负效应源于有机肥等私人投资,而其正效应则由灌溉和土壤改良等公共投资主导。本文结果表明,在中国的土地制度下,产权不稳定暗含了集体产权更强,也促使了对具有规模经济和外部性的公共投资的供给。  相似文献   

16.
失地农民的权益损失与保障机制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失地农民是指一个国家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因城市化和工业化用地而产生的失去土地的农民。现代农业经济理论认为,每征用一亩地,就伴随着1.5个农民失业。1987~2001年,我国非农建设占用耕地3394.6万亩,70%以上为征地,意味着至少有3400万农民因征地而失去或减少了土地。按照《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要》,从2000年到2030年的30年间,我国占用耕地将超过5450万亩,失地或部分失地的农民将超过7800万。从现有失地农民的生活状况看,他们是务农无地、上班无岗、低保无份。那么,如何保证农民在土地征用过程中的权益不受损失,如何解决农民在土地征用后的社会保障问题,就成为影响农村繁荣稳定、城市化顺利推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湖南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机制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彭鹏  朱翔  周国华  韦晓辉 《经济地理》2002,22(3):306-309
人类社会已入入21世纪,对处于工业化中期初级阶段的湖南而言,继续完成工业化无疑是现代化过程中艰巨的历史任务,与此同时,大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也是覆盖湖南现代化建设全民的战略措施,为此,正确处理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关系,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关系湖南现代化建设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湖南信息化和工业化的现状,然后对80年代中期以来的湖南信息化水平和工业化水平进行相关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他们相互影响的机制进行分析,最后就湖南今后实际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提出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8.
在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日益成为学术界与各级政府关注的焦点。失地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成为了我国一个较为迫切的社会问题,并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在对辽宁省失地农民以及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基本状况及其相应原因阐释的基础上,针对辽宁省的实际省情,提出了完善失地农民工生计保障的基本思路与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城市化进程中非自愿失地农民的再就业问题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曾海鹰 《生产力研究》2006,23(2):105-108
文章通过分析城市化过程中失地农民的就业现状和处境,比较失地农民失地前后的效用,总结了他们在城市中就业的困境和不利条件,提出在我国农业急需发展的情况下,部分失地农民可利用他们在农业方面的比较优势,在农业市场化和促进农业产业化的过程中解决就业问题,同时促进农业商品经济的发展,实现全面的工业化。  相似文献   

20.
杨茜 《大陆桥视野》2011,(22):168-169
随着我国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和结构调整的深入,征用土地将不可避免。而土地作为一种农民安身立命之本、赖以生存的生产资料,一经被征用,就使他们成为既失地又失业,一无所有、无依无靠的游民,也就意味着农民就业以及生活失去了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