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2012年上半年,中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实现顺差,资本和金融项目出现逆差。与今年第一季度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呈现"双顺差"相比,二季度中国国际收支呈现明显的一增一减格局,即经常项目顺差增加,而资本项目逆差扩大。中国在过去十年维持的"双顺差"破局,经常项目出现顺差,资本项目逆差,国际收支逐步趋向平衡。二季度经常项目顺差较一季度出现回升,主要是由于中国国内经济放缓,进口增速明显低于出口,从而货物贸易顺差大增;资本和金融项目出现逆差则是跨境资金双向流动明显,而且企业和居民结汇意愿下降,并非资金大量流出。从下半年来看,由于当前世界经济疲软,国际收支顺差可能进一步收窄,国际收支或将进一步趋于平衡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以及各项改革的深化,经常项目顺差保持低位,资本项目可能小幅逆差,未来趋向于总体均衡的基础将更加具备。在宏观调控中既要考虑国际收支的总体平衡,也要把握国际收支的格局演变。经常项目逆差和资本项目顺差的国际收支平衡格局对我国经济发展、保持国际竞争力和提升国民福利不利,也难以持续。从理论、现实和国际经验看,经常项目小幅顺差和资本项目小幅逆差的国际收支基本平衡格局是我国的较好选择。促进国际收支平衡不应以抑制出口作为主要手段,应当保持我国出口竞争力,并加大进口力度,同时着力疏通资本输出渠道,实现"经常项目小幅顺差、资本项目小幅逆差"的总体平衡。  相似文献   

3.
一、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现象及国际比较传统发展经济学观点通常假定发展中国家面临国内储蓄和外汇的双重缺口约束。由于发展中国家需要通过资本流入利用外部储蓄,以弥补国内储蓄不足并为贸易缺口提供融资,因而发展中国家的典型国际收支结构应具有经常项目逆差和资本与金融项目顺差的组合,然而我国在国内储蓄率长期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国际收支结构长期以来却是“顺差 顺差”的组合。自1987年我国国际收支第一次出现“双顺差”结构,到2006年共出现了14年“双顺差”结构。尤其是最近12年来,已成为我国国际收支结构的主要形式,仅在1998年资本和金融项目出现了63.21亿美元的小规模逆差。从数量上看,2005年经常项目差额与资本和金融项目差额分别达到了1608.18亿美元和629.64亿美元。这一数额分别是1987年的10.49倍和536.图061倍,我增国长国非际常收迅支速“。双顺差”结构的具体情况数据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网站http://www.safe.gov.cn/mod-el_safe/index.html从当代全球范围选取50个贸易量最大的国家和经济体为样本进行观察,一国国际收支出现“双顺差”属于非常态现象;如果把两个项目...  相似文献   

4.
曾珠 《甘肃金融》2008,(1):15-18
国际收支平衡主要是指经常项目平衡(有形贸易、无形贸易和单方面转移)和资本项目平衡(经常项目加上长期资本流动),即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收支相等.而在现实中,相等是一种偶然,更多的情况是一种不相等.也可以说,国际收支平衡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与国际货币体系和国际收支的内容与变化趋势有密切的关系.保持国际收支平衡是各国当局宏观经济管理的目标之一,长期的逆差或顺差不利于经济的均衡和资源的配置.……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国际收支理论认为,一国的汇率波动会影响其国际收支状况,本币升值会促使出口减少、进口增加,导致经常项目出现逆差。但是在人民币缓慢升值的过程中,中国国际收支中经常项目、资本与金融项目持续出现顺差。本文运用实证分析方法分析了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中国国际收支中经常项目和资本金融项目的影响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美国金融危机影响不断扩散的背景,通过两国经济的数理模型分析,以及对中美两国国际收支特征和中美两国资本循环流行过程的现实考察,来研究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的传导机制.中国国际收支的基本特征是经常项目与资本和金融项目的双顺差,伴随着外汇储备持续高增长;美国国际收支的基本特征是经常项目逆差、资本流入长期稳定增长和对外投资的高增长.中美两国资本循环流行过程形成的依存关系是美国用美元买我们的商品,再通过其资本市场的强大吸引力使我们把得到的美元再借给美国,美国则把借来的美元再投资给我们并且继续购买我们的商品.而这种国际收支长期非均衡发展形成的依存关系成为金融危机的主要传导机制.  相似文献   

7.
一、导论20世纪90年代世界几次金融危机特别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越来越多的学者或国际组织(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认识到对短期资本的国际流动加以某种限制的必要性,也有学者指出外商直接投资(FD I)同样可能给东道国的国际收支平衡带来风险。根据世界银行的估计,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流入发展中国家的FD I的平均利润率为16%~18%。为了防止外汇的净流出,发展中国家每年所吸引的FD I流入也必须以16%~18%的速度增长。但是这会使得一国的FD I存量得以膨胀,其增长速度也大大超过发展中国家的GDP增长速度和出口增长速度,这就意味着FD I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债务负担迟早将超过其偿还能力。因此,W oodward(2001)认为,FD I将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一场国际收支危机。二、外商直接投资收益汇出与国际收支危机纵观历史可以发现,经常帐户持续逆差的出现是一国国际收支发生危机的前兆。而发展中国家的经常项目赤字意味着积累了净负的国际投资头寸,即债务国,这会导致资本利润的流出,进一步加深经常项目的逆差(因为资本收益的流出记录在经常项目下的借方)。FD I是一种拥有一定控制权的长期投资行为,具有相对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中国与中亚五国2007年至2009年国际收支状况及结构的分析得出中国对中亚五国国际收支顺差中的100.29%是由经常项目顺差和0.29%的资本与金融项目逆差实现的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9.
中国国际收支结构优化的国际借鉴与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收支不平衡加剧是当前金融领域中存在的主要矛盾之一。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已成为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环节之一。而解决国际收支平衡问题,优化和调整国际收支结构已成重要的一环。综观改革开放以来的国际收支结构,中国经历了经常项目逆差+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上个世纪80年代)与经常项目顺差+  相似文献   

10.
贾宁 《中国外汇》2013,(5):28-31
面对跨境资金流动双向波动风险和国际环境的不确定性,应坚持全局和局部相配套、治本和治标相结合、渐进和突破相促进,建立可持续的国际收支平衡机制。2012年,我国经常项目延续基本平衡,人民币汇率在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经常项目顺差、资本和金融项目逆差"的国际收支平衡新格局初步形成。这表明,近年来我国坚持实施"调结构、扩内需、减顺差、促平衡"的政策已取得成效。但前瞻地看,我国跨境资金流入反弹和大幅波动风险依然存在,国际收支自我平衡的基础尚不稳固,应加快建立、健全可持续的国际  相似文献   

11.
1982年以来,我国的国际收支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个变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82——1984年经常项目出现大量顺差,外汇储备逐渐上升。第二阶段:1985年,经济发展速度过快,经常项目出现较大逆差,资本项目由逆差转为大量顺差,外汇储备下降。第三阶段:1986年经过调整,国际收支逆差已经缩小,并向基本平衡方向发展。 1985年我国经常项目之所以发生大量逆差,是由  相似文献   

12.
周济 《中国外汇管理》2012,(9):11-11,13-15
外汇局日前公布的2012年一季度国际收支平衡表(初步数)显示,国际收支由上年四季度的经常项目顺差、资本和金融项目逆差重回“双顺差”;同时,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也显示,今年一季度新增外汇储备1238亿美元,3月份外汇占款也增加较多。这些数据引发了新一轮关于资本流动以及外汇储备增长的热议。那么,当前的国际收支状况到底怎样?我国是否已重新面临资本大量流入的压力呢?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中美国际收支演变特点及其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 ,中国的货物进出口顺差不断减少 ,服务逆差日益加大 ,致使经常项目顺差急剧下降 ,国际收支的平衡和国际储备的增加在相当程度上靠资本和金融项目的顺差来维持 ,这颇像美国国际收支的发展模式。本文经过深入分析中美两国国际收支的演变特点及其国内不同的社会经济背景 ,认为美国国际收支现有发展模式尚可维持 ,而中国不可效仿。  相似文献   

14.
<正> 近年来,美国经常项目逆差不断扩大,1997年为1230亿美元,1998年为2300亿美元,1999年大有升攀到3000亿美元的态势,这个现象引起世人广泛关注,因为这个数据背后有一系列因果关系。本文想对此现象谈几点看法。 美国经常项目变动已脱离了国际收支理论的界定 在流行的国际收支和贸易理论中,对经常项目的变化有四个方面的解释:一是经常项目变化是一种广义的价格现象。由于一国汇率高估或低估,引致逆差或顺差的发生。二是经常项目的变化由国内总需求与总产出之间的差额所导  相似文献   

15.
管涛 《中国外汇》2014,(5):21-22
2013年,我国经常项目收支进一步趋向基本平衡,但跨境资本流入压力加大。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依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资本项目状况,从1985年前的资本项目逆差,到中间阶段净流入的巨大增长,再到经济转型期间的资本项目逆差,发生了一个轮回。对资本项目各构成部分的变动分析表明,在保证资本项目的平衡方面,我国应应该注重FDI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7.
我国国际收支经常账户和资本与金融账户已持续多年双顺差,2012年初步呈现国际收支平衡,而2013年再次恢复双顺差。本文探讨的是一段时间内的国际收支经常账户的失衡并不一定是坏事,按照比较优势理论,顺差国相对逆差国是具有相对优势的。第一期顺差的扩大对应第二期顺差的减少,逆差国相同。本文将用跨时均衡理论对中美贸易逆差进行动态均衡的分析,动态均衡即帕累托最优。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经济交往日益频繁,国际收支的总规模也在不断扩大。1994~2007年,除1998年资本和金融项目小额逆差外,国际收支经常项目与资本金融项目均保持顺差。国际收支顺差是近年来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到一定水平和阶段表现出的特征,是我国内部经济发展不均衡的外在表现。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推动对外贸易均衡发展,是当前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9.
一、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状况 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是指经常项目顺差和资本与金融项目顺差.自1994年至2004年11年间,除1998年资本与金融项目产生小额逆差外,其他年份该两项目均为顺差(表1).1994年人民币对美元大幅贬值,此后J曲线效应显现,经常项目顺差经过1995年的短暂逆差后开始回升.  相似文献   

20.
美国经常项目逆差,资本项目顺差的国际收支结构是很难长期持续的。由于中美两国国际收支结构存在较强的互补性,美国国际收支结构的调整对目前中国的国际收支结构提出了严峻挑战。金融市场的金融资源结构及流向的不合理是影响中国国际收支结构失衡的重要因素,因此中国应该完善和发展金融市场,积极主动地调整目前失衡的国际收支结构以应对美国国际收支结构调整可能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