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落实邓小平同志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加速实现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党中央、国务院于1995年5月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这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建国方略上作出的具有远见卓识的重大决策。科教兴国,指的是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技术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轨道上来,加速实现我国的繁荣强盛。要加速实现国家现代化,显著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21世纪的竞争是国家综合国力和科技实力的竞争,在这个科技竞争的时代,各国都努力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而创投作为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一种投资方式,研究其风险资本的融资,对如何实现国家、企业、投资者三方的共赢显得极其重要,本文从风险融资的现状、存在问题和解决措施方面,对我国风险资本融资作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3.
提高我国能源技术水平的战略设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国家能源战略中纳入能源科技发展问题是遵循能源发展受技术进步驱动规律、贯彻落实“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家能源宏观管理面临的崭新课题。在制定我国能源发展战略时,应把提高能源科技水平问题提到重要位置上来。  相似文献   

4.
《经济师》2015,(8)
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部署,核心就是要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促进科技与经济的深度融合,使科技创新成果更多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推动"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是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战略举措,有助于打通当前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通道瓶颈,增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实现科技创新引领产业优化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当前,我国科技服务业发展中存在哪些突出的问题?如何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就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助力创新型国家建设"这一话题,本刊记者采访了北京方迪经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赵燕霞。  相似文献   

5.
论金融与科技结合王爱俭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需要把科学技术作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这是因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越来越成为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因素。然而,据有关资料表明,我国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只有20—30%左右的平均水平。此外,我国工业的发...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科技发展观是邓小平理论中极富时代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邓小平理论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邓小平科技思想也自成体系,是我国新时期科技事业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走向新胜利的指南。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邓小平科技思想的理论核心和科技发展战略的缘起。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历来的观点。马克思认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科学技术不仅是生产力的重要构成因素,而且对生产过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马克思、恩格斯曾指出:“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之中所创造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7.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归根到底要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科技活动包括科技的研究与开发、科技教育与培训以及科技服务。要转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就要推动科技进步及科技在生产上的应用。一、要加强科技的研究与开发根据经济的均衡增长的“大道定理”(这是筑井甚吉等人在多夫曼、萨梁尔森和索洛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的):要加快经济均衡增长的速度,就要提高科技和技术矩阵(它以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中间投入系数总合的形式表现出来)水平。要提高生产力诸要素的生产率,就要提高生产力诸要素的科技水…  相似文献   

8.
如何建立和健全高效的农业咨询服务体系,使农业科技第一生产力尽快转变为现实生产力,是我国当前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的重要课题。在对独具特色、运转高效的丹麦农业咨询服务体系进行初步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对农业咨询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9.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我国加快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强调要大力加强科技法制建设,形成了系统、成熟的关于科技法制建设的理论体系,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科技法制思想,试从4个方面阐述之。  相似文献   

10.
生产力对人才竞争的呼唤──就“两机”风波说人才竞争赵文生人才,作为生产力发展的因素,向来为人们所重视。在科技已成为"第一生产力"的今天,尤其是在我国科技相对落后,人才属于稀缺资源的情况下,要振兴经济。对人才的渴求自然会显得甚而犹甚。农村出现的"抢财神...  相似文献   

11.
胡洪彬 《经济学家》2023,(12):16-25
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主导的生产力,是契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生产力,是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引领的生产力,也是能带来高品质社会生活的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源于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继承与创新,源于对党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探索与总结,也源于新时代新征程使命任务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丰富与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深刻揭示并回答了新时代如何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根本命题,为新时代新征程我国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指明了科学方向,也为推进人类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全新的理论支撑和中国机遇。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必须始终坚持和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推进我国科技创新力及科技创新资源整合力的全面提升,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高度重视生产关系的调整和优化,坚持扩大开放和实现合作共赢,由此才能通过生产力的跃迁为推进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夯实根基。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进入新世纪,科技进步不断加快是时代发展的显著特征,敏锐地把握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给生产力发展带来极大推动的客观趋势,抢占科技发展的制高点,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不断用先进科技改造和提高国民经济,努力实现我国生产力发展的跨越,这是我们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必须履行的重要职责。  相似文献   

13.
高新技术企业是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主力军,而科技风险投资是高新技术企业的“生命线”。在分析科技风险投资的主要风险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防范对策,以期促进我国科技风险投资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论发展科技生产力与风险投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科技生产力是当代生产力的标志 ,是先进生产力的体现 ,发展生产力主要依靠科技进步 ,科技成果只有转化、高科技只有产业化才能形成科技生产力。风险投资在科技成果转化和高科技产业化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 ,发展科技生产力必须完善我国风险投资市场体系 ,加快风险投资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论我国科技进步的制约因素及运行机制唐山工程技术学院刘家顺一、我国科技进步的制约因素(一)生产力发展的总水平不高科技进步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导因素,反过来,社会生产发展水平,也制约着科技进步的速度和水平,科技发展水平与生产力发展是相辅相成的。科技发...  相似文献   

16.
市场竞争的实践证明,一个企业,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要兴旺,要发展,要繁荣富强,科技上不去是不行的。我们必须用事关国家兴旺、民族主存的眼光来看待这个问题。十多年来,我国的科技体制改革有了重大突破,基本思路是按照小平同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坚持"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努力攀登科学技术高峰"的基本方针来进行。科技体制的改革,促进了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加速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步伐。在改革的推动下,我国科技工作形成了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加…  相似文献   

17.
在1995年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上,党中央适时地重申并号召:要在全国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科教兴国战略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位置,实现科技生产力的新解放与大发展,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  相似文献   

18.
周文康 《技术经济》2024,43(4):15-25
我国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助推新质生产力形成发展既是实现国内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之所需,也是应对百年变局下中美科技博弈之所需,更是把握科技与生产力自身演进规律所需。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与新质生产力有着双轮驱动的内在逻辑,即新质生产力在引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系统性变革的同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也成为新质生产力形成发展的关键要素和积极变量。在此基础上,我国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助推新质生产力形成发展具备“双新”优势、人民性优势、体制性优势以及基础性优势等四大优势。新发展阶段,我国应在充分利用这四大优势的基础上,以发挥中国式现代化内聚力优势为导向厘清大战略观思路,以提升原始创新能力为核心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以“出新”和“焕新”为重点优化现代化产业体系布局,以推进科技治理现代化为主线塑造一流科技创新生态环境,最终促成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发展落位于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与中国式现代化的贯通协同之中。  相似文献   

19.
学习邓小平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韩振峰邓小平关于科技工作的一系列论述,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新时期科技工作的指导思想。在实施科教兴国伟大战略的过程中,认真学习邓小平有关科技工作的重要论述,对于全面推进我国科技进步,保...  相似文献   

20.
资源也是生产力,是存量性生产力;政府在资源生产力发展战略上有误导行为,如片面强调“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致使我国资源生产力发展走入盲目开发的“陷井”;我国在资源开发上的最大差距是技术投入不足和利用率过低,而不是资源产品的产量;调整资源生产力战略的基本思路是实施“资源零增长战略”,即在资源总产量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加大对资源开发利用的科技投入,大幅度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资源的未来预期收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