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技术创新产出对投入的冲击响应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主成分分析对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和产出指标进行综合,利用综合后的指标数据探讨技术创新产出对投入的影响,得出技术创新产出是投入的格兰杰原因且存在时滞性.之后进行脉冲响应分析,得出技术创新产出对投入具有正向作用和较长的持续效应.依据所得结论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国R&D投入与专利产出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我国R&D投入与专利产出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统计方法研究了我国的R&D投入与专利产出之间的关系,发现:R&D的人力和资金投入对专利产出存在滞后作用、R&D活动中的人力资源总体上呈现出同质型特征、在宏观层次上市场需求已经成为我国技术创新的重要动力来源、专利产出存在地区差异的根本原因是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进而提出了通过加强R&D投入增加专利产出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河北省制药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投入与产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0年河北省全社会R&D清查活动中制药工业企业的有关数据,从技术创新投入和技术创新产出两方面对河北省制药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进行了测度分析,反映了其在技术创新方面的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5.
医药制造业一直是我国重点支持和发展的关键性产业,具有高资源投入、高科技创新水平、高经济社会效益等特点。基于我国医药制造业研发投入强度及研发投入产出效率,根据1996-2012年的面板数据,对全国医药制造业研发经费产出弹性进行测算,根据计算结果对各省市医药产业发展状况进行梯次划分,探寻我国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现状与规律,提出我国医药制造业创新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6.
潘志惠 《广东经济》2016,(14):34-35
本文以江苏省大中型工业企业R&D活动为研究对象,利用2004-2012年的相关数据,基于C-D生产函数模型对R&D投入与专利产出关系进行实证检验和分析,将R&D内部经费支出和研发人员作为投入指标,专利申请量作为产出指标.通过检验分析发现R&D投入对专利产出具有显著影响,人力资源投入对专利产出具有显著影响,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并进一步为提高企业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从科技投入与产出看我国科技发展的绩效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通过对我国科技投入、产出的现状分析与国际比较,剖析了影响我国科技发展绩效的主要原因,并进一步提出提高我国科技发展绩效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医药制造业一直是我国重点支持和发展的关键性产业,具有高资源投入、高科技创新水平、高经济社会效益等特点。基于我国医药制造业研发投入强度及研发投入产出效率,根据1996-2012年的面板数据,对全国医药制造业研发经费产出弹性进行测算,根据计算结果对各省市医药产业发展状况进行梯次划分,探寻我国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现状与规律,提出我国医药制造业创新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9.
我国产出结构与投入结构的变动关系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两种基于投入—产出方法度量行业国际分割生产程度的指标:一种是行业中间投入品中的国外含量的指标;另一种是行业出口的国外含量的指标。并使用我国制造业数据,对26个制造业行业的国际分割生产程度进行了度量。结果表明,我国制造业参与国际分割生产存在行业差别,且我国制造业出口包含着很大部分的国外投入。  相似文献   

11.
基于我国区域制造业集聚的时空异质性分析,考虑不同技术进步路径,实证考察了制造业集聚、制造业集聚与技术进步的关联效应对绿色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研究表明:东部地区绝大多数省份呈现高度制造业集聚(MI≥0.05)状态,中西部地区大多数省份则呈现中度制造业集聚(0.02≤MI<0.05)状态,且随着时间延伸,中西部地区制造业逐渐往东部地区集聚;对于技术进步路径变量,自主研发创新显著正向影响绿色创新绩效,技术引进和国内技术购买对绿色创新绩效呈现微弱或不显著负向影响;制造业集聚与绿色创新绩效间呈现倒“U”型曲线关系;制造业集聚与自主研发创新的协同效应显著正向影响绿色创新绩效,而制造业集聚与技术引进及国内技术购买的正向协同效应却受到抑制,甚至负向影响绿色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12.
利用2006-2018年全国省级面板数据,从技术吸纳和技术输出视角研究技术市场对重大科技创新的影响。结果发现,技术输出和技术吸纳对重大科技创新的影响呈现异质状态,即技术输出能够显著促进重大科技创新水平提升,而技术吸纳对重大科技创新的影响不显著。考虑到技术输出与重大科技创新可能存在内生性问题,选取劳动争议处理量作为工具变量进行回归,研究表明该结果具有稳健性。此外,研发人员与经费投入、高等教育水平等因素在促进重大科技创新水平提升过程中具有一定局限性。基于此,提出强化技术市场对重大科技创新影响效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理清产业链与创新链的链接模式,发挥产业间技术进步协同效应,全面提升产业链水平,不断丰富经济整体技术内涵并提升创新能力,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利用创新货币外部性理论,提出纵向市场机制具有知识、产品价格非均衡信息的传递功能,通过替代效应、结构效应引致上下游关联产业在创新知识利用与创新方向选择上的联系,进而形成产业间技术进步协同效应。使用我国2005—2017年6期投入产出表以及其它相关数据,构建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得到:①当前我国纵向市场机制作用下的产业间技术进步协同作用显著,并表现为下游—上游协同效应;②由技术进步的细分项看,上游—下游前向联系产生了显著技术改进协同效应,下游—上游后向联系则产生了显著技术效率提升协同效应,分别通过替代效应与结构效应实现技术进步协同。据此,我国在实施区域性或宏观创新科技政策时,需关注新兴产业与既有产业的有效关联,通过引入新兴产业创新生产方式实现区域内关联产业的生产结构效应,并通过加速高精尖知识流动实现区域内关联产业的创新替代效应,构建优势技术产业集群,避免在产业技术发展上出现"孤岛效应"。  相似文献   

14.
本文系统地论述了全球技术进步加快发展的七大成因,剖析了全球技术进步速度加快给中国企业参与全球战略竞争带来了诸如技术赶超、时间紧迫、速度竞争、R&D投入资金、技术创新模式选择等多重压力.作者认为,中国企业应该从企业创新文化的构建、技术创新速度竞争、加大R&D投入力度与合理选择企业技术成长模式等方面应对挑战.  相似文献   

15.
不平衡作为产业发展的基本形态,有其存在的必然性。运用相关性分析和动态计量模型研究跨期时间序列下的技术创新对产业不平衡发展的影响,并基于统计分析给出结论。  相似文献   

16.
利用2010-2017年中国装备制造业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面板数据,分析不同技术来源对各所有制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进一步考察各所有制企业对外源性技术来源的吸收效率。结果发现,不同技术来源对中国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因所有制不同而呈现显著差异。其中,国外技术引进对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技术创新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对国有企业没有显著影响;国内技术购买对民营企业有显著抑制作用,对其它类型企业没有影响;外商直接投资对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的技术创新有显著正向作用,对民营企业没有显著影响;自主研发显著促进国有企业技术创新,而对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没有显著促进作用。考察吸收效率发现,不同所有制企业对各种来源技术吸收效率整体较低且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企业科技创新景气问卷调查的研究步骤和计算方法,基于2015年深圳市700家企业的景气问卷调查数据,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和应对措施。研究发现:深圳市企业家科技创新信心指数和企业科技创新环境总体指数均有所上升;深圳市技术环境支持指数涨幅最明显;深圳市人才环境虽有所改善但其仍是企业科技创新的最大瓶颈;深圳市企业融资环境亟待继续优化和改善。  相似文献   

18.
我国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发达国家和国际组织非常重视对现代科技的统计与分析,其评价结果对于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科技部的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在实践中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成为国家经济与科技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为进一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很有必要对现行指标体系进行完善和修订,增强其宏观决策参考的科学性。借鉴已有研究成果,构建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因子分析方法,对各地区科技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结合评价结果和研究现状,深入剖析科技创新能力评价存在的问题,在理论研究、指标设计、评价方法、数据库建设等方面,提出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评价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作为构建企业技术创新空间的基本维度,技术维与市场维共同构成了企业技术创新可能存在的空间,而技术创新能力维则是企业把可能存在的空间进一步转变为可以实现的空间。企业技术创新空间模型分析了技术创新子空间的数量、类型、位置、特点及其技术创新的范围大小和难易程度。通过技术创新空间矩阵的进一步组合分析,论证了企业只有切实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真正立足于自主技术创新,才能把可能的技术创新空间转变为现实的技术创新空间。  相似文献   

20.
服务创新衡量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服务创新衡量研究发展的瓶颈,对现有涉及服务创新内涵的界定、服务创新投入产出指标的选择和衡量服务创新的实证研究方法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并指出了后续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