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农户经济行为、土地投入类型及土地持续利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根据农户土地投入对土地生产力的影响将其分为两类:长期性土地投入和短期性土地投入,重点讨论了它们对农户投入行为影响的共性和差别,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诱导农户增加土地长期投入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城乡生态经济交错区农地城市流转价格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从微观角度分析城乡生态经济交错区农地城市流转价格的影响因素,分析各因素的影响路径。研究方法:指数函数模型定量分析法,实证分析法。研究结果:随着征地地块面积的增大,地价也增大,而用途对土地价格的影响与在城市土地市场出让过程中对土地价格的影响不一致,政府的期望对征地价格有正向影响。研究结论:从微观角度对农地城市流转价格影响因素分析是可行的。目前中国征收集体土地市场虽然主要是政府定价,但随着征地制度的逐步改革,征地补偿逐渐引入市场元素,在一定程度上可通过微观手段调控征地市场。  相似文献   

3.
该文以县域为研究单元,针对中国黄土高原区、北方农牧交错区、西北干旱风沙区、西南岩溶区和三江源区等生态脆弱区域,从环境支持性、资源保护性、经济可行性和社会可接受性等四方面建立了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体系,综合评价了各区的土地利用可持续性程度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区和三江源区的弱度、较弱可持续性等级县数比例各为55.14%和87.5%,整体可持续性较低;其余三区强度和较强可持续性等级的县比重均超过或接近40%,可持续性相对较高。从空间上看,新疆昆仑山北坡绿洲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宁夏南部山区、青海三江源区和贵州南部岩溶山区是弱度土地可持续性的主要聚集区。  相似文献   

4.
我国土地资源持续利用的框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长期以来,我国土地资源的无偿、无限期、无流动使用,土地使用者为获取其自身的最大经济效益,不惜以过度耗费土地资源,破坏生态环境平衡为代价,使人多地少的中国面临着生存与发展的严重威胁。因此,我们面临的问题是必须走一条土地资源持续利用——生态持续保护──经济持续增长──社会持续发展的良性发展之路1问题1.1建设占地,耕地锐减土地是不可再生资源,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虽然我国政府把“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列为三大基本国策之一,但耕地锐减却愈演愈烈,土地超负荷运转。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城乡生态经济交错区农地城市流转PSR机理与政府决策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研究目的明确城乡生态经济交错区农地流转的机理过程与流转参与者的角色,探讨进一步深入农地城市流转决策的研究区域.研究方法PSR机理分析.研究结果(1)农地城市流转的机理过程主要包括驱动力、流转过程、状态和影响等内容.(2)探讨性地提出交错区农地城市流转决策研究应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我国土地持续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土地持续利用一直是国内外土地科学及相关学科研究的热门话题。作者在归纳总结我国学者对土地持续利用的内涵界定的基础上,综述了土地持续利用的国外、国内研究进展,认为我国土地持续利用研究现状相对国外研究进展而言,研究深度不足,尚有一定差距,并同时提出了进一步深入研究的三大方向。  相似文献   

7.
城市化进程中土地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目的:建立科学的指标体系,评价城市化进程中土地持续利用实现的程度.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演绎法.研究结果:城市化进程中土地持续利用的目标可归结为耕地保护、用地结构优化和土地生态优化,可具体从粮食安全、城市体系合理性、城镇用地规模合理性、城镇内部用地合理性以及土地生态系统等几方面进行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结论:上述指标体系是科学评价城市化进程中土地持续利用实现程度的工具.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土地资源持续利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江苏省土地开发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为基础,文章分析了该省土地利用的特点,土地问题的主要症结,并提出了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关于土地资源持续利用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研究上地资源持续利用问题是资源与环境持续性和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而协调土地供给和需求是土地资源持续利用的永恒主题。上地的本质是由土地生态系统和土地经济系统在时空上耦合而成的土地生态经济系统。因此要求人们应用大协调学的理论,从大尺度、大背景、大结构、大气候和大格局上研究土地利用,实现土地资源持续利用。提出了土地资源持续利用的途径和对策。  相似文献   

10.
土地持续利用中的农户决策行为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土地持续利用的主要障碍是土地质量退化,其中又以土壤侵蚀引起的土地质量退化对土地持续利用的不利影响最为严重。针对这一现状,开展土壤保持,控制土壤侵蚀发生是实施土地持续利用的重要途径。农户作为这一活动的直接参与者,他的决策活动将影响到土地利用的方式和...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分析大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特征和土地利用问题的基础上,针对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的特殊矛盾性探讨了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目标、规划要点。  相似文献   

12.
长江三角洲土地资源态势与持续利用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资源紧缺和耕地流失过快是长江三角洲最为突出的资源问题之一.文章通过对长江三角洲不同地区20多年来(1978~2002)耕地面积变化与人均GDP增长数据的统计分析发现,耕地面积随人均GDP 的增长呈显著的指数型减少, 未来5~10年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对耕地资源仍有较大的压力.保证长江三角洲地区未来土地资源持续利用的首要任务应是有效地控制耕地流失.对此,作者从土地管理政策、土地管理机制、土地利用空间重组等方面提出了实现该地区土地资源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河北省农业土地资源持续利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河北省农业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提出了农业土地资源持续利用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4.
煤矿区复垦土地的优化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煤矿区开展土地复垦,把被破坏的土地恢复到可供利用状态,同时改善矿区生态环境,已经成为我国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基于现有研究成果,针对煤矿行业特色,深入探索复垦土地优化利用的分析方法、程序和特点。  相似文献   

15.
论低碳经济与转变土地利用方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目的:研究中国宏观经济对碳排放的影响,探讨基于低碳经济的土地利用方式转变措施。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因果分析法。研究结果:(1)中国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外向型的经济结构导致了高额的碳排放;(2)发展低碳经济必须转变地方政府的发展观念,重新构建政绩考核体系,逐步建立区域人居环境评价和公民福利指数评价体系;(3)现实中受强大的土地经济属性冲击,加之缺乏健全的产权制度和行政管理体制制约,土地的公共资源属性被全面抛弃。研究结论:建立以提高居民福祉、保护资源与环境为前提的发展观念,强化土地资源的公共属性,实施土地利用的碳排放指标评价,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6.
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规划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边缘区的经济也发展很快,致使该地域内土地利用问题层出不穷.通过详细分析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的现状、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认为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规划有助于缓解该地域内土地利用中的矛盾.并在考虑了这一区域内土地利用规划中的难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规划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7.
论耕地持续利用的法律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耕地是一种宝贵以物权法规定农地使用权为用益物权,农民依法获取并登记开垦耕地的权利和保护耕地的义务。在耕地有偿使用下,增加耕地资金投入,提高耕地再生产能力。土地管理部门依法行使诉权,追究中耕地、破坏耕地、污染耕地行为人的法律责任,在法律强制力的保护下实现农村耕地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8.
城市化进程中土地资源持续利用问题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30  
在分析评价我国城市化现状的基础上,指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利用水平及其存在的问题,揭示城市化进程对我国耕地面积变动的影响。最后提出城市化进程中土地资源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规划导向的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总被引:36,自引:2,他引:36  
研究目的:建立适合中国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程序和方法.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对比法.研究结果:中国土地利用规划环评宜采用规划导向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在程序上主要采取与规划过程并行的方式,并与土地利用规划的空间体系相适应,选择相应的模式.研究结论:评价对象的差异决定了战略环评与项目环评的方法有所不同,宜从中国土地利用规划的特点出发,使评价的方法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20.
土地资源持续利用与耕地经营制度建设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中国实现土地资源持续利用的关键在于耕地经营制度;实行家庭承包经营是符合实际的选择;提出政府在进一步完善耕地经营制度中应起的作用和面临的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