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从土地承包法、土地征管法等有关土地的基本法律入手,分析了村委会在土地征用过程中出现的损害失地农民利益,降低经济效率的现象和原因,分析了在交易费用不为零的现实世界,土地权利界定给农民和界定给村集体所产生的交易费用不同,就必然导致了资源配置的效率不同。认为村集体的虚拟性是问题的经济根源,并提出约束村集体的经济权利的政策建议来解决此问题。  相似文献   

2.
产权界定的资源配置效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零交易成本市场的分析表明,不仅在交易成本为零时产权的界定不影响资源的配置效率,而且对损害者征收与损害相等的税收来解决因损害导致的外部性问题并非一定是最优的方式.现实的市场运行中无所不在的交易费用往往导致市场的失效,因而产权的界定以及相应的不同形式的产权安排便具有重要的资源配置效应.  相似文献   

3.
我国土地出让金权益实现机制的内在缺陷及土地出让金征管使用的问题,从根本上讲源于土地产权制度安排和产权交易规则存在缺陷及制度知识的贫乏。(一)土地产权界定模糊,土地征用出让行为失范。科斯第二定理告诉我们,在交易成本大于零的情况下,不同的产权的界定将会导致不同的资源配置效率。产权经济学认为,明晰的产权能使产权收益最大化,资源实现有效配置。然而在我置,土地产权界定模糊,产权的排他性在制度上未能得到很好体现,进而在土地产权领域产生了"公共性"。我国法律明确规定农村土地归集体所有,但是这个集体所有到底是村小组集体所有,还是村委会集体所有,抑或是乡镇集体所有,相关的法律法规都没有明确的规定。因此,农村土地实际上成了一种无主状况。现行的征地制度最大的缺陷,也是农民利益受损最大的原因,就在于我国土地产权界定模糊,地方政府和有关权利主体借此剥夺了农民应有的权利,使被征地农民对土地的财产权利没有得到充分尊重。另外,现行的土地出让金分配主体是政府,但这种模式在政府权利没有得到有效约束时,往往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尤其是上述土地出让金在城乡建设分配上的不合理和农民征地补偿费过低的现象尤为严重。若要实现土地出让金的合理分配,就必须清晰界定农民对集体土地的产权,正确确认农村土地应该属于农民的事实并把这种产权长期化、物权化和商品化。农民只有真正拥有对土地的产权,才能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是否出让土地,以何种价格出让土地,才能在农村城镇化过程中有效遇制各种各样的权力寻租行为,促进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使用。在农村集体土地征用过程中,侵犯农民利益现象相当普遍和十分严重,低标准土地补偿和拖欠征地补偿费现象屡见不鲜,从根本上讲,乃是现行土地产权制度使然。在土地私有制国家,如美国、加拿大、联邦德国等,在清晰界寇土地财产权基础上,依据征用涉及到的财产权益合理确定土地的征用补偿标准已成为法制社会的基本特征,而我国在征用农民集体土地的过程中却导致了农民土地权益的大量流失,不得不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深思。  相似文献   

4.
科斯第二定理指出,在交易费用大于零的现实世界,产权的不同界定会对资源配置效率产生影响。政府(或法院)的基本原则应该是把权利界定给能以较低交易费用解决外部性问题的一方。科斯第三定理的准确含义是,在交易费用大于零的现实世界,制度安排的生产本身是有成本的,净收益最大的制度安排就是最佳的选择。科斯第二、三定理为市场经济中普遍存在的外部性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措施和科学的决策原则,间接意味着科斯并非政府干预的完全反对者,科斯定理也不足以成为有些学者把新制度经济学定性为新自由主义的充分理由。  相似文献   

5.
产权制度效率与资源配置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产权制度是影响资源配置效率和经济绩效的重要变量。在市场经济中,交易是有费用的、在交易成本不为零的假设下.交易要有效率.交易成本必须低于交易所得。要降低交易成本.产权必须明确界定。产权明确界定保证了交易的受益效应和受损效应都由交易当事人直接承担,减少了“外部性"。因而成本较低.效率较高。当大量的交易都在这种条件下进行时,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就会趋向“帕累托最优。”并引致经济的增长。  相似文献   

6.
市场化与产权制度:变迁过程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正> 市场经济最基本的理论涵义是,微观层面上的资源配置是经济当事人经由平等自愿的交易过程实现的。只要完备的信息即没有交易费用的经济或“科斯的世界”尚不存在,那么,人们就只能通过明确界定产权来克服外部效应,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佳效率。理论上的交易费用为零的假设,固然可以得到产权因素退出的结论,即无论产权归属何方,通过当事人协商交易的途径可以达到同样的最佳效果,但这种理论命题的意义不在于它本身的逻辑关系,而在于交易费用是经济生活的基本现象。它的存在表明,任何意义上的经济效率,总是与一定的产权形式相关联的。包括合法权利的初始界定在内的整个产权制度及其演进状况,是直接影响经济效率的至关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资源配置就是产权在经济参与者之间的分配.软件是一种资源和产品,需要对其进行有效地配置.软件产权的界定具有复杂性,应当通过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对软件产权进行保护,以矫正软件公共性,维护软件市场.此外,交易费用对软件知识产权制度安排也会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乡镇企业的产权结构及其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正> 本文对乡镇企业由于其极为特殊的产权结构所形成的三位一体的企业目标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并依据修正后的新古典模型对非私有产权对企业资源配置效率影响的程度作出了简单的测定,说明了在政府、社区、企业共同界定产权边界的情况下,此间的交易费用对企业资源配置及配置效率的基本影响模式,提出了分析中国乡镇企业资源配置问题的一个说明性模型。  相似文献   

9.
1.明确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及其权利内容。进一步明确集体土地所有权为农民集体共同拥有的产权性质,并确保土地的处置权不为集体管理者所独享,而是掌握在作为集体土地共同所有者的社区成员手中。明确区分经营管理权和所有权,界定村委会的职权范围。对超出村委会经营管理的职权范围的,如土地用途改变或交易等重大事项应以法律的形式明确决策程序,召开全体村民或村民代表大会,通过会议表决的方式,形成正式的合法生效的文件资料,让村民集体的所有者权利真正落到实处。2.建立与规范农地使用权流转市场。创新农地征用制度,让农村集体土地使用…  相似文献   

10.
农民集体所有土地转变为城市国有土地,进而出让给用地企业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土地红利,这些红利通过地方政府、用地企业和村集体三者之间以及村集体内部两个层次进行分配。村集体内部的分配主要涉及到成员权和收益权之间的冲突,成员权的界定是获得收益权的前提。本文首先对土地红利的概念进行界定,在此基础上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对村集体内部的土地红利分配进行分析,而村委会在村集体内部分配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已然30年了,农村发生了许多的变化。这些变化中最大的可能莫过于一个叫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产权制度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际上是在不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权的情况下,把土地的使用权界定(承包)给了农户。土地使用权界定给了农民是一件大事,但界定清楚了,不一定就没有纠纷了。因为,农村中相邻部位的公共产权——我称之为“邻产权”太多。大量的农村争吵都与这种“邻产权”事件有关,而农民界定产权的办法也有特别值得关注的地方。  相似文献   

12.
本文试图使用一个全国性的大样本来定量化地考察村庄经济变量和自然特征变量对农地再分配的影响,同时也将村庄政治变量和社会文化变量纳入模型进行定量分析。研究显示:农地税费负担对土地小调整有正向影响,农民收入来源假说没有得到证实;土地资源禀赋对土地大调整有负向影响,但对小调整没有影响。交易费用假说只适用于土地大调整,对小调整不适用;村庄民主假说没有得到证实,但村民对村委会工作的关注程度对土地小调整有负向影响;村庄社会文化变量对土地再分配特别是土地小调整有重要影响,农民偏好假说成立。村庄农地再分配制度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和作用,现阶段不应该取消或禁止,而是改进和完善,在土地产权稳定和调整之间取得平衡。  相似文献   

13.
交易费用·产权·所有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交易费用学说,来说明交换的实质———各自的权利,所以只有产权明晰,合理的产权界定和产权安排,才能实现交易费用最小和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通过对产权、所有制和其实现形式的论述及社会主义各国的实践,阐明了所有制的实现形式应该是丰富多采的。  相似文献   

14.
由于交易费用的存在,任何权利的界定都是不充分的,部分权利因而被置于公共领域。残缺的权利如果未能赋予另一有行动能力和意愿的主体,其租金将在竞争中趋于消散,产生资源配置无效率。我国旅游用地制度造成了旅游相关主体的产权残缺,导致资源配置无效率之外也影响人们之间的收入分配。  相似文献   

15.
在有限的资源下,依靠均分的土地资源,村社成员根本维持不了基本的生活保障.在崖口村,为了实现对村庄弱者的社会保障功能,村社领导人以村社成员是否参加农业劳动作为分配集体收入的载体,从而为一种倾向劳动者的分配模式提供了可能.这种按劳分配制度的产权基础在于,崖口村的土地制度没有细化到个人,让渡出部分利益的部分农户并没有产生一种强烈的个人权利意识,否则,村社土地资源的再次调配将不可能.因此,为了实现对弱者的救助,保持村社共同体的功能,土地集体所有制的主体必须是抽象的、模糊的.  相似文献   

16.
农地入市流转对土地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农村土地的综合利用效益,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本文系统阐述了农地流转对土地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较土地征用而言,农地入市流转能够更好地调动农户参与的积极性,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但如果缺乏制度保障,就有可能扭曲资源配置.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完善农地入市流转的配套立法、深化集体土地产权变革、明确产权主体及权能、培育农地市场和发展市场中介组织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虽然通过承包制等改革手段划分了资源产权的权属,但因未明确赋予产权行使者对所承包资源实施市场交易的权利,影响了产权功能的发挥和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有效利用.本文在分析产权与市场交易关系的基础上,提出市场交易是产权的一项根本内涵,是产权的资源配置功能得以实现的重要条件,并结合牧场等资源产权改革的问题与困境,提出实现市场交易是资源产权改革的最终出路.  相似文献   

18.
垄断的经济学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果交易费用为零,那么垄断厂商就会实施完全价格歧视。不考虑收入分配效应,完全价格歧视实现了资源的最优配置。如果交易费用不为零,那么消费者剩余和利润是不可以简单相加的,更不可以二者之和是否达到了最大来判定真实经济是否是效率的。交易费用不为零,也不能得出垄断存在资源配置扭曲的结论。传统分析忽视了垄断的成因,忽略了那所谓的福利三角形,其实是避免价值消散和获得规模经济的必要的代价。传统分析还不恰当地以为政府既有能力又有动力管好垄断这样的问题。因而,其一般化的反垄断政策主张也错了。  相似文献   

19.
二元经济结构的改善需要农地制度的创新.农地制度改革目标模式的设计必须兼顾社会保障与效率两重功能,国有制、个人所有制、土地股份制都不符合这一原则.作者的产权分析框架认为,产权效率取决于权利的界定及实施.中国农地制度改革的方向,是坚持集体所有制的前提,通过农地权利的界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决策制度的创新,进一步理顺乡镇政府、村集体组织与农民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崖口村公社体制在2000年后逐渐陷入困境,其决定性的原因是中国的农地制度在1998年后确立了虚化农民集体所有权的演变方向,而不是村领导人的理念和道德人格、村民所面临的市场风险、村集体资源这三个因素的变化.决定村庄精英影响力的最重要的因素也不是这三个因素,而是村庄精英所选择的制度能在多大程度上满足绝大多数村民在国家制度许可的范围内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意愿.村庄制度演进的路径不是村庄精英所能完全控制的,它并不按“核心制度收缩及边缘制度创新”的途径演变,而只能在国家制度变革目标允许的空间里根据村庄现有制度的得失选择能满足大多数村民利益最大化要求的制度.适当扩大农民集体的土地权利,不仅有利于“耕者有其田”,而且有利于提高农业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