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闫威  程永亮 《经济与管理》2013,27(2):37-43,50
在基于相对业绩比较的锦标赛激励机制中,首位晋升制与末位淘汰制是两种常见的竞赛激励机制。在代理人能力分布不均情形下,将代理人之间的拆台行为引入传统的锦标赛模型,可以研究代理人能力分布不同时首位晋升制与末位淘汰制下代理人的行为以及对委托人收益的影响。通过数理模型推导可获得以下结论:第一,首位晋升制下代理人的努力水平和拆台水平均比较高,委托人采用首位晋升制更有利,能力分布对委托人最优选择不产生影响。第二,低能力代理人占多数时,高能力代理人努力水平过高,受到的拆台也更多,高能力代理人占多数时,低能力代理人努力水平更高受到的拆台更多,能力分布对代理人的行为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
1.设计合理的契约,完善对代理人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根据委托代理理论,委托人和代理人双方的交易关系实质上是订立契约的行为。为了确保交易前后双方的利益均衡,降低乃至避免道德风险,设计合理的契约的核心是使委托人与代理人的效用目标尽可能兼容。一是参与约束方面,加大对代理人违反合约和提供低水平努力的惩处力度。委托人在私人部门里有较大的余地选择代理人,可以通过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委托人、监督者和代理人的主体进行重新界定,并对无合谋防御机制时的情形作了分析,再针对合谋行为设计出监督者主导和委托人主导两种合谋防御机制。在监督者主导的防御机制中,委托人事前给出一组契约,授权监督者向代理人提供子契约,委托人提供的契约可使得监督者和代理人所得到的转移支付都不小于其实施合谋时的信息租金,让监督者和代理人没有激励进行合谋。在委托人主导型的防御机制中,委托人同时与监督者和代理人签订契约,如代理人谎报自己的成本类型,委托人会对代理人实施罚金,而给予监督者奖励,让监督者有动力积极履行职责,且能激励高成本类型的代理人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4.
激励理论与高校教师绩效薪酬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代理理论认为,由于信息不对称,代理人拥有私人信息,以及工作业绩受多种不可控制因素的影响(即不确定性)。不能证实代理人实际努力水平,因而,代理人可能采取消极怠工或损害委托人利益行为而使个人效益最大化。委托人只有利用包含了代理人私人信息的可观察结果,设计一个激励合约,诱导代理人为委托人努力工作。  相似文献   

5.
信任是一种冒险行为,但这种冒险突出地表现为情景依赖性。本文采用实验经济学的研究范式,刻画了是否信任和信任程度的二元选择集和多元选择集的信任决策情景,同时利用获得和损失情景考察人们的风险态度。实验结果发现人们信任行为的动机是利他偏好、心理状态和计算理性,但只有在二元选择信任决策情景和获得风险决策情景中,信任行为与风险态度才显著相关,这也进一步表明信任行为的动机是多样的,这些动机在不同情景下有不同的自我表达,从而导致信任行为在不同决策情景下的差异。此外,实验结果也证实了性别对于信任行为的影响仅限于信任程度,对信任与否的决策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在委托人与代理人的契约关系里,由于人性假设的多样性和交易的复杂性,使得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契约关系呈现多种形式,可分为正式契约、关系契约、心理契约和社会契约,每种不同契约关系都昭示着对代理人的不同激励方法。  相似文献   

7.
道德风险是导致标准代理模型无效率的重要原因之一。道德风险的存在使得委托人采取外部激励,代理人必然要承担部分风险,从而降低二者的总财富。直观上讲,如果代理人愿意签订低激励程度但需高努力水平的契约,那么委托人和代理人的总收益就较大。另外,在这种情况下,代理人可以通过获得固定的工资得到补偿,避免承担风险,收益也相应增加。  相似文献   

8.
植入“过度自信”因素的委托-代理合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本笑  黄健 《技术经济》2008,27(10):119-122
传统的委托代理关系研究假设委托人和代理人都是完全理性的,但大量研究表明,双方参与人并非完全理性,最显著的非理性表现就是过度自信。本文将行为经济理论与委托-代理理论相结合,把代理人过度自信的因素引入Holmstorm—Milgrom模型中,对代理人的参与约束条件进行了改进,建立了代理人过度自信情况下的委托-代理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代理人的过度自信水平与代理人的绝对风险规避度和努力成本以及外生不确定性因素有关,代理人适当过度自信将给委托-代理双方带来更高的收益。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分析上市公司利润导向与成长能力导向目标的特征及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基于Holmstrom和Milgrom(1991)的多任务委托代理模型,构建了上市公司利润导向与成长能力导向目标的激励机制模型,并探讨了代理人在两个目标上的努力程度和代理能力水平对委托代理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1)在信息对称条件下,委托人对两个目标的激励因子均为零,即采取固定工资报酬形式,代理人在两个目标上的努力程度和代理能力水平受其行为的自影响系数和交互影响系数的影响.(2)在信息非对称条件下,委托人对两个目标的激励因子不仅受代理人行为的自影响系数和交互影响系数的影响,而且还与两个目标的可衡量程度有关,此时代理人在两个目标上的努力程度和代理能力水平不仅受其行为的自影响系数和交互影响系数的影响,而且还与两个目标的激励因子有关.基于模型结论,本文还提出了提升我国上市公司成长能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委托-代理关系研究假设委托人和代理人都是完全理性的,但大量研究表明,双方参与人并非完全理性,最显著的非理性表现就是过度自信.本文将行为经济理论与委托一代理理论相结合,把代理人过度自信的因素引入Holmstorm-Milgrom模型中,对代理人的参与约束条件进行了改进,建立了代理人过度自信情况下的委托-代理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代理人的过度自信水平与代理人的绝对风险规避度和努力成本以及外生不确定性因素有关,代理人适当过度自信将给委托-代理双方带来更高的收益.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商品契约为例 ,说明商品契约完全有可能在长期内稳定 ,以至于足以保证龙头企业长期支配农户的土地和劳动力要素 ,从而达到与要素契约相同的效果。商品契约的稳定性主要是通过专用性投资和市场在确保履约方面的作用来实现的。这一结论在一定程度上证伪了科斯和张五常的一些看法。他们认为 ,企业和市场的区别就是要素契约和商品契约的区别。基于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特殊性 ,单纯的要素契约很难在现阶段的农业生产过程中发挥作用 ,本文的结论不仅为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契约选择提供思路 ,也对中国农业发展的路径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关系型契约特殊类别:超市场契约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从契约理论的角度看,企业网络或企业与市场间中间状态,可以由“超市场契约”来描述,它是关系型契约的一个特殊类别,是拥有关键性资源的企业以管理输出和行使指挥权方式与其他相关企业的交易。私人可履约资本、合作的潜在丰厚收益和违约的机会成本,以及威廉姆森式的安全保证条款是促使企业间超市场契约可自我实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3.
14.
15.
We reconsider the optimal central banker contract derived in Walsh (1995). We show that if the government's objective function places weight (value) on the cost of the contract, then the optimal inflation contract does not completely neutralize the inflation bias. Furthermore, the more concerned the government is about the cost of the contract or the less selfish is the central banker, the smaller is the share of the inflation bias eliminated by the contract. Finally, a central banker contract written in terms of output can completely eradicate the inflationary bias, regardless of concerns about contract costs.  相似文献   

16.
中国合同法对电子合同的规定简单、笼统,难以调整现实中大量存在的电子合同关系。本文在总结电子合同的特点,订立过程中的形式、要约和承诺规则,电子签名等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相关立法,就电子合同封中国《合同法》的挑战作一讨论,希望能有助于後行者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In the last thirty years, much theoretical work has been expandedto draw the implications from the fact that agents use theirprivate information strategically. However, only recently havethe consequences been subjected to empirical testing. This paperaims at introducing the reader to this newer empirical literature.(JEL D8)  相似文献   

18.
基于契约经济学的公司激励契约的完备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可瑜  王平心 《经济问题》2008,341(1):27-30
委托-代理理论对于建立完备契约,防治机会主义行为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比较分析三种参数化的委托-代理模型得出如下结论:在当前制度和市场环境下,委托人若以企业的净资产现金利润率为基础评价代理人的经营业绩,并以适当的标准强制发放现金股利,则代理契约的完备程度将增加,控股股东掠夺小股东和职业经理侵害外部股东利益等代理问题也将得到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19.
我国公立大学制度·契约关系及履约状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是一组个人契约关系的联结。我国公立大学一般不与其教师和职员签署正式合约,而维系于默认契约。因公立大学产权的不可界定性,以及默认契约中"雇主"和"雇员"的模糊性,使这种契约关系始终表现为雇主虚置的"稀里糊涂的契约关系",这种契约关系是以口头承诺和内部分工为基础的非正式契约关系,该契约关系使公立大学缔约方守信程度较差,毁约的责任风险较低。本文阐述了中国公立大学的制度·契约关系和履约状态,试图阐明现实生活中,公立大学这样庞大的组织系统,依靠非正式契约关系维持其运转,必然使其管理成本居高不下。大学制度应该以正式合约为基础,方能体现大学的管理效率,降低学校的运转成本。  相似文献   

20.
我国新制定的统一合同法大大缩小了无效合同范围,相应扩大了可撤销合同的范围,其在理论和实践中的意义是巨大的。然而笔者认为,我国合同法应进一步缩小无效合同的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