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我国经济市场的不活跃与不完善导致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工具的运用并不广泛,因此金融资产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项目——交易性金融资产、衍生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通过数据看出每年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金额都是增加的并且占总资产的比重也都是在增加的,因此可以看出商业银行对于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使用范围越来越广泛,今后银行的资金周转使用、理财方面以及报表披露等方面也会越来越重视以公允价值计量下金融资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中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实行的新<企业会计准则>,对交易性金融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由于目前我国采用公允价值条件尚不成熟,因此在应用过程中势必引起一些问题.本文先简要介绍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概况,然后在交易性金融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选择新会计准则中的交易性金融资产(短期投资)和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两个项目,采用增量信息含量法检验我国新会计准则中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计量是否具有增量信息含量以及公允价值表内计量是否比表外披露更具信息含量。研究结果发现,交易性金融资产(短期投资)的表外披露和表内计量,在现有的、以历史成本为主的财务报表信息体系的基础,都具有较强的增量信息含量;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净额在其历史成本的基础上,则不具有增量信息含量;从表内计量与表外披露信息含量的比较看,公允价值作为表内计量的信息含量明显高于表外披露。  相似文献   

4.
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中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实行的新《企业会计准则》,对交易性金融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由于目前我国采用公允价值条件尚不成熟,因此在应用过程中势必引起一些问题。本文先简要介绍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概况,然后在交易性金融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摘要:现阶段,“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概念已扩展到“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这个新概念的外延既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也包括“直接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人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本文主要分析了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账务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6.
交易性金融资产主要是企业为了近期出售而准备的金融资产。如果金融资产的性质已经确定,那么直接作为公允价值计量,并将其变化计入当期损益中,不能再转为其他类型资产。本文将对有关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和税务处理差异问题进行分析与阐述。  相似文献   

7.
一、新企业会计准则不足分析 (一)公允价值的引入带来种种负面影响 新企业会计准则最大的一个亮点是为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引入了公允价值,主要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等方面应用。根据新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上市公司利润表中要单独设置“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项目,用于核算交易性金融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投资性房地产等公允价值变动对上市公司损益的影响。以交易性金融资产为例,持有期间当市场向好,交易性金融资产价格上升时,一方面要调增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账面余额,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2004-2009年持有证券资产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对金融资产规模的决定因素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研究,得到以下研究结论:(1)公允价值会计是上市公司金融资产规模显著增加的解释因素;(2)管理层过度自信在成本计量模式下与金融资产规模只有弱相关性,但在公允价值会计下却与金融资产规模显著正相关;(3)受政府控制的公司、大股东持股比例高的公司在成本计量模式下有显著更低的金融资产规模,但在公允价值会计下,特别是当管理层过度自信时,金融资产规模却呈现为显著增加。上述结论解释了会计理念、管理层行为与金融风险的内在关联性:公允价值计量模式遵循的是价值相关性原则,要求把证券持有利得也计入资产价值和会计收益,这个未来价值理念激励了公司管理层和控股股东的金融投资行为。  相似文献   

9.
低碳经济是未来发展的方向,碳排放权交易也将随之逐步扩大,因此对碳排放权交易进行准确的会计确认与计量是十分必要的。将碳排放权交易界定为一项交易性金融资产,其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均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方法,但又有别于其他一般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计量。最后用案例来说明碳排放权的会计处理。  相似文献   

10.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目前会计体系中期末计量采用按公允价及考虑计提减值准备双重考虑。资产期末计量,一部份资产在公允价值明确的话,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另一部份资产按估计在以后如有减值的可能,采用计提减值准备。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采用双重标准计量,这种做法是否可行,本文对此提出见解。  相似文献   

11.
金融行业上市公司公允价值会计的价值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允价值会计对金融行业的重要性强于其他行业,本文以2007~2013年沪深两市金融行业上市公司为样本,使用价格模型和收益模型检验公允价值会计对股票报酬与股票价格的影响。基于金融资产处置时公允价值变动转回特征,本文对交易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信息进行检验发现:公允价值计量的每股净资产对股票价格和股票报酬均有显著解释力;考虑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转回的交易性金融资产等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对股票价格和股票报酬有显著解释力,不考虑转回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对股票价格和股票报酬均无显著解释力;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信息不具有价值相关性,表明我国证券市场具有"功能锁定"效应,信息使用者"丢了西瓜捡芝麻"。  相似文献   

12.
新会计准则的颁布对会计实务与理论产生很大影响,在实际运用中也有不少疑惑的问题,金融资产这一部分更是如此。首先在分析金融资产核算的理论基础上,比较中国第22号会计准则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与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这三类金融资产会计核算的异同点,接着重点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主要是债券类的金融资产在后续计量中存在的会计核算问题进行探讨,当公允价值变动和资产减值时它们在摊余成本以及利息调整摊销方面的不同会计处理方法。最后针对金融资产核算中的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13.
一、执行新会计准则对年初股东权益的影响(一)对年初股东权益调整的增加l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以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引起股东权益的增加。这部分主要指上市公司从交易所购买的股票、债券、基金等交易性交融资产引起的股东权益增加。原制度规定,  相似文献   

14.
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的价值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斌  鲍夏梦 《技术经济》2010,29(1):68-73
本文以2007—2008年沪深A股公司为研究样本,对我国新会计准则制度下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分别记入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的公允价值变动进行了价值相关性检验。结果发现: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价值相关性显著高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净额的价值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尹芳 《经济导刊》2007,(7):173-174
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以下简称会计准则),将金融资产划分为:为交易而持有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四类,并在分类基础上采用了摊余(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进行确认和计量.  相似文献   

16.
金融资产未实现的账面盈亏,也即公允价值变动,有些要计入利润表,有些则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核算。文章探讨在金融资产仍然按公允价值计量但其变动不再分类核算,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中,可以提供更为易懂、有效、透明的财务报告。  相似文献   

17.
一、目前企业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变动的会计处理 (一)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的会计处理 现行企业会计准则将金融资产分为四类,即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涉及公允价值变动的主要是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  相似文献   

18.
美国金融危机发生后,金融界时公允价值计量基础上编报的财务报表大为不满,认为公允价值计量成了其金融资产减值的原罪.公允价值计量,在经济衰退时不停减计资产,加速恶性循环;在经济高涨时,持续增加公司资产账面金额,形成不断膨胀的资产泡沫.本文通过对公允价值的定义以及计量模式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9.
公允价值会计,是指以市场价值或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作为资产和负债的主要计量属性的会计模式。在以公允价值为计量基准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公允价值会计是以当前的市场交易价格为基准,更接近资产和负债的真实价值,从而能够正确反映当前企业财务状况,引导投资者做出正确的经济决策。然而公允价值会计并非完美无暇,公允价值计量同样存在利弊,本文简要介绍公允价值计量的基本原理,分析公允价值计量的优缺点,提出克服弊端,发挥优越性的两条举措:普及公允价值计量观念和计量的专门技能;尽快完善与公允价值相适应的市场环境。  相似文献   

20.
一、公允价值及其计量属性的优点 在我国正式出台的新会计准则中,对公允价值所下的定义是“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同传统的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相比,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主要有以下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