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2009年我国实施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简称"新医改"),新医改方案的发布旨在完善我国的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切实减轻公民的医疗费用负担。新医改背景下,医院必须调整自身的运营模式,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改革财务管理的新思路,使其适应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新医改方案在2009年正式颁布实施后,对联网信息技术的要求大大提高。在医疗卫生领域,庞杂的信息需要实现联网电子化、信息化。在城乡、社区之间建立居民个人的健康信息,医疗卫生资源信息,是我国新医改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3.
刘轶 《中国总会计师》2013,(11):130-131
自2009年以来,我国在医疗卫生系统中开始逐步推行实施“新医改方案”。并提出医院总体改革的思路为:改革医院的管理体制.监管机制以及运行机制,在不断完善健全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同时,要减轻公民医疗卫生支出的负担。新的医疗改革方案对于医院的财务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医疗卫生制度改革地不断深化,医院财务管理的目标和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些医院开始摆脱国有事业单位的属性,独立经营、自负盈亏,  相似文献   

4.
曾耀莹 《新远见》2013,(7):30-31
2009年,中国新医改方案明确要求,公立医院提供特需医疗的病床数不能超过医院总病床数的5%~10%。随着新医改的不断推进和深入,北京医师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许朔认为:"轮廓逐渐清晰,基本医疗卫生和公共卫生服务应由政府承担,而为满  相似文献   

5.
2009年,我国提出了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的新医改方略,全民医保的制度架构基本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大幅上升。目前,有必要针对新出现的问题,进一步推动和深化  相似文献   

6.
黄柳 《新远见》2015,(3):34-36
"蓝皮书"指出:新医改五年以来,医疗卫生的投入产出比低,药品供应体系的原因占70%。日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中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报告(》2014-2015),俗称医改"蓝皮书"。该报告的调研数据显示,2009年新医改以来,我国医疗卫生的投入产出比较低。造成投入产出比低的三大主因,"蓝皮书"归结为药品供应体系问题,医生事业单位身份、执业制度和薪酬制度问题,以及基层医疗机构的行政  相似文献   

7.
新医改政策为医院在新时期发展创新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医院的未来发展,提供了规划思路。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医院卫生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院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主要机构,因此在新时期大力推进医疗卫生改革创新工作,是加强医疗卫生建设,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不断提高的生活需求的必要建设措施。新医改政...  相似文献   

8.
<正>一、引言2009年4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向社会公布了有关医疗体制改革的意见,新医改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老百姓服务为宗旨。2009年8月,国家财政部又下发了《关于印发〈医院会  相似文献   

9.
新医改建立全覆盖医保制度2009年开始的新一轮医改已经过去整十年了,社会医疗保险制度覆盖了全中国13亿人口,这应当是十年医改取得的最大成就。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老百姓看不起病的问题,也推动了我国医疗卫生行业的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新医改使命     
酝酿多时,新一轮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方案终于面世。《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的正式公布,意味着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新医改时代。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升,对医疗卫生体系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为了能够提高医疗水平以及为人民生活提供保障,国家政府加深医疗卫生体系改革,在新医改背景下医院的各项管理都有更加严格的要求。医院资产中,固定资产占据重要的比例,而且在新医改背景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面临着一定的挑战,随着市场化的进程,医院只有通过提升资产利用效率等软实力来提升综合实力。  相似文献   

12.
2009年1月21日,国务院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2009-2011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4月6日国家新医改方案正式公布,其核心在于明确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也就是让公立医院变成不赚钱的机构,以此来解决看病贵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2009年4月,我国启动了新一轮医改,明确提出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要求各地把机制建设贯穿于医改的全过程、各环节,从制度上保障和促进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3年多来,新医改坚持将增投入和建机制相结合,在基层率先破除"以药补医"旧机制,建立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  相似文献   

14.
基药维艰     
傅鸿鹏 《新远见》2013,(Z1):83-87
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首次正式提出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要求。2009年,伴随新医改,中国正式启动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建设。新医改酝酿阶段的药品政策2003~2005年间,医疗卫生领域问题集中暴露,从而引发全国范围内的热烈讨论,此为新医改酝酿阶段。药品管理行政框架基本形成。1998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组建之后,中国药品管理的行政框架基本形成——药监局负责药品的注册审批、质量监管、不良反应监测、药师管  相似文献   

15.
2009年1月21日,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已经酝酿3年之久的“医改方案”获得原则通过。为区别于始自1997年、全面启动于2000年的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人们把这一轮改革称为——“新医改”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医改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医疗卫生机构的性质逐渐发生了变化,我国传统的医疗卫生组织属于半盈利性机构,而现在的医疗机构是公益性组织,致使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管理重点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在新医改推进之后,医疗卫生机构的主要收入来源就是政府的补贴,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医疗机构的经济效益追求受到了限制,民众的就医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缓解。本文将对医院的财务管理进行分析,并对精细化管理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7.
国家新医改政策实施以来,各级政府部门对医疗卫生的投入不断加大,从投入结构上看,新医改实施的前三年主要投向是需方,例如,北京2010年6月12日正式公布的《北京市2010—2011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此次改革着重解决北京地区优质医疗资源供求矛盾突出、群众就医负担较重等问题,将惠及城乡居民。  相似文献   

18.
任涛 《企业导报》2010,(1):136-136
历时四年,新医改方案最终在翘首期盼中问世。医药生产企业的现状、前景与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息息相关,其中医药合资企业的发展,对中国市场的影响力已不可小觑。通过观察合资医药企业在华医药领域现状、政府对新一轮医疗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目前已经公布实施的一些具体措施,着重分析新医改将对合资医药企业本身产生影响,探析新医改背景下合资医药企业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张贵民 《新远见》2013,(Z1):38-41,12
唯有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在有限财政的投入下,政府才能让公众切身感受到新医改带来的红利。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史,是一部国家对医疗卫生事业属性认识的深化史,也是一场各方利益角逐的博弈史。新医改的启动,源自政府对公众"看病难、看病贵"等民生呼唤的回应,而其终点也必然是航向,在提高公众生命健康水平的基础上,不断满足公众个性化的医疗卫生需求。  相似文献   

20.
新医改对医院会计制度及其改革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院会计制度的改革不仅仅只是一种演变,而且是一种适应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发展、不断弥补自身缺陷的动态过程。文章从新医改的基本方向、思路和政策框架出发,研究新医改对现行医院会计制度及其改革将产生的有关重要影响,提出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