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袁琳美 《时代经贸》2012,(16):96-97
本文以江苏省1995—2011年相关数据为样本,在调整Antwefler所用回归模型的基础上,以工业“三废”作为环境衡量指标,以净出口、固定资产投资对GDP的贡献度推算外贸对经济规模、结构和技术进步的影响程度,对江苏省这一典型高经济外向度地区的外贸环境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外贸发展所引起的规模效应显著为正,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均为负,外贸环境总效应为正。最后,在得出结论的基础上分析其成因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基于ACT贸易环境效应模型,运用2000-2012年31省级面板数据,尝试将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环境效应从农业环境总效应中分离出来研究。结果表明:经济规模、资本丰裕度、人均收入、贸易开放度对农业环境均有显著影响;我国存在贸易的要素禀赋、污染天堂双重动机,贸易结构效应有利于降低化肥和农膜浓度,而增加农药浓度;贸易引致的规模正效应不足以被其引致的技术负效应抵消;贸易通过规模、结构、技术作用于环境的净效应,对于化肥、农膜依据其引致的经济和技术增长率而定,而对于农药为正;假设农业经济增长方式未转变,农产品贸易自由化下我国农业污染将进一步加剧。得出促进农业经济转型、农业环境成本内部化、避免盲目追求贸易经济效益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贸易环境一般均衡模型对我国2011年相对于2003年出口贸易对环境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首先将国民经济行业和海关产品分类一一对应归并为14个部门,在此基础上计算了2003—2011年各行业的污染密集度,发现2003年污染密集度最高的五个部门依次是非金属矿制造业、造纸业、非金属矿采业、金属矿采业、金属冶炼业,并且它们的污染密集度均大于80t/亿元。而2011年,这五个部门对环境的污染均有较大幅度的下降。研究同时也发现在出口贸易方面对我国环境影响的效应为正的技术效应、负的结构效应和规模效应,并且由于负的规模效应较大,从而使得出口贸易总的环境效应为负。在研究2004—2011年相对于2003年环境效应的变化趋势时发现:正的技术效应趋势一直在增强,负的结构效应和负的规模效应呈现快速增长趋势,而此三种效应叠加得到的环境质量水平一直在恶化。因此,我国应该采取积极措施调整出口产业结构,引进新的生产设备和新的生产工艺,从而在增大正的技术效应的同时降低负的结构效应与负的规模效应,进而改善出口贸易对我国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兰天  曾树峰 《经济研究导刊》2013,(30):250-251,262
对贸易影响环境的相关理论与实证研究进行述评。学术界就贸易对环境的影响途径这一问题基本达成了共识,而在贸易影响环境的内在作用机制及其效果方面却存在一定的分歧。学者们对贸易环境的规模效应、结构效应以及技术效应做了多方向扩展,尝试改变假定前提以检验三大因素与环境质量间是否存在确定的数量关系,研究表明,除了技术效应存在正向性关系外,规模效应与结构效应都具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5.
通过构建就业变化的LMDI分解模型,测度了1990--2011年驱动中国海洋产业就业变化的规模效应、结构效应与技术效应,对海洋产业就业变动的驱动机理进行分析,并研究了中国海洋经济与中国国民经济就业变化的差异.结果表明,海洋产业就业的变化是规模效应、结构效应与技术效应三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规模效应为正向驱动力,而结构效应、技术效应基本上为负向驱动力.因此,应做大做强海洋经济,完善产业结构,发挥科技补偿机制,统筹海陆发展,使海洋产业更有效地吸纳劳动力.  相似文献   

6.
本文考察环境援助对污染物排放影响的作用机制及其在中国的实际减污效果.建立环境援助减污效应的理论模型,并利用1982-2008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环境援助在中国的减污效应进行实证分析.我们认为,环境援助对污染物排放的影响分为规模效应、结构效应、技术效应、挤出效应以及环境援助自身的直接减污效应;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从显性的结构效应、挤出效应、援助自身的减污效应三者之和来看,环境援助降低我国CO2和SO2的排放,增加工业废水、粉尘、烟尘和固体废物的排放,上述影响均存在滞后反应;当环境援助的规模效应小于一定临界值或技术效应大于一定临界值时,环境援助影响各工业污染物排放的总效应为负.  相似文献   

7.
贸易与环境的关系问题是当今国际经济学界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选取1996~2005年我国各省贸易以及环境的相关数据,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对我国对外贸易的环境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认为规模效应超过了技术效应导致我国污染水平上升.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绿色技术创新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考虑到国际贸易、经济增长和环境质量之间的系统关联性,本文构建包含技术-规模效应和结构效应的环境质量方程,并将其中的收入变量内生化,从而通过相应的弹性系数反映出国际贸易对环境影响的直接和间接效应、长期和短期效应。利用中国跨省的面板数据进行经验分析的结果表明:国际贸易对中国环境影响的短期作用要小于长期,虽然短期内会带来环境的负面影响,但从长期来看,国际贸易间接引致的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将超过规模效应。  相似文献   

9.
经济高速发展中的城镇化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苏素  贺娅萍 《财经科学》2011,(11):93-100
本文基于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期的特殊环境,通过考察经济规模、产业结构和城乡收入差距等因素,建立城镇化发展影响因素的计量模型。实证研究表明:面板协整检验表明城镇化率、城乡收入差距、产业结构和人均GDP之间存在显著的长期均衡关系,模型估计结果表明经济增长的规模效应显著为正,而结构效应中农业化率与城镇化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城乡收入差距的结构效应则呈现出显著的倒"U"关系。  相似文献   

10.
《现代财经》2015,(8):3-12
本文建立含有FDI规模效应、FDI结构效应、技术效应及政策效应在内的方程组,对FDI与节能减碳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FDI的结构效应、技术效应和政策效应对节能减碳的正效应大于FDI规模效应对节能减碳的负效应,FDI对我国CO2排放量的弹性系数为-0.127,说明FDI对我国节能减碳存在正影响的"碳光环"效应。  相似文献   

11.
采用因素分解法,结合计量分析方法与因素分析方法,选取2004、2008和2012年三个时间点的数据,定量测算我国主要工业行业出口贸易通过规模、结构和技术三种效应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第一个计算期内,出口贸易对碳排放影响的规模效应为正,结构效应为正,技术效应为负,在第二个计算期内,出口贸易对碳排放影响的规模效应为负,结构效应为负,技术效应为负,并据此提出了促进我国经济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巴格瓦蒂假说"表明,外商直接投资的"溢出效应"不是自然产生的,"溢出效应"是否产生以及"溢出效应"的大小取决于东道国一定的经济环境,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东道国的外贸政策.本文利用中国1982~2003年的年度序列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外贸政策体制对外商直接投资的溢出效应产生不利的影响.其原因是我国外贸政策体制是以重商主义的"出口创汇"思想为基本指导原则的,这使我国的外贸政策仍属于一种保护型政策,因而不利于外商在华投资溢出效应的发挥.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贸易自由化的纵深发展,贸易与环境问题正日益得到国际社会、各国政府及人们的关注,成为国际经济领域的焦点问题之一。改革开放以来,辽宁省出口贸易发展迅速,尤其是工业品出口贸易得到极大发展。但同时,辽宁的环境污染问题也非常突出。采用理论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阐述贸易与环境之间关系理论的基础上,结合辽宁工业品出口贸易的情况及其对环境影响问题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如下结论:辽宁省工业产品出口的结构效应为正,即对环境产生了污染;技术效应为负,即环境有所改善;规模效应为正,大大超过了负的技术效应;总效应为正,对环境带来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4.
文章运用环境库兹涅茨理论和综合评价理论,建立了上海综合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的科学评价模型,发现与发达国家和一般新兴发展中国家的"倒U"型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不同,上海综合环境污染模型呈"正U"型,以20世纪末为分界点,之前环境综合污染水平不断下降,之后环境污染又开始有所恶化.文章还运用Grossman影响环境因素的机理分析模型,从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进步效应对21世纪后上海环境污染加剧进行了分析,发现2000年后上海在经济规模扩张的同时产业结构有重工业化的趋势,这加剧了工业废气的排放从而导致了整体环境污染的恶化.技术进步效应的实证分析再次证实了技术进步对环境质量的改变具有正负效应两重性.最后为避免上海环境污染恶化,结合上海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技术进步对环境作用的正负效应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5.
文章使用1986年~2006年的相关数据,应用Antweiler等人关于贸易开放度与环境的计量模型,结合贸易自由化的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对我国贸易自由化和能源消费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样本数据中,贸易自由化增加了我国的人均能源消费并降低了我国的能源密度。  相似文献   

16.
如何在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同时实现CO2减排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以经济和能源消耗大省——江苏省为例,采用LMDI分解法分析了江苏省2003-2013年经济增长对CO2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经济规模效应是CO2排放增长的主导因素,且具有促进作用,累积贡献率为64.29%;能源强度效应具有抑制作用,累积贡献率为-22.90%;产业结构效应抑制CO2排放,人口规模和能源结构效应促进CO2排放,但均贡献微弱,贡献率依次为-6.24%、3.38%、3.19%.  相似文献   

17.
全要素能源效率是能源消费活动中以资本、劳动和能源作为投入要素,将有效经济产出作为产出要素测算出来的能源经济运行效率.经济集聚在不同阶段通过规模效应、技术效应、产业产品结构效应和政策环境效应对全要素能源效率存在非线性关系影响.文章基于2004-2018年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采用静态和动态空间面板模型验证经济集聚对全要素能源效率的作用.结论 表明,在经济初步集聚阶段,经济集聚对全要素能源效率有降低作用;在经济深度集聚阶段,经济集聚对全要素能源效率有显著提高作用,并提出通过深化经济集聚发展、加强环境规制来提升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基于生命周期阶段的农业产业集群形成和演化机理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农业产业集群的聚集过程是在流入效应、流出效应和乘数效应共同交互作用下完成和演变的.在农业产业集群的孕育阶段,以自然资源优势为主的关键要素是产生流入效应的基础,乘数效应还没有真正充分发挥作用;在成长阶段,特定区域空间上的分工与专业化得到发展,乘数效应发挥较强作用,由专业化分工所带来的外部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为成长阶段带来了新的流入效应.在成熟阶段,集群已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价值体系,乘数效应充分发挥作用,在原有流入效应的基础上,基于社会资本形成的创新网络又为集群带来了新的流入效应.在构建本地农业产业集群时应充分考虑农产品特点和当地农业资源禀赋情况,大力发展龙头企业,鼓励农户创业,同时政府要为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碳关税概念出发,分析了碳关税的双重性质。通过建立简单的一般均衡模型,将碳关税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分解为规模效应、结构效应、技术效应。本文认为碳关税征收后会缩减我国出口贸易和经济规模,导致产业结构向清洁方向调整,一定程度上促进技术进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最后提出了简要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我国出口贸易隐含能及其影向因素的分解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利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计算了我国整体及各行业2002-2007年的出口贸易隐含能,在此基础上利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LMDI)将出口贸易隐含能的变化进一步分解为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并分析这三种效应的不同影响.结果显示:2002、2005及2007年我国出口贸易隐含能分别占当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的26.60%、41.23%和38.54%,出口商品生产已经成为我国能源消费量高居不下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中,出口规模扩大对于我国出口贸易隐含能的增加起着重要推动作用,而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的影响则随时间和行业的不同呈现出显著差异性.最后,本文在总结我国出口贸易隐含能较高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降低我国出口贸易隐含能的外贸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