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劲潇  都星汉 《时代经贸》2012,(16):204-205
随着我国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逐渐相互分离,并由此产生委托代理成本。股权激励为企业的所有者和经营者建立利益的桥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委托代理问题。2006年《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的实施,极大地推动了股票期权在我国的发展。但是,股票期权制度的实施效果却受到质疑。本文从伊利实施股权激励的案例出发,分析导致伊利股权激励失效的原因是企业违背了股东权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2.
杨亮 《中国经济评论》2006,6(2):51-55,64
股权激励作为一种长效激励机制,其有效运行可以将经营者的利益和股东的利益紧密结合在一起,实现公司经营目标的真正统一,从根本上解决公司治理过程中的委托代理问题,降低代理成本,实现低成本的“工效挂钩”,本文针对我国上市公司实施股票期权激励制度的现状,结合目前正在进行的股权分置改革的实际,就股改前后实施股权激励制度的理论及实践基础进行分析,揭示我国上市公司选择股票期权激励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企业两权分离的制度下,企业经理人与企业所有者形成了委托代理关系,可能导致经理人出现"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等行为,损害企业利益。为解决此问题,经理股票期权应运而生。当前在我国上市公司中,实施股权激励的公司已经占了一定比例,但由于我国企业实施经理股票期权激励受到了一系列的约束,在实践中并没有取得较好的激励效果。在这种背景下,深入了解股票期权特点、运行机理及正负方面的效应,对我国企业建立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规范运作与持续发展都将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经理股票期权是一种更优的制度安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委托代理关系下 ,经理股票期权与职工持股是股权激励的两种主要方式 ,本文从探讨二者的本质出发 ,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上论证了经理股票期权激励机制是较职工持股激励机制更为有效的一种制度安排。最后分析了实行经理股票期权对当前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意义 ,并进一步指出目前实施这种制度的制约条件。  相似文献   

5.
张静华 《时代经贸》2013,(2):125-125
股权激励主要着眼于解决股东与经营者之间的利益矛盾,建立对经营者的长效激励机制。在我国,股权激励尚处于起步阶段,新问题、新情况层出不穷。本文从人力资本产权的角度对股票期权激励制度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在明晰了股票期权激励的理论基础及其存在的问题之上,分析了人力资本所有者拥有企业所有权的必然性,并得到了股票期权激励制度是人力资本所有者分享企业所有权的有效途径这个结论,由此认为,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实施股票期权激励制度仍旧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杨慧辉 《经济经纬》2008,(2):109-113
笔者采用委托代理模型,以股东为风险中性、经理人为风险厌恶为基本假设,分析了限制性股票和股票期权两种股权激励形式的激励作用。结果显示,当限制性股票无偿赠送给经理人时,股票期权的激励作用大于股票的激励作用;为激励经理人采取股东希望的行动,股票期权对股东的经济成本低于限制性股票对股东的经济成本。这一结论为我国股权分置改革后上市公司选择股权激励方式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7.
笔者采用委托代理模型,以股东为风险中性、经理人为风险厌恶为基本假设,分析了限制性股票和股票期权两种股权激励形式的激励作用。结果显示,当限制性股票无偿赠送给经理人时,股票期权的激励作用大干股票的激励作用;为激励经理人采取股东希望的行动,股票期权对股东的经济成本低于限制性股票对股东的经济成本。这一结论为我国股权分置改革后上市公司选择股权激励方式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8.
经营者股票期权的激励机理及其在我国的适用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营者股票期权是国外企业普遍实行的针对经营者的一种长期激励手段。文章在委托———代理理论框架下分析了经营者股票期权的激励机理及其产生的利益趋同效应 ,剖析了我国当前实施经营者股票期权激励措施存在的主要制约因素 ,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9.
论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机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股权激励机制有助于降低企业管理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是一种有效的长期激励手段,正在越来越多地被我国企业采用.股权激励在我国自上世纪末开始实施,目前,已经推行和实施的股权激励方式主要有期股激励和管理层收购(MBO).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机制的发展严重滞后,股权激励制度还处于萌芽状态,上市公司中还没有非常规范的股票期权计划.完善股权激励机制的几点建议:制定和完善配套的法律法规;建立规范有效的股票市场;建立科学的考核业绩标准;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健全企业内部监督机制;制定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  相似文献   

10.
民营高科技企业股票期权与公司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公司法》与《证券法》修改草案建议稿中,诸多制约企业实施股权激励的条款都有了大手笔的修改,带来企业股权激励制度的重大突破,真正意义上的股票期权激励机制将在我国企业中被广泛地应用,民营高科技企业的特性决定了其与传统企业相比更适于实施股票期权。由于我国目前民营高科技企业自身的治理结构特点、资本市场与相关法律法规的制约,实施股票期权还存在一些障碍。本文对这些障碍进行了仔细剖析,并针对如何通过完善民营高科技企业实施股票期权的配套措施来提高公司治理水平提出自己的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11.
安建峰 《经济师》2003,(10):275-276
股票期权是起源于美国的一种旨在解决企业“委托———代理”矛盾 ,使报酬和风险相对称的一种长期激励计划。文章阐述了股票期权的作用 ,我国对股票期权的探索以及完善股票期权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股票期权激励的效应分析及其在我国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股票期权激励作为一种长期的激励形式在西方国家普遍盛行,并被认为取得了较大的成功.近年来,我国企业纷纷引进股票期权制度作为激励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有效工具.本文首先对美国和中国股票期权激励的实证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发现股票期权激励的效果与很多因素有关,包括企业和管理者自身的特点、外部资本市场、股票期权激励制度本身的设计等.在不同条件下,股票期权激励得出的效果不同,这也使得国内外学者在实证研究中得出的结论不同.股票期权激励不只发挥积极作用.在条件不成熟时还可能起负面作用.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股票期权激励的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进行了具体分析,提出了股票期权激励制度在我国正确应用的条件:成熟的市场环境、完善的法律环境和完善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建议国家和企业为股票期权激励制度的顺利实施创造条件、完善条件,以便其发挥正面效应.  相似文献   

13.
股票期权激励:人力资源管理新机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作为对传统年薪制的改进,股票期权激励方案把金融市场上规避风险的衍生金融工具——期权与公司治理相结合,产生了委托——代理关系中人力资源管理的最新激励机制。同时,它把期望理论的努力——绩效——奖励关系中的“绩效”变为长期经营绩效,约束了企业经营中的短期行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有必要和可能因地制宜地引进并构造出中国式的股票期权激励方案,以使企业在经营管理,特别是人力资源的管理方面走出一条新路。股票期权激励——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创新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我国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将进一步分离,从…  相似文献   

14.
创业型企业股权激励实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股权激励制度作为一种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在企业中得到广泛的认同和实施。针对目前我国关于股权激励的研究和实践大多集中在经理股票期权等适合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模式上,对于如何在非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的研究还较少的现状,本文对创业型企业如何实施股权激励进行较为详细的分析和研究,并给出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自1993年深圳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开始实行股票期权制度以来,我国上市公司一直在努力探索在我国的环境中实施股权激励.然而,由于受我国当时法律法规的限制,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之路非常艰难.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借鉴现有文献成果基础上,建立了一个投资期权的契约模型,分析了政府投资期权执行中的道德风险问题,得到了激励项目代理企业实施高水平努力的最优契约,为政府加强新增投资项目的资金监管提供指导.通过数值模拟发现,若代理企业为上市公司,则基于最优激励契约的代理企业的股票价值波动将传递投资期权执行阈值的信号,从而可以建立一个标的证券是代理企业股票的激励薪酬期权机制,且该激励薪酬期权具有单期二又树模型的特征,具有较强的可实施性.  相似文献   

17.
委托代理理论与经理人股票期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培源 《经济师》2002,(2):114-114,176
文章利用委托代理理论对股票期权制度进行了探讨 ,并针对目前我国实施股票期权制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8.
吉家欣 《经济研究导刊》2012,(34):74-75,106
作为一种重要的激励机制,经理股票期权(Executive Stock Option)在西方国家得到了广泛而成功的应用。现代企业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由此产生了委托—代理矛盾。经理股票期权计划作为一种长期的激励机制,中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某些企业进行股票期权激励的试点,但从目前实行的情况看,股票期权没有充分发挥出应有的激励约束作用,且从总体上讲实施也很不规范。随着中国经理人市场的不断完善,各项法律法规的不断健全,资本市场的不断成熟,公司治理结构的不断完善,加之我们对股票期权制度认识的不断深入,相信这一制度必将对中国的企业改革和经营者的长期激励产生更多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9.
唐群力 《当代经济》2016,(23):56-59
随着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委托代理矛盾日益突出,股权激励机制作为解决委托代理问题的重要途径应运而生.本文以青岛海尔为例,探讨了其实施股权激励的方案和完成情况,分析了实施股权激励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并针对青岛海尔及我国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的普遍问题提出了完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股票期权激励制度产生于 2 0世纪 70年代未的美国 ,在 2 0世纪 80、 90年代得到了迅速发展。它旨在解决投资方与主要经营者之间的利益矛盾 ,建立对经营者的长效激励机制。 2 0世纪 90年代初 ,我国开始引入股票期权激励制度 ,至今仍然处于试点阶段。但股票期权制度是否适合我国国情呢 ?本文将就我国企业建立和实施股票期权制度所涉及的若干要素 对其在我国面临的问题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