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日 中国在日本金融市场发行400亿日元公募债券的签字仪式在东京举行。这次发行的20年期债券100亿日元,票面年利率4.65%;7年期债券300亿日元,票面年利率3%。 4日 中国石化总公司和英国BP公司合资建设我国最大的醋酸装置合同签字仪式在京举行。该项  相似文献   

2.
《国际市场》2005,(4):39-39
中国颁布有关债券发行的新法规后,为成为首家在中国发行人民币债券而争夺的外国机构只剩下了三家。2004年12月中国政府初步批准亚洲开发银行(Asian Development Bank)、国际金融公司(International Finance Corp)和日本国际协力银行(Japan Bark For Inernational Cooperation)三家公司发行人民币债券。“如果我说我们不想成为第一,我肯定是在撒谎,单单第一还不够,顺利发行也很重要”。国际金融公司中国代表处的首席投资官瑞沛霖(Randall Riopelle)如此表示。亚洲开发银行也有同样的感觉,2004年,该行成为首家发行马来西亚林吉特债券的多边机构,并第一家发行印度卢比债券。  相似文献   

3.
金融     
《船舶经济贸易》2011,(1):42-43
世界银行首次发行人民币债券 日前,世界银行首次发行人民币债券,总额为人民币5亿元(7600万美元),2年定期,偿还日期为2013年1月14日.票面息率0.95%.每半年付息一次。这是2011年香港资本市场发行的第一只人民币债券,也是世界银行有史以来首次发行的人民币债券。  相似文献   

4.
市政债券作为一种较为成熟的融资工具,在发达国家的债券市场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成功运作将有助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市政债券在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地方基础设施建设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对于市政债券的研究也比较深入.尤其是美国,作为市政债券最为发达的国家,对市政债券收益率的影响因素分析、发行模式和发行规模分析都有深入的研究,有关地方财政规模与财政制度对市政债券发行影响的探讨较多.考察国外市政债券研究经验对我国市政债券发行模式选择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财富观点     
我国发行境内外币债券发行额度5亿美元 国家开发银行将于9月19日在银行间市场发行5亿美元金融债券,这是我国由金融机构发行的第一支境内外币债券。本次发债募集的外汇资金将用于支持国有企业调整债务结构,降低财务成本,置换已有的高成本外债。业内人士认为,本次  相似文献   

6.
唐琼 《商》2014,(52):185-185
经国务院的批准,2014年上海等10省、市试行地方政府债券自发自还制度.这是我国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的重大突破,将为我国今后的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起到关键作用.地方政府债券发行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解决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重要举措.但是地方政府债券始终处于规模小,发行单一,流通困难的尴尬局面,难以在地方经济的发展中发挥应由的作用.这些地方政府在发行中存在的问题都值得我们去思考探究.  相似文献   

7.
<正>我国企业债券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企业债券是国家支持重点项目落地、扶持新兴产业建设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手段。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数据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企业债券累计核准发行2206只,规模超过3.26万亿元,相比之前5年增长了34.36%。目前我国企业债券已发展出一般企业债券、专项债券、绿色债券、项目收益债券及其他创新品种。与此同时,我国企业债券发行仍旧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优质债券发行主体数量不足。  相似文献   

8.
一、我国地方政府债券研究背景 所谓地方债券,是相对于国债而言的,是由地方政府发行的债券。 新中国成立以来,因为财政体制的原因,地方政府债券长期远离我们的经济和金融生活。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我国许多地方政府为了筹集资金进行修路、建桥等工程建设,都曾经发行过地方债券。有的地方政府债券甚至是无息的,以支援国家建设的名义摊派给各单位,更有甚者就直接充当了部分工资。  相似文献   

9.
拍卖作为一种定价方式,遵循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具有一套高效的定价机制。我国债券发行通过长期的发展,已形成了多种债券类型。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经济认知能力不断增强,对债券也有了较为普遍、全面的认识。债券已成为我国金融行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债券发行对我国的金融领域起着重要作用,因此,经济学家一直在研究更为有效的债券发行方式。以成熟的拍卖理论为指导,能够更好地促进债券的发行。  相似文献   

10.
最近,财政部有关负责人就由财政部代理发行地方2000亿元债券的若干问题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这次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将列入省级预算管理,其税收优惠政策将比照国债税收优惠政策执行,对企业和个人取得的2009年发行的地方政府债券利息所得,特案免征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据了解,此次发行的地方政府债券资金将主要安排用于中央投资地方配套的公益性建设项目及其他难以吸引社会投资的公益性建设项目,  相似文献   

11.
<正>2015年3月12日,财政部首次确认了第一批地方债务置换额度为1万亿,6月10日,财政部再次批复了1万亿的第二批地方债务置换额度。在此,有必要全面梳理今年以来以置换地方债务为主要目标的地方债券发行规模、类型、期限、利率等概况,探讨当前地方债券发行面临的主要问题,预估今年下半年新增地方债券发行的规模,据此提出下一步地方债务置换和地方债发行的政策建议。一、2015年地方政府债券发行  相似文献   

12.
自八十年代始,国际资本市场融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证券融资规模急剧扩大,创新不断,近两年,这种“证券化”的发展势头更加强劲。其中发行债券作为信用融资的主要方式,逐渐取代传统的国际银团贷款融资。我国国际债券融资的实践始于1982年,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在日本市场成功发行了100亿日元的私募债券。自2001年4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颁布至今,已历时5年,但由于该法作为信托的一般性法律规定,对国际债券信托制度并未作明确具体规制。本文试图从国际债券融资的通行做法出发,由国际债券管理制度的标的——国际债券的特性分析入手,对其管理制度的核心——信托制度进行法理研究,分析其既定绩效,就其所涉具体法律阐明自己的观点,对我国海外发行债券法律制度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3.
日本各界投资者对中国吸收外资的有关政策十分关注。以下就有关问题发表一些看法,与各位共同研讨交流。(一)中国的开放政策会不会改变?不少外国朋友不断提出这个问题。我国领导人曾多次强调,对外开放是我国富国兴邦的长期基本国策。在对外开放上,我们的指导思想十分明确,不是“收”,而是进一步“放”。中国已经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永远不会再关上。我们的目的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  相似文献   

14.
孙鹤鸣 《商业研究》2002,(20):94-96
证券发行市场是证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一国证券监管部门重要的监督对象。由于各自的经济背景差异及历史因素的影响 ,我国和日本在证券发行制度方面具有较大差异。所以我们用比较的方法 ,将中日两国证券发行制度进行对比研究 ,在此基础上完善我国的证券发行制度。  相似文献   

15.
盛康 《理财周刊》2004,(7):64-65
最近,有关债券的消息越来越多了,各种债券的发行有明显加快的趋势,对于债市,投资的熟悉程度远低于股市。所以,本刊特别采写了此篇有关债券的知识性章,希望能给投资投资债券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6.
涂永华 《致富时代》2011,(2):99-100
目前,财政经济领域又掀起是否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债券问题的讨论热潮。该文主要从经济学基础和管理机制的角度进行分析,讨论了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的意义和原则,提出了管理地方债务的一些相关举措。  相似文献   

17.
分离交易的可转换债券相关问题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6年11月29日,我国第一例分离交易的可转换债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认股权和债券分离交易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在2006年5月7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布的《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中被首次列入上市公司再融资品种。本文从分离交易可转债的结构设计、投融资优势及风险等方面对这一创新金融工具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8.
我国债券市场发展历程、缺陷和改革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我国债券市场的结构和现状目前,在我国市场上主要有四类债券:国债、金融债、短期融资债和企业债。第一类债券的发行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财政部)审批,第二、三类债券由中国人民银行审批,第四类债券由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审批。迄今为止,我国已形成规模的债券交易市场有三  相似文献   

19.
地方经济的发展需要地方债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债券是国家公债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政府发行债券的权力是规范的分税制财政体制下各级政府应有的财权。我国现行预算法明确规定,不允许地方政府以自身名义发行债券筹资。我国当前的财政体制已使地方政府初步具备了有能力发行地方债券的主体资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期目标也决定了对地方债券的强烈市场需求。因此,我国在财政体制改革过程中,有必要逐步建立、完善地方债券制度。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我国商业银行发行次级债券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了商业银行发行次级债券的重要意义以及存在的诸多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商业银行发行次级债券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