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拥有疆界和主权的民族国家是一个想象的共同体。本文实质上是从"民族国家想象"这个新角度探讨新闻媒介的功能,即新闻媒介在构建民族国家想象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科学构建中华民族话语体系,大力做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工作,以“意识”为导向,以“团结”为核心,加强民族心理和“五个认同”教育,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充分尊重不同民族文化的自我认同和保护民族文化多样性,协调好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之间的关系,把家国情怀作为民族文化认同的价值基础,从民族文化自我认同走向中华民族文化整体认同,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电影《傲慢与偏见》中英国十八世纪社会主流婚姻观,语言,礼仪的解析,论证了《想象的共同体》作者本尼迪克.安德森的"民族观"是"一种想象的政治共同体——并且,它是被想象为本质上有限的、同时也享有主权的共同体"。  相似文献   

4.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民族地区志愿服务活动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载体。通过深入社区的田野调查发现,志愿服务活动能够有效增强各民族群众“五个认同”,凝聚社区力量,促进民族团结。由于志愿服务参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活动的志愿者文化结构偏低、人员构成单一等原因,造成力度不强、广度有限、深度不足等现实困境。为了更好地解决困境,最大限度发挥志愿服务活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在力量,需要通过建立有效宣传机制,进一步激发融媒体的治理效能,同时加强党员管理,组建专业队伍等措施发挥志愿服务的积极作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引领力,挖掘志愿服务内在动力,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构建和谐民族关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民族是一个人们共同体,它具有自己的特征。斯大林指出:“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这四个基本特征的稳定的共同体”。自古以来,民族关系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否可能以及何以可能,与传承与发展中华文化的实践活动休戚相关.中华文化蕴含的文化认同、文化创造、文化自信清晰地确证着具有最大公约数的民族身份认同意识以及集体归属意识.新时代,应牢牢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文化领导权,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应坚定中华文化自信,培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自觉;应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补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之钙.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全面回顾了民族工作的光辉历程与历史成就,深入剖析当下民族工作面临的形势,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工作侧重点。因此,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仅是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通过对笔者所关注田野点的各民族移民群体在空间互嵌、经济互嵌、文化互嵌以及心理层面的相互嵌入来呈现当地移民社区建构移民“互嵌型社区”的过程,从而为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应有之义,是深化民族团结之本。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离不开红色文化的润化,红色文化孕育于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中,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百年历程中得以形成和发展,在增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具有重要价值,提供重要的精神财富,彰显正确的价值观导向。为进一步提高红色文化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实效性,民族地区应结合自身实际和把握其理论逻辑,从文化阵地、文化基因、挖掘资源、提升认知等四个方面挖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逻辑。  相似文献   

9.
民族地区高校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场所,是增强在校大学生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阵地。本文提出嵌入教育理论,聚焦民族地区高校特点,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目标,分析开展嵌入教育理论的现实基础,提出和梳理开展嵌入教育的主要内容和主要场域,旨在通过全方位嵌入教育,提升民族地区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华民族由历史上的自在、近代的自觉推进到自为的阶段。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建设是贯穿党百年民族工作的一条主线。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建设是一个主客观因素交融互动、多层面相辅相成、各阶段接续推进的动态历史进程,从“政治共同体”到“经济共同体”再到“文化共同体”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不同历史阶段的重心所在。其中,政治共同体是框架和基准,经济共同体是基础和支撑,文化共同体是内核和灵魂。  相似文献   

11.
民族文化是维护我国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石,具有多种社会功能.广西壮汉民族文化融合是由历史进步形成的,在今天对社会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政治功能作用明显,有助于民族团结与边疆稳定,为多民族国家提供借鉴;经济功能作用突出,有助于稳固经济发展战略要位,促进经济呈现发展新形势;社会功能作用呈现,可以消除隔阂促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社会治理的优化路径是提升民族文化意识、引导文化适应性、发挥社会治理功能、发展民族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12.
在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采用文献资料法、口述历史、田野调查法,以新疆塔吉克族鹰舞、牦牛叼羊、打马球、赛牦牛等传统体育项目中所体现的独特文化形式及内容为研究对象,探讨民族体育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在新疆帕米尔高原塔吉克族传统体育文化中,民族体育作为地域性身体文化符号,从自然环境孕育民族性格、传统体育展现民族风貌、卫国戍边体现民族精神、文旅融合彰显民族斗志、国强民富体现民族理想等五个方面,展现出新时代我国民族体育文化事业的丰硕成果,体现出塔吉克民族卫国戍边的爱国主义精神、团结拼搏的体育精神、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塔吉克族的家国情怀及社会责任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充分体现,是对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与荣耀。  相似文献   

13.
民族传统体育是从民族共同体文化中剥离与凸显出来的一种民族体育文化形式,除了具有一般文化的特征外,还具有自己独特的内涵和民族文化特征.而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一种产业,如何在振兴区域经济中发挥其特有的价值,该文就民族传统体育产业与区域经济的关联因素进行了分析和讨论,以此实现区域经济的环境与民族传统体育产业的共赢.  相似文献   

14.
李欣 《新西部(上)》2007,(10X):7-7,16
民族传统体育是从民族共同体文化中剥离与凸显出来的一种民族体育文化形式,除了具有一般文化的特征外,还具有自己独特的内涵和民族文化特征。而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一种产业,如何在振兴区域经济中发挥其特有的价值,该文就民族传统体育产业与区域经济的关联因素进行了分析和讨论,以此实现区域经济的环境与民族传统体育产业的共赢。  相似文献   

15.
网络空间的发展加深了国家政府、全球市场和全球社会的融合,也推动了网络空间全球治理从"自治论"到"巴尔干化论"的转变。基于全球信息环境的回归、世界政治的竞争逻辑以及网络空间日渐上升的现实挑战性,国家逐步跻身于网络空间的管控和治理。代表各种利益的行为体在国家、市场和社会互动中出现了分化和组合,网络空间出现了不同的阵营分化。作者提出并分析了四种网络空间全球治理的分化组合方式:利益共同体、竞争共同体、身份共同体和风险共同体。网络空间全球治理阵营分化的表面原因在于:一是对目前治理现状的不满,二是基于现状基础上各行为主体对网络空间全球治理的观点分歧,例如对权力布局现状、制度行动者、制度形式和制度延伸性等的争论。而阵营分化和观点分歧最本质的原因则是各行为主体在网络空间权力和利益的较量,即网络空间出现的"权力流散"和利益竞争的结果。作者最后对网络空间全球治理的趋势进行了分析,指出有效治理模式将是能够平衡国家、市场和社会的多元、多层合作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6.
赵慧 《魅力中国》2011,(11):227-227
“贺岁”对于中国人来说有着根深蒂固的民族文化意义。每逢岁末,唱大戏、逛庙会、皮影戏等传统的娱乐文化形式粉墨登场,体现了中国人喜庆、祥和、热闹的文化传统和民族心理。贺岁电影正是迎合了大众的这种心理应运而生,有着深层次的文化因素。其一,贺岁电影迎合了大众的文化心理,喜剧的表现形式有强烈的观赏性和娱乐性,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了大众对日常生活的满足感和追求幸福的文化需求。其二,贺岁电影介于“脱俗”于“媚俗”之间,和大众达成了共识。最后,贺岁电影作品叙事的都市化、大众化与大众对世俗人生的文化想象形成完美的契合点。  相似文献   

17.
"天下之治,始于里胥"。社区作为当代社会中的"里胥",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利益共同体,更是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基层治理空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要"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浦东新区以综合配套改革为契机,通过探索社区事务共商共治,创新基层民主治理模式,加快了转变政府职能、建设和谐浦东的步伐。  相似文献   

18.
石中坚 《开发研究》2015,(1):124-128
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过程中呈现出多途起源、多个中心、多样发展的态势,是民族史问题研究中的定论。运用"多元一体"理论来审视属于地域性的潮州民系文化的形成以及与当地的土著畲族的互动与融合,其发展历程与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历程如出一辙。畲族文化成为潮州文化中的元素存在,体现了文化上的"先入为主"现象;而潮州文化对于畲族文化产生强势影响,又反映出文化选择上的"择优相依"特征。为此给各民族以平等地位,有意识地保护各民族文化,对于形成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9.
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举措。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思想以中华民族共同体为基础,具有民族性与精神性的意涵,中华民族文化是根基,各民族优秀文化是其重要构成。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在抵抗侵略、国家建设、新时代社会发展过程等发挥了重要作用。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大众文化建设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新路径。  相似文献   

20.
陈洁  王广振 《科学决策》2021,(4):113-129
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输出并非易事,国家之间不同的文化理解度和包容性造成了文化出海的难题,疫情爆发加剧了文化割裂,后疫情时代文化出海的理论解读与立场明确迫在眉睫.数字文化出海需要建立在以民族想象为基石的吸引力上,发挥其寓言性质的内容特点,打造以意见领袖为主体的出海主力军.新"民族寓言"采用"认知图绘"应对文化出海难题,重视数字文化历史再现的文化功能,尊重民族寓言的社会功能,对网络公民进行网络素养培育.新"民族寓言"尝试为数字文化出海及其立场提供理论依据,丰富中国故事和民族文化的全球化阐释途径,为发展中国家突破后疫情时代文化壁垒、争夺文化话语权、反抗资本主义文化全球倾销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