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南 《江苏改革》2001,(8):32-32
三农问题是我国经济工作的首要问题,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解决好三农问题,可以促进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快速发展,保持农村社会长期繁荣稳定。多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一直关心着三农问题,探索从源头上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不仅是我国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然选择,而且也是我国实现城镇化健康快速发展和进行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动力。虽然近年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实现了巨大的历史性转变,农村城镇化的动力基础日益坚实,但农业产业化经营中依然存在着土地流转机制不完善,利益联接机制不健全,农业产业化组织不规范等深层次问题,在不同程度上阻碍和制约着农村城镇化的快迅健康发展。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完善土地流转制度;完善利益分配机制;提高农民素质;加强农村经纪人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3.
陈敏 《魅力中国》2013,(26):40-40,159
文章阐述了新环境下中国三农问题的表现特点.介绍了解决三农问题要求明确的一些认识,知道合理发展城镇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途径.应该从3个方面进行探讨.一方面大力加快城镇化发展的步伐和解决农业发展的困难;一方面想办法减少农业人口,另一方面是农村就地城镇化”  相似文献   

4.
十二五时期,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一项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为此,十二五时期在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政策操作上,需要认识和把握的重点是: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济社会制度,为农村长治久安奠定基础;确保国家粮食和农业产业安全,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确保农民持续增收,提高农民购买力;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积极推进农民工市民化,提高人口城镇化水平。  相似文献   

5.
"无商不富","无农不稳",这是众所周知的道理.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世界有三分之一的农民在中国.农村问题、农业问题、农民问题三农问题是我国经济顺利发展与否的大问题,也是我国社会稳定与否的必要解决前提.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三农问题总是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忽视,这已经直接或间接地给国民经济发展造成了较严重的影响,阻碍了经济及社会的更快更好地发展.这些情况引起了学术界许多有识之士的担忧.  相似文献   

6.
过去几十年,中国城市和农村都在高速发展,并取得了巨大成就:城市一直在规模化扩张,而农村在快速的城镇化、工业化;但同时,城市和农村各自都出现了问题:城市出现了种种城市病,与大自然的距离越来越远,而农村发展相对落后,有严重的三农问题。面临这种情况,中国的城市和农村都需要转型。  相似文献   

7.
农村青年是社会发展过程中一个特殊群体,是国家未来发展极为重要的一支后备力量,然而当前农村青年现状不容乐观.农村青年在三农问题解决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从农村青年这一群体为视觉入手,以遵义县芝麻镇农村青年种植烤烟为例,探析三农问题与农村青年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今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更多地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这是党中央国务院深刻分析当前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做出的重大决策是新世纪新阶段为解决三农问题向全党全社会提出的新要求三农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要问题能不能解决好这一问题事关党的事业成败兴衰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切实把中央关于做好三农工作的方针政策落实到实际工作中重中之重关键要行动必须在思想上重视在感情上加深在投入上…  相似文献   

9.
徐鼎亚 《特区经济》2008,(7):163-166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出现大量失地农民。农民失去土地又没有合适的就业机会,造成失业农民的增多,这不仅影响了农村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全国小康社会建设目标的实现,同时也不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不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因此,本文从分析失业农民的原因出发,阐述解决失业农民问题的重要意义,提出将失业农民纳入城镇居民社会保障范围,建立"经济补偿、社会保障、就业服务"三位一体的失业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新模式。  相似文献   

10.
"三农"问题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决定着农村经济,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多年来,农民文化素质不高、科学技术低下一直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质量,并滋生了很多社会问题,扰乱了社会秩序。因此,解决"三农问题"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本质要求。文章综合分析了目前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为科学选择农村的成人教育发展战略提供若干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1.
李明 《中国经贸》2010,(20):120-121
城乡一体化是新时代背景下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一个崭新阶段,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的必然阶段,是促进城乡居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变化的过程,也是城乡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差距缩小,各具特色,协调发展的过程。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城镇化呈加快发展的趋势。然而在快速城镇化的过程中,存在比如城镇化发展质量不高,城镇布局不合理、功能不完善,城乡二元体制尚未破除,城市带动农村的作用不强等制约因素,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要求紧迫。“十二五”时期,坚持以解决“三农”问题来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白晶 《改革与开放》2012,(24):68-69
城镇化水平和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经济水平越高,那么其城镇化率也越高.发展县域经济可以有效促进城镇化水平的提升,同时,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也有助于县域经济的发展.县域经济的发展对于提升我国整体经济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研究县域经济发展与城镇化水平的相关性对于缩小贫富差距,解决三农问题具有指导意义.城镇化是县域经济发展必须经历的过程,也是县域经济发展达到一定阶段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3.
刘莹 《魅力中国》2014,(9):390-390
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是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措、施之一。要分析土地流转客观动因的基础,提出了促进土地流转的对策,以期能够促进土地流转的进行,进而推动农业发展。三农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最为根本的问题,而土地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之一,是农村稳定发展的基础。落实党的农村政策撮根本的是落实农村土地政策。理论与实践表明.解决好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问题,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措施之一。在当前农村中,解决好土地问题,重要的一点就是在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前提下,推动农村土地流转,以促进农业的发展。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是新阶段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第二轮土地承包后,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机制,是当前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深化升级的重要课题、大中城市郊区人多地少,生产力发达.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较快,对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村土地流转机制更为迫切。  相似文献   

14.
徐欢 《魅力中国》2013,(31):371-371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建设的步伐加快,社会经济得到快速的发展。国家对农业政策进行了大幅调整,随着集体土地效益的提升。农村土地问题也不断的增多。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步伐,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平稳、快速的发展。本文主要探讨了在农村土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解决"三农问题"是关乎国计民生的战略性部署.解决"三农问题",最主要是农民增收问题,而工资性收入则是农民增收的关键.乡镇企业曾经在振兴我国农村经济、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乡镇企业的发展遇到了很多困难.当前,应当重新认识乡镇企业在解决"三农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社会和经济生活快速发展的带动下,城镇化已经成为了发展过程中的必经之路。城镇化既带来了社会的进步,同时也产生了许多问题,大量的人口由农村转移到城市,促使我国的城镇化率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但也使城乡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大量的人口流入必然会使城镇的资源配置失衡,在教育方面会出现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质量下降等情况,而青少年作为祖国的未来,他们的教育问题一直是国家和社会关注的重点,文章旨在研究在城镇化进程中,所带来的一系列因素对子女受教育情况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袁红超 《理论观察》2013,(12):80-81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农村的城镇化进程越来越快,近几年来,农村的面貌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大大提高,现有的居住条件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掀起了城镇化建设的热潮.  相似文献   

18.
广西农村土地权属纠纷的法律适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广西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土地价值及由土地派生出来的利益大幅提升,农村土地权属纠纷也随之不断增多。土地权属纠纷已成为影响和制约广西农村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准确掌握广西土地纠纷调处现状,正确适用法律,不断完善土地立法制度,及时有效解决农村土地权属纠纷,是构建和谐广西,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19.
三化同步背景下县域经济与城镇化协调发展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已进入快速转型阶段,县域经济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的程度对经济社会有深远影响。一般来说,县域经济与城镇化协调发展会受到制度与体制、认识与观念、经济社会、地理区位、历史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县域经济与城镇化建设协调发展的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上述因素。县域经济发展是推进城镇化进程的基础和前提,城镇化又对县域经济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县域经济发展与城镇化推进两者相互促进,实质上是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互动过程。本文通过对以往农村贫困问题的研究总结,结合自己的实际调查,对目前农村的贫困现状、出现贫困的原因以及解决农村贫困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和见解。  相似文献   

20.
白雪 《北方经济》2009,(7):64-65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长期以来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始终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大量剩余劳动力滞留在农村,必然造成农村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和农业资源的过度开发,给农业可持续发展带来隐患.尤其是在我国现阶段快速城镇化过程中,如何处理好快速城镇化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之间的关系,解决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更有深刻的意义.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是经济、制度、人力资本发展等动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有一些制约因素阻碍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顺利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