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最优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财政的过度分权与过度集权都不利于经济增长 ,财政分权问题的关键在于寻求最优的分权水平。与最优的经济增长水平相适应 ,存在着最优财政分权水平 ,这一水平取决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于实物资本与人力资本的份额。本文对中国 1 994年财政制度改革以来的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和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影响进行了经验检验 ,结果表明 ,中国财政分权水平既并未能有效地促进地区的经济增长 ,又加剧了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程度。未来中国财政制度改革的挑战更多的是如何选择适度的财政分权水平 ,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缩小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相似文献   

2.
分权与区域经济发展:面向一个最优分权程度的理论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关于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已有的理论认为分权可以使得地方政府更好地发挥其信息优势,同时,分权也为地方政府提供了更好的经济激励,因此,分权是有利于经济增长的。但是在经验研究上,中国的分权改革与经济增长是否存在正相关关系仍然没有形成一致的结论。本文认为,分权也可能带来一些对区域经济发展不利的影响,其中,由于地方政府的战略性经济发展政策和对经济的干预而导致的经济资源误配置是分权所带来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成本。因此,在理论上可能存在一个最优分权结构,偏离了最优程度的分权反而可能对经济增长不利。  相似文献   

3.
日德财政分权体制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政分权体制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关联性在理论界并没有达成共识。目本、德国“二战”以采财政分权体制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中都采取了较为合理的制度安排,不同程度地促进了国家、地区间的经济发展,但是也存在着有待改进的方面。两国的经验对深化和完善我国财政分权体制同样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央地间分权改革是我国调节不同层级政府间权责关系的一项制度探索,对于强化地方政府创新职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我国城市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财政与金融分权制度改革对科技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财政分权与金融分权均能有效促进城市创新,并且这种影响具有显著的时空异质性特征。动态分析发现,随着城市创新水平的提升,两种分权制度对城市创新的影响也存在着差异化的动态变化轨迹。此外,实证分析结果也表明,我国财政分权制度改革与金融分权制度改革的匹配性较差,两类分权制度缺乏有效协同。因此,在有序推动分权制度改革的同时,要提高财政与金融两个领域分权制度的匹配性,最大化分权制度改革对创新型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分税制改革以后,税收体系被划分为中央与地方两大部分,正式建立起以分税制为中心的财政分权体制。各地区的财政分权程度不仅对本地经济增长有直接影响,还对其他地区的经济增长有间接影响,即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利用我国2005年至2018年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面板模型,估计和检验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各地区的财政分权不仅促进本地经济增长,还对其他地区的经济增长有显著正向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6.
在过去三十年的改革进程中,中国推行的财政分权体制使得地方政府成为了相对独立的经济体,并且各地方政府均以推动当地经济增长为首要责任。作为代表性的发展中国家,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的财政分权制度有其特殊性。因此,研究中国财政分权程度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具有很强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回顾了财政分权理论及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文献,希望可以对中国财政分权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近二十年来,财政分权成为世界各国政策当局纷纷追求的政策目标,然而,财政分权并不是包治百病的万能药。根据马斯格雷夫对财政政策目标的分类,财政分权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同时,也带来了宏观经济稳定和再分配方面的缺陷。客观上存在一个最优分权点,即保证分权收益最大化的同时使成本最小化,达到分权和集权的最优组合。笔者通过对中外学者相关文献的梳理,力图展现财政分权理论的研究现状与问题。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新制度经济学的思维范式,将财政分权这一重要制度变量视为内生变量,引入经济增长核算方程。通过对比是否将财政分权度引入经济增长核算模型,研究改革开放后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相比于其他动力因素如资本、劳动等财政分权的贡献度。实证发现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远远超过其他各要素,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王海颖 《特区经济》2015,(2):119-123
主流的财政分权理论一般认为,通过"用手投票"和"用脚投票"两种机制可以提高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的社会福利水平。然而,随着财政分权理论的发展,政府官员并非大公无私的前提变化,省级政府基于自身政绩考核和升迁的需要,而将有限的财政资源优先安排给有利于经济增长的基建支出,从而挤占了教育支出。本文利用1999——2011年31个省级面板数据,从收入分权度的角度探讨了财政分权对我国义务教育供给的影响,发现财政分权和我国义务教育供给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财政与金融的交织在环境质量的变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与"中国式分权"下财政金融体制安排密不可分.从财政分权与金融发展的关联视角出发探究环境污染问题具有重大意义.首先,构建了一个包含两级政府的内生增长框架,引入环境质量和金融发展,讨论财政分权与金融发展的联合项与环境质量的动态关系,通过建立Hamiltonian函数推导出联合项与环境质量呈正U型关系.其次,以水污染为例,运用中国2009-2019年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财政分权与金融发展的联合项与水污染排放呈现倒U型关系,这一结论与理论结果互相契合.最后,根据联合项与环境质量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入手,首先回顾了经典文献中对于财政分权体制的优势和弊端的论述。继而联系现实经济,在比较分析中、印两国财政体制的构架及现实分权状况之后,对中国式财政分权的特殊性进行了剖析。经济分权与政治集权相结合的财政分权使中国的经济改革在过去20多年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其弊端也日益凸现。如何降低分权成本,更好地发挥分权优势已成为新阶段中国经济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2.
资本流动是提高资本配置效率、促进经济增长的前提和基础。文章从基础设施建设、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以及地方政府的"攫取之手"分析财政分权对区域资本流动的影响机理,并利用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995—2011年的面板数据检验了财政分权和区域资本流动的关系。研究发现,财政分权抑制了区域资本流动,有必要通过完善财政分权体制来缓解其负面效应,以促进区域资本流动和中国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温娇秀   《华东经济管理》2010,24(4):60-63
在Bazm(1990)、Davoodi和Zou(1998)模型的基础上,文章构造了一个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模型,并利用相关省级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分税制改革对我国经济增长跨区差异的影响。结果发现,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我国财政分权的经济增长效应呈现出显著的跨区差异,并且财政分权总体上扩大了地区差距。笔者认为,分税制改革后不同地区产业结构与所有制结构的差异所导致的地方政府行为的差异是造成我国财政分权经济增长效应跨区差异与地区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济与社会快速发展,同时也伴随着许多问题,这一切都源于中国式分权的制度安排。经济分权提高了地方发展经济的积极性,政治集权又确保各级官员不受地方利益集团所牵制。"向上负责"的官员晋升机制解释了地方政府作为经济发展"援助之手"的原因。为了获得政治晋升,下级官员必须遵从上级制定的政策目标。上级政府通过相对绩效考核方式,制造了下级政府"为增长而竞争"的强大激励。这种以经济增长为基础的政治锦标赛在中国广泛存在,虽然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经济增长,但也不可避免地导致地方保护主义、软公共产品供应不足、虚假数据和重复建设等消极现象的出现。近些年来学界的许多研究表明,围绕着经济增长与官员晋升的相关理论一直争论不断。  相似文献   

15.
现如今,我国的社会经济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升,这使传统的财政制度受到了冲击,无法为经济发展提供支持与保障,为此必须构建现代财政制度,使国家治理职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文章就对我国现代财政制度的构建进行了深入探究,旨在促进我国政治、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自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我国中央与地方开始正式意义上的财政分权制度,而在分税制下,由于"财权上移,事权下压"以及财政体制与政治体制存在的一些不合理之处,使得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愈加凸显。财政分权与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存在着一定的逻辑关系,在一定意义上,财政分权是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也催生了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加剧。  相似文献   

17.
王磊  郭义民 《北方经济》2009,(18):13-16
本文将物质资本区分为私人资本与公共资本,保留劳动力变量,引入人力资本变量,并考虑产出随时间的变化,建立了一个内生增长的生产函数。在此基础上。扩展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并推导出测量经济增长率的计量模型,在考虑财政分权通过影响人力资本与公共资本影响经济增长的基础上.构建研究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联立方程模型。本文利用1995-2007年30个省级区域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财政分权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并指出了本文研究结果的现实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分权式改革是财政分权、行政分权和经济分权的三重分权过程,仅仅选择单一维度的分权指标,无法准确确认分权的经济增长效应。通过构建分权的多维衡量指标体系,并以1998-2011年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全面分析了分权式改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分权整体上促进了地方经济增长,但不同维度的分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并不相同。此外,分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还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东部地区分权的经济增长优势高于中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19.
"节能环保"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是维护中华民族长远利益的必然要求。从宏观上看,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各项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群众对环境污染问题反应强烈。这种状况与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直接相关。不加快调整经济  相似文献   

20.
经过30年的经济快速增长后,中国在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同时,其地区发展差距也倍受世人瞩目.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中国在新时期的重要战略任务,也是中国当前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日本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也曾在大都市区和农村之间产生了很大的发展差距,这与中国出现的巨大区域差距问题非常相似.但与中国不同的是,日本在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保证了全国各地公平地分享经济增长的成果,财政平衡制度,特别是作为其核心组成部分的地方交付税制度对此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日本的经验对于我们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具有非常重要的启示,主要包括: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我们必须追求的价值;在控制型分权基础上实施财政合作管理联邦主义;在缩减政府层级基础上理顺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中央部委的财政关系;形成客观化、规范化和法制化的财政平衡制度;形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全国标准、计划和监管执行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