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既有文献对中国劳动收入份额下降成因的解释集中在产业结构变动、技术进步、全球化、二元经济体制以及财政效应等方面,本文则从人口年龄结构视角提供一种新的解释.通过一个理论模型表明,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将影响个体的储蓄行为,进而影响生产的资本集约程度;在资本和劳动存在替代关系的情形下,资本集约程度将降低劳动收入份额.利用1990—2007年间省际数据的经验研究,确认了老年抚养比上升和少儿抚养比下降是解释我国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重要因素,即便控制其他潜在的影响劳动收入份额的各种因素后,上述结论仍是显著且稳健的 相似文献
3.
4.
碳排放权交易促使企业通过碳市场对碳排放配额进行公开交易,是促进企业低碳发展的一种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手段。波特假说认为,合理而严格的环境规制可以推动企业进行技术创新;这会改变企业的人力资本结构,最终影响企业劳动收入份额。本文以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为外生冲击,运用双重差分模型,探讨了碳排放权交易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碳排放权交易有助于促进企业提升劳动收入份额。(2)当碳市场激励程度越大、企业面临的环境规制行政处罚力度较小、减排设备的研发资金更充分时,碳排放权交易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提升作用更强。(3)碳排放权交易主要是通过促进企业人力资本结构升级这一路径促进企业劳动收入份额提升,而全要素生产率未能同步提升也是导致企业劳动收入份额提升的因素。研究结论为企业科学合理地设计碳资产管理模式,促进企业提升劳动收入份额,提高劳动者工作积极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近些年来,劳动收入分配在在初次分配的比重中不断下降,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劳动收入分配的下降,不仅直接影响到居民的消费生活水平,还间接影响到经济结构的调整,尤其是工业结构的调整。本文集中对劳动收入的影响因素进行整理与讨论,形成文献,希望对此类问题有比较明确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使用中国大陆省级地区2008—2019年的面板数据从多个维度对科技人力资源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科技人力资源在东部地区与劳动收入份额同向变动,在中西部地区与劳动收入份额反向变动;高科技人力资源地区对劳动收入份额有显著正向影响,低科技人力资源地区对劳动收入份额有显著负向影响.在保证研究结论稳健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数字经济的发展极大地影响了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也影响着要素之间的收入分配。文章在分析数字经济对劳动收入份额影响机理的基础上,利用2003—2019年长三角城市群4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测度了长三角各个城市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并对数字经济影响劳动收入份额进行了效应评估和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数字经济的发展降低了长三角地区的劳动收入份额;不同省份、不同产业的这种负向影响具有异质性,劳动力越丰富的地区和产业,抑制效应越明显;数字经济对劳动收入份额的负向抑制效应是通过劳动生产率提高效应和就业削减效应两大路径实现的;数字经济对劳动收入份额的边际抑制作用随着劳动收入份额的提高而不断降低。 相似文献
8.
共同富裕目标的核心是增加居民收入和缩小居民收入差距,人力资本水平的提升能增加劳动者的收入。劳动收入份额作为收入分配的一项重要指标,有利于改善初次分配不平等,缩小收入差距,进而促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利用2011—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数据,运用固定效应、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人力资本对共同富裕的影响以及劳动收入份额在两者之间发挥的作用。研究发现,人力资本水平的提升能够促进共同富裕,且该结论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中介效应分析表明,劳动收入份额在人力资本对共同富裕的影响之间起到中介的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在东部和经济规模大的地区,人力资本对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10.
本文运用Hummels(2001)提出的垂直专业化概念,深入剖析深圳制造业中的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塑料制品业;金属制品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七大门类的国际垂直专业化程度,得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基于理论方法构建的数据,分析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在1978-2018年的变动情况,着重考察其自2008年以来不断上升的原因,并分解劳动收入份额增长率以探索增长的动力和行业来源。从动力来源角度,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增长率在2008-2018年的进一步上升主要来自实际劳动报酬的上升,其次是TFP增长率的下降,而资本深化对劳动收入份额增长的抑制作用在增强。从行业角度来看,2008-2018年,农业对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下降,大部分工业部门对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带来的增长贡献被一部分工业部门带来的增长损失抵消掉,服务业是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增长率在2008-2018年进一步上升的主要行业来源。努力提升劳动力回报和TFP应是政府制定旨在提升劳动收入份额政策的主要着力点。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企业规模分化视角解释劳动收入份额变动。中国宏观劳动收入份额变化呈现U型形态,转折点发生在2010年左右;微观企业部门的平均劳动收入份额与加权劳动收入份额之间存在明显差异。本文研究发现,加权劳动收入份额小于平均劳动收入份额的原因是企业规模与劳动收入份额的负相关性,两者的动态差异源于企业规模分布的变化,加权劳动收入份额的动态变化取决于"规模分化效应"和"企业内效应"的相对大小。据此推测,2010年之前中国宏观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企业规模分化而非企业内平均劳动收入份额的变化,近年来的上升则更多体现了人口红利的消退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 相似文献
13.
14.
已有的研究大多从外商直接投资、加工贸易、外包等垂直专业化分工的重要表现形式入手,研究它们对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的影响。文章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利用1998--2003年间23个行业的垂直专业化比率数据和其他行业相关数据建立企业技术创新的解释方程,研究垂直专业化分工对本土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垂直专业化比率和本土企业专利申请数量、科技人员占从业人员比重呈正相关关系,说明垂直专业化比率的提高有利于本土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项重要技术变革,人工智能在推动产业智能化的同时,势必对劳动力市场的要素收入分配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基于偏向性技术进步理论,运用2010—2021年中国城市与企业层面面板数据,从系统性视角考察人工智能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宏微观影响机制。研究结果显示:(1)人工智能应用在宏微观层面均有利于劳动收入份额增加,该结论在经过工具变量法、机器学习法估计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2)宏观层面,人工智能可通过产业结构高级化增加劳动收入份额。(3)微观层面,人工智能可通过提高创新质量、创新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来增加劳动收入份额。(4)人工智能对劳动收入份额的积极影响在城市层面的高人口规模、高市场化水平、高劳动力保护强度、高劳动力技能水平及企业层面的高企业规模、高劳动力技能水平、低劳动要素密集度的样本中尤为明显。研究结论为我国在数智化浪潮中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构建一个具有要素密集度差异的两部门模型,分析了部门间TPP增长率差异、物质资本积累、恩格尔效应、以及部门进入壁垒变化对产业结构和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在资本深化且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优先需求的前提下,恩格尔效应将会导致劳动收入份额下降,并且这种效应渐近地趋于零;其次,部门TFP增长率差异、物质资本积累、产业壁垒变化对... 相似文献
17.
国际垂直专业化对中美贸易顺差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越来越多地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对中美贸易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计算了中国对美国出口贸易的垂直专业化程度以及其主要的来源国情况,并对中美贸易顺差和垂直专业化程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认为,垂直专业化程度增加是中美贸易不平衡不断扩大的一个重要原因,其对中美贸易顺差的贡献度约为50%,其中来自日本、韩国、东盟的部分分别约为20%、5%和10%。 相似文献
18.
19.
本文通过1992-2007年的投入产出表计算了中国制造业16个细分行业的垂直专业化指数和净附加值。中国制造业参与垂直专业化的程度不断提高,净附加值率呈现稳中有降的趋势。通过实证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发现,中国制造业参与垂直专业化分工对于制造业的产业升级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