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数字     
《商界》2008,(1):15-15
CPI上涨6.9% 国家统计局公布最新统计数据,2007年11月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6.9‰创近11年来CPI新高。  相似文献   

2.
2010年,我国物价平稳向上,1—11月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2%,11月当月达到5.1%的年内新高,但物价总水平仍属总体温和基础上的结构性上涨。预计CPI全年上涨3.3%,PPI上涨5.6%。展望2011年,国内外流动性泛滥、生产要素和劳动力成本上升、资源类产品价格改革、国际输入性通胀压力加大等因素将推动国内物价上升;但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国内经济增速回调将抑制物价水平的过快上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预计2011年CPI上涨4%.PPI上涨6.2%。  相似文献   

3.
2006年1~11月份,反映国内价格总水平的居民消费价格(CPI)上涨1.j%,上涨幅度很小;但受国际石油价格上涨幅度较大等因素的影响,生产资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幅度较大,1~11月份累计上涨6.1%;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上涨2.9%。价格上涨的结构性特征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4.
孙立坚 《浙商》2013,(1):26-26
事件 Event 2012年11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2%。这是CPI持续两个月在“1时代”低位徘徊后,重回“2时代”。  相似文献   

5.
数字     
2.2%——CPI上涨 国家统计局3月9日发布数据显示,2014年2月份,全国居民i肖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2%,创一年来新低。1—2月平均,CPI比去年同期上涨2.2%。  相似文献   

6.
国内     
Digital 数字 CPI 11月份CPI同比上涨4.2%2011年1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4.2%。其中,城市上涨4.2%,农村上涨4.3%;食品价格上涨8.8%,非食品价格上涨2.2%;消费品价格上涨5.0%,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4%。  相似文献   

7.
国内     
《对外经贸财会》2011,(12):82-86
Digital 数字 CPI 11月份CPI同比上涨4.2%2011年1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4.2%。其中,城市上涨4.2%,农村上涨4.3%;食品价格上涨8.8%,非食品价格上涨2.2%;消费品价格上涨5.0%,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4%。  相似文献   

8.
《财经界(学术)》2011,(1):43-43
2010年12月10日晚,央行宣布上调银行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人们已普遍猜测11月的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数据将再创新高。然而,2010年12月1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11月CPI同比上涨5.1%,创出28个月以来的新高,  相似文献   

9.
国家统计局在12月11日,发布了2007年11月份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数据,该月CPI涨幅已经抵达6.9%,再创年内新高。尽管12月CPI有所下降,因为CPI上涨的动力源至今尚未消除,所以还有可能存在,结构性物价上涨的示范效应拉动全面物价加速上扬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财经资讯     
《国际商务财会》2011,(12):82-89
<正>国内DOMESTIC NEWS Digital数字CPI11月份CPI同比上涨4.2%2011年1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4.2%。其中,城市上涨4.2%,农村上涨4.3%;食品价格上涨8.8%,非食品价格上涨2.2%;消费品价格上涨5.0%,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4%。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尝试构建一个开放条件下的总供给-总需求模型,通过名义进口价格刚性在模型中引入汇率传递因素。模型对各种货币政策工具规则下社会福利损失函数进行比较,考察在不同的汇率传递程度下的各种货币政策工具规则。研究结果显示,社会福利水平随着汇率传递程度下降而提高;货币政策工具规则对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上涨作出反应一定程度上优于对国内制造商品价格上涨作出反应,制定的货币政策工具规则应该以CPI为目标,以使社会福利损失最小。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通货膨胀成因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的消费物价指数CPI的持续走高,成为当前人们最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通过对当前我国通胀的成因分析,结果表明:造成CPI持续走高的原因主要包括流动性过剩,供给因素、需求因素以及制度上的因素,其中制度因素是影响其他方面的深层次原因。若缓解通货膨胀压力应做到: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提高汇率的弹性,调整对利率和要素价格的扭曲以及改善官员的考核制度等。  相似文献   

13.
孙晓娟  李丹 《商业研究》2011,(1):143-147
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发现投资波动将会导致生产资料价格、消费需求和粮食供给的变动,并加大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最终传导到消费品市场引起CPI的波动。因此,保持CPI相对稳定必须要熨平投资波动、促进投资持续稳定增长,提高投资质量。  相似文献   

14.
北京市居民消费结构及其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理的消费结构是一定的需求结构和供给结构相互作用的产物。同时,一定的消费结构又反过来对需求结构和供给结构产生积极的影响。优化北京市居民消费结构,要增加居民收入与减小收入差距并重,稳定各消费品的消费价格,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升居民消费信心,保障城镇居民基本消费需求和食品安全,积极培育新的主导性消费热点,提倡节能减排的绿色消费模式,引导居民理性消费、科学消费、绿色消费、可持续消费。  相似文献   

15.
通货膨胀对中小企业的影响及应对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上半年CPI指数一度在8%左右徘徊,大大超过国际标准,也超过国内专家测定的合理区间,通货膨胀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中小企业受经营规模和经营实力的限制,对通货膨胀的抵御能力相对不足,国家应采取有效的手段来缓解这种局势。在宏观层面上,国家应实施控制和稳定需求,增加有效供给,对中小企业适度减少税收的政策;在微观层面上,中小企业要改变竞争战略,开拓新的销售渠道,使企业能够在较高通胀时期,不断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并没有留给我们专门论述农产品供求与价格的著作。他对这一问题的论述分散在他的主要著作中。农产品价格是农产品供求相互作用的结果。农产品供给与需求弹性较小,决定了农产品价格与价值是由劣等地生产的商品调节的。从影响我国农产品生产与供给诸因素分析,我国农产品(尤其是粮食)供给偏紧的态势将长期存在,潜伏着我国农产品(尤其是粮食)价格上涨的压力。  相似文献   

17.
Despite the interest in measuring price sensitivity of online consumers, most academic work on Internet commerce is hindered by a lack of data on quantity. In this paper we use publicly available data on the sales ranks of about 20,000 books to derive quantity proxies at the two leading online booksellers. Matching this information to prices, we can directly estimate the elasticities of demand facing both merchants as well as create a price index for online books. The results show significant price sensitivity at both merchants but demand at BarnesandNoble.com is much more price-elastic than is demand at Amazon.com. The data also allow us to estimate the magnitude of bias in the CPI due to the rise of Internet sales.  相似文献   

18.
孙迪 《价格月刊》2012,(1):30-35
持续高位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以下简称CPI)使得货币与财政政策制定当局面临着很大的压力,而造成CPI高位运行的外部性因素更是给政策调控带来了很多不确定性。对于诸如人民币汇率变动、外汇储备变动以及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以下简称CRBI)变动对国内通货膨胀冲击,采用结构变量自回归模型(SVAR)对CPI的外部性冲击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短期内CRBI对CPI有一定的输入性影响,汇率变动有一定程度抑制作用,但长期这种作用会发生逆转;外汇储备的变动主要作用于国内货币供给,对CPI产生非常显著的正向冲击。  相似文献   

19.
2012年下半年,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将保持在2%左右,不会发生大的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为避免价格大起大落,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要坦然面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低位运行,积极扩大消费需求;通过立法和政策引导,鼓励企业诚信经营,生产出消费者需要且信赖的产品;大力淘汰落后产能,促进行业结构调整优化和整体竞争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20.
文章基于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对我国城乡不同收入群体所面临的收入差距、通胀差距及其对总需求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构建消费行为方程,分析了总量CPI上涨对不同收入群体CPI、收入及消费支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CPI的上涨对农村居民的冲击大干城镇居民,对低收入群体的冲击大于高收入群体.城乡及城乡不同收入群体面临的通胀差异会扩大不同收入群体的实际收入差距,削弱我国居民对通胀的耐受力.同时,抑制全社会居民消费需求扩张,会使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持续下滑.因此,抑制通胀并有效降低通胀的社会成本,不仅要控制通胀的总量水平,而且要缩小通胀在不同收入群体之间的差距.即旨在控制总量通货膨胀的政策要兼顾缩小城乡居民的通胀差距.在制定宏观调控政策时,要在控制通胀与追求增长之间作出权衡,要坚决将增长速度控制在9%.为有效抑制通胀差距所产生的社会成本,必须充分重视通货膨胀对不同收入阶层尤其是农村低收入阶层收入的影响,采取有力措施保障低收入阶层的收入增长;要进一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和制造业劳工工资水平,保障城乡低收入阶层收入和消费水平,增强中低收入阶层抵御通胀侵蚀收入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