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石海霞  郭琼莲 《商》2013,(13):293-293
目前我国的刑事立法和司法实践中,存在着一些有悖国际人权公约的规定,存在劳动教养、无罪判决的极少适用、犯罪嫌疑人无沉默权等问题需要解决,而解决此类问题从而加强人权保障的关键在于如何处理保障人权与打击犯罪的价值冲突。  相似文献   

2.
师开轩 《商》2014,(39):212-212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刑事诉讼中的人权保障问题,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为了更好的保护人权,必须对刑事诉讼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才能真正改变人们的司法观念,从而完善我国刑事诉讼法,为我国法制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3.
刘恒睿  程心怡 《商》2014,(50):199-199
刑事司法权是国家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很长时间以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视为刑事司法活动的客体。犯罪是任何一个阶级社会所不可避免的,因此,将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权利保护纳入人权保护的视野,积极寻求刑事司法中抵制国家权力,保护被告人权利的方法和规则也就自然而然成为关注的目标和研讨的热点。本文从被告人保护的现状出发,探讨去除被告人犯罪化标签的意义,为我国司法体制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在社会经济结构逐渐稳固的状况下,人民的基本素养也在逐步提升,随之成长的还有公民的法律意识,因此,公民对于法治建设和实施的基本诉求也不断增强。为了响应人民和社会的法治要求,党中央在十八届四中全会上提出了适应新时代、新社会、新环境的司法目标,这是为了从根本上避免冤假错案的出现。从刑事司法及基本条例中具体探讨对基本人权的保护价值。  相似文献   

5.
《商》2014,(15)
现代社会是一个法治社会,人权作为法治社会的一个基本象征必须在司法实践之中落实。由于传统重刑主义的影响以及侦查水平、侦查惯性的影响,我国虽然在根本大法上确定了人权的地位,但在反贪案件侦查过程之中依然存在着少部分破坏犯罪嫌疑人人权的行为,如强制措施使用不当依然存在、超期羁押现象依然严峻、违法讯问现象依然存在。因此我们必须多角度、多渠道纠正这些行为,如培育反贪侦查人员人权保护意识、规范强制措施适用、完善科技侦查手段等保障涉贪犯罪分子的基本人权。  相似文献   

6.
赵露 《商》2014,(15):108+101-108
现代社会是一个法治社会,人权作为法治社会的一个基本象征必须在司法实践之中落实。由于传统重刑主义的影响以及侦查水平、侦查惯性的影响,我国虽然在根本大法上确定了人权的地位,但在反贪案件侦查过程之中依然存在着少部分破坏犯罪嫌疑人人权的行为,如强制措施使用不当依然存在、超期羁押现象依然严峻、违法讯问现象依然存在。因此我们必须多角度、多渠道纠正这些行为,如培育反贪侦查人员人权保护意识、规范强制措施适用、完善科技侦查手段等保障涉贪犯罪分子的基本人权。  相似文献   

7.
刑法的人权保障功能正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中俄两国曾经拥有相似的历史经历与刑法观念,而今又共同面临加强刑法的人权保障功能问题。就中俄两国公民权利至上原则、特定人群被害人权利的保护、犯罪人人道待遇、保护全人类整体人权等方面问题进行比较,探讨我国在人权保障方面仍然需要完善的制度,对于加强我国的法制建设大有益处。  相似文献   

8.
黄罕敏 《商》2012,(8):134+136
法律在促进社会有序稳定发展的过程中遵循着正义的理念,理想的司法状态就是程序正义和实质正义同时获得实现,在大多数情况下确是如此,在严格依据程序的基础上一般能够保证实质正义。但是在纷繁复杂的案件中,难免也会出现"鱼和熊掌不可得兼"的情形。刑事证据是形式诉讼的核心,对于刑事证据的正确把握则奠定了判断是否犯罪的基础,然而在人权愈受人关注的时代,人们不再以一种简单地眼光来看待刑罚,而是更趋于理性得关注取证过程中的人权保护问题。对于已取得的通过非法手段获得的证据,采用之则惩罚了犯罪,为保护人权而放弃之,则纵容了犯罪行为,对于发现真实和人权保护之间的价值取向我们应该做出合理的平衡。  相似文献   

9.
实现对少数民族人权的保障,不仅要从经济、立法等方面着手,更应该重视民俗、保障民俗,就是保障人权。社会经验形成了民俗,民俗体现人性。福利体现人权,是实现人的发展权的前提和基础,而少数民族人民的全面发展也是保障人性与人权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
作为处在社会特殊条件下的特殊群体的犯罪之人,其人权状况受到国际社会越来越广泛的关注,监狱罪犯人权保障也成为了衡量一个国家文明、社会民主和法制健全与否的重要尺度,也是世界各个国家面临的棘手难题。我国在罪犯人权保障方面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立足现实,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对策,坚持"以人为本,依法治监"的法治理念,我国罪犯权利的保障必然会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相似文献   

11.
何文苑 《华商》2008,(11):56-57
在注重人权保障的今天,刑法谦抑以其独特的重要性,引发了学者们的积极探讨,它无疑对刑事立法和司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拟对刑法谦抑的合理蕴含及其在我国刑事立法与司法中的地位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2.
唐静宝  王永波 《中国市场》2011,(22):160-161
人权是为了适应和保护市场经济应运而生的一种政治理念和思想意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产生了大量的社会弱势群体,如何保障和完善弱势群体的人权问题就成为了制约市场经济深化改革的关键所在。因此,加强对弱势群体的人权保障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诱惑侦查已被广泛运用于我国的司法实践中,但在立法层面上却仍处于缺位状态,因此它的实施正当性问题也普遍受到质疑。虽然诱惑侦查表现出了司法权利对公民权利的限制和制约,但它对特殊案件的侦查确实发挥着巨大作用。因此,有必要遵循国际通行做法,尽快在立法层面上对诱惑侦查行为的实施作出立法规制,以促进侦查法治化,并平衡犯罪控制和人权保障这二者之间的冲突。  相似文献   

14.
在刑事诉讼中,国家强制力的使用是极其必要的,在刑事程序的各个方面,都要涉及刑事强制措施的适用问题,然而从另一方面说,刑事强制措施往往直接干预公民的人身自由、财产等问题,因而可以说强制措施的适用关系到公民的基本人权,所以如何正确使用强制措施以达到惩治犯罪和保障人权两者兼顾,一直是法学理论界和实务界十分关心的问题。本文将以人权保护为视角,展开对刑事强制措施的限制适用与适度适用的讨论。具体包括刑事强制措施的含义、理念基础,根据我国现行刑事强制措施体系的一些缺点和漏洞,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5.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这一纲领性的人权原则入宪,标志着我国人权保障开启了制度化的进程,为我国的人权问题从政治问题向法律问题的转化提供了宪法渠道。本文时我国人权价值论证方式、人权条款的设置模式、人权保障的修宪模式进行了理性剖析,我国的人权保障具有价值语证上的社会性强调、人权条款上的抽象化设置、修宪模式上的制度性演进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陈虹君 《现代商贸工业》2010,22(15):310-311
2010年,中国的人权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就人权的特殊性体现为人权的时代性观点,以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凸现的特殊群体——农民工为主体,从实证角度考察他们的人权状况并进行原因分析。从政府职能角度以农民工应当享有的人权为内容,并提出新时期我国对保障农民工生存权与发展权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2010年,中国的人权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就人权的特殊性体现为人权的时代性观点,以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凸现的特殊群体——农民工为主体,从实证角度考察他们的人权状况并进行原因分析。从政府职能角度以农民工应当享有的人权为内容,并提出新时期我国对保障农民工生存权与发展权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对人权的总体概述,以此表明人权保障的重要性。通过说明国际条约在国内适用的一般理论及实践的同时,以比利时、日本、美国为例,展示了国际人权条约在国内适用的特点。重点将国际人权条约在中国适用存在的问题予以阐述,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最后寄希望于中国在不断完善本国国内人权保障制度的同时,能够为人权赋予更多色彩,为人类发展目标做出更多贡献。  相似文献   

19.
原方正 《商》2013,(19):266-266
罪刑法定虽然是当代刑法学的一个老话题,但对于罪刑法定的司法化及人权保障问题,仍值得探讨和研究的。我国1979年制定的刑法中没有规定罪刑法定原则,而是规定了类推制度。1997年修订的刑法典中明文规定了罪刑法定原则,并废除了类推制度的司法适用。由此,罪刑法定的司法适用在我国的法制建设中才得以展开。随着人们社会生活的不断提高,各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日益复杂化和多样化,各种疑难刑事案件也越来越多。而与此同时,人民的民主思想和司法独立思想也不断加强,由此,罪刑法定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我国刑法明文规定了罪刑法定原则,但现实中对于罪刑法定原则的司法适用也存在诸多问题,而且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20.
《商》2015,(11)
沉默权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自然权利中一项重要的人权,在刑事司法领域的文明规范方面具备着至关重要的良性作用。沉默权的制定与完善必将会进一步在刑事诉讼的惩治犯罪和权利保障中实现中发挥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