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两对基本概念的区别 要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建设目标,必须掌握“小康社会”和“达到小康水平”、“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两对基本概念之间的区别与差异。 1.“小康社会”和“达到小康水平”的区别。“达到小康水平”是指某个时点社会居民在物质生活方面基本实现温饱,是一个孤立的、静止的概念。而小康社会则是从社会整体上衡量指标,是指在人民生活全面达到小康水平的基础上,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与发展,不仅要有物质生活达到一定标准,而且全社会政治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要发展“三农”经济、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离不开金融业的助推与支持。而建设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金融业在力助农民群众增加收入方面,将着力点应放在以下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小康”一词源于《礼记》。它原指与“大同”社会比较而言低一级的一种较为殷实的生活状态和可以安然度日的社会经济状况。 现今,“小康”作为反映人民生活水平的综合概念,具有极其丰富的含义。20世纪90年代初期,国家统计局会同国家计委,研究提出了“小康”生活标准,内容分为五个方面(价值量指标均按1990年价格计算): 一、经济水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500元。 二、物质生活:①收入,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24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00元。②居住,城镇人均住房使用面积12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15平方米。③营养,人均蛋白质摄入量75克。④交通,人  相似文献   

4.
论保险创新     
偶见 《金融纵横》2003,(4):50-52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同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中再次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周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国“上世纪末达到的总体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小康状态。”表现在寿险发展上就是保障水平低、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统筹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而要实现农民的“小康”,推进农村社会的全面发展,建立与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6.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科学内涵 “小康”这个概念,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内涵。它大致有三层含义,即中国历史上的小康理想、邓小平所设计的小康社会和十六大所规划的小康社会。这三者既相区别又相联系。为了比较准确、深刻地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科学内涵,本文对小康的三层含义进行了比较研究。 (一)中国历史上的小康埋想 小康,是一个中国式的概念,产生于中国。现在国外也使用小康概念,是由中文翻译过去的。译法各种各样。有的翻译  相似文献   

7.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但要实现经济增长,而且要实现中国社会的全面发展,其中文化小康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必须深刻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文化内涵,充分发挥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先导作用,明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目标、方法和内容.  相似文献   

8.
由黎黎 《金卡工程》2010,14(6):340-341
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全面小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实现的必然要求,是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必然结果,是一个宏大的长期系统工程。必须全面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新农村之“新”的内涵,切实做好“新”的文章。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要根据农村当地的发展水平、自然条件及其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因时因地来决定建设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中国金融家》2017,(1):43-43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难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民。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完善支持政策促进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X以下简称《意见》),其中对加强农村金融服务,完善“三农”金融支持政策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媒科技》2013,(4):78-79
"小康",最早出自《诗经.大雅》里的"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意指要经过艰苦奋斗才能达到小康,当国家强盛、人民康乐安居,四方就可以安定。从1979年提出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的小康社会概念开始,人们对于小康的认识在不断深化和演变。而十八大报告中更是与时俱进地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但实现目标的道路并不平坦。在经济建设有了相当基础后,即进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又将促进农民增收作为事关全局的大事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这充分表明厂党中央、国务院对“三农“经济发展的高度重视和极大关注。而支持“三农“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推进广大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  相似文献   

12.
关于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同时提出了“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的明确要求。2004年2月份,中央以“一号文件”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强调指出:  相似文献   

13.
程刚 《新疆金融》2006,(11):55-58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过程中,如何解决“三农”问题,金融机构怎样展业,这既是理论问题,又是实际问题,既是现实问题,又是长远问题,既是全党工作的中心,又是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解决好的一件大事。一、金融业应重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刻理解和思考其政治内涵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有62%的农业人口,要反映全国小康的总体水平和质量,光看城市还不够,应该将眼光盯住农村这块主要阵地。顾及大多数人利益、社会低收入群体和符合中国国情的小康社会,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而要实现这个宏伟目标,建设农村小康是关键。财政是国家宏观管理部门,要积极发挥自己的职能作用,采取有效措施,破解“三农”问题,促进农村小康建设。  相似文献   

15.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良金融资产是制约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必须站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全面认识快速有效地处置不良资产的战略意义与作用。加快不良资产处置速度,为全面建设小康  相似文献   

16.
依滨 《税友》2003,(7):14-16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将重视提高“中等收入群体”的比例,由此“小康中国”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徘徊在小康门外的人们不禁要问--谁来引领“全面小康”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次代表大会上所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报告中指出:“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并指出“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发展现代农业是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实现农业规模经营和带动农民进入市场的重要途径,是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带动力量,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形式,对于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高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从根本上改进我国农业的经营方式,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之路,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一、发展现代农业是我国农业领域的重大创新中国社会进步的目标是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实现全面小康的关键和难点都在农村。农民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事农业生产,增加他们的经济收入,这是他们以前从未遇到过的难题。“三农”问题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是我国实现小康社会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在农村,核心在增加农民收入。在农产品供求关系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千家万户分散经营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农产品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要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根本出路在于发展现代农业,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仍处在新阶段的爬坡时期...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实现这个宏伟目标,要改革现行的户籍管理制度,彻底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结构。 我国现行的户籍管理制度是在20世纪50年代末期形成的。长期以  相似文献   

20.
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精力,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同时要努力建立起“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的社会关系。这是党和政府首次提出和谐社会的概念。进入2005年,构建和谐社会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舆论主基调,成为国家发展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