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过对历史上与技术追赶有关的理论及成功经验的研究、评价,结合现实,尤其是我国西部发展的现实,进行理论分析和模式比较,给出了技术追赶竞争模式的战略定位。通过动态竞争模型的研究,得出了相关的理论推论。  相似文献   

2.
战略联盟:西部企业竞争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战略联盟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实现快速发展的一种重要战略。对于竞争能力较弱的我国西部企业,面对国内、国际的竞争,如何才能在资源有限、技术相对落后的条件下获得竞争优势呢?对此,笔才认为战略联盟不失为今天西部企业的一大竞争策略。本文正是从这一角度出发,在论述战略联盟的优势和主要类型的基础上,分析了西部企业实施战略联盟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并结合西部企业的现状,提出了西部企业构建有效战略联盟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科学发展观为西部开发战略带来了全新的理念和动力,重新审视发展战略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适时实施生态型追赶战略是非常必要的。论文基于科学发展观探讨了西部开发生态型追赶战略的依据和目标体系,在对区域内部的发展条件和区域外部环境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后,充分依靠和挖掘西部地区的比较优势,提出了基于科学发展观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西部地区“三步走”新追赶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4.
当前 ,中国地区经济非均衡发展十分突出。后发地区经济发展的现实和发展目标的实现 ,对国家整体经济发展和社会政治稳定具有重要战略作用。本文在运用迈克尔·波特(Michael.E .Porter)竞争理论的基础上 ,结合了发展经济学的相关理论 ,对后发地区的发展定位与竞争战略进行了分析 ,构建了一个竞争发展的分析框架。作者认为 ,解决我国地区经济非均衡发展的核心是后发地区的发展 ,而后发地区的发展定位和竞争战略选择 ,既应具有现实和实现的基础 ,也必将对后发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其发展定位层面 ,应使之更趋实际 ,实现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变 ;在其战略选择层面 ,应在实效的基础上 ,使竞争优势与优势竞争相结合 ,构建起有效的竞争体系 ,促进后发优势的实现 ,最终实现其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当前,中国地区经济非均衡发展十分突出.后发地区经济发展的现实和发展目标的实现,对国家整体经济发展和社会政治稳定具有重要战略作用.本文在运用迈克尔.波特(Michael.E.Porter)竞争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了发展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对后发地区的发展定位与竞争战略进行了分析,构建了一个竞争发展的分析框架.作者认为,解决我国地区经济非均衡发展的核心是后发地区的发展,而后发地区的发展定位和竞争战略选择,既应具有现实和实现的基础,也必将对后发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其发展定位层面,应使之更趋实际,实现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变;在其战略选择层面,应在实效的基础上,使竞争优势与优势竞争相结合,构建起有效的竞争体系,促进后发优势的实现,最终实现其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中部地区在西部大开发中的战略定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7.
竞争战略的制定对一个企业来说是关系到长远发展方向和具备持久竞争力的问题,和企业的生存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8.
鉴于主流技术追赶理论不能完全解释中国汽车企业的技术追赶实践,总结和分析了中国汽车企业的技术追赶模式及其绩效差异。研究结果显示:中国汽车企业在技术追赶中采取的是混合模式,具体模式包括合资主导模式、引进主导模式、引进辅助模式、自主开发模式和合作开发模式;技术追赶模式影响技术追赶绩效,按绩效从高到低对技术追赶模式进行排序,依次为自主开发模式、引进辅助模式、合作开发模式、引进主导模式和合资主导模式;采用同一技术追赶模式的企业不必然获得相似的技术追赶绩效;新兴汽车企业的技术追赶绩效明显优于传统汽车企业。  相似文献   

9.
企业演化视角下的战略定位理论与持续竞争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演化经济学的视角对公司战略的定位理论进行了分析,指出在新的经济环境下.企业的战略定位应当以战略演进为基础,战略定位的核心是在与环境的互动过程中追求企业持续的竞争优势的再造。企业战略定位过程是企业依据环境的变化在基本战略与资源、能力等方面不断调整、不断选择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谭淑霞  徐小钦 《经济论坛》2004,(14):115-116
各国的经济体系中,由于追赶与创新这两类技术进步的各自作用及所占比重的不同,使技术进步率产生差异,进而导致了经济增长的差异,根据这种差异性,可以将影响经济增长的技术进步分为追赶型技术进步和创新型技术进步两种类型。在经济上赶上并超过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的战略思想(简称“赶超”战略)是列宁在1917年最先提出来的。在现代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上,  相似文献   

11.
战略学习与双元创新已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但学术界对其作用机理的揭示尚不明确。基于245份中国科技型企业样本数据,探讨战略学习能力对竞争优势的影响,重点分析双元创新在战略学习能力与竞争优势间的中介作用,以及环境动态性对变量间关系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战略学习能力对双元创新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双元创新显著正向影响竞争优势,双元创新在战略学习能力与竞争优势间具有显著中介效应;此外,环境动态性显著负向调节战略学习能力与利用式创新的关系,但对战略学习能力与探索式创新的调节效应不显著;双元创新在战略学习能力与竞争优势间的中介作用受环境动态性的显著调节。研究结论有助于拓展战略学习能力、双元创新及竞争优势理论,促进中国转型经济情境下科技型企业培育,对企业增强竞争优势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基于顾客价值的动态竞争优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战略管理的缺陷是过于关注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行业选择的正确性或稀缺资源的积聚性上,而忽视了竞争优势的真正本源一顾客价值.顾客价值是顾客基于所得与所失的感知,是对产品效用所做的总体评价.它不仅具有一般资源或核心资源所具有的资源性特征,而且能将外部环境与企业的资源、能力有效地统合起来,形成基于可持续发展和竞争的动态竞争优势.本文在全面回顾与评介顾客价值研究的基础上,重点深入地分析顾客价值形成动态竞争优势的转换机理,并在最后提出构建基于顾客价值的动态竞争优势的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13.
战略网络与企业竞争优势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战略网络关系的经营与企业间动态竞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自主权以及企业核心专长的构建之间的关系.认为战略网络的经营可以有效制衡竞争对手、获得市场竞争中更大的自主权以及获得企业的核心专长,并最终构建企业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4.
技术创新和竞争性垄断与战略贸易政策相互影响机理诠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威 《现代财经》2004,24(7):61-64
本文探讨在全球化背景下,技术创新、战略贸易政策和竞争性垄断增进贸易利益的机理,分析影响贸易绩效的技术创新、贸易政策和竞争政策的相互影响机制的模型,阐明了在WTO框架下协调技术创新政策与竞争政策和贸易政策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随着商业银行主体意识和危机意识的不断增强.“营销管理”也不断被商业银行所采纳、运用,逐步渗透到其经营活动中。从而形成了新一轮竞争的特点。规模不同、地位不同的竞争个体,其营销战略选择是不一样。正是基于此,本文把我国商业银行划分为三类:国有商业银行、中型商业银行和地区性商业银行。国有商业银行特指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型商业银行是指全国性的新兴股份制商业银行:地区性商业银行是指其他机构网点仅限于当地的银行机构。  相似文献   

16.
战略视角决策是战略制定和战略实施的隐含前提。战略视角包括以竞争战略为代表的结构主义战略视角和以蓝海战略为代表的重构主义战略视角。从挖掘理论本质出发,对比分析了两种战略视角的内涵和特点,采用理论演绎方法,揭示了两种战略视角整合情况下的产业内企业数量与行业平均利润间的长期关系、短期关系以及调整过程,基于演绎分析归纳了影响战略视角决策的3个关键因素,并提出了战略视角决策框架,为企业做出正确的战略视角决策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7.
万青 《经济问题》2006,(7):47-48
结合安徽省的实际,从农业生产的规模、效益、结构、现代化、成长性及生态等6个方面,选择了26个指标对安徽省六安市农业竞争力进行了实证分析和综合评价;提出提升六安市农业竞争力的主要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国家信息中心资料表明 ,截止到 2 0 0 2年 8月底 ,我国共批准外商投资企业 4114 95个 ,合同外资 80 75 98亿美元 ,实际使用外资 42 96 65亿美元 ,中国CDP年均 9 7%的增长速度中 ,大约有 2 7个百分点来自于利用外资 ,我国已经连续 8年成为FDI(外商直接投资 )最多的国家。入世后 ,中国为寻求发展在不断更新投资开发模式 ,其中在利用FDI领域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其战略实施对提升我国经济竞争力乃至为全球谋取长久经济利益都具有重要意义。1 FDI与东道国经济水平和发展模式的关系FDI优势的发挥与东道国经济水平与发展模式具有直接…  相似文献   

19.
Strategic Trade, Competitive Industries and Agricultural Trade Disputes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The primary predictions of strategic-trade theory are not restricted to imperfectly competitive markets. Indeed, these predictions emerge in a natural three-country extension of the traditional theory of trade policy in competitive markets, once the theory is augmented to allow for politically motivated governments, so that the sign of export policy may be converted from tax to subsidy. This suggests that the ongoing agricultural trade disputes may be best interpret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rategic-trade theory. In fact, these disputes may offer the most important example yet of strategic-trade theory.  相似文献   

20.
集群式供应链的竞争力及培育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集群式供应链是产业集群和供应链之间的藕合组织形式。本文对集群式供应链这种新型的组织形式和集群式供应链的概念进行了阐述,并对其竞争力及其培育进行分析,为集群式供应链这种新型组织方式的构建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