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产业用地紧张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调研发现,新增建设用地短缺、部分土地政策稳定性不强、粗放用地等是导致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用地紧张的主要因素。为缓解产业建设用地紧张,多个省市在供地模式、用地方式上大力创新,探索出了不少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借鉴国内先进经验,治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土地困境,要着力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落地落实各级土地政策确保建设用地依规供给;二是盘活闲置低效产业用地开拓农村融合产业用地空间;三是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缓解农村融合产业用地紧张。  相似文献   

2.
1990年代我国新增非农建设用地的空间分异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涛  庄大方  冯仁国 《经济地理》2004,24(5):648-652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是全球变化研究中的核心领域之一。章利用中国资源环境数据库,在RS和GIS技术的支持下,对1990年代我国土地非农化建设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人口增长以及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用于非农用途的土地增长迅速,10年间新增17,627.57km^2,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和南方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地区,内陆地区相对较少。而且,新增非农建设用地占用的绝大部分为珍贵的耕地资源,比例高达85%以上,其余依次为林地、草地、未利用地和水域。章还分省区对非农建设用地的增长及占用其它类型土地的情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为相关部门制定针对性政策保护耕地林地、遏制无序土地非农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最后还对非农建设用地增长与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关系作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存量建设用地循环利用是破解资源瓶颈、节约集约用地的重要途径。低效用地退出是开发区产业用地循环利用的关键环节。采用实地调查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对宁波市国家级、省级开发区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制约低效用地回购的关键问题是用地企业和地方政府的经济利益损失,深层次的根本原因是不完善的市场机制和不适当的政府干预。以宁波保税区产业用地回购为成功案例,探讨了的特殊回购背景,借鉴其成功经验,提出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技术、法律等手段,从土地二级市场监管、用途管制、增量控制、成本约束、组织领导及考核等方面构建激励约束机制,对用地企业和地方政府同时进行管制,促进开发区低效用地退出。  相似文献   

4.
中国土地隐形市场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中国土地隐形市场的概念、表现形态、形成原因和防范治理等方面对已有文献进行了系统梳理和分析,认为:土地隐形市场是在我国特殊的土地产权制度下,各利益主体在土地产权权能流动过程中绕开现行土地法律法规擅自行动而形成的一切土地交换关系之和,通常是指当事人因利益驱使擅自改变原有土地用途或使用类型而形成的土地交易市场;国有土地隐形交易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农用地隐形市场随着国家农地流转法律的修正完善而逐渐显形化,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宅基地以及农地非农化隐形市场普遍存在,在经济发达地区和城乡结合部尤其活跃;夯实土地隐形市场研究基础,统筹谋划、积极实践,分层分类分阶段推进土地隐形市场显形化,最终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  相似文献   

5.
随着新产业、新业态的迅猛发展,土地作为产业发展的要素支撑作用日益凸显,很多项目无法沿袭现有用途分类落实供地,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土地供应对新产业、新业态的用地保障和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本文通过对现行土地分类的汇总分析,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修订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统一的建设用地分类体系和明确商住用地中公建配套设施计入不同土地用途等对策.  相似文献   

6.
上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推动青铜峡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强化土地利用的宏观调控,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落实土地空闯布局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一方面有效地遏制了建设用地盲目扩大,保护了基本农田,提高了土地利用集约化水平;另一方面通过合理安排用地,确保重点建设项目用地的合理需求,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用地保障。但在具体的实施管理中也存在许多问题,动摇了规划的“龙头”地位。  相似文献   

7.
山西省后备建设用地潜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体功能区划背景下,后备建设用地潜力评价研究成为指导城市化进程中土地资源合理利用以及优化、重点开发区土地利用定位和发展方向的重要基础。文章利用山西省1∶250 000 DEM数据、1∶250 000土地利用矢量数据、国土资源部2005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以及分县行政区划矢量数据,基于后备建设用地提取规则和计算公式以及GIS空间分析技术,对山西省后备建设用地潜力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山西省未来可用于建设用地的后备建设用地面积合计为7 482.90 km2,约占全省陆地国土总面积的4.78%,略高于全国后备建设用地丰度(全国为3.28%);人均后备建设用地面积的平均值为0.337亩/人,略低于全国0.377亩/人的水平;全省后备建设用地潜力空间分布的总体趋势是南北部大于中部,地势平坦地区大于地势高的地区;从全省人均后备建设用地潜力来看,全省人均后备建设用地潜力空间分布的总体趋势是西北部地区和东南部太岳山地区较丰富,而经济相对发达、人口相对集聚和国土开发强度较高的太原盆地、临汾盆地、运城盆地以及晋中地区较为缺乏,同时吕梁黄土丘陵沟壑区和忻州东部五台山地区以及晋城、长治东南部地区也较缺乏。未来太原盆地、临汾盆地以及运城盆地等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开发区的土地利用方向应该是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开展建设用地整理和挖潜为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8.
薛大兴 《经济师》2002,(9):283-283
中原油田作为国有特大型能源企业 ,自投入开发建设以来 ,累计征用土地 10万多亩 ,是河南省的用地大户。如何管理使用好这些土地 ,是摆在油田土地管理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一、石油企业用地现状石油工业同其他产业相比较 ,在土地的使用过程中有其独特的特点。1 用地面积大 ,占地具有不可选择性。石油企业被人们称为“没有围墙的工厂”。“点多、面广、线长” ,石油形成的不可选择性 ,导致了开采占地的不可选择 ,井位不能挪位 ,不能选择 ,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地上服从地下”。2 土地污染 ,损毁土地不同程度存在。在油田生产开发过程…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泉州市鲤城区把建设标准厂房作为集约用地、提升招商引资水平、培育产业集群、拓展发展空间的有效途径,鼓励和引导街道办事处紧扣区域经济特色和街道优势产业,依托江南新区街道工业小区,建设标准厂房进行招商引资,建设总面积3万多平方米,入驻企业19家,年产值近2亿元.今年来,启动规划建设联泰企业、海天企业等5个标准厂房建设项目.鲤城区在标准厂房建设上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与先进地区相比,在规划引导、运行方式和政策扶持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一是缺乏统一的规划引导.前几年,鲤城区标准厂房建设多数属于自主开发,缺乏统一的规划引导,没有形成规模效应.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农村用地问题一直是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一个工作重点,近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把土地资源定位为参与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各级地方政府和国土部门加强对<土地管理法>、<城乡规划法>、<物权法>的宣传和实施力度,有关执法部门也加大了对违法用地行为的查处力度.在农村中,违法用地、乱占、滥用耕地建房的现象虽然得到有效制止,但是,由于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不尽相同,导致目前农村建房还存在许多的问题,其原因是多方面.为了规范农村用地管理,必须采取得力措施有效控制违法用地现象,确保农村用地的规范化、合法化,文章就有关问题进行简要的阐述.  相似文献   

11.
《经济师》2016,(3)
城市建设用地供需均衡受到供给和需求的共同作用的影响,中央政府既可以通过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计划等手段直接在不同区域(产业)供给城市建设用地;也可以制定差别化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通过对地方政府和企业或个人对土地投资的影响,从而产生差别化的用地需求。因此,中央政府可以通过直接路径和间接路径差别化配置城市建设用地,从而提高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益和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12.
我国特大城市地域扩展中用地效益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周蓓  李艳娜 《经济地理》2003,23(5):640-644,650
基于我国100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建国后的历史统计资料,分析我国城市地域扩展的类型:迅速发展型,较快扩张型,一般发展型,缓慢发展型。并选用单位土地产出,土地利用效益变化幅度以及单位面积增加值区位商等指标分析了我国特大城市土地利用中的用地效益问题。最后针对城市的扩展模式与城市的用地效益评估指标体系等问题,提出:①土地不是经济增长的主导要素;②完全市场化的用地机制可以有效保证城市土地整体的效益水平;③我国的城市用地相对于国外而言仍有增长潜力。所以,可选择的政策路径是:①政府不应是城市化的主导力量;②政府应该尽可能获取完整准确的城市统计资料;③土地产权的界定应该明确;④加强基础项目建设,为土地进一步释放潜能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3.
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推进,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农村集体土地转用为城市国有建设用地的资源支撑。然而,我国存在的农村与城市二元土地制度、国家垄断城市土地一级市场、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的模糊以及强制征地、补偿和收益分配措施的不公平等土地制度和政策缺陷,成为制约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关键。本文将在梳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对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流转的各参与主体利益及社会福利变化进行深入分析,提出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模式选择和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满足成长型企业用地需求,不让企业因用地问题影响发展,让企业发展后继有地,对于东莞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经过30多年的高速发展,东莞经济取得了辉煌的成就,2013年GDP达到5500亿元,在国内地级市中名列前茅。但经济增长是以土地的高消耗为基础的,目前东莞土地开发已近极限,传统的增长方式难以为继,土地供需矛盾十分突出。一方面,随着招商引资力度的加大和投资  相似文献   

15.
新型城镇化要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发展模式,让市场在城镇化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关键是激发民间投资的活力,发挥民间资本在城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要从九方面激发民间资本活力: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在服务业方面对内向民间资本扩大开放,推动服务业大发展;推进政府向民企购买公共服务,实现公共服务向常住人口全覆盖;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房地产市场开发建设,尤其是保障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在智慧城市与绿色发展方面激活民间投资;让民营科技企业推进城市产业升级;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土地规模经营,推进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鼓励龙头型民营企业参与城镇综合体和新型社区建设,推进就近就地城镇化;引导民间资本发展中小银行和草根金融,支持转移人口创业。  相似文献   

16.
大力发展绿色产业是实现我国双碳目标的重要现实路径之一,科学评价我国绿色产业竞争力,对于促进绿色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从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产业发展能力等三个维度构建绿色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选取2020年我国各省(市、自治区)的相关数据,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对各省绿色产业竞争力进行评价和排序。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绿色产业竞争力总体一般,经济发达地区的绿色产业竞争力较强,而欠发达地区绿色产业竞争力相对较弱。聚类分析进一步显示我国区域绿色产业竞争力呈现东强西弱的特点。在影响因素方面,绿色技术创新是绿色产业竞争力的核心因素。为提高我国绿色产业竞争力,提出要构建绿色产业发展政策体系,引导生产要素向绿色产业流动,鼓励绿色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7.
快速工业化地区中心镇的土地经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快速工业化地区的城镇发展过程中,尤其是经济较发达的中心镇,面临着城镇建设用地迅猛扩张和土地资源有限的重重矛盾。把土地作为资产来经营是中国土地供给制度改革的核心,也是其改革取得成功的关键。为了有效合理地配置快速工业化地区中心镇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在快速工业化地区的中心镇实行土地经营既有可能也有必要。并对中心镇实行土地经营的思路进行探索,包括实行土地经营原则、内容、模式及不同类型的城镇建设用地的经营策略。  相似文献   

18.
随着国民经济的繁荣,工业化、城市化的迅猛发展,国民经济由粗放经济向集约经济方式转变,小城镇建设日新月异,建设用地也不断增加.随之而来的土地问题十分突出,城市存量土地和新增用地的利用率失衡,这就需要政府出台政策,进行宏观调控土地机制,实施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本文阐述了我国当前城市住宅小区土地利用上存在的问题,提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办法,以提高城市土地资源利用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对城市经济适用房建设用地选址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艾建国 《经济地理》1999,19(5):67-70
以改善城市中低收入阶层居民住房条件为目的的经济适用房建设,受到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本文根据有关住宅用地选址的经济理论,以武汉市的具体情况为例,论述了土地价格和区位选择是经济适用房用地选址的两难问题,提出了经济适用房的建设应与城镇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目标和进程相联系,并在此基础上对经济适用房建设用地的合理选址和土地资源市场配置的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以安徽省良玉村为例,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地价内涵、估价方法、地价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并从6个方面选取了影响土地价格最为密切的17个因子,采用层次分析法定级,其定级综合分值位于0.35—0.65之间,土地等级被划分为四个,主要评价单元属于二级水平。考虑集体建设用地的特点,采用收益还原法、成本逼近法、市场比较法计算样点地价,并采用平均值法分别确定商业用地、住宅用地、工业用地的基准地价。结果表明:对于商业用地和住宅用地,一级土地和二级土地之间的价格差异最大,其余各级土地之间的地价差异依次递减,表明土地质量越好,价格反映越敏感。同级土地价格变化范围的差异:商业用地价格级差大于住宅用地,住宅用地大于工业用地,表明与城镇建设用地相同,集体建设用地地价对土地质量敏感性的反应也是商业用地〉住宅用地〉工业用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