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口红利是造就中国经济奇迹的重要推动力量,但“民工荒”现象的不断加剧以及劳动工资水平的不断提高标志着经济学意义上的刘易斯拐点已经到来,作为中国经济增长重要资源禀赋的人口红利将不可避免地进入衰减期。这不仅给中国传统劳动密集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带来严峻挑战,更会在短期内对中国经济增长造成实质性影响。本文借鉴Romer(2001)经济增长“尾效”模型,将人口红利视作一种有限的不可再生资源,研究得出人口红利衰减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尾效”影响在年均1.5到2个百分点之间,并据此进一步讨论了刘易斯拐点后的中国经济。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愈演愈烈的"民工荒"、"涨薪潮"和"劳资纠纷"现象,根据发展经济学基本理论,结合城市化进程和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进程的新态势,综合判定我国经济过程中第一个"刘易斯拐点"(短缺点)已经出现。我国经济已经发展到"刘易斯转折区域"这一阶段,"人口红利"逐步消失,结构性就业矛盾更加严重。随着"刘易斯拐点"出现,我国农村劳动力供需状况发生实质性变化,这将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产业发展政策带来新的挑战,需要有关方面采取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
早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时,我已经指出中国的刘易斯拐点已经到来,劳动力无限供给的状况已然过去,中国的人口红利顶峰正在过去。  相似文献   

4.
庞博 《中国电子商务》2014,(21):303-304
2004年,珠三角首现大规模的“民工荒”.从“民工潮”到“民工荒”是否意味着我国经济发展的刘易斯拐点已经出现?文章通过对“民工荒”现象出现的原因及刘易斯拐点出现所需的条件进行分析,得出我国经济发展的刘易斯拐点远未到来的结论,并提出解决“民工荒”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1979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瑟·刘易斯(W.Arthur Lewis)不会想到,他著名的刘易斯拐点论会在今日中国的经济学界、企业界引起如此大的共鸣。中国刘易斯拐点的到来,预示着剩余劳动力无限供给时代即将结束,人口红利正在消失。  相似文献   

6.
中国作为人口大国却从2004年开始出现了"民工荒"现象,并且从东南沿海扩展至中西部内陆,成为制约我国产业发展的一个因素。因此有人认为中国的"刘易斯拐点"已经到来。结合刘易斯模型的基本理论,从"民工荒"现状、成因等多方面进行了分析,认为"民工荒"作为一种劳动力的结构性短缺,是农村劳动力供求变化、劳动力价格与价值偏离以及劳动力市场区域性和结构性失衡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刘易斯拐点"的到来还需长期努力。  相似文献   

7.
随着2004年珠三角地区"民工荒"的出现,国内学者对"刘易斯拐点"的研究越来越多有的认为"刘易斯拐点"已经到来,有的认为中国"刘易斯拐点"的到来为时尚早.本文通过对中国"民工荒"本质和刘易斯二元经济模型进行分析,结合中国现状对刘易斯模型做了改造,使其能更好的解释在中国农村尚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的情况下出现的"民工荒"现象.  相似文献   

8.
“刘易斯拐点”难以解释“用工荒”原因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腾辉 《现代商贸工业》2010,22(17):162-163
金融危机过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出现新一轮的用工荒,有人试图用"刘易斯拐点"这一理论解释该现象的发生,但却无法回避金融危机时期农民工大量失业这一事实;换言之,"刘易斯拐点"无法解释金融危机时期农民工的大面积失业与危机过后的用工荒现象产生。究其原因,在于用工荒现象只是在表象上符合"刘易斯拐点"理论,其背后的深层原因与"刘易斯拐点"理论的适用环境有着根本的不同。  相似文献   

9.
由于人口红利的消失和"刘易斯"拐点的到来,全社会都面临着"招工难"这样的生存困境,酒店业也不例外。酒店业"招工难"的现状根据201 1年人力资源和社会劳动保障部的统计,201 0年度全国劳动需求人数在2335.975万人次,求职人数在2316.9966万人次,岗位空缺和求职人数的比例在1.01:1。第三产业当期需求人次为1389.0086万人次,占三大产业需求人数的59.5%,比上年需求相比增长了0.7个百分点。在第三  相似文献   

10.
互动     
正养老机器人的研发需要整个产业网的协同。上期封面报道记者韩璐"机器人拯救老龄化中国",是个立足当下又颇具未来感的技术命题,本质上也是个严肃又略带伤感的社会议题。经历"刘易斯拐点"后,我们享受许久的人口红利将逐渐转变为人口负债,谁来埋单?我们正在经历的人口老龄化面临前所未有的速度与老有所依,机器人只是工具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确立了市场经济制度,加快工业化进程以及对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工业的大量转移,我国城市率由1978年的17.9%上升到2011年的51.3%。然而,从2004年的“民工荒”到2010年初的“沿海用工荒”、丰田“罢工门”“富士康”事件,以及现今一系列劳资纠纷事件和全国各个地区纷纷调高最低工资标准等现象频频出现。这些现象是否就表明中国式的“刘易斯拐点”来临了吗?我们分析中国目前的现实状况,运用现实数据对刘易斯拐点进行实证分析,验证了中国目前离刘易斯拐点还有一段距离,至少到2021年,我国的刘易斯拐点才有可能来临。  相似文献   

12.
李迅雷 《新财富》2009,(7):42-44
从中长经济周期看,中国本轮房地产周期始于1999年,虽然经历了2003—2004年、2007—2008年的调控,但并未出现明显的拐点,至今仍处于上升周期,当前房地产业的回暖即是一种反映。由于房地产市场为私人资本提供了新的投资目标,其回暖有助于带动中国经济在2010或2011年进入新一轮的中周期。而这一周期的回落必然与房地产上升周期的终止相一致,从日本的经验看,其拐点可能出现在中国人口红利期结束的2015年。  相似文献   

13.
《品牌》2015,(7)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深入推进,劳动力市场供应在"刘易斯拐点"也进入了人口红利持续衰减下的价格上升通道。而与之相随的是社会各界对劳动力要素价格上升传导并推动农产品价格及CPI上涨的担忧渐起,普遍的观点认为这一趋势不可避免且长期存在。本文拟在宏观定量分析的基础上,着重就粮食、生猪、蔬菜生产中农业劳动力要素价格上涨对农产品价格及CPI的传导作用进行初步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4.
在经济发展的工业化过程中,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逐步转移,劳动力会由过剩变为短缺,导致劳动力成本显著上升,这个劳动力由过剩变为短缺的转折点,在经济学上称为"刘易斯拐点"。所谓"拐点"并不只是一个点,而是一个时间段。从国际经验来看,国外先进经济体都曾经历过"刘易斯拐点",美英等国大约经历了六十年到七十年的时间,而日本、韩国地区大约用了二十年的时间。面对"刘易斯拐点"的压力,这些国家都采取了一些相应的措施,顺利渡过刘易斯转折阶段,其主要经验值得我国借鉴。  相似文献   

15.
当前,国际产业资本加速向中国转移,同时"刘易斯拐点"在中国出现已经广受认可。本文从理论上论证了国际产业资本促进"刘易斯拐点"出现的作用机制,应用计量分析方法检验了国际产业资本与第一、第二产业就业的相关性,检验结果表明,国际产业资本促进了第一产业就业减少和第二产业就业增加,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刘易斯拐点"的出现可能与国际产业资本向中国加速转移有着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出现的"用工荒"问题一直是各界人士关注的热点,很多人由此得出中国劳动力"短缺"的说法,认为刘易斯拐点已经到来,对"用工荒"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结合刘易斯模型指出这只是一种夸大事实的言论。  相似文献   

17.
本文使用时间序列分析研究了产业结构升级与失业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发现导致我国目前经济增长速度减缓的主要原因是失业率的提高。并且通过查阅文献等方法发现导致失业率上升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已经跨过"刘易斯拐点",劳动力供给数量下降,而供给质量仍没有得到有效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徐晓薇 《商》2014,(32):215-215
本文从中国人口、经济、工资现状出发,从多个视角分析中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状况。分析结果表明:虽然中国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种种现状表明"刘易斯拐点"正开始显现,但对此问题的正确认识还应考虑以下问题。剩余劳动力的正确定义对于识别"刘易斯拐点"是否到来十分重要;工资上涨并不完全表示为是到达"刘易斯拐点"了。如果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能够实现转变,产业结构能够得到调整,就可以摆脱"刘易斯拐点"。  相似文献   

19.
有专家称中国的“人口红利”阶段已近尾声,农村劳动力“无限供给”的情况在未来几年将会出现转变。据新华社报道,农民工输出大省——河南的劳动力供应总量增速已在不断降低,预计3年后将会“见顶”。愈演愈烈的“民工荒”是否意味着“刘易斯拐点”即将到来?  相似文献   

20.
《商》2015,(13)
近年来,我国"用工荒"的问题逐渐凸显,而这个问题正是刘易斯拐点中所揭示的"人口红利"枯竭的间接反映。根据数据显示,我国贫富收入差距的问题并没有得到实质性改善,并且当前我国经济增长的速度逐步放缓。我国正处于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当前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中等收入陷阱"。针对此问题,政府宏观上如何应对将直接决定着我们能否成功越过中等收入陷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