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广东省近年来一直致力于通过产业转移缩小区际之间的经济差距,但政府层面的产业转移政策必须注重市场规律。以广东省珠三角地区以及东西两翼和粤北地区为例,对产业转移和产业集聚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东西两翼和粤东地区存在着巨大的产业转入的空间,政府部门应建立产业转移的长效机制,促使区域经济早日实现从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区际产业转移与欠发达地区工业化的协调性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推动经济发达地区向经济欠发达地区大规模的产业转移,实现欠发达地区工业化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然而,经济发达地区与经济欠发达地区之间的产业转移远没有达到预想的程度和效果。产业转移与欠发达地区工业化并不必然是同一问题的不同方面。国内区际产业转移与欠发达地区工业化的协调发展,既需要产业转出地的转移推动力,也需要产业转入地的转移拉动力。产业转入地的转移拉动力表现为适合产业生存的产业多样性。  相似文献   

3.
台商投资大陆在当地形成的产业网络是其能够蓬勃发展的重要支撑。台湾制鞋业在广东东莞产业网络的形成,既与其以中小企业为主有关,也与台湾地区政府的政策引导、商誉和信用以及人际关系有关;产业网络的形成有利于台商降低交易成本、分散经营风险、提高生产技术,并保持企业间稳定的关系,保证货源的充足和供货的及时,有利于营运效率和竞争优势的提升。东莞制鞋业由于有着完善的产业网络而仍将保持较强的竞争力,但也应在区域转移的同时积极转向高端发展;中西部地区应以“全产业链”模式吸引台商投资,注重感情招商,实现产业转移从“外生性嵌入型”向“内生性根植型”的模式转变。  相似文献   

4.
在产业转移中,外部"嵌入"产业和地方"根植"产业存在一个契合问题,只有两者之间契合程度比较高,才表明嵌人产业与当地资源和劳动力结合很好,这将有助于产业转移承接地的长期发展.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我们无法选择具有怎样的资源禀赋优势,但是我们可以选择怎样去参与区域间的分工,吸收或转移适宜的产业,在这个过程中,承接地的政府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产业转移中,外部“嵌入”产业和地方“根植”产业存在一个契合问题,只有两者之间契合程度比较高,才表明嵌入产业与当地资源和劳动力结合很好,这将有助于产业转移承接地的长期发展。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我们无法选择具有怎样的资源察赋优势,但是我们可以选择怎样去参与区域间的分工,吸收或转移适宜的产业,在这个过程中,承接地的政府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由于跨国公司的全球运营、国际贸易和社会人际网络,各个区域的地方产业网络被价值链纳入全球经济系统。全球价值链对不同区域产业网络的整合,不仅带来了竞争,更加促进了产业网络间全球性互动。相对地域性互动,全球性的互动是地方产业网络间的一种“弱联系”。它拓宽了地方产业网络学习的界面,为地方产业网络间信息、知识、技术的交流,架起了桥梁,更产生了地方产业网络升级的源源动力。在这种研究视角下,本文从“弱联系优势理论”阐述了全球性互动的含义,探讨了嵌入全球价值链中的地方产业网络间互动对其升级的影响。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以浦东集成电路产业网络为研究对象,阐述了浦东集成电路地方产业网络与美国硅谷、中国台湾新竹等IC地方产业网络间互动对浦东IC地方产业网络升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而由此引发的产业转移已成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趋势。我国珠江三角洲经济圈产业升级转移给其周边区域经济产生辐射与带动效应。作为接近泛珠三角核心的湘南地区,应尽快依据自身基础与条件,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加快产业整合,提升整体竞争力,实现区域经济发展新跨越。  相似文献   

8.
文章首先从产业梯度、产业结构、劳动力就业和区域发展四方面分析了甘肃承接产业转移的现实意义和必要性.通过分析甘肃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发现基础设施落后、产业集群缺乏、劳动力资源水平低、政府行政效率低等因素,严重制约了甘肃承接产业转移的进程.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当前,由于劳动力跨区域流动、产业技术进步、沉没成本和资产专用性、区域生产协作网络以及区域产业发展的路径依赖等的作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具有粘性.因此,落后地区不能静候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来谋求经济发展;若落后地区根据全新技术选择产业,则有可能成功发展经济和实现赶超.  相似文献   

10.
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历程始终伴随着产业区域转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区域转移经历了不同的发展历程,并呈现出一定的空间特征和行业特征。笔者分析表明,现阶段我国主要工业行业由东部向西部地区有了明显的转移趋势,且主要为劳动密集型产业或附加值低的环节。同时通过对东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要素特征、能源现状以及地区政策等方面比较也表明,现阶段产业区域转移具有一定的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11.
区域产业一体化是当前世界各国在经济发展中所面临的普遍现象,产业一体化逐渐成为城市圈经济一体化的核心,也是加快城市圈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各区域只有目标明确、加强协作、积极推进产业一体化的进程,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以及区域经济发展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产业集群理论、产业梯度转移理论以及产业融合理论在区域产业一体化的发展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当下关于区际产业转移的理论研究中,普遍比较忽视农民工主体的利益诉求.事实上,农民工是区际产业转移中一个弱势却又独立的利益主体.区际产业转移在短期对农民工会产生不利影响,但在长期有可能为解决农民工问题提供新的契机.为了促进农民工问题的有效解决,中央政府应在尊重市场主体意愿的前提下,采取一些必要措施来引导东部产业向中西部农民工集中输出地的大中城市转移.  相似文献   

13.
战略性支柱产业视角下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策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旅游业战略性支柱产业地位的确立,将对区域旅游经济发展产生深刻影响。从战略性支柱产业内涵和区域旅游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未来区域旅游经济发展要转变产业功能、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延伸产业链旅游、强化区域和区际旅游经济合作、组建旅游产业集团以及强化旅游管理。  相似文献   

14.
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我国今后一段时期内经济发展的重大任务。经济相对落后但资源丰富的陇南地区.如何抓住产业转移的重大机遇,提高产业转移的对接,通过产业转移提升经济发展动力,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是需要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陇南实际,针对承接产业转移中应关注的问题,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为产业转移对接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5.
基于对区域协调发展内涵的界定,该文分析了产业转移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内生发展机制和外生驱动机制,以及要素流动路径、分工专业化路径、产业集聚路径和空间结构优化路径等四条传导路径。通过机制强化与路径疏通,欠发达地区可使区内要素合理利用,区域自生能力不断提升,区际联系持续加强,空间配置效率有效提高,实现区域发展差距逐步收窄,并最终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安徽省博望产业集群尚处于集群发展的初级阶段,产业集群竞争力存在较多的弱势因素。为了有效进行产业集群治理,提升地区的产业集群竞争力,政府应加强平台建设,集群利益相关者应形成互动,同时应培育区域文化,增强产业集群的根植性。  相似文献   

17.
生产要素流动是区际产业转移的推动器,而此其中资金的流动和投资又是实现产业转移目标和提升产业转移绩效的关键。国内外的成功经验也表明,金融产业转移既是产业转移的重要领域,而且往往又是其中的先行领域,因此现阶段在承接区际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大力发展金融产业、积极构建有效的地方系统性的金融政策体系以及制定和实施有效的金融倾斜政策,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产业转移在国内逐步成为一种很强的经济现象。本文基于国内区际产业转移的文献,对产业转移的内涵、动因、模式、现状和效应进行了综述,以期为研究我国的产业转移现象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自从上个世纪70年代以后,有关产业梯度转移的理论研究逐渐成为一个经济学热点问题.在我国也有相应的学者关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产业转移问题,甘肃省和江苏省的产业转移,将出现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文章基于甘肃省2006-2011年16个工业行业面板数据,利用普通面板回归和空间面板回归方法对甘肃省承接区际产业转移的行业内技术溢出效应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传统面板回归下国内区际产业转移对甘肃省工业行业产生了较为明显的正向技术溢出。竞争效应和自主研发极大地促进了这种溢出,而空间面板所得的回归结果却并不显著。进一步利用多维尺度分析(MDS)证实了甘肃省工业集群布局的不合理性从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区际产业转移在空间范式下的行业内技术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