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丹  曾庆峰 《电子财会》2005,(10):30-32
本文使用软件工程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法UML绘制货币资金内控审计流程图,用一种通用的、通俗的表达方式全面反映被审计单位的货币资金内部控制情况,力图在内部控制风险审计技术和审计方法上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2.
内部控制是效益审计必须关注和评价的要素之一。其重要性表现为,第一,内部控制中的成本控制、风险控制、程序效率和效果控制对被审计项目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有直接重大影响。第二,内部控制是被审计单位管理制度的核心内容之一,而效益审计最终目标是促进被审计单位改进管理、提高效益,所以评价内部控制与发挥效益审计的增值效果密切相关。第三,责任机制是被审计单位接受审计建议,采取改进措施的着力点,而评价内部控制是落实责任机制的必要途径。所以,效益审计必须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进行检查和评价。  相似文献   

3.
内部审计风险是指当反映被审计单位及其经济活动事项的财务会计报告存在重大错报、漏报、或者内部控制制度存在重大漏洞,缺陷或未被有效执行、或者经营管理存在重大舞弊时,内部审计人员经过审计未能发现或未报告,且发表不正确或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在新形势下,应当怎样防范内部审计风险呢?我们认为,应当:  相似文献   

4.
王丽萍 《会计之友》2007,(8Z):48-48
内部审计的工作性质是对被审计单位进行监督和评价,在内部审计活动中与被审计单位的人际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在多年工作中总结出一些与被审计单位搞好人际关系的工作技巧,与大家共勉,以便在工作中趋利避害,更好地完成审计任务.  相似文献   

5.
内部审计工作主要对单位内部的各项经营管理活动及内部控制制度是否适当、合法、有效进行监督和评价。内部审计人员本身处于单位内部,与被审汁单位的领导和人员“低头不见抬头见”,在职务、职称晋升,福利待遇等方面几乎都受到被审计单位的影响。如何在不违背职业道德的前提下建立良好的审汁环境,保质保量地完成各项审计任务,实现既定的审计目标,内部审计人员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本文将UML技术引进采购与付款审计内部控制测试中,基于UML描述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对被审计单位的经营活动、会计活动建立模型,用一种通用的、通俗的表达方式全面反映被审计单位的采购与付款内部控制情况,力图在内部控制测试的审计技术和审计方法上有所创新。一、统一建模语言(  相似文献   

7.
一、扩大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价内容 目前专项资金审计中较少甚至没有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作出评价,即便有也主要是针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而对经营管理活动等其他方面的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价较少。  相似文献   

8.
一、建设项目风险导向审计基本理论审计风险是指内部审计人员未能发现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中存在重大差异或缺陷而做出不恰当审计结论的可能性。审计风险模型为:审计风险=重大差异或缺陷风险×检查风险(一)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内涵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论上是指审计师通过对被审计单位进行风险职业判断,评价被审计单位风险控制,确定剩余风险,执行追加审计程序,从而将剩余风险降低到可接受水平的一种审计方法。  相似文献   

9.
一、风险导向审计概述 (一)风险导向审计的涵义风险导向审计是在账项导向审计和制度基础审计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审计模式,是审计人员在对被审单位的内部控制充分了解和评价的基础上,分析、判断被审单位的风险及其程度,把审计资源集中于高风险的审计领域,针对不同的风险因素状况、程度而采取相应的审计策略,加强对高风险点的实质性测试,将内部审计的剩余风险降至最低水平。  相似文献   

10.
一、引言对内部审计风险的定义目前学术界还没有一致的结论,但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公布的《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中对审计风险的定义以及内部审计的内容,本文将内部审计风险定义为:内部审计风险是指内部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业务过程中,对本单位和所属单位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进行审计后,发表了不恰当的审计结论,从而受到被审计单位及有关负责人指控并遭受某种损失的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11.
里希 《陕西审计》1995,(3):11-11
审计是独立于被审计单位的机构和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收支及其有关的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进行检查、评价、公证的一种监督活动,我国的审计包括三种类型,即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  相似文献   

12.
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表,曾是审计用纸之一。多年的审计工作实践证明,它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近年由于没有“基本情况表”这一审计用纸,一些审计报告中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情况、隶属关系、机构设置、人员编制,相关的内部控制及其执行情况等基本要点和审计评价没有原始资料作为依据。这些数据资料,是审计人员审前调查的必须内容,用一张用纸,可以高度囊括。可以帮助审计人员了解、查询、掌握第一手资料,以便确定审计重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审计实施方案,避免应该审查的内容遗漏。使用“基本情况表”可避免因审计人员的种种原因,导致…  相似文献   

13.
胡业凤 《财会通讯》2004,(11):43-43
1、内部控制符合性测试。首先,通过调查初步了解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设计以及是否得到有效执行,在此基础上,通过执行符合性测试程序取得证实控制风险初步评估水平的充分证据,以便确定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并证明所选审计策略的恰当性。注册会计师应该更多地应用分析性程序,对被审计单位存货的内部控制作出客观评价。评价工作结束后,注册会计师应根据评价结论确定下一步审计的性质和范围,设计和调整对存货进行实质性测试的审计程序。  相似文献   

14.
高校内部审计质量是实现审计目标的保障,加强对审计准备、审计实施、审计终结全过程质量控制,对促进被审计单位目标的实现,树立内部审计权威,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王芳 《审计月刊》2005,(5):53-53
自2004年12月起,国际审计准则第315号《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取代第310号《了解被审计单位》开始生效。此准则为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包括内部控制)以及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应实施的审计程序提供了指导性原则。  相似文献   

16.
内部审计是一项独立、客观的咨询活动,主要用于改善机构的运作并增加其价值。通过引入一种系统的、有条理的方法去评价和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流程的有效性,内部审计可以帮助一个企业实现其目标。在我国,内部审计是指由被审计单位内部机构或人员,对其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以及经营活动的效率、效果等开展的一种评价活动。内部审计是和政府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并列的三种审计类型之一。  相似文献   

17.
赵宾 《审计月刊》2004,(3):44-44
内部审计风险是指被审计单位及其经济活动事项的财务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漏报,内部控制制度存在重大漏洞、缺陷或未被有效执行,内部审计人员经审计未能及时发现,且发表了不正确或不恰当的审计意见或结论的可能性。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重要性在审计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凡 《审计月刊》2006,(4):26-27
一、在制订审计实施方案时,初步确定重要性水平由于“重要性水平的确定及审计风险的评估”是审计实施方案的主要内容之一,那么审计人员在制订审计实施方案时,必须确定重要性水平。在这里,需要注意确定重要性水平及审计风险的评估是各自独立的两个步骤,不能混为一谈。下面分三步来初步确定重要性水平。1、在初步确定重要性水平时,应当利用专业知识和经验综合考虑以下主要因素: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审计目的;信息使者的要求;被审计单位的性质和业务规模;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和业务风险水平;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性质、金额、项目间的相互…  相似文献   

19.
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错弊及违法行为的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独立审计基本准则》规定:增立和健全本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保护本单位的资产安全和完整,保证提交审计的会计资料真实、合法和完整,是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责任;按照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出具审计报告,保证审计报告的真实性、合法性是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我国已颁布和实施的《错误与舞弊具体准则》,其目的也是明确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责任和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一、被审计单位错弊及违法行为的性质1、所谓错误,是会计报表中存在的非故意的错误或漏报,即被审计单位的由于疏忽、误解等原因,在注册会计师所审计的会计报表中产生了错报…  相似文献   

20.
内部审计风险是指当反映被审计单位及其经济活动事项的财务会计报告存在重大错报、漏报、或者内部控制制度存在重大漏洞、缺陷或未被有效执行,或者经营管理存在重大舞弊时,内部审计人员经过审计未能发现或失察,且发表不正确或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造成审计对象和与之相关方面遭受损失或损害。并由此引起审计主体承担这种责任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