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通过分析吉林省县域耕地利用碳排放时空变化、碳排放结构、碳排放空间分布、脱钩效应以及碳排放驱动因素,以期从耕地低碳利用角度,为吉林省农业高质量发展和制定减排政策提供科学参考。[方法]文章运用系数法,计算2000—2020年吉林省47个县域单元的耕地利用碳排放量;采用Tapio脱钩模型,分析耕地利用碳排放与粮食产量之间的脱钩特征;利用空间回归模型,分析耕地利用碳排放的驱动因素。[结果](1)吉林省县域耕地利用碳排放时空变化特征:2000—2016年吉林省耕地利用碳排放量增长,2016—2020年开始缓慢下降;碳排放结构方面,碳排放量从大到小分别是化肥、翻耕、灌溉、农用柴油、农膜和农药;碳排放空间分布呈现西高东低的格局。(2)耕地利用碳排放与粮食生产脱钩特征:呈现强脱钩和弱脱钩特征的县域数量增多,呈现强负脱钩和扩张性负脱钩特征的县域数量减少;吉林省东部地区的县域脱钩特征逐渐优于西部地区,吉林省整体县域的脱钩特征朝着理想状态发展。(3)耕地利用碳排放量驱动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人均农业GDP、农村用电量、农业机械化程度和化肥施用强度因素对耕地利用碳排放量为正向驱动,城镇化率对耕地利用碳排放...  相似文献   

2.
高佳  杨宇 《中国土地科学》2023,37(10):114-123
研究目的:探究东北粮食主产区2010—2020年耕地利用绿色转型的时空格局演变特征和驱动因素,为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耕地保护战略目标提供科学参考。研究方法:熵权法、空间自相关分析和地理探测器。研究结果:(1)2010—2020年研究区耕地利用绿色转型处于中等水平,呈上升趋势,且存在显著的空间异质性,由西北向东南递减;研究期内耕地利用绿色转型指数极差持续扩大;(2)2010—2020年研究区耕地利用绿色转型全局莫兰指数均为正值,空间依赖性及空间溢出效应显著;(3)社会因素、环境因素、农业现代化因素对东北粮食主产区耕地利用绿色转型有显著影响,农业产业发展程度是研究区耕地利用绿色转型的核心驱动因素。研究结论:东北粮食主产区耕地利用绿色转型水平区域差异显著,需制定差异化东北粮食主产区耕地利用绿色转型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构建面向碳中和的土地利用碳排放效率测度评价指标体系,揭示黄河流域土地利用碳排放效率时空格局,为面向碳中和目标的土地利用管制和国土空间优化调控提供实践指导。研究方法:碳收支核算、非期望产出SBM模型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研究结果:(1)黄河流域碳收支时空差异明显,碳汇量相对稳定,净碳排放量呈明显上升态势,这表明区域碳排放压力不断增加;(2)黄河流域土地利用碳排放效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在空间上表现出“东南高、西北低”的特征,中游碳排放效率明显高于上游与下游;(3)碳排放效率空间集聚特征明显,主要包括4种集聚类型,其中低—低集聚和高—低集聚区面积呈扩张态势。研究结论:黄河流域碳收支状况和土地利用碳排放效率区域差异明显,未来应以“碳中和”目标为导向,因地制宜优化国土空间格局,加强土地利用管制,推动流域协同减排和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
我国省域农业隐含碳排放及其驱动因素时空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我国区域农业发展模式由于气候、环境的不同存在较大的差异,而目前针对农业隐含碳的时空动态研究较为缺乏,导致对于区域减排目标的设定缺乏全面的考虑,无法实现农业碳减排的效率性和公平性。因此,有必要分析农业隐含碳排放在不同省域的特征并分析其驱动因素,为制定体现地区间公平性且有效率的碳减排政策提供依据。[方法]文章利用2002年、2007年和2012年3年的投入产出表估算我国各省(市、区)农业隐含碳排放量,根据Kaya恒等关系将其分解为经济规模、经济结构、一般农业技术进步和低碳农业技术进步4类影响因素,并利用LMDI分解分析法对这4类影响因素的驱动力进行了分析。[结果]2002—2012年我国大部分地区农业隐含碳排放量呈上升趋势,空间上呈现从西到东、从南到北逐渐增加的分布规律,经济规模效应在各省份均呈正向驱动,且在经济发展较为迅速、经济增长后劲较强的地区驱动效应逐渐增强;经济结构效应在大部分省份呈负向驱动,且在重型工业的聚集区域负向效应逐渐增强;一般农业技术因素正向驱动区域逐渐扩散,且在农业大省正向驱动效应逐渐增强;低碳农业技术进步因素在东部发达地区负向的驱动效应较强,在西部驱动效应较弱。[结论]在未来的农业减排政策制定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农业生产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西北干旱区农地利用碳排放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响应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试图找出我国西北干旱区农地利用碳排放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以期为制定该地区农地利用碳减排政策提供理论支撑。[方法]测算西北干旱区"九五"至"十二五"期间农地利用的碳排放量,采用"Tapio脱钩"理论探究农地利用碳排放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响应关系,并运用LMDI模型分析了农地利用碳排放的影响因素,继而对农地利用碳排放零增长的时间节点进行了预测。[结果]西北干旱区农地碳排放呈现"快速增长-缓慢增长"两阶段变化特征,其碳排放强度变化轨迹与此基本一致;农地利用碳排放与农业经济增长间响应关系显著,以弱脱钩效应为主;农地利用碳排放的驱动因子中,农业生产效率因素、劳动力因素对农地利用碳减排的成效最为明显,农业产业结构因素对农地利用碳减排略有促进作用,而农业经济发展因素是促进碳排放的主要因素。[结论]西北干旱区有望在2017年实现农地利用碳排放的零增长,虽在短期内可能实现农地利用碳排放的零增长,但农业收入在农户家庭收入中仍占较大比重,农业碳减排压力依然较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河南省农业碳排放进行测算,并分析其时空演化特征与影响因素,可为实现低碳农业发展提供依据。[方法]基于农业生产中翻耕、灌溉、化肥、农药、农膜和农用柴油等6个方面碳源,采用碳转化系数法、标准差、变异系数与探索性空间分析方法 (ESDA)对河南省1993~2015年的农业碳排放及其时空演变进行了分析。运用LMDI模型对河南省农业碳排放影响因素进行分解。[结果]河南省农业碳排放量和排放强度总体上均呈上升趋势,年均增速分别为4.32%和3.72%。河南省农业碳排放量空间分布呈较为明显的集聚特征,主要年份高碳排放区集中于豫东南地区;碳排放强度多为Ⅱ级和Ⅲ级水平,空间分布更为均衡。23年来,河南省各地农业碳排放量和排放强度的相对差异与绝对差异整体上均呈扩大趋势,农业碳排放量的集聚趋势更为明显,高碳排放区域有向豫东南和豫北地区进一步集聚的趋势,农业碳排放强度趋向于均衡化发展。生产效率、劳动力和结构因素对碳排放有抑制作用,而农业经济发展因素对碳排放具有促进作用。[结论]未来河南省还须进一步采取措施,有效实现农业碳减排。  相似文献   

7.
基于县域尺度的湖南省农业碳排放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全球各行业碳排放中,农业碳排放占比很大,对全球气候和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不可忽视,研究农业碳排放对实现农业节能减排有重要意义。方法 文章通过分析从农地利用过程碳排放、水稻种植过程甲烷排放、农地氧化亚氮排放和禽畜养殖过程碳排放四个方面碳源构建了农业碳排放测算清单,采用碳转化系数法测算出湖南省农业碳排放总量,并分析了2007—2017年湖南省农业碳排放的时空特征。结果 2007—2017年湖南省农业碳排放整体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碳排放强度呈下降趋势,74.59%的县域单元的农业碳排放总量为负增长,94.26%的县域单元碳排放强度呈下降态势。湖南省各县(市、区)农业碳排放在空间布局上存在显著同质性,11年各县(市、区)空间均质性呈增强之势,空间异质性呈减弱之势。结论 对湖南省县域尺度农业碳排放不同维度时序特征的分析,有利于依此总结湖南省碳排放变化规律,预测未来农业碳排放走向,对县域农业碳排放空间布局研究有助于各地因地制宜,推行有差别的农业碳减排举措。  相似文献   

8.
[目的]推动农业碳减排既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一环。[方法]文章基于三大类碳源测算2005—2020年四川省农业碳排放量,进一步分析其时空特征与动态演变趋势,理清地区差异;构建面板Tobit模型从经济和社会两个层面探讨其影响因素并通过相对重要性分析诠释不同因素的贡献程度。[结果](1)四川省农业碳排放量呈现波动下降趋势,其时间演变轨迹可大致归为“波动下降、持续上升、快速下降、回升”等4个阶段,农业碳排放强度逐年递减;(2)各市州农业碳排放量呈现出明显的“四周高、中间低”的空间分布特征;(3)全省、川西地区、成都平原地区、川东地区农业碳排放强度均呈现递减态势,空间差异缩小,但各自存在一定区别;(4)农业发展水平与农业碳排放呈“倒U型”关系,农业产业结构、产业集聚水平、城镇化水平、农地规模经营对农业碳排放均具有正向影响,机械化水平、农业财政支持则表现出负向影响;(5)相较于经济层面,社会层面因素对农业碳排放的贡献程度更大,其中机械化水平、农业财政支持、农业产业结构和城镇化水平的贡献程度依次居于前四,其解释力合计达到了80.016%。[结论]研究四川省农业碳排...  相似文献   

9.
土地利用隐性转型与土地利用碳排放空间关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目的:探究土地利用隐性转型和土地利用碳排放的空间关联及其分异特征,助推土地利用低碳减排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方法:土地利用隐性形态评价模型、土地利用碳排放强度测算模型、核密度估计和双变量空间自相关。研究结果:(1)我国土地利用隐性形态水平持续升高并呈现由单核集聚式向双核均衡式空间格局演变趋势;(2)我国土地利用碳排放强度持续增长并呈现“点状、团状、面状”的空间格局演变趋势;(3)土地利用隐性形态高阶转型与土地利用碳排放具有显著空间正相关关系,土地利用产出和土地利用强度与土地利用碳排放强度的空间正相关关系强于土地利用投入和土地产权变化;(4)土地利用隐性形态及其不同维度与土地利用碳排放强度的局域空间格局呈现“高—高集聚和低—高集聚区连片分布、低—低集聚区分散分布”特征。研究结论:应依据土地利用隐性转型与土地利用碳排放的空间关联格局,因地制宜调控土地利用转型以实现经济增长与低碳减排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Kaya恒等式的基础上采用改进的Divisia指数分解法,将农业碳排放增长驱动因素分解为理论碳排放增加量和理论碳排放减少量两类因素五大效应。分析了中国2002—2014年31个省份农业碳排放增长驱动及减排退耦特征。研究发现:(1)农业经济增长是引起中国农业碳排放变化以及导致区域显著差异的主导原因,且五大驱动效应间存在着农村生活水平效应农业碳排放强度效应城镇化进程效应一般农业技术进步效应人口规模效应的大小关系;(2)从省域差异来看,内蒙古、黑龙江、湖南、辽宁及湖北等省份农业碳排放理论增加量主导着实际农业碳排放,农村生活水平、低碳农业技术水平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导致农业碳排放增长地区差异较大的重要推手;(3)2002—2014年,农业碳减排退耦指数均为正,除2007年和2008年外,其余年份退耦指数均小于1,中国农业碳减排长期处于弱退耦,减排有效性亟需进一步提高,农业碳吸收潜力有待挖掘。  相似文献   

11.
建国后,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人民内部矛盾的根源性特征由于利益主体和具体的利益内容不同而反映出不同的时代特征,而党的领导人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为指导,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对人民内部矛盾根源性问题的解决也反映了党执政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执政能力的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12.
效率与公平历来都是经济学界争论最多的问题,本文从区域开发中的效率与公平的内涵和关系入手,从理论、实践和社会主义本质等方面论述了西部开发应遵循“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相似文献   

13.
近年宅基地使用权转让合同效力纠纷案件大量发生,其中不乏当事人"恶意"起诉的案件。但因宅基地使用权制度规定与法院对宅基地相关法条强制性规定分类的不同理解,导致案例判决结果差异较大。对比学说且结合实际案例,提出将公法权益与私法权益的对比权衡作为强制性规定分类的主要标准,赋予法官在此类案件中的自由裁量权,即依据实际情况认定转让合同效力。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我国对外贸易的增长,港口在促进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有统计显示,我国近90%的对外贸易是通过海运实现的,航海业的快速发展使港口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更加重要。而港口对腹地有吸引和辐射作用,腹地的发展又是港口发展的动力来源,为了实现"港城互动,港城共荣"的目标,因此探讨港口与腹地的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农七师位于新疆天山北坡综合经济带,怎样在西部大开发中实现二次创业,壮大农场、企业,富裕职工呢?一、机遇和面临的主要问题党中央、国务院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是农七师千年难得的历史性机遇。从国际上看,美国西部开发、巴西亚马逊地区开发、日本北部地区开发、前苏联西伯利亚地区开发、意大利南部地区开发都取得了显著成效,极大地推动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从根本上改变了该地区的面貌。回顾农七师1950年以来的屯垦戍边创业史,军垦儿女在千古荒原上,开拓了一片片绿洲,创办了一座座工厂,建起了一幢幢商厦、学校、医院,兴建了奎屯新城。特…  相似文献   

16.
初探三峡水库湿地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三峡水库建成后,将成为我国最大的人工湿地,库长约650km,平均水面宽1 500m,具有脆弱性、不稳定性及其多功能性的特征;分析了三峡水库湿地面临的3个问题:水污染现状及新污染问题的预测、泥沙淤积及其发展态势、生物多样性危机及其增多的趋势;提出了保证三峡水库湿地可持续利用的措施:制定三峡湿地地方性保护法、建立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加强三峡湿地重要性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保护意识及搞好长江上游生态恢复重建等。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的20多年,我国农业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特别是党中央国务院为适应农业发展的需要,不断调整农业的各项配套政策,从而有力的推动了我国农业的发展.作为推动农业前进的重要措施之一--农业投资体制的改革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现行的农业投资体制在某些方面显然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改革已经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8.
北方部分小麦品质特性与面条品质评分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小麦籽粒物理性状与出粉率的关系、小麦粉成分与面条评分的关系、小麦粉的流变特性与面条评分的关系、小麦粉淀粉特性指标与面条评分的关系4个方面,对影响面条食用品质的相关性因素进行探讨;通过研究,发现蛋白质和淀粉共同影响面条食用品质,不是其中之一;在14个小麦品种中以郑麦98、济南20、豫农9676、周麦12、白硬冬1号制作面条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试论贫困地区农民采用科学技术的心理特点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从搞好农业推广的角度出发,阐明了分析农民采用科学技术心理特点的紧迫性和必要性;论述了当前我国贫困地区农民采用科学技术的心理筘特点;进而提出了促使其采用科学技术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从主要利益相关者看国有林场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有林场改革发展中,从主要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分析在改革推进过程中所遇到的动力和阻力因素,从而完善动力机制构建;同时也利用博弈理论的研究方法,分析国有林场改革主要利益相关者之间利益的博弈关系,并根据Nash均衡策略的最优解,给出了国有林场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