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徐欣 《南方经济》2018,37(12):40-56
在市场流动性不足的前提下,建立资金融通的金融网络结构可以降低个体机构的破产概率,但转移的风险会通过网络节点之间的关联度和正反馈效应实现交叉传染,从而增加整个市场奔溃的概率。文章通过DCC-MGARCH模型和无向有权型网络阐释了包括银行、证券、保险和多元金融机构在内的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的时变机制。实证结果表明金融机构的动态关联能够较好解释系统性风险的波动性,且我国的金融市场符合无标度网络的风险传染特征。其中,银行部门的市场中介地位不断强化,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联系日益紧密,新型金融机构的发展潜力巨大。因此在系统性风险的监管中应强调关联度指标的重要性和金融机构的网络属性,构建具有风险包容性的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2.
3.
金融去杠杆是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键领域的核心工作之一,是规范金融机构经营发展、防范化解系统性风险的重要举措。合理测度和评价金融去杠杆的成效,是进一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对于金融去杠杆成效的评价,主要是从上市银行业机构系统性风险传染的变化角度开展。通过上市银行股票价格数据和基于分位数回归的CoVaR方法,测度单家机构系统性风险的边际贡献情况,并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前后的风险溢出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商业银行发生系统性风险的概率,其中股份制银行和地方中小法人银行的风险溢出程度下降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亚洲主要国家股市与美国股市的日交易数据,对美国次贷危机影响亚洲主要国家股市的动态传染机制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美国次贷危机期间亚洲各国股市与美国股市的相关系数均显著高于次贷危机前与次贷危机后,股市成为美国次贷危机重要的传染机制;各国股市与美国股市动态相关系数存在结构性断点,但是没有足够证据表明相关系数存在趋势性漂移,即动态相关系数存在均值回归现象(mean-reversion);各国股市与美国股市均为正相关,但是在相关程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各国股市与美国股市动态相关系数均存在着显著的时变性,这为资产管理公司实行积极管理策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SIR和SIS组合模型分析金融市场间风险交叉传染状态,得出风险是否蔓延的阈值R0,分析平衡点的稳定性,由此给出金融风险防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国内外黄金市场风险传染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奉刚  王芙蓉 《山东经济》2009,25(2):97-101
以国际黄金市场上具有代表性的伦敦黄金现货价格和我国上海黄金交易所的黄金现货价格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多元GARCH模型对国内外黄金市场的风险传染机制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伦敦黄金市场对我国黄金市场存在单方向的均值溢出效应;从波动溢出效应来看,伦敦黄金市场对我国黄金市场的风险传染强于我国黄金市场对伦敦黄金市场的风险传染,存在着风险传染的非对称性。  相似文献   

7.
从风险累积效应和风险传染效应两个视角揭示跨境资本流动对银行风险的影响机理,并基于2000年第一季度至2020年第四季度时间序列数据进行经验检验,结果表明:跨境资本流动、跨境资本流入、跨境资本流出均显著增加了银行风险,且三者对银行风险的影响均存在显著的风险累积效应;跨境资本流动、跨境资本流入、跨境资本流出均通过影响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同比增速、金融机构外币各项贷款余额同比增速、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同比增速以及境内住户中长期消费贷款同比增速等信贷渠道显著提高银行风险承担水平,实现银行风险累积,从而增加银行风险;跨境资本流动、跨境资本流入、跨境资本流出均显著提高了股票价格、房地产价格和实际汇率的波动水平,且跨境资本流动通过股票市场、房地产市场和汇率市场将波动水平传染至银行系统,增加了银行风险,股票市场、房地产市场和汇率市场更是强化了这种传染效应。  相似文献   

8.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情势下,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我国经济恢复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其中,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监管者的重要任务,而银行风险是金融体系的内生性风险,给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防范带来最直接的挑战,因此要把银行风险放在重中之重。通过分析近几年来银行风险与系统性金融风险关系的国外研究现状,分别从银行风险的影响因素、银行风险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机制、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防控三方面进行研究综述。具体而言,首先从银行资本、银行竞争、银行流动性、银行网络等四个方面阐述银行风险的影响因素;其次从风险传染机制方面详细分析银行风险是如何引起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最后,根据上述两大部分对系统性金融风险防控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融合EVT-Copula模型和CoVaR模型的分析特点,构建了EVT-Copula-CoVaR模型,研究了美国股票市场的风险溢出效应,结果发现美国股票市场对英国、法国、日本、中国香港及中国股票市场均存在显著的风险溢出效应,平均风险溢出强度为56%,对中国上证指数的风险溢出强度最弱,但也高达33%。模型诊断和后验测试表明,该模型方法可以有效地对单个金融机构(或金融市场)的风险溢出进行衡量,有利于金融监管当局及时跟踪系统性风险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宁波经济》2009,(5):33-34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已经冲击到宁波的实体经济,全球经济出现的下行趋势必然会对宁波经济造成影响。当前全球投资者和消费者的信心已十分脆弱,一旦某个国家实施了贸易保护主义,其他国家当然会猜测后续的保护措施是什么,未来的影响会有多大,产生的冲击会有多严重等等。这种心理预期一经“传染”,会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对全球经济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害,对此,我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1.
文章在对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风险及影响因素进行微观分析的基础上,利用中国2008~2017年上市公司跨国并购的样本,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和倍差法检验了跨国并购对企业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实施跨国并购会显著增加并购企业的风险,尤其在国家风险较高、制度水平较低、文化距离较远的东道国进行的跨国并购,以及在服务业、战略资产行业和跨行...  相似文献   

12.
流动性风险与资产定价:来自中国股市的证据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孔东民 《南方经济》2006,2(3):91-107
LCAPM(基于流动性风险的CAPM模型)是Acharya和Pedersen(2005,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提出的.它将流动性风险可能影响资产价格的多种方式纳入一个统一的框架。本文利用LCAPM对中国股市进行检验.在该模型中,证券的收益依赖于它的期望流动性及其与收益(包括个股与市场收益)之间的协方差。检验结果发现,我国股市的风险升水在大盘升降区间体现了不同的特征:无论在总区间还是分时段,LCAPM都能更好的拟合资产收益;在控制公司规模之后,效果依然稳健。这说明流动性在我国股市的资产定价上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刘春  孙亮 《南方经济》2012,30(1):3-16
以三鹿事件所引发的乳业危机为背景,本文考察了我国资本市场中的信息传染效应在不同公司间横截面上差异的原因。研究发现,宏观层面的法律保护和微观层面的公司信息环境都与毒奶粉事件的信息传染效应显著负相关。进一步的研究还表明,宏观层面的法律保护和微观层面的公司信息环境对信息传染效应的影响存在着互补关系。这意味着,要提高我国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就必须同时改善宏观层面的投资者法律保护制度和微观层面的公司信息环境。  相似文献   

14.
由于绿色信贷在我国尚处发展初期,现有文献大多集中于定性的文字描述制约我国绿色信贷发展的因素以及相应的改进建议,而缺乏定量的计量研究。因此,不能逐步的有重点的进行政策完善。而本文从绿色信贷业务开展者的角度出发,纳入影响绿色信贷的诸多因素,借助计量经济学中的Logit模型对《绿色信贷影响因素调查问卷》的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了影响绿色信贷业务开展倾向的因素及其影响程度。并基于上述发现提出了完善绿色信贷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非传统的系统性风险短期内无法预期,往往以突发事件的形式爆发.本文首先理论分析了突发事件与资本市场制度的不完善对系统性风险非对称演化过程的影响机制,然后运用滤波技术与MSDR模型将突发事件分析融合到区制转移过程,对时间维度的系统性风险进行结构性转变测度与典型区制断点识别,刻画了系统性风险积聚与释放的循环特征与阶段性的动态...  相似文献   

16.
李程  刘涵 《上海经济》1990,(收录汇总):56-76
本文以政府部门为切入点,从理论和实证上分析政府债务对于宏观经济部门的影响。根据不同的金融工具构建分部门资产负债表关联矩阵,并运用未定权益分析(CCA)模型测度2007—2019年间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模拟了政府部门在遭受债务违约情况下各部门系统性金融风险传染过程,研究结果表明:(1)考虑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后,政府部门的实际宏观杠杆率正在加速攀升;(2)政府部门隐性债务掩盖了部门内部系统性风险的实际积累水平,存在约1~2年的时滞效应;(3)政府部门债务违约后,金融部门遭受的损失最大;但考虑隐性债务后,非金融企业部门遭受的损失最为严重且形成的系统性风险停留时间更长,化解难度更大,对经济体的损害更深。因此要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控制在合理区间,更注重杠杆监管的长期性,处理好经济部门间的债务转化关系,为地方政府有效控制风险留出空间。  相似文献   

17.
严兵  齐凡 《世界经济研究》2024,(3):107-119+137
文章基于2007~2020年上市公司年报数据,通过文本分析构建企业层面的贸易政策不确定性感知指数,从微观层面揭示了不同企业在感知到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后作出的异质化研发决策。论文发现,感知到贸易环境中不确定性的上升会促使企业提升研发强度,这一效果主要体现在高科技行业。其中,企业去金融化与争取政府补贴是最主要的影响机制,为了获取税收优惠而人为调整会计科目造成的研发强度提升并不能形成真正的研发成果,因而不利于企业抵抗风险能力的提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发现,受美国对华关税加征的影响,中国高新技术上市企业研发强度显著提升,受影响企业正在努力开拓自主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18.
文章利用2007-2017年我国93家区域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并结合省级宏观经济数据和地方官员变更数据,实证考察了中国地方官员变更引起的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区域商业银行风险的重要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地方官员变更引起的政策不确定性增大了区域商业银行风险;(2)地方官员变更引起的政策不确定性,通过提高银行的资产收益率降低了商业银行风险;而不确定性时期的财政扩张,通过降低银行资产收益率增大了商业银行风险;并且财政扩张的负面影响大于政策不确定性的正面影响;(3)各省的市委书记发生职位更替引起的政策不确定性对区域商业银行风险的影响更大。文章研究为新时代背景下的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以及财政体制与金融体制之间的联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