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推动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国防科技工业产业集聚发展在推动军民两用知识创造和技术溢出、吸引军民高端要素集聚及聚合区域创新动力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梳理我国国防科技工业产业集聚发展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基于“空间—政策—技术—产业”4个维度分析国防科技工业产业集聚内在机理,提出完善基于系统耦合的国防科技工业产业集聚政策制度体系,构建基于区位优势的军民资源开放共享平台,形成基于完整价值链的国防科技工业产业集聚形态以及构建基于军民协同创新的区域创新网络等国防科技工业产业集聚发展的主要路径,为推动国防科技工业产业集聚发展,建设中国特色先进国防工业体系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
吕超 《经济师》2008,(1):223-224
质量是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根本.而国防科技工业自主制造能力是军工产品质量的保障。首先,对我国国防科技工业自主制造能力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其次,对新时期国防科技工业自主制造能力的需求进行分析,明确了提高自主制造能力的必要性;最后,从技术能力建设和生产机制建设两个层面,提出国防科技工业自主制造能力的开发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3.
吕超 《经济师》2007,(10):19-20
当前,军工战略高技术日益成为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自主创新能力也成为增强国防科技工业核心竞争力的"生命线"。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国防科技工业自主创新能力整合是国防科技工业自主创新系统进一步发展的内在要求,处在高速成长阶段的国防科技工业自主创新系统要从整体出发,更加强化横向联系,重视与其他创新系统的横向协作与整合,共同发展。对国防科技工业自主创新能力整合内涵、特征以及整合过程等基本问题展开系统而深入的分析,有利于更好地把握国防科技工业自主创新能力整合的实质,并从操作层面上展开行动。  相似文献   

4.
中国工业产业发展中知识溢出效应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全国及分区域工业产业发展中知识溢出效应的实证研究表明,在考察期中工业产业间发展均存在显著的MAR溢出效应,均不存在Porter溢出效应;随着经济的发展,Jacobs溢出效应与工业产业关联度相关,高产业关联度行业中,Jacobs溢出正向效应十分明显。因此,政府制定工业产业政策时,应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基础,各区域的政策侧重点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5.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与国防科技工业领域产品研发制造密切相关,具有重要的军民融合发展前景。从技术层面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是统筹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进行国防科技工业动员准备的有效举措。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融合如何体现?怎样衡量?从哪些方面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融合与发展?针对这些问题,从产业融合与技术融合的关系出发,探讨了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融合的驱动因素及衡量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6.
周疆 《经贸实践》2006,(8):55-57
从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趋势看,军民技术日趋融合,高新技术两用化的特征越来越明显。建立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创新体制已成为世界上主要国家共同的政策取向。加强国防科技与工业经济的结合,着力提升军民结合高技术产业发展能力,是推动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国家有关部门高度关注以浙江为代表的民营经济的发展,积极研究寻找国防科技和民用科技互通、互补、互动的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新亚欧大陆桥(新疆段)沿线区域工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志刚 《经济地理》1999,19(6):67-70
新亚欧大陆桥( 新疆段) 沿线区域是新疆经济发展较快的开放区域,也是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已经初步形成较为完善的工业结构体系。本文从沿线区域的工业的现状特点出发,分析了区域的主导产业,阐述了工业的发展方向,并指出了工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国防科技工业是国家的支柱产业。国防科技工业的健康发展,是实现富国强军的根本保证。中国国防科技工业正处在改革的关键期,因此需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促进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成功经验。从分析比较俄罗斯、日本两国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模式出发提出促进中国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已逐步形成以高新技术和先进装备制造为主的产业体系,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和先进制造业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物质技术基础。充分利用国防科技工业的技术、人才和资本优势,加快发展军民结合产业,不仅有利于我省加速集聚科技人才和创新资源,构筑科技创新体系,创造新的投资热点和新型业态,更有利于加快推动经济发展动力由依赖资源消耗转为科技和创新驱动,有效促进工业强省建设。  相似文献   

10.
国防科技工业军民两用技术市场化开拓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防科技工业军民两用技术市场化是加速军民两用科技成果转化的必要前提。分析了国防科技工业军民两用技术市场化的运行机理,在此基础上,对新时期我国国防科技工业的军民两用技术的创新体系建设、市场平台建设以及市场化评估体系建设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1.
"十一五"期间,国防科技工业实施转型升级战略是推动国防科技工业科学发展的要求,是国家发展战略、国防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防科技工业转型升级的实质是政府主导的国防科技工业制度变迁的过程,国防科技工业转型升级战略的实施要求经济调控方式从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转变,管理模式从部门管理向行业管理转变,调控手段从行政手段向经济、法律手段为主转变.  相似文献   

12.
在军民融合背景下,军事高科技在民用领域内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军事技术“嫁接”到民用领域,使民品得以跨越式发展,军事技术溢出对民用领域的深远影响受到广泛关注。运用新经济增长理论及新经济地理理论,将军事技术溢出与产业集聚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研究放在同一个框架下,探讨国防科技工业通过军事技术溢出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逻辑及机理,并辅以中国案例进行阐释。通过分析可知,在中国某些区域内可以通过军事技术溢出效应促进经济增长,而实现该目标的关键在于满足军事技术溢出的前提条件及具备通畅的军事技术溢出渠道。  相似文献   

13.
国防科技工业是事关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性产业。增强国防科技工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既是当前武器装备建设发展的现实需要,更是确保国防科技工业成为名副其实战略性产业的客观要求。立足当前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建设发展的现状,着眼我国国防科技工业面临的形势与任务,本文分别从加强原始创新、推进集成创新、加大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三个方面,论述了我国国防科技工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方略。  相似文献   

14.
基于国际产能合作和工业绿色转型的内涵,从对外直接投资、出口贸易及对外工程承包方面分析了国际产能合作对工业绿色转型的作用机制,构建了工业绿色转型指数,测度了中国各省份的工业绿色转型程度,并运用固定效应回归和面板门槛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中国各省份工业绿色转型程度差异较大,整体水平较低;对外工程承包和出口贸易对工业绿色转型总体有阻碍作用,不同区域有所差异;对外直接投资整体上可以促进东、中、西部地区的工业绿色转型,与研发水平、人力资本呈明显的互补关系,与人均GDP、技术差距呈替代关系,不同区域吸收对外直接投资溢出效应的能力存在差异,只有当各地区跨过经济发展水平、研发水平、人力资本、技术差距门槛时,对外直接投资才会显著地促进中国工业绿色转型。在此基础上,基于国际产能合作的视角,提出了促进中国工业绿色转型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结合国防科技工业和国防科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管理的特点,从建设地点、设备方案、工程方案、建设周期等主要方面分析国防科技工业固定资产项目可行性论证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国防科技工业组织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国防科技工业技术创新存在的组织壁垒问题,分析了产生这种组织壁垒的制度因素、体制因素、利益因素等,并从国家宏观管理、企业参与和引进市场机制等方面,探讨了解决组织壁垒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从创新资源、创新主体、创新活动关键环节及各创新要素之间的联系等方面,系统分析国防科技工业自主创新能力体系的组成,构建了我国国防科技工业自主创新能力体系模型,系统阐述了国防科技工业自主创新能力体系框架的结构与要素之间的作用形式。对于丰富和完善国防科技工业自主创新能力体系、提高国防科技工业自主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自主创新是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灵魂,但发现和创新不可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自主创新需要坚实基础,这个坚实基础就是国防科技专用性人力资本的投资水平.然而,由于专用性投资固有的“套牢”和“敲竹杠”问题,员工一般自发进行专用性人力资本投资量总是不足,这一点可以从相对较高的国防科技人才流动率上窥豹一斑.文章通过构建国防科技专用性人力资本投资的“囚徒困境”模型,说明了国防科技专用性人力资本自主性投资不足的现状,并针对此现状,分析了非正式制度的基本功能,剖析了非正式制度对于国防科技专用性人力资本投资的激励机理,最终得出结论:在国防科技工业组织内,构建积极向上的合作性的非正式制度,不失为激励理性的国防科技人员积极投身于自身专用性人力资本的一个好办法.  相似文献   

19.
文章阐述了军民融合发展的重要性和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现状,针对当前我国军民融合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促进我国国防科技工业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随着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不断推进,国防科技工业协同创新成为国防科技军民融合发展的必然趋势。构建适应国防科技工业协同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既是先进国防科技工业建设的重点任务,也是推进国防科技工业协同创新的重要保证。当前,我国国防科技工业人才培养在教育教学体系、学科专业体系、产学研用对接机制和资源共享机制等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必须把培养一大批国防科技创新人才摆在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战略位置,构建以国防科工教育教学体系、国防特色学科体系和协同创新科研支撑体系为基础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完善顶层设计、激励机制、评估体系及配套措施,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效益,为推动国防科技工业创新发展提供持续的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