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后现代主义是一股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盛行于20世纪80年代,至今仍然有着广泛影响的西方思潮。思考后现代主义的发展观,有助于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克服西方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弊端和失误。文章从经济、文化、政治和人的发展四个角度去解读后现代主义发展观,以期使我们能从一个新的视角、思路和方式去思考和解决中国现代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从后现代主义视角看21世纪的营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鹏 《经济师》2005,(7):170-170,172
“后现代主义”是法国现代哲学的一个流派,越来越多的领域已引入这一哲学思想,西方经济和营销领域也开始研究经济及消费生活中的后现代现象。文章首先介绍了后现代主义思想,接着在分析后现代主义对消费文化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新世纪企业应采取的新营销战略。  相似文献   

3.
李扬 《开放时代》2002,(6):128-132
在后现代主义进入中国的过程中,依然带上了“中国式”的阴影:在西方具有多维指向的“后现代主义”,在中国仅被幻化为“怎么都行”,他们置西方后现代主义大师们笔下的批判理论于不顾,陷入了欲望的狂欢。批判性的匮乏成为中国后现代主义理论发展的一个死结,从而使这一思潮在中国陷入了“合法化”危机。  相似文献   

4.
后现代主义是西方工业化、现代化进程的产物,它的重要意义之一在于对后起市场化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具有处理好经济与生态关系、规避生态环境风险的积极借鉴意义。本文主要涉及:(1)问题的提出;(2)后现代主义的生态价值取向;(3)后现代主义的生态经济学诉求;(4)后现代主义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5.
关于后现代主义的再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后现代主义的兴起源于本世纪50年代以来西方思想家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文化状况的不同体认,它代表了一种超越现代主义的情绪,就其基本特征而言,界定明确的后现代主义并不存在,所谓后现代主义就是众所纷纭的后现代话语,而一种趋向统一的话语不能被称为后现代话语;后现代主义的意义并不在于它和现代主义的对立,而是在于它反映了现代主义的内在悖论,并旨在重释现代性,因此,所谓破坏性的后现代主义和建设性的后现代主义的划分是不可取的;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知识态度值得赞赏,作为一种边缘话语也有发人深思之处,但这种知识态度和边缘话语预设了或者说逻辑地导向一个后现代的世界图景,这种世界图景是支离破碎、晦暗不明的,因此可以说,后现代主义看出了当代西方社会的“病症”,却开错了“药方”;后现代主义对当代中国的启示性在于,我们应立足于中国文化传统的文本,立足于中国文化现代化历史进程的文本,阐明属于中国文化的“问题意识”,从而推进中国文化观念的革故鼎新。  相似文献   

6.
法国思想家利奥塔于今年4月在巴黎病逝。利奥塔可以说是当今作为西方显学的后现代理论的领导者。他的异质声音,对西方的科学理性传统提出怀疑。 当然,我们也应看到,尽管后现代主义对我们避免理性主义的片面发展,防止重蹈西方现代化的覆辙有警示作用,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东西方在发展阶段上存在着巨大的历史落差,我们应防止文化保守主义利用后现代主义反现代化的历史错位现象出现。 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对当代大师利奥塔的怀念。我们“怀念他的反讽精神。他帮助了我们大家去思考时代问题。现在,他走了,我们得自己去承担此任”。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一些现代艺术家正在忙于使自己的艺术快速"现代化"、"国际化"追随西方文化节拍邯郸学步时却忽视了西方现代、后现代主义的本质,更忽视了艺术要创造和谐精神家园的伟大使命。  相似文献   

8.
连接经验与理论:建立中国的现代学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突出经验与理论连接问题,由此回顾西方现代主义下的一些无视经验证据的偏激理论倾向,特别是近年的美国新保守主义国家意识形态化下的原教旨市场主义以及其高度形式化的新古典经济学。它们掩盖了西方本身实践历史中的经验背景。新近的后现代主义思潮则从现代主义绝对真理信念的极端走到了怀疑一切经验证据的极端。文章强调,学术研究首先要摆脱意识形态,认识到人文社会科学不可能具有数学和物理学那样的普适和绝对理论。要建立既是中国的也是现代的学术,应该推进中国长期以来在认识论上紧密连接经验与概念的传统,从中国的实践历史中提炼分析概念,摆脱现代主义(以及后现代主义)的偏激认识论,并同时吸纳西方的实践历史所包含的真实现代性。  相似文献   

9.
作者探讨了西方后现代思潮与当代中国文化相遇后出现的几个问题,并从以下层面展开论述:一、后现代思潮的性质和特征;二、后现代基本理论问题;三、后现代主义在中国的发生及含义;四、后现代思潮与中国的现代化;五、中国知识分子的角色定位.;作者强调,西方后现代主义诚然可以作为学术研究的对象,但决不可以作为安身立命,为人为学的指导.  相似文献   

10.
目前,西方的部分经济学家开始利用后现代主义对经济人假设进行批判。这些批判分为三个向度:解构性后现代主义、后现代女性主义和建设性后现代主义。但是,在针对经济人假设提出替代性的建议时,却面临着坚持理论人本主义与放弃主体性,把经济体系看成一系列没有主体的过程之间的两难选择。多互决定的本体论和切入点的认识论可以化解这个困境,即降低经济人假设在整个经济学理论体系中的位置,不再把它作为根基或逻辑支撑点,而只是作为构建经济理论的一个切入点。  相似文献   

11.
王维杰 《经济师》2011,(5):106-108
后现代主义是西方现代资本主义的一种文化现象和一种思潮,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后现代主义思潮登陆我国,并向思想、文化等各个领域迅速扩展、蔓延,正在而且日益严重地影响着当代中国大学生的精神结构、思想方式和生活方式。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带有了一系列后现代特征。如何正确理解和看待这一思潮,如何应对这一思潮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我们思想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必须解决和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2.
在西方现代绘画诸流派纷繁多变的艺术实践中,绘画作品被艺术家从立体及透视表象的纠缠中分割出来。现代艺术家们不再是去描绘一个已被理解的世界,而是寻求自己的绘画语言去从事世界的理解。现代绘画语言作为纯粹的艺术手段发展到对自身的觉察和审视,绘画语言的自觉是西方现代绘画诸流派发展的共同特征,同时也是后现代主义时期新绘画得以绝境逢生和发展的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13.
编读往来     
我希望《开放时代》要更加开放,其中一点就是社会开放。社会开放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第二是思想开放。现在西方的思想多得不得了,在兼收并蓄这一点上,我们已经做到了,但我们不能对半平分,总得有一个主流思想。我觉得我们与西方的一个最大差别是启蒙思想。我们现在要做的是把西方的启蒙思想学透,不是去学什么后现代主义,我还看不出天下已由现代转向后现代这样一个趋势,我觉得现在占世界主流地  相似文献   

14.
处于世纪之交的中国现代化进程,正经历着空前剧烈的社会与文化转型,而作为前现代思想资料的儒学和西方后现代主义哲学虽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决不能成为现代化的理论基础和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15.
宁静  叶倩  赵伯飞 《经济师》2011,(10):12-13
后现代主义西方文学在以存在主义哲学、解构主义哲学为代表的后现代哲学思潮的影响下,呈现出与传统文学迥异的美学走向,即对现实主义的复归、对人文关怀的复归、审美标准、审美价值、审美体验的多元化、文学作品的商品化、大众化、通俗化。  相似文献   

16.
通过解析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展现了马克思对现代性的批判;并从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和后现代主义者的角度阐述了马克思对现代性批判的两个层面的重要性,试图从中借鉴某些合理因素;提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些问题并给出建议,希望最大程度地推进中国的现代性建构。  相似文献   

17.
发端于西方的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随着全球化进程转到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后发展中国家,对其进行的理论反思已经融化在许多思想和学科以及文化讨论的潜在视域之中。对于日益融入全球化系统的中国文化而言,现代性仍然是“未竞的事业”。在后现代主义的现代性批判视域中观照中国文化现代性建设是面向世界的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后现代主义作为西方理论思潮的先锋派极大地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高度关注。文章在阐释后现代主义基本观点和特征的基础上,重点剖析了具有方法论的后现代主义在公共管理研究中的话语框架和分析模式之优势。作为一种全新的反思研究范式,后现代将公共管理活动定性为一种话语体系和发展模式,通过真实、坦白和真诚的对话和沟通,以消解传统公共管理的思维禁锢和理解障碍,达到反抗等级制度、反对权威话语、释放民主价值和超越僵化理性之目标,从而为公共管理的多元发展提供新的范畴、理论和机理。并在此基础上将后现代分析框架与我国公共管理改革实践相对接,令其在公共治理现代化进程推进、行政改革模式选择、公共决策的民主参与机制打造、领导力的变革以及行政文化重塑等诸多方面予以引领。  相似文献   

19.
后现代主义小说突破了传统小说创作的限制,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后现代主义小说的表征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隐喻来实现的。巴塞尔姆《玻璃山》通过隐喻手法的运用,揭示后现代主义小说文本中的表征及其隐喻意义,实现了对文学传统的解构与颠覆,让读者领悟到文学隐喻的真正含义,从而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后现代主义小说的深刻主题和内涵。  相似文献   

20.
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研究的新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战之后,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研究存在多种理论取向和发展方向。除了欧内斯特.曼德尔、J.B.福斯特等人坚持经典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传统的取向之外,另有三种重要取向也值得关注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非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融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后现代主义阐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泛经济学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