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中型工业企业是江苏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和中坚力量。近年来,江苏大中型工业企业虽然技术创新意识和技术创新能力有所增强,但与国内先进省份及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在技术创新组织及人力、经费投入、新产品研发及销售、发明专利拥有数、创新模式等方面都有较大差距。为此,应尽快建立大中型企业研发中心和技术创新资金筹措机制,有选择地走合作技术创新之路,加大R&D经费投入力度和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二次创新力度。  相似文献   

2.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如何度量我国技术创新程度,尤其是产业技术创新程度,对我国创新机制构建尤为重要。对技术创新供给面,采用因子分析方法,按照产业技术创新的相关变量对我国产业技术创新进行因子分析;利用聚类统计方法,对我国产业创新程度进行聚类并给它们赋值。技术创新需求面以产业增加值占GDP总量比重为指标,将其作为我国产业技术创新权重,从而得到我国产业创新指数。研究表明,2000—2006年我国产业创新指数不断增大,2007—2009年有所下降,2010年以后不断上升。影响我国产业技术创新的供给面因素主要是产业研发人员和研发项目,需求面因素主要是出口的增加。为增强我国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应在加大技术创新投入的同时,提高技术创新效率,推动消费转型升级,加大对创新技术含量高产品的消费,从而从需求面推动技术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3.
运用SPSS软件,对我国高技术产业在技术研发阶段和技术成果转化阶段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两阶段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高低趋势基本一致。其中,通信设备制造业在两阶段技术创新能力均最高,而办公设备制造业、雷达及配套设备制造业、航天器制造业在两阶段的技术创新能力均最低。提高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在技术研发阶段应加大创新投入,提高产业创新产出,从而保证技术成果转化阶段研发成果供给。另外,还应加强技术成果转化阶段的经费投入和创新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4.
我国风险投资业的发展与企业技术创新具有很强的正相关性,风险投资已经成为中小企业高效创新融资的途径。在我国,风险投资能够有效地推动技术创新的发展;相比于传统研发投资,相同金额的风险投资具有更高的推动效率;我国在政策制定上应加大对风险投资业的扶持力度,保障风险投资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企业对市场有着最直接的接触和反应,对创新的方向和重点有准确的把握,应当成为技术创新的真正主体。我国企业已具备了创新主体的一些表征,但还不是真正意义的技术创新主体。为培育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真正主体,当前我国应该积极推进制度创新,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增强政府的扶持力度,造就善于组织技术创新的企业家队伍,营造企业创新文化。  相似文献   

6.
李小玲 《生产力研究》2014,(12):146-147
在分析我国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文章构建了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制造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评价,定量分析发现我国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在研究区间内按线性趋势上升。最后,从加大技术创新的投入力度、提高技术创新的转化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我国制造业快速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以政府采购促进技术创新的理论机制为基础,利用欧盟9国1993~2005年的面板数据对政府采购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政府公开采购能够有效驱动技术创新,研发经费和人员投入也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由于缺乏竞争性和针对性,政府采购总额与专利数量之间负相关.以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为目标,我国现阶段应进一步加大政府采购中技术采购的力度,并采用配套措施提高技术采购效率.  相似文献   

8.
本文构建了企业与科研单位合作技术创新的收益函数和博弈模型,并与企业自主创新的情况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技术创新的技术含量并非越高越好,而是存在最佳产品技术含量;在同等条件下,企业自主技术创新的效益要大于企业与科研单位合作技术创新的效益。因此,一方面,企业不应盲目加大创新投入;另一方面,政府应降低对科研单位的投入,提高企业的研发能力。最后,对模型进行了实例研究。  相似文献   

9.
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是新型工业化的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冶  齐中英 《生产力研究》2005,(10):172-174
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巨大压力和技术瓶颈的制约使我国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是新型工业化的关键,应该通过重视技术创新的战略研究、加大技术创新的投入、推进技术创新实施机制的创新和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来提高我国的技术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0.
对我国水泥工业的产业结构和竞争能力进行了分析。提出加入WTO后水泥工业技术创新战略的内容-即战略基点的选择和技术创新战略的目标及指导思想。制定技术创新战略的工作重点应首先注重资源、能源与环境保护,其次要提高我国水泥工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加大新设备、新产品的研究开发力度,更重要的是建立有效的科技创新机制。  相似文献   

11.
我国工业技术创新的基本特征及推进思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吕铁 《经济管理》2004,(9):16-19
技术创新是实现我国工业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运用多种统计数据,对我国工业技术创新的基本特征作了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并结合扩大开放所带来的影响,从加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制建设、制定符合WTO规则和市场经济要求的技术创新政策、加大吸引外国研发投资的力度以及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等四个方面提出了进一步推进我国工业技术创新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12.
通过研究辽宁省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现状,从技术创新的投入、研发、产出和结构出发,并与国内装备制造业发达省份进行比较,剖析造成辽宁省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的原因,从技术创新动力机制影响因素的角度,提出了六点参考性建议,如加快企业制度改革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增强企业管理水平以适应现代化管理的要求、加大技术创新加入产出以适应创新驱动发展的要求等。  相似文献   

13.
制约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翔 《经济论坛》2009,(15):59-61
本文探讨了影响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瓶颈因素:技术创新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研发投入资金与研发创新人才缺乏等,提出鼓励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应采取建立健全政策法律体系、完善技术创新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改善融资能力、自主培养人才与有效激励等措施。  相似文献   

14.
基于中国2007-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将命令-控制型规制和市场激励型规制分别纳入中国FDI流入对绿色技术创新的非线性面板门槛模型中,探讨了东中西部地区两种环境规制门槛的时序变化情况,实证分析了FDI流入与绿色技术创新的复杂非线性关系。结果表明:样本期间东部地区绿色技术创新水平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差,故应着力发挥东部地区先发优势的带头作用;东、中、西部地区均存在显著的命令-控制型规制双重门槛,并分别存在市场激励型规制单一门槛、双重门槛和双重门槛,因此各地区应根据规制工具门槛特征,有效发挥环境规制驱动绿色创新的关键作用;各地区研发人员投入、自主研发创新和政府调控能力显著正向影响绿色技术创新,基于此,政府应鼓励创新人才引进,加大研发人员及资金投入力度,提高地区宏观调控能力。  相似文献   

15.
我国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剖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涛珍  任淑林 《生产力研究》2006,(3):158-159,171
技术创新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来源,而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高低代表一国的国际竞争力。文章利用实证数据,通过对我国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指标的分析,剖析了我国产业技术创新现状,指出我国产业创新存在技术水平落后、研发经费投入不足、创新人才缺乏、创新能力低下以及高技术发展程度低等较为严重的问题,并基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从企业、产业、国家三个层面上分别提出了提高我国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知识经济已悄然来临,WTO脚步声渐近,科技与经济全球化势不可挡。科技是21世纪国际竞争的焦点,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源泉,为了增强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必须不断地加大技术创新的力度,努力提高我国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但是,由于诸多因素,目前我国企业创新能力低下的问题还没有能够得到有效解决。因此,在新的经济形势下,面对经济全球化浪潮和WTO的挑战,认真研究和解决如何提高我国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蠢国企业渍术创瞩隘力皿下的原回 分析 企业规憧偏小,技术创新资源稀缺 技术创新是一项高投人的活…  相似文献   

17.
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的对策与推动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分析技术创新的特征入手,论证了企业技术创新的地位与作用,认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必须是企业,也只能是企业;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根本途径。在进一步分析了企业技术创新因素和特点的基础上,从企业和政府两个层面,站在较为综合的角度,在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大研发资金投入力度、加强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加强信息建设与开发、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技术创新机制等方面,提出了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的对策建议。并在加强宏观指导、完善投融资体系、加强技术平台建设、完善技术创新服务体系等方面,提出了推动企业成为有竞争力的技术创新主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曹玲 《技术经济》2012,31(8):70-74
从政府、企业和市场机制三个层面分析韩国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设。总结如下:韩国政府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为进行计划引导和设立法律规范、制定和管理政策以及明确政府部门职能等;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在不断加大研发领域的投资力度、建立企业研究机构和强化产学研合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市场机制是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助推器,加速了企业技术创新与应用的进程。最后提出韩国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对我国的启示:政府要营造适合企业技术创新的法律环境,制定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扶持政策等;企业要促进产学研合作,加强自身科研成果的转化等。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企业技术创新推进的区域不平衡性大大延缓了我国创新发展的总体步伐。基于空间知识网络环境,以四大区域内中型企业为例,分析了中国中小型企业技术创新空间发展现状。通过投影寻踪对企业创新产出进行降维处理,利用省际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分析比较了现阶段我国不同区域中小型企业自主研发与协同研发的综合绩效。结果表明:我国中小型企业自主研发与协同创新区域发展不平衡;东部地区技术创新自主性显著;中部及西部地区协同性较显著;东北地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较弱。最后,针对不同区域发展水平及实证结果,提出了促进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平衡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运用SPSS软件,对我国高技术产业在技术研发阶段和技术成果转化阶段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两阶段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高低趋势基本一致。其中,通信设备制造业在两阶段技术创新能力均最高,而办公设备制造业、雷达及配套设备制造业、航天器制造业在两阶段的技术创新能力均最低。提高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在技术研发阶段应加大创新投入,提高产业创新产出,从而保证技术成果转化阶段研发成果供给。另外,还应加强技术成果转化阶段的经费投入和创新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