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三区联动"是大学校区、科技园区与公共社区三者紧密结合的一种互动发展模式。文章首先界定了"三区联动"的涵义及特征;然后将区域创新理论与生态经济学理论有机结合,创新性提出以"三区联动"为基础构建新的区域生态创新网络,并构造出"三区联动"区域生态创新网络模型。接着分析了构建"三区联动"区域生态创新网络的理论和现实基础以及作用,认为"三区联动"的重要作用在于通过构建一个新的区域创新生态网络,促进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创新系统的建设,并以"三区联动"这一中观创新生态网络为桥梁,使三个创新层面之间形成良性互动,从而提高整个城市乃至国家的持续创新能力。最后,以上海紫竹科学园区5年的实际运营效果验证了上述区域生态创新理论具有实际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按照中央的要求和部署,京津冀协同发展成为国家战略.而旅游业作为一个能够拉动区域联动、推动公服衔接、促进生态持续、加快消费集聚的产业,有条件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先行产业和示范引领.本文结合京津冀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参考三地统计年鉴,找出了京津冀旅游产业存在的问题,并从多个角度提出了产业链整合的相关策略,为京津冀整合旅游产业链、共塑区域旅游品牌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工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网络是企业间工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的一种有效的生态组织形式,其网络联动脆弱性严重阻碍了工业绿色循环低碳产业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为此,基于工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网络内涵和结构,从敏感性、适应性及恢复力3个方面分析网络成员间联动脆弱性表现形式和根源,同时分别从提高网络敏捷性、加强网络柔性、增强网络弹性3个方面构建相应解决机制,为工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网络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4.
《经贸实践》2012,(9):19-20
永康市通过实施“七大工程”,在强实业、兴实体上下功夫,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努力建设工业强市,工业总产值从5年前的500亿跃升至2011年的1000亿元,成功实现“千亿永康”建设目标。“七大工程”为: “三区建设”工程:打造国际五金名城 一是抓好区域国际品牌创建试点工作。该市以龙头企业为抓手,加强传统产业技术革新;以产业联盟为抓手,加强新兴产业培育开发;以科技创新为抓手,加强五金产业配套建设;以优化结构为抓手,加强产业集群效益集聚,形成“政府推动、企业主动、部门助动”三方联动的创优创牌格局,力促“永康五金”品牌由“国家级”向“国际级”迈进。2011年,永康五金产业集群示范区成功跻身全省产业集群区域国际品牌首批试点名单,永康五金产业由国家区域品牌向世界区域品牌迈进。  相似文献   

5.
毛可进 《经济师》2005,(8):268-269
作为香菇主产区的丽水,其现阶段的产业发展模式对森林生态有较大的负面影响。文章主要根据利益机制的作用机理,从三个方面的影响结果分析了这种产业模式对森林生态的影响。这三个方面是森林生态地位边缘化;森林生态基础弱小化;森林生态补偿机制失灵。为了促进香菇产业和森林生态协调发展,必须通过制定产业政策对产业发展模式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6.
生态产业链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关系到产业生态系统的稳定运行与区域经济的和谐发展。针对三种生态产业链系统运营模式分析其稳定性;讨论了黑龙江省东部煤电化基地建立生态产业链系统的可行性;提出了提高生态产业链稳定性的策略与建议。本研究可对改善东部煤电化基地的生态环境、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林斌 《经贸实践》2023,(1):49-50
<正>通过转型升级,丽水经开区生态合成革产业形成了产业规模达120多亿元的区域特色传统产业集群,成为国内发展最快、产业链最完整、产业集聚度最高的合成革工业园之一。近年来,丽水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坚定“工业强市”方向不动摇,初步走出了一条生态“高颜值”、工业发展“高质量”的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了从打造生态工业到全力做优工业生态的蝶变。  相似文献   

8.
文章对11项贵港国家生态工业(制糖)示范园建设工程进行了资源减量化、再利用和再循环使用归类分析,指出贵糖集团依据“3R”原则,成功地建立了资源节约型企业,有效地解决了制糖业存在的结构性和区域性污染问题,实现了农业产业化和工业生态化的联动,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农工一体化循环经济模式。  相似文献   

9.
赵晓斐 《当代财经》2024,(3):111-123
在逆全球化背景下,立足国内市场推进国内生产分工纵深发展是我国经济攻坚克难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基于中国多区域投入产出表数据,从制造业数字化视角研究省际产业联动问题,研究发现:第一,制造业数字化显著提高了省际产业联动水平,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均证明该结论稳健有效。第二,制造业数字化主要通过降低省际中间品贸易成本和提高省际调出技术复杂度两条途径促进省际产业联动。第三,从集约边际和广延边际视角看,制造业数字化既加强了省际产业联动的集约边际,也拓展了省际产业联动的广延边际,尤其对跨区域广延边际的成效显著。从区域战略视角看,东部地区制造业数字化对中西部地区的产业联动效应并不显著,但中西部地区制造业数字化能促进对东部地区的产业联动。根据研究结论,应充分考虑各区域产业联动的内在逻辑,合理进行制造业数字化布局,强化中西部地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开放、包容和优质的制造业数字化体系,带动各产业各区域协同发展,推动国内大循环良性运转。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影响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竞争力的因素,建立基于生态位视角的波特钻石模型,构建由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以及企业四个维度19个变量的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以长三角地区为例,分析长三角16个城市的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生态位大小,运用聚类谱系图将16个城市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竞争力分为六个梯度等级,并对每个梯度中城市的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竞争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生态位理论可以反映各个城市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竞争力大小,16个城巿中,上海、杭州、南京、苏州的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综合生态位居区域前列,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而舟山、湖州、泰州居区域末三位,在巿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并提出相应的竞争策略。前三个等级的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的竞争力强,这些城市应采取生态位扩充或协同发展的方式以获得更优的竞争力,实现与周边城市的联动效应和区域整体效益最大化。而后三个等级的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的竞争力相对较弱,应实行生态位错分,实现差异化发展。  相似文献   

11.
区域经济联动发展作为一种区域经济合作方式,受到密切关注。沿海欠发达地区面对经济高地的压力,要紧紧抓住其发展机遇,充分挖掘自身优势,打造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才能赶超经济发达地区。本文在总结国内区域经济联动发展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沿海欠发达地区要建立多角度、多层次的经济联动开发模式。首先要实现城市联动,通过不断强化中心城市的集聚、扩散作用和壮大县域经济实力,打造经济中心与腹地经济联动发展的沿海经济圈;其次要实现产业联动,通过传统特色产业与新兴高科技产业联动和陆地产业与海洋产业联动相结合,打造支柱产业与新兴产业联动发展的沿海经济带;还要实现"港口-城镇-产业"联动,通过港口与城镇联动和港口与产业联动,打造港口、产业和城镇三位一体的港口经济区。希望可以为沿海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两型社会”背景下长株潭生态工业网络构建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黄梅  甘德欣  唐常春  周舟 《经济地理》2011,31(2):271-276
探讨"两型社会"建设背景下长株潭城市群生态工业网络的构建模式。首先分析了新的发展形势下长株潭城市群构建生态工业网络的重要意义和环境条件,进一步提出立足于长株潭核心区内现有产业集群和工业园区,选择关键种企业和关键种生态工业园,构建从企业到园区到长株潭城市群区域的多层次产业生态链网,并以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的信息、科技、管理为支撑,实现产业生态链网与区域在社会层面融合的生态工业网络构建。  相似文献   

13.
城镇化动力:农业经济的增长和发展和农村工业化所形成的原始动力,第三产业发展产生拉力,国家政策导向的主导力.贵州铜仁地区城镇化战略:以地脉、文脉为基本内涵,提升城市品位,强化城市功能,发挥中心积聚效应;工业发展体系和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与城镇建设规划有机融合,使产业园区与农村城镇化同步发展,实现良性联动;引伸区域产业转移,提升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增强区域城镇化内生动力.通过三个相互融合战略产生合力,达到因地制宜、稳步推进贵州省铜仁地区城镇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根据《大连统计年鉴》等相关资料,利用生态足迹模型,对大连市2004—2008年生态足迹进行计算和分析;并计算出大连市这五年的万元GDP生态足迹和社会发展能力指数。利用这些指标分析大连的可持续发展情况,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结果表明:大连这五年的平均生态赤字为4.3184hm2,说明大连的区域生态系统正面临过度开发的压力;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五年均低于中国平均水平,意味着大连生态经济系统生态空间分布很不均匀;社会发展能力指数高于中国平均水平和万元GDP生态足迹大体处于减少状态,说明大连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资源利用率也在不断地提高。  相似文献   

15.
王海飞 《经济地理》2011,31(4):566-572
都市经济圈的研究是目前国内外区域经济发展研究的热点之一。兰白都市经济圈是甘肃经济地理的重塑,它的构建不仅将成为甘肃区域经济发展的助推器,而且可对白银市注入新的活力和提供转型的新机遇。通过白银资源枯竭转型的现状调查和问题分析,指出白银市应及早转变发展观念,积极融合于兰白都市经济圈中,进行区域发展战略的创新,通过圈内产业联动打造核心工业基地和沿黄特色农业带、城市联动规划进行城市再造、生态联动创建生态文明、行政联动实现兰白行政一体化等战略,完成白银市的经济和社会转型,逐步走上良性的可持续发展路子。基于都市经济圈视角下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转型的思路,对其他面临或正在转型的城市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王志 《新经济》2015,(5):1-2
大连市地处辽东半岛最南端,是辽宁省最重要的港口、贸易、工业及旅游城市。经过多年发展,大连已经拥有石化、船舶、现代装备和电子信息四大支柱产业。然而,在核心产业选择、关联产业集聚、完整产业体系建设等方面,大连都还存在很多不足,尚未形成区域性的产业集群优势,区域的产业竞争力及产业发展方式有待提升和转型。为此,文章分析了大连产业集群发展中暴露出的问题,并提出了:科学制定规划;以大型骨干企业为龙头、中小企业为补充,带动产业集聚;依托工业园区发展产业集群,加强集群间的分工与合作;提升集群的自主创新能力等在内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丁红朝 《经济师》2007,(1):261-262
“泛珠江三角洲”对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从深层次来看,区域产业分工是推动区域经济合作的最根本动力。针对“泛珠三角”九省产业整合,文章计算了“泛珠三角”内地九省工业25个行业的工业区域配置系数和区域专业化系数,选取出每个省的专业化主导产业,据此对九省的区域分工现状进行了分析。九省工业一方面产业梯度明显,另一方面存在产业结构“同构化”、“低度化”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结论部分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产业地域联动的测度方法及其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地域联动对于优化区域产业结构、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至关重要.文章在阐述产业地域联动内涵的基础上,对其测度方法进行了讨论,并以苏北、苏中、苏南为代表,定量分析了近年来三大区域产业联动的实际状况,据此提出了加快产业地域联动促进江苏区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文章基于工业技术创新的要素联动模型,对整机厂主导的集成电路产业创新系统进行了研究,报告了世界上较为先进和成熟的集成电路产业创新系统运行现状。通过采用典型案例分析方法,对苹果公司A4芯片研发过程进行了细致调查,反映了整机厂、集成电路企业在联动过程中的技术突破、产业协同、区域分布、创新绩效等特征。文章以整个电子信息产业链视角来研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为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政策顶层设计提供了有益的参考。文章认为:从创新系统发起看,整机厂较强芯片评价能力、较大的芯片采购规模是加速技术创新的先决条件;从创新系统演化看,对行业发展趋势的共识是技术创新各方耦合的根本组织力量;从创新系统空间看,全球优势创新资源联动是实现快速技术突破的有效手段;从创新系统绩效看,基础软件等下游核心技术是充分释放创新能量的必要保障。  相似文献   

20.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江西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已上升为国家战略,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对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文章在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生态旅游产业的背景及优势条件的基础上,从吃、住、行、游、购、娱六大产业要素方面探讨了其生态旅游产业结构,构建了产业空间布局,并提出了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坚持政府主导和全民参与、实施精品战略、促进区域生态旅游联动发展及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