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文华 《中国农史》2005,24(3):3-11
早在唐代,饮茶之风遍及大江南北,甚至远播青藏高原,并且出现了“茶道”一词。但是陆羽的《茶经》及以后的茶书都不提“茶道”,而是重点阐述品茗艺术(茶艺)。相反,日本将中国的饮茶引进本国之后,却发展为带有浓厚宗教色彩的茶道。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造成中日两国茶文化向不同的方向发展,中国文人们将饮茶发展为一门生活艺术,日本的僧侣由将饮茶变成为佛门清规。  相似文献   

2.
茶是中国的国粹,蕴含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茶道、茶艺、茶经、茶文化,历尽沧桑。今天,茶又有了新的时尚——即饮茶,这是为了适应人们快节奏的都市生活而推出的。  相似文献   

3.
寻茶     
茶之国饮。在我国,饮茶有着上千年的历史,中国百姓普遍都有饮茶的习惯,从而也奠定了中华几千年来深厚的茶文化。济南七里堡茶城致力于传播茶文化,促进茶文化交流,以满足国内外茶消费者的需求为己任,积极推动七里堡茶城品牌建设,引领体验式消费,倡导健康饮茶新理念,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一家茶企的发展壮大离不开格局的创新,只有在变革中树立健康的消费观念,才可使企业快速成长。七里堡茶城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通  相似文献   

4.
迎迎 《致富之友》2004,(12):49-49
茶是中国的国粹,蕴含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茶道、茶艺、茶经、茶文化、历尽沧桑。今天,茶又有了新的时尚——即饮茶,这是为了适应人们快节奏的都市生活而推出的。  相似文献   

5.
核心消费群体决定商品的文化属性。而早在初唐,隐士就已经成为饮茶生活的核心消费群体,因此赋予饮茶生活高蹈隐逸的文化特征,也就是说赋予农产品的茶叶以浓郁的文化色彩。唐代是中国荼文化的第一个发展高潮,陆羽通过撰写《茶经》缔造了传统茶学,为中国茶文化的繁荣奠定了理论基础。尽管陆羽也有盛唐文人普遍存在的隐逸与出仕矛盾的思想感情、隐士与侠少的浪漫主义精神,但是无论是他的友人,还是后世的史学家,都把隐士作为陆羽的本质身份特征。隐逸属性把茶与陆羽联系了起来,是陆羽关注荼的内在原因,而陆羽出色的总结与鼓吹进一步强化了饮茶生活的隐逸属性。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茶的发源地 ,也是茶文化的发祥地。中华茶文化以陆羽《茶经 )为标志诞生于唐代。中华茶文化从诞生之日起 ,就表现其特有的学科性质 :以茶事活动为凭借 ,以茶的物质性为载体 ,表现茶之精神和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并将两者高度融合 ,创构文化艺术氛围。为中华文明史添上璀灿的光彩 ,成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 )“灵魂之饮”与修身砺志唐宗以来 ,成就卓著的文人仕大夫或品行高洁的隐者大多是茶文化的痴迷者与弘扬者。饮茶与修身砺志的契合点在于茶本身的品性 :茶性冲和、恬淡温凉 ,可以导人趋于清明 ,爽远、清醒、理智 ,培养超然 ,淡泊…  相似文献   

7.
正茶叶是我国传统饮品,根据史料记载,神农尝百草时偶然发现了"查"(汉唐时期才正式使用"茶"的说法)这种饮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茶树种植、采集、炮制技术不断成熟,茶作为饮品正式走上历史舞台。全世界有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喜爱品茶,将茶作为饮品进行销售。但对于中国人来说,茶不仅仅是饮品,更多的是以茶为线索的文化体系传承与发展。根据史料记载,茶在汉族传统文化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商周时期茶叶是重要的贡品,汉唐时期茶是文人雅士修养的象征,茶文化盛行时期更有斗茶、功夫茶、敬师茶等社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是茶的故乡,《茶经》有云"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我国不仅饮茶历史悠久,茶文化也源远流长,自古就有饮茶品茗的习惯。茶叶是以茶树上的芽、叶、嫩茎为原料,按照特定工艺加工制成。根据不同生产工艺和品质特征,一般可分为绿茶、白茶、黄茶、乌龙茶(青茶)、黑茶、红茶六大类别。其中,  相似文献   

9.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我国是茶的故乡,是世界茶文化的发源地,着力推进茶产业与茶文化融合发展,对打造乡村支柱产业、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意义重大。笔者以“科学饮茶与健康”为题,从教学分析、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反思四个方面介绍课程教学情况。  相似文献   

10.
中国是茶和茶文化的故乡,这已为越来越多的海内外学者所肯定。但野生茶的发现时间和食用茶的开始时间及其地点,却仍然众说纷纭。本文仅从文字学和文献学的角度,尽可能详尽地列举出古代文献中有关茶的记载,考析了从“荼”到“茶”的演变过程,论证了“荼”字的多种释义。笔者认为,据可信从的史料揭示;茶的食用和茶文化的肇始当在我国的战国时代(即公元前476—221年),距今已有2000余载。  相似文献   

11.
探索新茶经     
正茶,是中国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唐人陆羽的《茶经》是世界上最早关于茶叶的专著,也是中国古代最完备的茶书,一直被茶人奉为圭臬。此后千年,这片影响世界历史的叶子,经历传奇。当代中国制茶、饮茶的境界在不断提升,茶文化的内涵得到了极大丰富,茶文化的研究也发展到了新高度。随着眼下疫情防控的常态化,社会健康消费需求不断增长,茶叶消费场景日渐多元,科技助力作用日益突显,全球茶产业将面临怎样的机遇?未来又应该如何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编者按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源远流长。茶文化在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得以最明显的呈现。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蕴含着哪些优秀茶文化?这些优秀的茶文化如何丰富着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如今,在新的市场形势中,他们如何赓续文化,以文创品、以茶致富、以茶兴业?又焕发出怎样的新活力?本  相似文献   

13.
也说斗茶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圣陆羽《茶经》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不过,茶文化的真正形成则始于唐代。在茶文化的发展过程中,斗茶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为茶文化增添了灿烂的光彩。  相似文献   

14.
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翻开每一部分都可以闻到茶香。福建是我国产茶大省,种茶、制茶、饮茶、贩茶历史悠久,茶文化源远流长。福建盛产名茶,福建一南一北拥有两大世界名茶,南有安溪铁观音,北有武夷山大红袍。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我国茶产业快速发展,茶园面积、茶产量均位居世界第一。但我国茶产业大而不强、大而不精、大而不彰等问题突出,茶叶出口国际份额低,茶企多为原料性出口,且以低层次的价格竞争为主,茶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差距明显。茶为国饮,中国是茶的故乡和茶文化的发祥地,古时就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的传说。千百年来,种茶、制茶、饮茶成为中华民族的生活习俗,从唐到清,我们的茶在国际上占据着不可动摇的主导地位。如今,茶已经成为中国与世界人民,特别是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相知相交的重要媒介。今昔对比可以发现,相对于古丝路时代的辉煌,中国茶目前所处的境地颇为尴尬,在国际上没有太多话语权,缺乏能够叫得响、记得住的品牌,甚至中国茶叶企业出口总额还不抵英国立顿一家的销售额。这既是中国茶产业"走出去"的  相似文献   

16.
正细观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可以发现,截至目前,认定的五批共118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茶文化系统占比最高,达14项。为什么茶文化系统在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有如此举足轻重的地位?绝非偶然!我国产茶历史之久、茶产区分布之广、茶产品领域之宽、茶产量之大、茶企业数量之多,均为世界之最,而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的西湖龙井、安溪铁观音、云南普洱、安化黑茶等茶系统,无论是品牌、规模、品质,还是生产力、发展力、影响力,都是中国茶业的集中代表,也是中国茶文化保护传承创新的重要源点。中国茶区别于世界他国茶的最大优势就在于坚定坚守的文化定力、创新创造的文化活力!要真正使中国茶业从"大"到"强","茶文化"这面大旗必须高高扛起。  相似文献   

17.
<正>绍兴素有中国“茶都”之美誉。史料记载,绍兴茶始于汉,兴于魏晋南北朝,盛于唐,旺于宋元;明清时期,更是越茶行天下,深厚底蕴赋予了绍兴茶特有的文化气质,成就了绍兴茶驰名海内外的独特魅力。茶圣陆羽在《茶经》中写道,“浙东,以越州上”,盛赞绍兴茶。目前,绍兴市6个区、县(市)有5个被命名为“中国茶文化之乡”。近年来,绍兴市传承千百年来厚植于本土的茶文化,融文化于产业基因,以文化驱动产业发展,全面提升绍兴茶产业品质、品牌、品位的建设,加快新时代“越茶行天下”的步伐。  相似文献   

18.
正2017年第二十四届上海国际茶文化旅游节将于5月26日-28日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今年的茶文化旅游节首次引入大宁、闵莘、丰庄、天山等五个大型茶城进馆,设立形象展示区,让市民近距离接触世界名茶、中国好茶。本次旅游节已于5月26日正式开幕。来自日本、斯里兰卡、厄瓜多尔等5个国家,及来自浙江、贵州、福建、安徽、上海等10多个省市自治区、50多个  相似文献   

19.
中国十大名茶——都匀毛尖以其独特的品质屹立于中国名茶之林。 都匀毛尖茶,历史悠久。是中国历史名茶,早在明朝即为上贡佳品,崇祯皇帝赐名为“鱼钩茶”。1925年的《都匀县誌稿》记载表明:当地群众很早就知道如何种茶、制茶和饮茶,有着比较精细的传统加工工艺流传至今。  相似文献   

20.
<正>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翻开每一部分都可以闻到茶香。福建是我国产茶大省,种茶、制茶、饮茶、贩茶历史悠久,茶文化源远流长。福建盛产名茶,福建一南一北拥有两大世界名茶,南有安溪铁观音,北有武夷山大红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