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关于支出和税收的政策,是政府为影响经济活动的总体水平而对财政支出、税收和公债所进行的选择。当前,在西部大开发的大好机遇面前,对新疆财政政策实践做一反思,显得尤为必要。从新疆财政经济活动的实践看,目前新疆的财政政策难以适应西部大开发之重  相似文献   

2.
按照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会议精神,2001年要继续实施各极的财政政策,连续三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2001年有保新内容,据从12月13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获悉,这主要包括:一是继续发行基础设施建设国债,二是发行特种国债,以支持西部开发,三是适当改善居民收入,刺激消费,扩大内需。  相似文献   

3.
关于我国财政政策导向调整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彬 《经济问题》2005,(5):70-72
近年来我国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确实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但是随着经济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和经济环境的变化,这种积极财政政策也表现出诸多的不适应性。因此应适时调整财政政策导向以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拟从我国近年来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的成效分析出发,阐述了当前调整财政政策导向的必然性,并提出了今后我国财政政策的调整方向。  相似文献   

4.
自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加强对经济宏观调控以来,财政政策对抑制经济紧缩,推动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财政政策并非如人们想象的那样完美,财政政策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本通过对制约财政政策的各项因素分析,为提高财政政策效果提供一些参考性意见。  相似文献   

5.
我国积极财政政策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它不同于西方国家反经济周期的积极财政政策。通过划分两种类型的积极财政政策,对我国几年来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之上对其进行调整,同时缩减国债规模,减少赤字,实现财政平衡。在结构调整逐步完成,各项改革趋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机制充分建立的条件下,使积极财政政策淡出,代之其他财政政策的出现。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实施西部大开发六年来的政策效应,包括财政政策、货币金融政策、产业政策实施的效应进行了评价,进而得出结论,短期的需求政策如政策倾斜和优惠只能解决短期的需求问题,进一步实施西部大开发要用长期的供给政策来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7.
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的财政政策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环境的公共产品性质和外部性,决定了它应该成为政府财政投资的重点。因而财政政策对环境保护和治理的影响极大。从总体上看,我国的财政政策在支持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财政政策在设计上存在着缺陷,致使其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支持作用未能完全发挥。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完善我国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财政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保证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必须完善和协调运用各项宏观经济政策,本文着重探讨如何完善和协调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问题。一、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目标的确定和协调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备由最终调节目标、中间目标和政策手段构成。(一)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的确定和协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政策的最终调节目标是资源有效配置、经济稳定增长和国民收入的合理分配。要通过财政直接分配和间接调节,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效用最大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公共物品、外部效…  相似文献   

9.
积极的财政政策是有中国特色的名字,实质上就是扩张性财政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是指通过减税和增加财政支出等措施以增加和刺激社会总需求的一种政策。减税可以增加民间的可支配收入,在财政支出规模不变的情况下,也可以扩大社会总需求。积极财政政策的体制风险是指政策的运用存在的影响市场经济体制正常运行的可能性。如果积极财政政策是在公共财政的框架内运行的,则有利于市场体制的建设与发展,不存在体制风险;反之,存在体制风险。本文结合我国实际国情,对如何防范积极财政政策带来风险进行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0.
一、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进一步扩大国内需求l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转型的税收政策。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刺激需求的作用相比,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有效,同时反周期的效应更大。积极的财政政策将再次成为刺激需求的主要角色。我国近年来财政收支良好的状况以及较轻的政府债务负担,为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提供了空间和基础。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财政调整时期的内生划分方法,采用STR模型对于我国1980-2012年间财政政策非线性效应的实现机制与动态特征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一是我国财政政策非线性效应主要是经由消费渠道发生,而且是通过影响消费者预期产生。二是财政政策非凯恩斯效应在不同条件下与财政政策工具之间的搭配组合存在一定差异。其中,当基本预算余额/潜在GDP小于临界值-0045 0时,财政收入对居民消费需求存在非凯恩斯效应;反之,财政支出表现出一定程度的非凯恩斯效应。三是财政政策调整的幅度是居民消费需求非凯恩斯效应产生的重要因素,但财政政策调整的组成成分与政府的初始债务规模不是非凯恩斯效应产生的先决条件。本文研究结论不仅可以为政府制定财政政策提供理论依据与决策参考,还有助于改善我国财政政策实践的操作效率和运行效果。  相似文献   

12.
我国目前经济形势下的财税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经济在实现了“软着陆”后,受国内和国际各方面因素的作用,又出现了内需不足,经济疲软的态势。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货币政策,但没有明显的收效,于是相继推出了久未被重视的财政政策以刺激经济,拉动经济增长。这一阶段的财政政策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即在增加政府支出的同时,不是减税,而是“清费立税”,不但不减少税收,反而会增加税收,不同于西方经济学增加支出和减税的扩张性财政政策,但其同样达到了增加支出,减轻经济主体负担的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效果,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扩张性财政政策  相似文献   

13.
贾康 《现代财经》2004,24(10):3-5
随着国家经济形势的变化,政府应对积极财政政策相机进行调整。积极财政政策和长期建设国债的调整要与建立公共财政框架相呼应,政策重点应放在符合国家发展规划确立的战略发展目标和科学发展观统筹兼顾的要求方面;积极财政政策应退出一般竞争性、盈利性领域,尽可能发挥市场在这些领域中配置资源的优势;近年长期建设国债资金投入应保持必要的政策连续性;长期建设国债的政策调整应当和税收政策的调整相互呼应,协同配合,合理发挥多种财政政策手段的有机组合,培养经济自主增长能力。我国的财政政策应当在总量适当收缩的同时.努力实现四个方面的调整。  相似文献   

14.
邓莉  杨昕群  张玮 《时代经贸》2009,(6):24-24,29
自上世纪90年代高等教育扩招以来,高等教育迅逸发展。高等教育财政政策为高等教育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财力支持和政策保障,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本文中,笔者将探讨高等教育财政政策存在的问题,并试图就如何完善高等教育财政政策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作为宏观经济政策之一的财政政策,其宏观调控作用自然是不言而喻的。但财政政策需要通过作用于市场中微观主体(如企业),才能实现其政策效果和目标。微观主体是宏观财政政策的运行载体,从一定意义上说,宏观财政政策的效应传导具有微观特征。  相似文献   

16.
记者:发展是硬道理,财政是促进和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正确的财政政策,对促进经济健康发展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请问于副主席,在我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如何正确发挥财政职能和财政政策作用,积极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于革胜:多年来,我区各级财政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投入等方式在支持国有企业改革和经济建设与发展等方面做了不少工作,积累了一定经验,取得了明显效果。尤其是1998年以来,我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积极财政政策,在扩大内需、拉动全区经济增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我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财政要承担加快经…  相似文献   

17.
自Giavazziand Pagano(1990)发现丹麦1982年和爱尔兰1987—1989年财政政策产生非线性效应(non—linear effects)以后,理论界和实务界纷纷展开对财政政策非线性效应的检验和研究,相关的文献不断涌现。明确财政政策的效应,特别是非线性效应,对于完善财政理论和指导财政实践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尤其对我国来讲,更是如此。例如,如果通过实证检验能够说明我国财政政策存在非线性影响,那么就可以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评价财政政策的有效性。特别是对于我国经济正由局部过热状态回落的情形下如何保持财政政策的稳健性,以及对于财政政策今后调控方向的判断能够提供重要的理论与实证证据。  相似文献   

18.
在一定时期内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是必然之选择,但是财政风险的客现存在又影响了积极财政政策的可持续性。本认为。尽可能地减少和分散中央的财政风险,赋予地方政府发债权,适时调整积极财政政策的实现方式。增强其可持续性是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9.
1998-2001年积极财政政策效果评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1998-2001年的积极财政政策,增加了公共产品投资,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供人结构,补充了企业投资需求的不足,但积极的财政政策没有在政府投资支出与市场内生需求之间建立有效的渠道从而没有在总体上启动市场内生需求,积极的财政政策总体效果不显。为此提出了提高积极财政政策等效果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积极财政政策是我国在1998年之后,为了进行反周期经济调控而采取的有中国特色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它是基于宏观国际环境、并针对我国实际而作出的一种政策性选择,其最具代表性的措施是举借长期建设国债,投入政府规划的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改造项目、完善社会保障、支持科教发展和实施西部大开发等工程,从而克服通货紧缩所造成的影响,拉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随着宏观经济形势的不断转暖,学术界在如何认识积极财政政策方面存在着不同的观点,关于积极财政政策淡出还是继续的争论也不断出现。笔者认为:我国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应与西方发达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