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乡城迁移的根本动力在于工资差距。用工荒的出现究其原因在于农村完全竞争劳动力市场和城镇完全竞争劳动力市场间工资差距的逐步缩小;户籍制度等非市场因素同时又提高了迁移成本,使城镇完全竞争劳动力市场的吸引力持续下降。因而,提高农民工工资,进行户籍制度改革,增强迁移者的城市身份认同感,保持农村剩余劳动力由农村完全竞争劳动力市场向城镇完全竞争劳动力市场的第一阶段迁移吸引力,是解决用工荒的可行措施。  相似文献   

2.
对当前我国劳动力要素配置现状进行分析,并就其如何影响我国城乡收入差距路径进行探究,最后根据影响途径针对性地提出缩小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我国劳动力的流动与迁移的总体特征是从不发达地区流向发达地区,表现为从农村流向城市.从内陆流向东南沿海。本运用人力资本投资模型分析了劳动力的流动与迁移,对劳动力的流动与迁移作了效率分析和相关损益团体分析,并指出制度障碍是我国劳动力流动与迁移的主要因素。章最后提出,给予相关受损主体适当的经济补偿是消除劳动力流动与迁移制度障碍的可行办法。  相似文献   

4.
张宪房 《市场论坛》2004,(11):77-78
我国劳动力的流动与迁移的总体特征是从不发达地区流向发达地区,表现为从农村流向城市,从内陆流向东南沿海.本文运用人力资本投资模型分析了劳动力的流动与迁移,对劳动力的流动与迁移作了效率分析和相关损益团体分析,并指出制度障碍是我国劳动力流动与迁移的主要因素.文章最后提出,给予相关受损主体适当的经济补偿是消除劳动力流动与迁移制度障碍的可行办法.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结构性失业和摩擦性失业成为失业的主要形式,就业在不同行业不同地域呈现不均衡的发展态势。供应链理论的发展为研究劳动力市场人力资源配置效率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应用该理论将就业过程分供应、制造、分销、零售和用户五大环节,在人力资源的结构、流动机制、信息系统,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的协调整合下,直接影响了我国总体就业形势的好坏,从而形成了人力资源供应链系统。该系统突破了传统供应链理论将其应用在单一企业内部的局限,将其延伸至整个劳动力市场人力资源配置效率研究,以期提高我国劳动力市场人力资源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发展,我国进入到新经济常态时期,以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为代表的新经济快速成长。在此形势下,对劳动力就业会产生一定影响,必须有效应对才可以。要用发展眼光去看待问题,对未来形势进行深入的分析,保证实现顺利就业,有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本文先介绍基本内容,再展开详细论述,从而促进经济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7.
劳动力流动规模逐年增加,在统计数据上,城乡收入差距却没有收敛,反而越来越大,这与劳动力流动理论相违。通过1990-2008年的宏观数据研究发现,导致城乡收入差距的原因主要于城市偏向政策,而且农民城市化倾向、劳动力流动对城乡收入差距都有正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以哈里斯-托达罗农村人口城乡迁移模型为理论基础构建了计量经济学模型,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人口城乡迁移规模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到以下结论:第一,中国城乡实际收入差距扩大已显著地阻碍了农村人口向城镇的长期迁移。第二,制度因素使城镇的农村劳动力仅能获得城镇劳动力报酬的一小部分。  相似文献   

9.
王立波 《消费导刊》2021,(15):153-154
本文首先对新经济业态的概念简要叙述,并从劳动力供给侧、劳动力需求侧、供需矛盾等方面阐述新经济业态下我国劳动力供给与需求现状,然后分析新经济业态下我国劳动力供给与需求存在的问题,并从调整产业结构倒逼劳动力供需关系改革、创新人才流动机制和户籍制度、重视劳动力供给侧结构改革、提高劳动力市场的规范性等方面提出新经济业态下我国劳...  相似文献   

10.
刘海燕 《现代商业》2012,(24):68-69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研究农民增收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之间的关系,通过对1990—2011年我国农村人均年收入与农村劳动力转移数据的计量经济分析,把二者的关系数量化,从而提出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劳动力的需求状况是决定和影响就业的重要因素,它本身受经济增长、政策和季节等方面的因素影响。本文使用某国1995年~2005年间的时间序列数据,以计量经济学模型为基础,将先验经济理论与数理统计分析结合,建立对数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了各种影响因素对劳动力需求量的影响程度,为判别劳动力需求总量的发展趋势和预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威廉姆森(Oliver Williamson)关于科层组织运行效率模型的分析,得出内部劳动力市场制度源于科层组织运行的制度成本。然而,新经济使科层组织受到极大的挑战,并向着有利于降低企业内部制度成本的方向演变,面对这一挑战,内部劳动力市场呈现出一系列新的变化,这些变化与传统的内部劳动力市场相比,是符合帕累托改进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托达罗人口迁移模型与明瑟收入方程,建立关于湖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城乡教育差距的计量模型。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数由城乡可支配收入差距、城乡教育水平差距和城镇就业概率共同决定。根据这一模型,对近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数与城乡教育差距相关性很强。这对我国通过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特别是提高农村教育水平,进而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顺畅地解决农民问题有着特别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15.
本文通过建立VEC模型,进行相关协整分析,辅助以Granger因果检验法,对湖北省1978-2009年间流通业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流通业与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在短期互动及长期均衡中均起到了单向的原因关系,这对于研究缓解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全球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许多国家的养老安排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冲击.本文运用主流经济学的分析范式,对我国家庭养老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通过家庭养老的宏观和微观经济分析,以期为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国外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理论以刘易斯·费·拉尼斯模型与托达罗模型的二元经济结构模型和理论为主,分析了该理论在我国适用性。劳动力的转移促进了城乡经济的发展,主要原因是我国城市高失业率使得城市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受阻,而农村剩余劳动力逐年增加,因此只靠城市根本无法吸纳,提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途径应选择城乡同时吸纳的模式。  相似文献   

18.
本文着眼于工作搜寻理论,旨在通过大学生工作搜寻这一行为解释劳动力市场职位的问题.文章的建设性在于将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主要因素归结于大学生工作搜索这一主观行为,除了理论的分析,还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政府和机构对于改善劳动力市场供给环境的意见.  相似文献   

19.
相关的制度安排与创新是农村城镇化发展的推阻机制.众多学者已经证明,与二元户籍制度相关的系列制度安排是导致我国城镇化滞后和大量农村隐形失业人口存在的直接因素.结合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对城镇化中的制度创新绩效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制度因素对城镇化的驱动潜力是最大的.  相似文献   

20.
相关的制度安排与创新是农村城镇化发展的推阻机制。众多学者已经证明 ,与二元户籍制度相关的系列制度安排是导致我国城镇化滞后和大量农村隐形失业人口存在的直接因素。结合新制度经济学理论 ,对城镇化中的制度创新绩效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 ,制度因素对城镇化的驱动潜力是最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