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邹焕聪 《农村经济》2012,(12):125-129
近年来我国农村群体性事件频频发生,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和谐与稳定的重要因素。从行政法治的视野考察,行政权力的行使不规范、农民利益表达机制缺失、基层"官民"关系失范以及法定救济渠道不畅是当前我国农村群体性事件产生激化的主要原因。要实现对农村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化解,就必须实施行政法防治之策,即加强约束公权力的立法,规范政府权力的行使;建立农民诉求的组织,健全农民利益表达机制;理顺地方"官民"关系,打造官民平权型政府;整合现有救济资源,畅通行政法律救济渠道。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社会进入转型关键期,各领域出现一些新矛盾和新问题,特别是受到多元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影响,农村群体性突发事件发生的频率增加。农村群体性事件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为利益冲突加剧、法制观念淡薄、政策条件不完善等,为化解这些矛盾和问题,应从农村发展的现状出发,构建相应的利益导向机制、诉求机制和协调机制,以及农村社会预警机制,通过这些化解机制将群体性事件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  相似文献   

3.
农村社会突发事件既包括大型农业自然灾害,也包括突发性的紧急事件或危机事件.本文分析了农村社会突发事件中紧急事件、危机事件、灾害事件和群体性事件等四种基本形态的个性特征,分别指出了各种突发事件处置不当可能造成的严重社会损害后果,并提出了相应的识别、应急及善后处置对策.  相似文献   

4.
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中的农民权益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实践中,保障农民权益是成功流转的关键.但由于目前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地方性法规中,农民权益的实现途径表述模糊,再加上流转过程中侵犯农民合法权益的现象严重,成为引发农村群体性事件的重要诱因.因此,如何完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中农民权益保障制度,对解决"三农"问题,以及经济、社会稳定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失地农民呈逐年上升趋势.而征地补偿标准低,不足以妥善安排失地农民,被征地的农民完全处于被动的弱势地位.因征地引发的农村群体性事件一直居高不下.征用农民土地引发的矛盾.已经是一些地方不稳定的因素.在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之后,农民的思想观念和随之而来的就业、保障等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不仅影响城市化、工业化的进程,更会影响构建和谐社会.对此,必须在人大、政府主导下,从法律制度、资金、政策上统一政令,统筹兼顾,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6.
加快推进农村城镇化、现代化的难点很多,而非农建设用地供给是一大瓶颈约束.按照现行土地管理法规定,非农建设用地一般采用国家征用,从农民手中一次性"买断"的办法.但农民因失去土地保障而发生的群体性上访事件屡见不鲜,成了农村城镇化、现代化加快发展的一只"拦路虎".苏州市吴中区胥口镇为缓解这一矛盾,采取了相应措施,取得了较好效果,农民很满意.  相似文献   

7.
近10年来,我国爆发800多起环境群体性事件,这类事件具有社会影响力大,民众心理震撼性强等特点,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难题。本文在生命周期理论基础上,以广东肇庆发生的发电厂群体事件为案例,从事件的培育、萌芽、发展、高潮和消退五个阶段分析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机理,并进一步提出完善源头治理机制、发挥"环保非政府组织"等民间力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善产业布局空间、构建三方联动机制的环境群体性事件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拆迁已经成为社会矛盾的焦点,由征地导致的群体性事件频频发生。个别官员还不断爆出"雷人"话语,其逻辑都是:为了发展就得拆。为此,就必须牺牲最弱势的农民阶层的利益。在这些当权者看来,农村城镇化是为了减少农民人口,推动现代化发展。但市场经济的改革绝不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9.
农村社会突发事件既包括大型农业自然灾害,也包括突发性的紧急事件或危机事件。本文分析了农村社会突发事件中紧急事件、危机事件、灾害事件和群体性事件等四种基本形态的个性特征,分别指出了各种突发事件处置不当可能造成的严重社会危害后果,并提出了相应的识别、应急及善后处置对策。  相似文献   

10.
完善制度 强化监管 建立健全减轻农民负担工作长效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洛阳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惠农政策,完善各项制度,强化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切实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全市没有出现因加重农民负担引发的恶性案(事)件和严重群体性事件,保持了农村社会大局稳定,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1.
群体性事件是当前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而弱势群体是各类群体性事件的主要参与者。本文梳理群体性事件发生的整个流程,注重从事件发生前期环节进行剖析事件触发的机理。当风险源形成后,如果不能有效控制,则会在偶然性的触发事件影响下演变为暴力性的群体性事件。如果基层组织和事件当事人是信息对称,即完全契约情况下,通过完善利益表达和协商机制使弱势群体能够进行利益诉求,则能有效缓释和消解社会张力,避免矛盾的激化。  相似文献   

12.
本刊讯近日,中纪委、监察部、农业部联合发出关于印发《关于执行〈关于对涉及农民负担案(事)件实行责任追究的暂行办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的通知,现就《暂行办法》若干问题解释摘登如下:《暂行办法》第二条所称“涉及农民负担的恶性案件”,是指因违反减轻农民负担政策、工作作风粗暴或者违反规定采取措施,导致农民死亡或者直接造成农民受重伤的案件。《暂行办法》第二条所称“涉及农民负担的严重群体性事件”,是指因违反减轻农民负担政策,侵害农民的合法权益,导致发生干群冲突群体性事件,或者农民集体越级上访、堵塞铁路或主要公路交通干道,…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因失去土地、土地相关权益得不到保障等引发了大量失地农民群体性事件,并且规模和表现形式不断升级,成为影响农村稳定、制约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因素。引起失地农村群体性事件的原因主要有:部分政策性障碍导致失地农民权益保障受损、参与主体认知不足导致行为失范、危机处理机制不健全和网络舆情等媒体的推波助澜等。应建立健全有效应对失地农民群体性事件的防控机制: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提高参与主体法律意识,畅通失地农民利益诉求渠道;深化利益补偿制度改革,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建立网络舆情控制与引导机制,有效整合利用大众传媒的作用;推进基层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构建城乡新型基层自治机制。  相似文献   

14.
群体性事件是群体性意见表达的一种极端方式。从调查的情况来看,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在客观上促进了当地地方治理的明显改善,这本质上是群体性意见受到尊重的结果。但是,群体性意见以群体性事件的形式来获得尊重,代价高昂且决非不可避免。群体性意见增多源于深层次的制度问题,而群体性事件则应是处置策略问题。本文认为,避免群体性意见向群体性事件转变,关键在于充分尊重群体性意见的表达权利,如果合理诱导反而对地方治理会产生建设性作用;而减少群体性意见的生成,关键在于疏通各种利益表达渠道,将群体性意见化解于事前的政治参与和事后的法律途径。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群体性事件高发,利益冲突是社会冲突的实质,群体性事件爆发的一个重要根源是群际利益差异。弱势群体的正当利益受到损害、利益诉求表达不畅、群际间贫富悬殊是诸多群体性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在完善利益补偿机制、构建多渠道的利益表达机制和促进社会公平上狠下功夫之外,还需推动地方政府的应对能力提升和国家治理的制度能力建设,有效预防和化解群体性事件。  相似文献   

16.
东平县位于山东省西南,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县,广大农民十分关注农村财务问题,因财务管理混乱引发的群体性上访事件比比皆是,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县、乡政府虽然采取了财务清理、经济审计等措施,但是由于体  相似文献   

17.
一、认清形势,统一思想,进一步提高在新形势下抓好减轻农民负担工作重要性的认识2004年,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积极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建立健全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制度,强化对违规违纪行为的督办查处,狠抓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农民负担取得较好成效。全省没有发生因农民负担而引发的恶性案件、影响社会稳定的群体性案件和重大影响的事件,农民人均税费负担为14.41元,比税费改革前的92元减少77.59元,减幅达84%,农民较为满意,有效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维护了农村社会稳定。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农民负担还存在…  相似文献   

18.
屡屡发生的群体性事件,对于社会稳定和民心稳定的冲击是可想而知的,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必须反思在群体性事件屡发背后深层次的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19.
安徽是率先进行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省份,迄今已经进行了六年。六年来,农民负担得到了明显的减轻,2005年又全面免征了农业税,使农民负担进一步减轻。在税费改革试点工作中,进行了乡镇机构、县乡财政体制和农村义务教育体制等方面的配套改革,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农民负担问题仍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2005年以来,我们多次改善,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出现了农民负担少有的平稳局面。自2004年以来,未发生一起死人、伤人的恶性案件和群体性事件,农民负担持续下降,因农民负担问题引发的信访量继续保持较低水平,农民群众的满意度继续…  相似文献   

20.
<正>曾几何时,农村财务管理不民主不规范,一度导致党群干群关系十分紧张;村级财务公开不透明不到位,亦曾成为引发农村矛盾纠纷甚至群体性事件的"导火索"。针对当下这一农民群众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近年来,云南省、重庆市各级农经部门从抓"牛鼻子"入手,加大力度,不断强化和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在完善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加强农村民主管理、强化农经审计监督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