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查亚锦 《企业导报》2010,(9):106-107
危机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阐述了危机管理内涵并辩证地分析了危机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提出了危机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2.
危机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阐述了危机管理内涵并辩证地分析了危机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提出了危机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3.
危机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自然灾害会给人类社会带来灾难和破坏,也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分析研究自然灾害,建立科学的灾害预警方案,积极开发灾害经济,是企业危机管理的主要内容;降低自然灾害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发掘社会应对灾害和灾害救治过程中可能对企业产生的商机和效益,是企业危机管理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论危机管理和危机沟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全球化的趋势使以往的厂商层面的乃至行业层面的竞争模式,逐步被产业竞争代替。企业面临来自消费者的压力,面临着对有限的共同的资源市场的强烈竞争,同时面临着被社会的认同和支持的需求。在争取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企业出现危机事件的概率显著增加,危机事件对于企业,产业甚至社会的影响也在不断扩大.本文尝试对企业的危机管理能力和危机处理中的沟通能力进行研究,进一步探讨在新的竞争态势下,企业发展和危机事件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院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环境,危机管理已经成为医院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危机管理理论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及时防范和应对突发性危机,才能实现现代医院的持续健康发展。文章主要以危机管理理论的基本概念为切入点,研究了医院危机管理应具备的两种危机意识,并在此基础上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层面分析了危机管理理论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科技与企业》2004,(3):68-69
在商业活动中,危机就像普通的感冒病毒一样,种类繁多,防不胜防。每一次危机既包含了导致失败的根源,又蕴藏着成功的种子。发现、培育,进而收获潜在的成功机会,就是危机管理的精髓;而错误地估计形势,并令事态进一步恶化,则是不良危机管理的典型特征。在亲眼目睹了强生公司的“泰诺事件”、百事可乐的“注射器事件”、英特尔的“奔腾芯片事件”等危机之后,我将危机管理总结为6个阶段。  相似文献   

7.
<正>高校历来是社会整体运行状态的"晴雨表",其危机管理工作既关系到学生的成长、成才,也关系到全体师生员工的切身利益和学校的和谐稳定。因此,做好高校校园危机管理工作,提高其危机管理能力,是确保高校校园安全稳定的关键所在。本文从管理视角出发,以无缝隙组织理论为指导,着重从观念、体制、结果三个方面分析高校危机现存的管理缝隙,并针对性地提出改善对策,以更好地应对复杂多变的校园危机,最大限度地降低损害程度,进而促进我国高校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sF公司的“午餐肉致癌”事件为背景,对sF公司的危机管理进行了相关研究,对SF公司的危机管理进行了相关分析,主要包括SF公司危机产生的原因分析及采取的相关措施。在此基础上指出了SF公司危机管理的不足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主要有sF公司应加强食品卫生安全危机预防管理体系研究;把危机管理上升至战略高度;设置危机管理专案小组;加强危机管理的培训;建立信息监测系统。  相似文献   

9.
未雨绸缪:危机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亚 《企业经济》2002,(6):76-77
一、危机管理的内涵及提出背景 危机作为一种管理方法来研究和运用,是近些来年才兴起的新型企业管理模式.所谓危机管理,就是企业为应付各种危机情景所进行的规划决策、动态调整、化解处理、员工训练等活动的过程,其目的在于消除或降低危机所带来的威胁.  相似文献   

10.
减少或避免企业道德危机的发生,或将其损失降到最低是企业及其他各类组织的共同目标。企业首先要采取防范措施将潜在的危机消灭在萌芽状态;其次企业应根据道德危机的作用机理,在道德危机发生的不同阶段根据时机采取合理的处理方式;最后创建应急管理系统,进行道德教育和激励,提高决策速度,做好物质资源保障,加强基层管理和质量管理等一系列长效机制措施的建立,将把危机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相似文献   

11.
黎敏 《企业活力》2006,(7):82-83
一、企业危机动态管理的内涵 根据企业危机本质的动态性和系统性,企业危机管理也需要动态化和系统化,动态管理强调不同的具体条件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企业危机动态管理则是运用科学的管理理论,企业针对不同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组织结构、领导方式、管理方法和策略,并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把危机前关于危机预警及回避和危机爆发后应对危机过程的策略及技巧统一起来,更加切实有效地解决企业危机问题。  相似文献   

12.
危机管理的研究越来越关注群体层面,加之"新公共管理"运动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使得"公众满意度"成为衡量公共部门绩效的重要价值取向。本文从公众满意度的角度出发,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建构了适用于中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评价的新型满意度测评指标模型GCMSI(政府危机管理满意度指数),旨在找出政府危机管理过程中影响公众满意度的关键因素,探究模型的作用机理,从而从实践层面上对政府公共危机管理能力的改进提供指导性的参考与建议,并从理论层面上填补该领域研究的空白。  相似文献   

13.
黄羽 《企业技术开发》2011,(4):48-48,62
文章通过对国外高校校园危机管理的研究进行梳理和借鉴,在我国高校危机事件越演越烈的严峻形势下,将其具体做法引入我国高校学生危机事件的应对和保障体系中。  相似文献   

14.
讨论了企业危机的分类和成因,在借鉴危机管理、议题管理和预警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尝试建立一种可行的企业危机管理组织结构——并行并渗透于企业常规管理结构的危机管理单元,同时对其运作方式进行了探讨。设置危机管理单元的目的在于对企业的运行进行监控,旨在全面地执行危机产生根源的发现和消除、危机发展过程的控制和引导、危机的处理等功能。危机管理单元层次结构模型对企业进行危机管理的组织与实施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危机事件的特点是:问题突然出现,无任何征兆;以前未出现过;处理不及时,意味着收益的下降,失去一个关键的机会;会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不可预测;舆论关注性。危机管理的关键是捕捉先机,在危机危害出现前对其进行控制。熟悉危机处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则有助于企业组织的生存和发展。案例1:东芝笔记本事件事件经过1999年3月,几个美国人在德克萨斯州法庭,以东芝笔记本电脑的软盘驱动器有问题,可能导致数据损失为由,起诉东芝公司。东芝公司害怕败诉,作了庭外的和解,赔偿美国人10.5亿美元损失。中国人在2000年5月也以此为由向中…  相似文献   

16.
图书馆在其运营和发展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危机,因此如何更有效地应对危机成为图书馆生存发展的,必修课。本文指出了从图书馆的服务体制缺陷、技术落后等危机情况,并提出了建立激励监督机制、重视馆员素质培训、做好危机善后工作等针对性措施来指导建立完善图书馆危机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7.
范云峰  周修亭 《公司》2001,(8):21-23
面对危机,企业的领导者有人关心的是物质利益的损失;有人关心的是人员的伤亡;有人关心的是个人的前程;也有的人浑水摸鱼,大发“灾难”财……关心的内容不同,处理问题的方法和态度截然不同,导致的结果也必然大相径庭。有的企业因一场危机而一蹶不振;也有的企业因处理不当而陷入了更大的危机;还有一些企业通过危机的恰当处理,发现了人才,凝聚了人心,树立了新形象,获得了新发展。 那么,企业如何防范危机,妥善处理危机,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如何巧妙地利用危机,让危机给企业带来生机呢? 一、树立“问人不问马”的人本主义管理…  相似文献   

18.
危机也是机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羽 《工业审计》2005,(2):25-25
当企业面临经营危机、管理危机、品牌危机、公关危机等防不胜防的“企业危机”时,采取何种处理方式往往决定着应对危机的成败得失。诸如“三鹿”应对劣质奶粉营销危机之类的危机处理成功范式,不仅巧妙化解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营销危机,而且通过“点杀式”处理危机公关的绝招,曲径通幽地博得了社会各界对企业的理解和同情,最终充分利用“坏事变好事”的不是机会的机会,  相似文献   

19.
天有不测风云,变幻莫测的市场环境。。突如其来的危机,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就像流感一样防不胜防。突发性危机管理已成为企业战略管理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成功的危机管理可以使品脾化险为夷、度过难关;相反,失败的危机处理方式则会使一个正在走俏的品牌.一下子遭遇冷落。宝洁公司SK-Ⅱ危机管理的失利,从反面给我们上了一堂危机管理课。  相似文献   

20.
论城市危机管理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危机是指由不可控制或未加控制的因素造成的,对城市系统中的生命财产和社会物质财富造成重大危害的自然事件或社会事件。城市危机对城市巨大的危害性,使得加强城市危机管理工作势在必行。要想做好我国政府的城市危机管理工作,一要树立新的危机思维观念,二要构是科学莳城市危机管理联动机制,其中后者是重中之重。构建城市危机管理联动机制应从加强政府各危机管理主体之间的联动、政府与市民及民间组织之间的联动、政府与媒体以及与危机管理研究机构的联系等几个方面入手,达到协调一致、动态管理、化危为机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